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63894501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 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 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 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 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是一种通过任务、故事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环境作为小说的失窃案要素之一,在小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那么环境具体分为什么呢?一、环境描写的分类小说中环境描写主要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 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环境描写就是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

2、特定的环境甚至对人物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二、常见题型1、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及所采用的描写方法。3、简要分析人物命运形成的社会根源。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背景在小说里,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比如:曹操献刀的开头,写司徒王允以过生日为名,把众位官员约邀到家里,忽然掩面大哭:“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祖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

3、这段话是借王允之口向读者传达了“曹操献刀”这段故事的时代背景“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引得朝野震惊、乱世出英雄,为曹操的出厂提供了社会环境。再比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钱,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

4、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差距,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死去。(二)渲染气氛 每一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感染读者。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

5、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三)烘托人物心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变化。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在这一方面就更为突出。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

6、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这里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衬托卢进勇因受伤而掉队后迷茫、无助、苦恼、着急、盼火的心理,当然也为后边火柴的出现作好了铺垫。(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往往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服务。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与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

7、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五)深化主题 突出主旨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

8、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现在借助具体事例,明确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四、实战演练例题分析一: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是1953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寻找运气。

9、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魔盒概括第一段所写的景物特点并简析其作用。现场答案:作者运用了由远及近的手法,突出了周围环境描写的封闭、压抑、阴沉和死寂。作用:营造了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了我孤独烦闷的心情;评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一段。手法回答很好,但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只答出了景物描写自身的作用,而遗漏了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正确答案:营造了忧伤、压抑的氛围,(自身的作用)与后文“我”变得开朗、

10、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为后文贝格斯太太的出场做铺垫(对故事情节的作用),突出了贝格斯太太的善良(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例题分析二: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朴实得连一条皱褶都没有,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也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那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

11、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然后将他那颤栗的身躯放下,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坚硬的荒原请分析文章开头描写荒原景物的作用。学生答案:形象地突出了荒原的凄清、空旷。烘托出冰冷、荒凉的气氛,为下文写老人、孩子在荒原上种树做铺垫。评分分析: 该生只写出了景物描写自身的作用、对故事情节的作用,但是遗漏了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参考答案: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自身的作用),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做铺垫(对故事情节的作用),衬托了老人高达、荒原般的形象(

12、对人物想象的作用)。(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五、技法总结(一)解题思路:1、确定区间2、寻找关键词3、缩小范围,确定思路3、规范答题模式。(二)小说三级循环结构模式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答题自然也就从这三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入手,于是,产生了“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这种答题模式的精髓在于,答故事情节题,既要答故事情节,又要综合环境、人物其余两个要素考虑。答环境题,既要从环境自身来考虑,还有从人物和故事情节来考虑。如果借鉴英语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什么样的环境,还要回答为什么这

13、样写,这就要从人物和故事情节方面来回答。但是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完全脱离小说三要素,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此类题目常见的失误在于很多考生不能规范地、全面地回答问题,更多的是在“内容”与具体文本的有机融合上折戟沉沙,只是干瘪地、机械地背写上该描写的概括作用。如:以上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只写出了渲染作用,而不知与具体文本联系,没写出“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另外,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为方便答题,现总结答题模式: XX具体运用了手法,描写了场景;渲染了的氛围(与形成对比)烘托了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高考中很多题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多一点用心,多一点思考,做最大的努力,总结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