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090102修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857885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动物学090102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动物学090102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090102修改(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动物学课程(090102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课程代码:090102学分与学时:6.5学分 13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教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动物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 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和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 及经济地位;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 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早 节内 容学时-一-绪论2-二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三原生动物门6四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五多孔动

2、物门2六腔肠动物门5七扁形动物门5八原腔动物3九环节动物门4十软体动物门5十一节肢动物门8十二棘皮动物门1十三半索动物门1十四脊索动物门4十五圆口纲2十六鱼纲8十七两栖纲4十八爬行纲4十九鸟纲8二十哺乳纲8二十一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3二十二动物地理分布和动物生态4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 知识重点与难点:双名法及命名原则;物种的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第二节动物学及其分科第三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二)我

3、国动物学的发展第五节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法(二)比较法(三)实验法第六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一)分类依据(二)分类等级(三)物种的概念(四)动物的命名(五)动物的分门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结构及细胞的分裂;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了解器官与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细胞(一)细胞的一般特征(二)细胞的化学组成(三)细胞的结构(四)细胞周期(五)细胞分裂第二节 组织与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二)器官和系统第三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

4、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唯一的单细胞动物类群,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 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与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纲的主要特征;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单细胞动物,以各种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光合营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等; 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等;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出芽生列、 裂体生殖等;形态、大小及分布;分类概况。第二节 鞭毛纲(一)代表动物眼虫眼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5、:鞭毛、营养方式、繁殖、包囊等;(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植鞭亚纲的盘藻、团藻的结构特点、与多细胞动物的区别及在动物演化上的意 义;赤潮的形成、危害;动鞭亚纲利什曼原虫、锥虫的生活史、危害及与人类的关 系。第三节 肉足纲(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大变形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纲的主要特征:伪足、变形运动、繁殖等;(三)重要类群: 根足亚纲的痢疾内变形虫、 有孔虫等的结构特点; 辐足亚纲的放射虫等的特点。 第四节 孢子纲(一)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危害与防治;(二)纲的主要特征:顶复合器、营养方式、生活史与繁殖特点等;(三)本纲的重要类群:球虫、血

6、孢子虫的生活史、危害与防治等。第五节 纤毛纲:(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大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纲的主要特征 纤毛、细胞结构高度分化(表膜泡、刺丝泡、摄食细胞器、大核与小核等) 繁殖、包囊等;(三)常见种类:草履虫、棘尾虫、钟虫等。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七节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主要阶段的特点; 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生物发生律的意义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重点与难点: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肠体腔法和裂体腔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7、 多细胞动物起源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一)胚胎学方面(二)古生物学方面(三)形态学方面第二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一)受精与受精卵(二)卵裂(三)囊胚(四)原肠胚(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第三节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的中心内容及意义。第四节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一)群体学说、(二)合胞体学说。第五章 多孔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重点与难点: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海绵动物的演化地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型多数不对称(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体壁(外层、

8、中胶层和内层) 、中央腔、领细胞、变形细胞、骨针与海绵丝等;(三)水沟系:单沟系、双沟系、复沟系;(四)生殖与发育:无性生殖(出芽、芽球) 、有性生殖;两囊幼虫;逆转现象。 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一)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二)分类地位: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支。第三节 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第六章 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水螅的生活习性、 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基本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各纲的常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腔肠动物在动物演化 上的意义。重点与难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9、; 各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辐射对称二)两胚层与原始消化腔三)组织分化四)网状神经系统五)刺细胞六)水螅型与水母型七)世代交替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 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第三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一)水螅纲1. 纲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单体或群体;水螅型与水母型、世代交替; 生殖特点。2. 常见种类:薮枝螅、钩手水母、桃花水母等。二)钵水母纲1. 纲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单体;水母型发达;生殖特点。2. 常见种类:海月水母、海蜇等。三)珊瑚纲1. 纲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单体或群体;水螅型发达;生殖特点。2. 常见种

10、类:海葵、珊瑚等。第四节 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基本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扁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了解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 系及防治原则。重点与难点:扁形动物门的特征 ;两侧对称及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各纲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二)三胚层;(三)皮肤肌肉囊;(四)不完全消化系统;(五)原肾管型;梯形神经系统;生殖特点。第二节 涡虫纲(一)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三角涡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二)

