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63883693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99.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题一、单选题1小明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如图),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试验D分析论证【答案】D【详解】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评估”。“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是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环节,“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是属于分析论证环节

2、,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对于声音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D柴门闻犬吠,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答案】D【详解】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是指音质好,这是对音色的描述,故A错误;B“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不同人发声的特征不同来判断的,也就是根据声音音色不同判断的,故B错误;C固体是能够传播声音的,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是因为距离发声体太远,故C错误;D听到“犬吠”是根据不同发声体的不同特征来判断的,也就是根据声音音色不同来识别的,故D正

3、确。故选D。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3m/s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D南京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答案】B【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4km/h,而故B符合题意;C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中的水能够结冰,说明其温度不会高于0,故C不符合题意;D南京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在5左右,不可能达到零下2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目前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B冬天排气管冒

4、的“白气”,全部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凝华吸热、升华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D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滴【答案】A【详解】A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能降低混合液的凝固点,可以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A正确;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C错误;D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是车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5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答案】D【详解】A做熔化实验时,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叫做水浴法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也可以使温度上升缓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A错误;B由图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C酒精灯撤去之后,石棉网温度依然比水温度高,烧杯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水温还可以上升,物质的温度也会继续上升,由图

6、分析可知,应该是在第10分钟前撤走酒精灯,故C错误;D由图知,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D正确。故选D。6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答案】C【详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

7、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图乙中反映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是()ABCD【答案】D【详解】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想看到完整的硬币,硬币的右侧的光,经过折射后要恰好进入人的眼睛,故选D。8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

8、面镜像变大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答案】C【详解】AB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可知,人在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不会发生变化,故AB错误;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若将的值调小,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对应的入射角会增大,根据光的发射定律,反射角会随之变大,反射光会向上移;反之,若将的值调大,对应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会向下移,所以当调整的值为某个合适的角度时,反射光可能恰好进入人眼被看到,故C正确;D若镜子长

9、度为身高的 ,当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最高只能到达人身高的处,反射光线始终无法进入人眼,所以一定不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故D错误。故选C。【点睛】9如图,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答案】C【详解】A透镜正对太阳光,

10、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不会形成光斑,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故A错误B当光斑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斑不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故B错误CD由于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不是焦点,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故C正确,D错误答案为C10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

11、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神舟十三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不能选取的参照物是()A“天舟二号”B“天舟三号”C天和核心舱D地球【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则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而选择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时,神舟十三号仍是静止的;但“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

12、动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答案】C【详解】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

13、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故选C。12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A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B

14、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D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答案】C【详解】A由图示知,蜡烛与甲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与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焦距,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那么2f30.0cm,f20.0cm2f解得10cmf15cm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乙后,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说明乙透镜的聚光能力比甲透镜弱,所以乙透镜的焦距更大,故B不符合题意;CD乙透镜的焦距虽然比甲的大,但其焦距也有可能小于15cm,则此时的物距依然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依然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5、即两次成像性质相同,此时光屏与乙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那么像距会小于30cm,则光屏移动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评卷人得分二、实验题13如甲图所示,被测物体的直径为_cm.如乙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答案】0.99337.5【详解】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端对应的刻度是2.0cm,末端对应的刻度是3.9cm,测量值是3.99cm-2.00cm=0.99cm2由图乙知道,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

16、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14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所示。(1)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是_(选填图中的字母)ABCD(2)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m/s。【答案】A1.5【详解】(1)1由图知道,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7、故选A。(2)2由图知道,纸锥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BC间距离为1cm,所以BC段实际路程s=1cm30=30cm=0.3m纸锥经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t=0.2s,故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15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钢400.5

18、钢(a)(b)钢601.0尼龙丝40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为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表格中至少还需要补充的一组内容是:(a)_(b)_(3)若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两次编号,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_(4)下列实验中用到与该实验相同研究方法的是_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D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答案】 60 0.5 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C 【详解】(1)1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编号为的琴弦。(2)23要

