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893227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学案中图版必修2(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阶段人地关系史前文明时期人类适应自然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依赖的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人地关系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2)内容: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纲领,指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可持续发

2、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内容: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考虑环境保护。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D)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解析:图中

3、曲线的变化说明了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程度低;阶段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程度加深;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降低;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所以选项D正确。2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B)A阶段B阶段C阶段 D阶段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迅速扩大加深,该阶段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阶段后有所转变,其主要原因是(B)增加环保投入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发展速度增快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A BC D解析:发达国家曾经走过“先

4、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主要的整治措施包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环保投入,推动科技进步等。4“地球不是我们从上一代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下一代借来的。”这句话体现了(B)A代内公平 B代际公平C责任公平 D发展公平解析:代际公平是指当前人类的后代应拥有与当代人同等的公平发展机会,当前人类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发展的同时要为后代留有发展的空间,要给予世世代代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5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D)公平性原则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持续性原则保持高消费共同性原则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共同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A BC D解析: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

5、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符合公平性原则;保持高消费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不符合持续性原则;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符合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体现了解决环境问题要加强合作,符合共同性原则。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中的数据,完成68题。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 6.9 0.16.8比利时 5.0 1.23.8美国10.3 6.73.6英国 5.2 1.73.5日本 4.3 0.93.4冰岛 7.421.7 14.3新西兰

6、 7.620.4 12.8秘鲁 1.6 7.76.1澳大利亚 9.014.05.0巴西 3.1 6.73.66.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B)A0.4 B0.4C2.0 D2.0解析: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4。7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A)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

7、处于不断改善之中解析:由材料知,人均生态赤字在不断增加,则人地矛盾将越来越严重,必然造成生物的多样性减少。8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C)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解析:使用别国的资源,使别国不能使用,属于违背公平性原则;盗用下一代的资源属于违背持续性原则。9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B)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解析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人定胜天论的思想。读以下可持续发展图,完成1011题。10E、F、G的内容分别是(D)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11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B)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1011.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

9、、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由上题的分析可知,E、F、G对应的内容分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它们对应相关的应是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材料二漫画“断指”。(1)可持续发展包括_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和_可持续发展。(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

10、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二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解析:(1)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共同持续发展。(2)结合生活的实例,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如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节约用水等。(3)充分领悟漫画的含义,联系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回答。(4)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自然

11、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答案:(1)经济社会生态(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合理即可)(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4)D13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2)石羊河的问题是水量少,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

12、致土地荒漠化,故农业要从节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等。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完成12题。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B)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C)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2.解析:第1题,歌词描述

13、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3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A BC D4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D)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34.解析:第3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

14、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第4题,这个时期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也不例外。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完成56题。5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D)“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封

15、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A BC D6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56.解析:第5题,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破坏森林,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封山育林,定期开发,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6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7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C)环

16、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 BC D解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人帮助中国的原因。选项本身叙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读“某地捕渔业的产值、利润与成本关系曲线图”,完成89题。8造成渔业利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D)A渔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B渔业生产成本的增加C厄尔尼诺现象对鱼群繁殖的干扰D过度捕捞9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17、,我国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A此时正是鱼群繁殖季节,“休渔”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B此时正值高温季节,不利于海上捕捞作业和水产品保鲜C此时市场需求量不大,水产品价格偏低D此时我国沿海多台风,出海捕捞有风险89.解析:第8题,由图可看出渔业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渔业成本的大量增加,成本增加主要是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减少,需要加大投入,因此根本原因是过度捕捞。第9题,我国实施“伏季休渔”政策,主要是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是我国两大自然林区,由于过度砍伐,导致目前木材储存量大量减少,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011题。10两大林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18、C)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A B C D11为促进两大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A加大保护力度,严禁砍伐B扩大造林面积,只种不采C采育结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D在林木砍伐后的空地上,发展种植业1011.解析: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为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植树造林与砍伐利用相结合,即采育结合,不能只种不采,也不能严禁砍伐,更不能在林区空地上发展种植业。1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河伯娶亲”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

19、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材料二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材料三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

20、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_。(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A人定胜天 B因地制宜C天命不可违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_。(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为什么?解析: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对自然规律认识不全面,处于崇拜自然阶段;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体现出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征服自然

21、”是人力战胜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较为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认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充分调动人与自然的双重积极性,具有和谐发展的初步思想。答案:(1)人类崇拜自然,人类相对较为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2)B(3)人定胜天(4)三恩格斯较为科学地认识到人地关系应该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具有因地制宜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13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完成下列要求。表1农业用地构成(%)方案农耕地果园林地草地菜地A44.12.412.940.50.1B18.111.636.833.40.

22、1C10.119.636.833.40.1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方案侵蚀量比较*(%)径流量比较*(%)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38年内8年以后A1001005757B64525088C504048112*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_(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环境效益可按侵蚀量比较,侵蚀量越小,环境效益越好,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可由表2直接读出。第(2)题,A方案不利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B、C方案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其差异在于38年内的土地总收入。答案:(1)CBACBA(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若选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若选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