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63888722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百色市逸夫小学梁铁源摘要: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上应转向“人的生成”;制度建设上应注重柔性管理,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 关键词:学校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交往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高等学校教育是高层次

2、的教育,高校体育中的教学交往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研究。1 教学交往的内涵:要正确认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交往,首先必须正确理解“交往”和“教学交往”。 教育工作者对“交往”有如下几种表述:(1)是人类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情感的过程。(2)是通过言语、非言语信息的交流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3)是人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总之,交往是人类生存的技能,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技能,而且也是人类提高和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之一,孩子在交

3、往中成长,社会在交往中前进,没有交往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根据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学交往也有不同表述:(1)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2)以人为对象,通过载有精神价值和情感态度的信息交流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是在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智慧成果的同时,并以此为媒介,以个人的品质修养、智慧才能、情感体验、社会观念、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信息而进行的人际之间的交流过程”更有专家提出,教学以交往的形态存在,如叶澜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因为人与人的交往也包含交往双方、交往媒介、交往内容。当交往

4、的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就会进一步演化为教育。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更是交往的进一步特殊化,如季亚琴科所说:“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根据以上表述,对教学交往内涵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2)教学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服务于教育目标;(3)教学交往的功能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双方互动,达到双方共识、共享、共进;(4)教学交往的内容既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信息;(5)交往的媒介有言语和非言

5、语两种方式。2高校体育的教学交往:在描述高校体育教学交往的理想状态之前,有必要分析交往的主体体育教师、大学生和交往的载体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是既有知识的传递、传播者,更是未知知识的研究者与创造者。蔡元培早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明见。可见,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知识是大学教师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榜样”两个角色,更应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和集体的领导者。其次,青年期,身心发育基本成熟,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独立学习、练习运动项目的身体素质。同时其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且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亦在不断增强

6、。因此,该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性,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与批评精神,对思想性和探索性问题有较大的兴趣。第三,大学教学内容具有典型的专业性、明显的前瞻性和相对的不确定性。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已有定论的科学和专业知识,而且要介绍学科最新成就、各种学术流派观点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虽然体育学习对于大学生是非专业的学习内容,但也应适合高校教学的整体特征。所以,高校体育课绝不应是中学体育课的简单延续,更不能重复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3.高校体育教学交往的缺失 :高校体育教学交往中主体客体化导致的交往单边化。在现今的高校体育课堂上,依旧是教师主体的表现,多数体育教师以“专门知识的管理者和成人权威

7、”自居,总是乐道于向学生“传道、授业”,更关注自己的“表演”,而对“观众”(学生)的反应很少关心。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由于运动知识、技术的不成熟性,产生“我比教师技术差、知识少,听教师的没错”的认识偏离,只能洗耳恭听,被动接受来自“权威”的训导。原本具有主动精神的学生被置于客体地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异化为主体对客体的训导与灌输,教师成了体育教学中唯一的控制者和命令发布者,学生更成了盲目被动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接受者和沉默练习者。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相融是难以实现的。 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形式简单化。高校体育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是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作为个体与学生群

8、体进行交往。这种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在扩大交往对象、提高交往效率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个体群体”形式的教学交往长期以来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然而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交往形式被简单化为“个体群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就只能成为美好的“海市蜃楼”。这样师生、生生的交往关系必然疏远化、抽象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交往势必远离了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交往载体与机制的不可超越性。在现今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上,多数教师满足于将既定知识、技术系统地、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虽也涉及一些运动项目发展的最新动态,但这些同样是以既定知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非以师生交往

9、的方式生成。学生在这样的体育教学中,始终束缚于既定文本(教学内容)。同时,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学视为一种制度化的领导过程,师生交往的特征是制度化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教师在交往过程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提要求,学生做;教师指令,学生执行。在这种观念下体育教学很难突破教师的“权威”的地位,超越既定的文本,难以使师生的视界不断扩展,最大化释放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潜质。4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交往的建构:前述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交往缺失的探因,是进一步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因此,建构自觉的教学交往,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也应成为教学改革的宗旨。虽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