19、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必须选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琴弦,所以表格中(b)需要补充0.5或1.0;要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必须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琴弦,所以表格中(a)需要补充60或40,故和应为60、0.5或40、1.0。(3)4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两次编号不可行,因为这两组数据不仅长度不同,而且横截面积也不同,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4)5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用的是推理法,故A不符合题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用的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的

20、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D.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6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是“观察水的沸腾”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这两个实验进行研究,图丙、图丁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1)如图甲所示,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应将_(选填“铁圈向下调”或“铁夹向上调”)。(2)两个实验装置用到的共同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_(3)小明开始实验时水量少了点,于是在水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中能反映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实验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选填字母)ABCD(4)完成图乙实验后可知,冰属

21、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由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可知,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_分钟。若继续加热,当烧杯中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了烧杯底部 铁夹向上调 秒表 B 晶体 6 不会 【详解】(1)12由图甲中可知,此时装置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即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了烧杯底部;在实验中,应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将铁夹向上调。(2)3因实验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故可知测量工具还需要秒表。(3)4由题意可知,向沸腾的水中加入冷水后,加入冷水的那一刻烧杯中的水温度会降低,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受热后会再次沸腾,因两次沸腾时水面的

22、大气压相同,故两次沸腾时水的温度相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5因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故可知冰是晶体。6由图丙可知,BC段冰的温度保持不变,处于熔化阶段,故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6分钟。7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虽然温度也能达到沸点,但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故可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中间画线MN的白纸。将玻璃板沿着画线竖立在白纸上,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充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

23、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1)你认为本实验应选择较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会好些。若只有黑白两色棋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选用_(选填“白色”或“黑色”)棋子作为棋子A更好;(2)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此时棋子B的作用是替代_(选填“棋子A”或“棋子A的像”)来确定像的位置;(3)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棋于B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模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像;(4)在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绕MN轴转向棋子A,发现镜中棋子A的像_(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24、答案】暗白色相等棋子A的像直接不能虚像转向自己【详解】(1)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反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所以,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使棋子是最亮的的情况下进行(如把棋子照亮),这样棋子反射更多的光,实验效果会好些。2由于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而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为了易于观察,棋子A选用白色棋子更好。(2)34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此时棋子B的作用是替代棋子A的像来确定像的位置。(3)567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棋子B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由于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应直接观察光屏,结果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8平面镜

25、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当将玻璃板绕MN轴转向棋子A时,镜中棋子A的像将绕MN轴转向自己,像与物仍关于镜面对称。18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

26、在纸板右侧的_(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丁所示的情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填写支持该结论的现象)会得出结论。【答案】粗糙存在下部绿光和红光看起来重合【详解】(1)1实验时,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2)2光在反射时,

27、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面绕轴ON向后折,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即反射光线存在。(3)3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4)4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直到看到绿光和红光看起来重合,由此得出结论。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

28、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调(选填“左”、“右”“上”或“下”);(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3)若在凸透镜和烛焰间加放一眼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眼镜为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

29、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像,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5)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4)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_。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答案】主光轴左变小远离近视眼镜B放大镜D【详解】(1)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

30、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此时物距为40.0cm-14.0cm=26.0cm此时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因此应将光屏移到50.0cm60.0cm的刻度范围内,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2)34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使光屏所成的像变小;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需要像变小一些,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3)5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加放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为凹透镜,则所加的眼镜为近视眼镜片。(4)67保持透

31、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8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接不到,眼睛正对凸透镜,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生活中放大镜就是依据的此原理。(5)8(4)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通过平面镜物体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两次成像倒正、虚实相同,大小不同,故选D。20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表一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102030405mm高的气泡从0

32、点开始的时间t/s04.99.814.819.6(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从实验数据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_;(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约为2m/sB为了充分利用玻璃管,实验中气泡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大一些D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3)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选填“长”或“短”)气泡运

