孟德尔遗传主要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63902844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孟德尔遗传主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孟德尔遗传主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孟德尔遗传主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遗传主要(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为性状(character)。这里所说的性状是统称,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生物体的总的表现型特征。第一节分离规律1906年,丹麦遗传学家Johannsen把Mendel所称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Gene)。细胞内遗传因子即Gene的组合称为基因型(genotype)。基因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因,即遗传的物质基础。能见到或用仪器设备能够检测到的性状称为表现型(phenotype)。表现型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的具体表现,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遗传基础。基因型是不能直接观察的,只有通过表现型才能推测基因型。基因的组

2、合(基因型)来看,CC和cc两个基因型中成对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在遗传学中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携带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在Cc基因型中,成对的基因不相同,一个为显性基因,一个为隐性基因,称为杂合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携带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heterozygote)。验证分离规律(law of segregation)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是1.测交法2.自交法3.F1花粉鉴定法4.红色面包霉杂交法分离定律的定义: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3、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离规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自由分离和组合。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分离,受精时,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自由组合。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自交后代分离为3 :1,测交后代分离比例为1 :1。成对基因正是分别载荷在同源染色体的对等的座位上的两个基因,故成对基因又称为等位基因(allele)。由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置上,必然随着同源染色体一起进行分离和组合。这就是性状分离的细胞学基础。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定义当具

4、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发生过程在杂合体作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适用范围不连锁基因。对于除此以外的完全连锁、部分连锁以及所谓假连锁基因,遵循连锁互换规律。实质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就是说,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个配子,这样形成四类配子,且比例相等。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律。第三节孟德

5、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同一个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基因间的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s)。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二、复等位基因三、致死基因四、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五、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本章要点:豌豆:闭花授粉(天然纯合的纯种);相对性状差异明显;(从22个初选性状中)选择7个单位性状正好分别位于7对同源染色体上;易于种植和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操作。严格的试验方法与正确的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试验方法:有目的的试验设计、足够大的试验群体等统计分析方法:按系谱进行考察记载、进行归类统计并计算其类型间的比例(坚实的数理科学基础)。难点内容:孟德尔对试验的

6、解释及验证。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掌握内容: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 概 念:性状、遗传性状、不遗传性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非相对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互作、上位基因、下位基因、显性上位、隐性上位、显性上位、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回交、测交、分离、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F1代、F2代。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分)1. 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2. 相对性状: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3. 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

7、1表现出来的性状。4. 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在F1未能表现出来的性状。5.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并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这样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6. 基因型:对于某一生物而言,基因型是其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对于某一性状而言,基因型是决定该性状的基因组合。7. 表型:对于某一生物而言,表型是其所具有的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对于某一性状而言,表型是该性状的具体表现。8. 纯合基因型:等位基因为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9. 杂合基因型:等位基因为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10. 不完全显性(半显性):具有一对相

8、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11. 镶嵌显性(嵌镶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12. 共显性(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13. 致死基因:是指当此基因发挥作用时导致生物体死亡的基因。致死作用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14.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成为复等位基因。15. 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16. 互补作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

9、决定一种新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纯合或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F2性状的分离比是9:7。 17.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生第二种相似的性状,当两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18. 重叠作用:不同对显性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并且只要有其中任何一种显性基因存在,这个性状就能表现出来。F2产生15:1的比例.19. 上位作用:控制同一性状的两对基因,其中一对基因掩盖了另一对基因,这种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掩盖作用称为上位作用。20. 显性上位作用:当上位基

10、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不论下位基因的组合如何,下位基因的作用都不能表现,只有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F2 产生12:3:1的比例。21. 隐性上位作用:当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状态时,下位基因的作用不能表现出来,而当上位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F2产生9:3:4的比例。22. 抑制作用: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之基因抑制。F2表型分离比为13:3。23.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的发育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24. 一因多效:一对基因影响多种性状的发育。25. 自

11、交:同株花朵间或同一花朵内雌雄配子的受精结合。26. 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分)27. 两种白色糊粉层的玉米杂交后,有可能产生有色糊粉层的杂交种子。 ( )28.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间随机自由组合。 ( )29. 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 )30. 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 )31. 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 )32. 秃顶是由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并只在男性中表现,一个非