10、生中心”;从“教”的中心转向“学”的中心;从“传递、讲解”转向“支援、帮助”,这些表述已经描述了现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侧面。但对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划一性和效率性的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还不够。对此,需要重新思考高校体育教学系统、教学关系和教学结构,求得新的解构与建构,重建“教师”的概念,重建“学生”的概念,重建“教”的概念,重建“学”的概念,重建“教材”(知识、技术与素材)的概念,重建“课堂”(环境)的概念,以及重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既符合体育教学的宗旨,又可以避免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过程中的片面性盲从或某些错误性倾向。同时,警示关注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关注体育教师与大学

11、生的主体作用,赋予改革实践者无限的创意空间。 要实现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需要整个体育教育系统的思想转变,依赖每所高校的制度创新,更离不开高校师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制度建设上应注入生命活力:制度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秩序。制度规范行为及制度自身形成的过程,从深层次上讲是人们理解与创新行为模式意义的过程。它框定了人们实践行为和探询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实践行为和探询活动在制度所框定的范围和方向上可以被广泛的理解。同时,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组织体系,处于关系中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在制度下的意义,并能够赋予行为新的模式,并在交往互动中相互认可和分享。但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制度往往被当作是权力的象征与控制工具

12、或手段,师生对制度的理解与认知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师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主体与实施者,应成为体育教学制度的理解与认知者。师生依据自身教学与学习体验,应该可以围绕体育教学的自由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效率性等方面寻求对制度的理解与认知,应该可以在承认与执行中,可以在批判与评价中理解与认知制度。所以,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制度建设尤其应注重柔性管理,例如,增强教学计划的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开展生成性教学评价等等。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应当由作为“游戏者”的师生共同自由地安排和规划,而不是教师一方说了算。虽然在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备课要备学生,但在这里是超越的,学生不再是被想象的,而是作为“游戏者”

13、面对面地与教师商谈教学过程的开展。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更应该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师生共同对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和调节,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手段,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就切实体现出师生主体对体育教学制度的理解与认知,为建构自觉的教学交往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交往行为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环境:教育学意义上的思想自由,是指作为教学类主体的师生能够不受外界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影响而自主思并表达自身的观念与看法。包括主体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以及言语行为的交互性。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来看,师生并未享有真正意义的思想自由。教师知识、技术、技能的权威绝对化传统仍然弥漫在体

14、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体育教师或者依靠地位的威信垄断课堂,或者通过“完美”的技术表现和“高超”运动技能,充当着教学的霸权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被压抑,技术、规则、分数成为支配师生思想与行为的工具,讲解、示范、重复练习、评分考试等缺乏交互性的方式充当着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缺乏平等、深入的交往。对此,应当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是“人的生成”教学价值取向下的教学实践形态。 在“对话”式教学中,体育教学就有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可能,有着不同体育运动经验的学生有了得到理解的可能。“对话”的目的是师生取得主体间一致,赋予体育教学事件以共同意义和认可,只

15、有主体间一致才可以保证教师和全体学生都处于教学交往之中。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之间享有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师生、生生在结合体育课程文本与个体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敞开心扉,在互相帮助和互教互学的氛围中,在言语和行为的互动中改变思维、行为的意义,不断地生成知识、意义与相互关系,进而达到认识客观世界与提升主观世界的目的。参考文献:1 肖川. 论教学与交往J. 教育研究,1999(2):58-62. 2 朱佩荣. 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J. 全球教育展望,1993(5):23-25. 3 叶澜. 教育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 4 哈贝马斯. 交往与社会进化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5 王凤才.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J. 理论学刊,2003(5):38-41. 6 钱钧,史兵. 本体论游戏观与体育教学关系研究J.体育学刊,2007,14(5):14-18. 李如密. 教学风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胡小明. 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三论体育文化属性的皈依J. 体育文化导刊,2003(3):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