11、纲的主要特征(适应自由生活的特征) : 纤毛、杆状体、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比较发达。(三)涡虫纲分类及常见种类:平角涡虫、微口涡虫等。第三节 吸虫纲(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二)纲的主要特征(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 附着器官、皮层、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退化、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三)吸虫纲的分类 吸虫纲的分类其它常见的寄生吸虫: 布氏姜片虫、 日本血吸虫、 肝片吸虫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等。第四节 绦虫纲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二)纲的主要特征(高度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 虫体带状、附

12、着器官、消化系统消失、皮层微毛、生殖系统特别发达等。三)绦虫纲的分类结构、生活史、绦虫纲的分类及其它常见寄生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 危害及防治原则等。第五节 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第六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八章 原腔动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 掌握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蛔虫的形态 结构、生活史、 危害及防治原则;基本掌握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腹毛动物门的主要 特征。重点与难点:线虫动物门的特征 ; 蛔虫的生活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线虫动物门(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角质膜、体壁与假体腔及消化、排泄、神经、

13、生殖系统的特点;(二)代表动物人蛔虫: 寄生部位、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三)线虫动物门的分类 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及几种重要的线虫:旋毛虫、人蛲虫、钩虫、丝虫的生活史、危害 及防治原则等。第二节 轮虫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头冠、咀嚼器、合胞体、生殖特点等。第三节 腹毛动物门。第四节 原腔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环毛蚓的生活习性、 形态结构与机能特 点;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各纲的常见种类。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体节和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各纲的主要特

14、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分节现象与同律分节(二)次生体腔(三)刚毛与疣足(四)后肾管(五)闭管式循环系统(六)索式神经系统(七)担轮幼虫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环毛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个体发育特点等。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一)多毛纲1. 纲的主要特征:感觉器官发达、具疣足和刚毛、无环带、间接发育;2. 多毛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沙蚕等。(二)寡毛纲1. 纲的主要特征:感觉器官退化、无疣足、有刚毛、有环带、直接发育等;2. 寡毛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三)蛭纲1. 纲的主要特征:吸盘、无疣足及刚毛、体节数恒定、有环带、直接发育;2. 蛭纲的

15、分类及常见种类:医蛭等。第五节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六节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腹足纲、 瓣鳃纲及头足纲代表动物的形 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基本掌握腹足纲、 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其它各纲的主要特 征及常见种类。重点与难点:软体动物门的特征 ;各纲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二)体分头、足和内脏团(三)外套膜、贝壳(四)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五)大多数用鳃呼吸,少数以“肺”呼吸;神经系统由四对神经节组成(六)大多数雌雄异体;

16、海产种类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一)单板纲1. 主要特征2. 常见种类(二)无板纲1. 主要特征2. 常见种类(三)多板纲1. 主要特征;2. 常见种类。(四)腹足纲1. 代表动物圆田螺: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2. 纲的主要特征:螺旋形的贝壳;足在身体腹面;身体两侧不对称;齿舌与颚片等3. 身体不对称的起源:扭转现象4. 腹足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钉螺、鲍、红螺、蛞蝓等(五)掘足纲1. 主要特征2. 常见种类(六)瓣鳃纲1. 代表动物无齿蚌: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2. 纲的主要特征:身体侧扁、两侧对称;两片贝壳;头部消失;足呈斧状;瓣鳃呼吸;无

17、 齿舌;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等;3. 瓣鳃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贻贝、三角帆蚌、牡蛎等。(七)头足纲1. 代表动物乌贼: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2. 纲的主要特征:头部发达、腕和漏斗;外壳、内壳或无壳;口球、颚片和齿舌;墨囊; 鳃心;闭管式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感官发达;直接发育;3. 头足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鹦鹉螺、金乌贼、日本枪乌贼、长蛸、短蛸等。第三节 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第四节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日本沼虾和中华稻蝗的形态结构与机能 特点;掌握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掌握昆虫的分类依据、重要

18、目的 特征及常见种类; 了解有爪纲、 肢口纲和三叶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 了解节肢动物与 人类的关系;了解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重点与难点: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甲壳纲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重要目的特征和常 见种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外骨骼与蜕皮;二)异律分节与身体的分部;三)分节的附肢;四)发达成束的横纹肌;五)开管式循环系统;六)呼吸、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的特点;七)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一)有爪纲1. 主要特征;2. 常见种类。(二)甲壳纲1. 代表动物日本沼虾:生活习性、形态结构