12、秃顶的男人和一个父亲非秃顶的女人结婚,他们的儿子中不可能会出现秃顶。 ( )27. 28. 29. 30. 31. 32.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分)33. 三基因杂合体AaBbCc自交,后代A_bbcc表型的比例 2/27 ,基因型aaBbCC的比例 2/64 。34. 如有n对独立基因遗传,显性完全是F2表现型种类为 2n ,基因型种类为 3n ,F2的表型分离比应该是 (3:1)n ,基因型分离比是 (1:2:1)n 。35. 基因型为AaBbCCddEeFF的个体,这些基因分别位于5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数是 23=8 种。36. 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

13、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比例为 7/8 。37. 生物的绝大多数性状是 遗传 与 环境 共同作用的结果。四、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分)38. 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 )。 A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B分离, 进入不同配子 C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D不分离, 进入不同配子39. 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遵从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F2表型种类数为( )。 A5n B4 n C3 n D2 n 40. 杂种AaBbCc自交,如所有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连锁关系,基因显性作用完全,则自交后代与亲代杂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是( )。A18 B C3764 D2725

14、641. 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组合是( )。AAa Ab aB Bb BAa Bb aa BB CAB Ab aB ab DAa Bb AA bb42. 人类并指(T)对正常(t)为显性,白化病(a)对正常(A)是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患一种病和两病皆患的机率分别是( )A34,14 B34,18 C14,14 D12,1843. 有甲、乙、丙、丁、戊五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丁和戊是长毛,甲和乙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甲和戊的后代全部是短毛,乙和丁的后代长、短毛都有。欲测

15、定丙猫的基因型,与之交配的猫应选择(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44. 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18 BddRr,116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845.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

16、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46. 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它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47. 金鱼草的红色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决定窄 叶形基因(N)和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 产生( )。A18粉红色花,窄叶 B 18粉红花,宽叶C316白 花,宽叶 D316红花,宽叶48. 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

17、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 )。A1.00 B0.75 C0.50 D0.2549. 独立分配规律中所涉及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 )A中期 B后期 C后期 D中期50. 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必须( )。 A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 B双亲之一是携带者C双亲都是纯合体 D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51. Aa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中,有( )的个体自交不再发生分离。A34 B12 C14 D23 52. aaAA杂种F1种子胚乳的基因型为( )。AAa BAaa CAAa Daaa53. 假定A对a为

18、不完全显性,Aa杂合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其他性状个体出现的频率为( )。A14 B34 C12 D2354. 完全显性时,Aa杂合体自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Aa)表现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为( )。A14 B34 C12 D2355. 假定等位基因A与a为共显性,Aa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1:1 B3:l C1:2:1 D2:156. 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BBDdbbdd杂交后代中有( )种表现型。A1 B2 C3 D457. 独立遗传时,杂合体AaBb能产生( )种配子。A2 B1 C3 D458. 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TTrrKRR的F2代中,T R 表现型的概率为( )。A916 B

19、316 C416 D41659. 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AAbbaaBB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不同于任何亲本表现型的概率为( )。A716 及316 C416 D1460. 独立遗传时,AAbbaaBB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个体的概率为( )。A38 B39 C1261. 在某植株与aabb隐性个体的测交后代中,A B :A bb:aaB :aabb=1:1:0:0,则该植栋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38. B39. D40. C41. C42. D43. B44. C45. C46. C47. B48. D49. C50. D51.

20、 B52. B53. C54. A55. C56. B57. D58. A59. D60. C61. D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62. 简述孟德尔分离定律。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中,杂种一代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开,分别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形成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代基因型比为1:2:1,表型比为3:1。63. 简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答: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其F1个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之间彼此分开,非等位基因之间彼此独立地在配子中组合,形成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雌雄配子自由组合,显性完全时,F2代的表型比为9:3:3:1。64. 分离定律实现的

21、条件?答:(1)F1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生活力是一样的。(2)受精时,F1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3)F2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相等的。(4)显性是完全的。(5)观察的子代样本数足够多。65. 有一株豌豆A开红花,如何判断它的基因型?答:(1)因为表现型为红花,所以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C;(2)判断A植株是纯合体(CC)还是杂合体(Cc)。用A植株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都开红花,则A植株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CC;如果自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且两种个体的比例为3:1,则A植株是杂合体Cc。66. 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按自由规律遗传,在F2中出现重组

22、类型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多少?答:(23-2)/433/3267. 为什么说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答:等位基因之间除了完全显性之外,还有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条件显性等作用方式;而且鉴别相对性状表现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也取决于观察的分析水平。不同的观察和分析的水平或者不同的分析角度看,相对性状间可能表现不同显隐性关系。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68. 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试分析写出各类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亲本表型后代个体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紫茎、缺刻