33、动的较快。表二: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20406080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3.67.110.814.4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3.46.810.213.6(4)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随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_表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度857565554535251550平均速度v/(cm/s)0.931.501.962.402.592.542.402.071.541.20(5)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34、,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答案】匀速直线见解析D长先变快后变慢减小气泡长度【详解】(1)12分析表一数据可知,气泡每通过的10cm路程时间基本上都是4.9s,即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相等,所以气泡近似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3A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开始一段时间内气泡做变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快),之后小气泡会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实验中气泡不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故B错误。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小一些,故C错误。D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气泡的运动情况更明显,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35、。故选D。(3)4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运动路程20cm、40cm、60cm、80cm时,长气泡用的时间较短,所以长气泡运动的较快。(4)5由实验数据知:在夹角从85减小到45的过程中,气泡上升的速度是逐渐增大的;在夹角从45减小到0的过程中,气泡上升速度是减小的,所以实验结论为:随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5)6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应尽量的选较短的气泡进行实验,以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21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1)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选填“音调”、“

36、响度”或“音色”)。(2)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do(1)这个音阶与_图位置对应。【答案】空气音调B【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1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吹哨时,哨声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哨子内的空气柱长度发生变化,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化,所以音调发生改变。(2)3管内空气柱越长,

37、音调越低,“do(1)”、“re(2)”、“mi(3)”三个音阶中,do(1)这个音阶的音调最低,空气柱最长,与B图位置对应。22初秋的清晨,树叶枝头会挂有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现象,太阳升起后,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_现象。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此过程中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液化汽化内凝华放热【详解】1清晨在树叶枝头和蜻蜓身体上会挂有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汽化需要吸收热量。34

38、5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形成“冰花”,这是室内空气中较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所以形成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凝华放热。23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判断折射角的大小是_,光线是从_斜射入_中的。【答案】40空气玻璃【详解】1由图知道,MM左侧的两条光线与MM的夹角都是20,与NN的夹角都是70,满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而MM右侧的一条光线与MM的夹角是50,满足斜射到界面,折射角变化的特点,说明MM是界面,NN是法线,又因为NN上面有两条光线,下面一条光线,说明下面一条是入射光线;MM右侧的一条光线是折射光线,由图知道,折射光线与法线N

39、N的夹角,即折射角的大小是23由于入射角是70,折射角是40,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24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左侧的镜片是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答案】凹透镜 近视 【详解】12由题意可知,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左侧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右侧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右侧的镜片是凸透镜,左侧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25为了加强管理,某些公司对员工实行刷脸考

40、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与录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记录考勤。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选填“小于10cm”、“大于10cm且小于20cm”、“大于20cm”)【答案】人脸缩小大于20cm【详解】1想看清物体必须有足够的光线,物体的光线足够明亮成的像才更清晰,所以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23摄像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人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根据题意知道,镜头焦距为10cm,所以,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大于20

41、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26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铅笔的像尖端朝_(选填“左”或“右”),笔尖的像移动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3s后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_cm;将平面镜M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答案】左等于20顺【详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由图知道,铅笔的像尖端朝左。2若铅笔以2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2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

42、靠近,则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3由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经过3s,笔尖距离平面镜为10cm-32cm/s=4cm由于铅笔长6cm,笔尾与平面镜相距10cm,故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是s=4cm+6cm+10cm=20cm4由图知道,将M顺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13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上。评卷人得分五、作图题27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答案】【详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8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同

43、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答案】【详解】作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空气中的入射光线,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9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案】【详解】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故作图如下: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30北京到南京铁路长约1200km,下表是从北京开往南京的一列动车时刻表。站名北京济南南京到站时刻-9:4112:15发车时刻08:159:4512:22求:(1)这趟动车由

44、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在动车行驶途中,高空有一架无人机在拍摄动车。动车的车身长度为300m,列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驶入一隧道,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m?(3)从北京到南京可以开车前往,开车途中看到公路口的指示牌如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多长时间?【答案】(1)300;(2)2100;(3)0.5h【详解】解:(1)由时刻表可知,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时间为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无人机有30s的时间是完全拍摄不到列车,则列车完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为30s,则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该隧道的长度为(3)由图可知,指示牌处到达南京的距离为300km,限速为,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的时间答:(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0km/h;(2)该隧道的长度是2100m;(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指示牌处到达南京最短需要2.5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