19、与机能特征;2. 概述及主要特征:身体分部、头胸甲;单肢型、双肢型附肢;鳃呼吸;间接发育;3. 甲壳纲的分类及重要种类:鳃足亚纲:水蚤等; 桡足亚纲:剑水蚤等;蔓足亚纲:藤壶等;软甲亚纲:等足目:海 岸水虱、鼠妇等; 鳞虾目:鳞虾等; 十足目:中国对虾、龙虾、三疣梭子 蟹、中华绒螯蟹等。(三)肢口纲1 主要特征2. 常见种类(四)蛛形纲1.概述及主要特征: 陆生;身体分部; 丝腺与纺丝织网; 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系统特点; 直接或间接发育;2. 纲的分类及常见种类:蝎目:东亚钳蝎等;蜘蛛目:大腹园蛛、狼蛛等; 蜱螨目:红叶螨、人疥螨等。(五)多足纲1. 概述及主要特征:陆生、土壤动物;身体分

20、部等;2. 纲的分类及重要类群:唇足亚纲:蚰蜒、少棘蜈蚣等; 前殖亚纲:马陆等。(七)昆虫纲1. 代表动物中华稻蝗: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2. 概述及主要特征:身体分部;触角、口器、翅、足的常见类型与机能特点;气管呼吸;马 氏管;复眼与单眼;个体发育特点;3. 重要类群:各目主要经济昆虫的习性及形态特征;益虫的利用和害虫的控制。 缨尾目、蜉蝣目、蜻蜓目、直翅目、竹节虫目、网翅目、等翅目、 虱目、异翅目、 同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蚤目、双翅目、鳞翅目、 膜翅目。第三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四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1、; 掌握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 基本掌 握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及海百合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各纲的常见种类;了解棘 皮动物在动物演化的意义和系统发展。重点与难点:棘皮动物门的特征 ;后口动物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后口动物(二)次生性辐射对称(三)体壁与内骨骼(四)体腔发达(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五)管足第二节代表动物一一海盘车:海盘车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机能特征。第三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一)有柄亚门 百合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海百合、海羊齿。(二)游移亚门 海星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海盘车、海燕。海胆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马粪海胆

22、等。 蛇尾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阳遂足等。 海参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刺参、梅花参等。第四节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第五节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了解其代表动物柱头虫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与难点: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代表动物柱头虫柱头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雏形的背神经管(二)咽鳃裂(三)口索(半索)第三节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

23、征,了解各亚门的概况,了解脊索动物的起源及其演变演化过程。重点与难点: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逆行变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一)脊索(二)背神经管( 三 ) 咽鳃裂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概述(一)尾索动物亚门(二)头索动物亚门(三)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四)脊索动物分类上的常见名词无头类 有头类 无羊膜类 羊膜类 有颌类 无颌类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第三节 尾索动物亚门(一)尾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二)代表动物柄海鞘柄海鞘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个体发生。(三)尾索动物分类(四)尾索动物的演化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一)代表动物

24、文昌鱼 文昌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胚胎发育(二)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头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第五节 脊椎动物亚门(一)脊椎动物的特征概述1. 幼体或胚胎期具脊索,成体则被脊柱代替,体内为生活的内骨骼2. 背神经管分化出脑和脊髓3. 除圆口类外都有上下颌4. 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用肺呼吸5. 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6. 有完善的循环系统7. 有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二)脊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十五章 圆口纲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重点与难点:圆口纲的特点;七鳃鳗与盲鳗的区别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

25、内容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以七鳃鳗为代表说明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无颌、无偶鳍、 脊索终生留存、 无脊椎骨、 单鼻孔、呼吸器官为其特有的鳃囊、内耳中只有12个半规管、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二)圆口纲的分类概述七鳃鳗和盲鳗的比较(三)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甲胄鱼类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十六章 鱼纲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鱼类和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我国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以及鱼类生态、 起源和演化;了解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重点与难点:鱼类形态结构特点及对水生的适应;上下颌出现的意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一)代表动物鲫鱼 以鲫鱼为代表说明鱼类的外部