23、叶绿茎、缺刻叶312101310107(2)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2192096471(3)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72223100(4)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40403870(5)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70918677解:设紫茎A相对于绿茎a为显性,缺叶B相对于马铃薯叶b是显性。.紫缺x绿缺 后代颜色比接近1:1、叶型比为3:1,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紫缺x紫马 后代颜色比3:1、叶型比1:1,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紫缺x绿缺 后代无绿色、叶型比3:1,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紫缺x绿马 后代无马铃薯叶、颜色比1:1,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

24、aabb.紫马x绿缺 后代颜色比1:1、叶型比1:1,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69. 有两个番茄品种,一个为抗病红果肉(SSRR),一个为染病黄果肉(ssrr),抗病(S)对染病(s)为显性,红果肉(R)对黄果肉(r)为显性,若希望在F2培育出10株抗病黄果肉(SSrr)植株,则F2群体至少需要多少株以供选择?解:可知F1基因型为SsRr,则F2中有4种表型,其中3/16为抗病黄果肉(S_rr),在F2表型为抗病黄果肉的植株中,有1/3为纯合体SSrr,2/3为杂合体Ssrr,两者在表型上不能区分,但纯合体SSrr自交后代F3性状不分离,杂合体Ssrr自交后代F3性状分离。 P SSR

25、R ssrr F1 SsRr F2 S_R_ S_rr ssR_ ssrr 9/16 3/16 3/16 1/16 1/3 SSrr 2/3 Ssrr若F2中要得到10株SSrr,则F2中得到表型为抗病黄果肉(S_rr)的植株至少为:10/(1/3)=30株。F2群体至少需要的植株数目为:30/(3/16)=160株。所以要获得10株抗病黄果肉品种,至少需要30株基因型为S_rr的F2个体,即F2群体总数至少要有160株。七、现象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70. 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结果如下:紫茎缺刻叶 (247)、

26、 紫茎马铃薯叶(90)、绿茎缺刻叶(83)、绿茎马铃薯叶(34)。(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2)进行2测验(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不同自由度下的2值和P值表表中P为概率,df为自由度,求得2值后,根据相应的自由度(N-1,N表示所观察到的表现型组数),查出P值,如P0.05,就表明观察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差异不显著;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差异显著。Pdf0.9950.9750.9000.5000.1000.05010.0000.0000.0160.4552.7063.84120.0100.0510.2111.3864.6055.99130.

27、0720.2160.5842.3666.2517.81540.2070.4841.0643.3577.7799.488解: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总数实测值(0)247908334454理论值(E)255.37585.12585.12528.375454(O-E)8.3754.8752.1255.625(O-E)270.14123.7664.51631.641(O-E)2 E0.2750.2790.0531.115X2=0.275+0.279+0.053+1.115=1.722注:理论值是由总数按9:3:3:1分配求得.4种表现型的预期数对应为:紫、缺紫、马绿、缺绿、马理论

28、值(E)255.37585.12585.12528.375.X2=0.275+0.279+0.053+1.115=1.722.自由度N=4-1=3,查表可知0.70P0.50,差别不显著,故实验结果和理论相符,是属于自由组合。71. 番茄果皮有红色和黄色两种。分别傲了下列杂交,结果为红色红色75红色红色红色63红色黄色黄色81黄色红色黄色68红色红色黄色47红色,53黄色(1)指出哪种性状是显形性状。(2)写出各杂交亲本及后代的基因型答:(1)由于红色黄色68红色,后代中只出现红色。(2)假定A控制红色,a控制黄色,则:AAAAAAAaAa(1AA+2Aa):1aaAAaaAaAaaaAa:aa72. 某植物,红花白花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得到红花植株149株,白花植株151株。但是白花与白花的杂交后代全是白花。请说明:(1)原始红花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2)红花和白花何者为显性性状。答:(1)由于红花白花后代分离出红花:白花1:1,说明两个亲本中一个是杂合的,一个是纯合的;(2)由于白花白花的杂交后代不发生分离,所以白花是隐性纯合体;反之,如果白花是显性杂合体,白花白花后代中应分离出白花:红花3:1,与题意不符。综上,红花植株基因型是Aa,白花植株基因型是aa;红花是显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