26、形态、内部结构和机能特点(二)鱼纲的主要特征(尤其应掌握其较圆口类高等的特征和适于水生的特点) 第二节 鱼纲的分类(一)软骨鱼类1. 板鳃亚纲:主要特征;鲨目的代表动物(星鲨) ;鳐目的代表动物(孔鳐 )2. 全头亚纲: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银鲛)(二)硬骨鱼类1. 肺鱼亚纲:特征;现有种类及其分布2. 总鳍亚纲: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现存种是活化石3. 辐鳍亚纲:特征; 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第三节 鱼类的洄游鱼类洄游的概念、类型及其与渔业的关系第四节 鱼类的起源和演化第十七章 两栖纲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认识和掌握两栖类从水生道路生的过渡性特点,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起源与 演化;了解两栖类与人类的关

27、系重点与难点:两栖类的结构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和不完善性 ;五趾型附肢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 代表动物青蛙(或蟾蜍) : 以青蛙(或蟾蜍)为代表说明两栖纲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机能特点二)两栖纲的主要特征:1. 适于陆生的特点尤其是皮肤、骨骼、肌肉、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感官等方面)2. 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三)两栖类的生态 两栖类的繁殖、变态、休眠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一)无尾目:特征;代表动物(青蛙或蟾蜍)二)有尾目:特征;代表动物(大鲵或蝾螈)】三)无足目:特征;代表动物(鱼螈获蚓螈)第四节及经济意义 第五节两栖类的起源

28、和演化第十八章 爬行纲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爬行类的源和演化;基本掌握各亚纲代表 动物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各目的主要特征;了解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重点与难点:爬行动物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羊膜卵及其演化意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一)典型的羊膜卵的结构:卵壳、卵膜、蛋白膜和卵黄、胚体(二)羊膜卵的发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 尿囊膜、 绒毛膜并形成羊膜囊、 尿囊等的卵称为羊膜卵; 产羊膜卵的动物称为羊膜动物。(三)羊膜卵出现的意义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由于它的出现, 使脊椎动物的繁 殖和胚胎发

29、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使动物向更高等发展成为可能。第二节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一)爬行纲的形态结构概述 概述爬行纲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机能特点(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和生殖、神经系统和感官等都是在两栖类的 基础上围绕着如何适应于陆生而转变)(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理解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第三节 爬行纲的分类(一) 龟鳖目:主要特征和主要代表动物(二) 喙头目:主要特征和主要代表动物(三)有鳞目:主要特征和主要代表动物(四)鳄目 :主要特征和主要代表动物第四节 爬行类和人类的关系(一) 爬行类资源及其利用(二) 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三) 毒蛇对人畜的危害和防治原则第五节

30、 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第十九章 鸟纲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鸟类的躯体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鸟类的主要分类依据及主 要目的特征;鸟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重点与难点: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鸟类的迁徙;双重呼吸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一) 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1. 皮肤干燥、缺乏腺体2. 趾的末端具爪3. 身体的某些部位(后肢)仍保留有鳞片4. 头骨仅具一枚枕骨髁与寰椎相关节5. 体内受精、产大型的羊膜卵6. 睫状肌为横纹肌(二) 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恒温动物的代谢特征、恒温的意义等)2. 鸟类善飞翔3.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

31、系的各种复杂行为4. 具有完善的生殖方式(造巢、孵卵和育雏)第二节 鸟类的躯体形态概述(一) 外形: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具有流线型外廓,减少飞行中的阻力。(二) 皮肤:薄、松且缺乏腺体,仅尾部具一尾脂腺;其所特有的皮肤衍生物为羽毛 (依结构和功能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三)骨骼:适应飞翔生活,骨骼系统有明显的特化,主要表现在:骨骼轻而坚固、骨骼 内充气,头骨、脊柱及骨盆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和带骨有较大的变形。(四)肌肉:适于飞翔生活,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如下:1. 因胸椎以后的脊柱愈合,活动性小,其背部肌肉退化,颈部肌肉发达2. 牵引翅上下运动的主要肌肉十分发达, 重量达体

32、重的五分之一, 及善飞翔的种类可达 三分之一。3. 后肢具有适于树栖握枝的肌肉栖肌。4. 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5. 皮肤肌肉发达。(五)消化系统: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六)呼吸系统:重点了解其肺和气囊的结构、鸟类的双重呼吸(七)循环系统:鸟类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在其循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主要表现在: 动、静脉血液已完全分开,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 液循环迅速。(八)排泄系统:鸟类的排泄系统和爬行类相似, 胚胎时期为中肾,成体则以构造复杂的后 肾行使泌尿功能。鸟类的肾脏特别大(相对重量),约占体重的2%以上(而兔为0. 4

33、%、鼠为0 . 7%),这与其旺盛的新陈代谢有关。(九)生殖系统:鸟类为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无外生殖器,交配时雌雄泄殖腔吻合。(十) 神经系统和感官: 与其复杂的行为和多样化的运动形式相联系, 神经系和感官均复杂 发达。第三节 鸟纲的分类(一)平胸总目:特征;主要代表(二)企鹅总目:特征;主要代表(三)突胸总目:主要特征;常见目及常见种类第四节 鸟类的生态(一)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二)鸟类的繁殖(三)鸟类的迁徙第五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第六节 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一)鸟类的起源:始祖鸟化石;鸟类飞翔起源的两种学说(二)鸟类的演化第二十章 哺乳纲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 各亚

34、纲、 重要目和某些科的特征以及哺乳类的 生态、起源和演化,了解哺乳类和人类的密切关系。重点与难点: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胎生及类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一)哺乳纲的主要的进步性特征(二)胎生、哺乳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三)代表动物家兔以家兔为代表说明哺乳纲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机能特点第二节 哺乳纲的分类(一)原兽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二)后兽亚纲:特征及主要代表动物(三)真兽亚纲:特征;主要目及代表动物(食虫目、翼手目、鳞甲目、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鳍脚目、鲸目、偶蹄目、奇蹄目、长鼻目、海 牛目、灵长目等。 )第三节 哺乳纲的保护、持续利用和害

35、兽防治的生物学基础第四节 哺乳类的起源和演化(一)哺乳类的起源(二)哺乳类的演化第二十一章 脊索动物总结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各类动物主要器官的演变演化情况,理解动物由低等到高等、 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进化规律;了解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及人类起源 重点与难点:脊椎动物主要器官的比较解剖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自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脊椎动物主要器官的比较解剖(一)皮肤(二)骨骼(三)肌肉(四)消化(五)呼吸(六)循环(七)泌尿与生殖(八)神经与感官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演化第二十二章 动物地理与动物生态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生态的基本概念 (生态因子、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和我国动物地理区

36、划概况;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重点与难点:生物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自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动物地理学概述(一)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研究生物圈的意义(二)动物的地理分布(三)动物地理区划1. 动物地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2. 世界动物地理区划3. 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第二节 动物生态学概述(一)生态因子1. 生物因子2. 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化学因子 (二)种群:种群的概念、结构和数量变动(三)群落:群落的概念、结构和演替、食物链(四)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功能2. 生态平衡3. 生态锥体4.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5. 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五、

37、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课后作业、小论文等2.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刘凌云、郑光美著,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 9 7参考资料:1 江静波等 编著,无脊椎动物学(修订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 8 22 徐敬明等编著,动物学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 9 33 杨安峰等 编著,脊椎动物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 8 34 盛和林等 编著,哺乳动物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 8 5七、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动物学实验是与动物学理论课程配套开设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

38、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动物学理论课程学到的各种各样的动物类群,更好掌握它们外形特征。同时开设常见动物的解剖、 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分类特征等动手能力 很强的实验,通过这类实验的学习, 能够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为后续生物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1.实验项目一览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别每组人数实验室1实验一显微镜1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2实验二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2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3实验三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4实验四水螅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

39、室5实验五涡虫、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6实验六蛔虫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7实验七环毛蚓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8实验八河蚌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9实验九蝗虫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10实验十昆虫分类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11实验十一常见淡水浮游动物的识别和检索3综合型选做25动物学实验室12实验十二文昌鱼和柄海鞘3验证型选做25动物学实验室13实验十三鱼的形态解剖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14实验十四鱼纲分类3演示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 及标本室15实验十五蟾蜍的形态解剖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16实验十六两栖类的发育和分类3演示型必做

40、25动物学实验室 及标本室17实验十七家鸡的形态解剖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18实验十八鸟纲分类3演示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 及标本室19实验十九家兔的形态解剖3验证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20实验二十哺乳纲的分类3演示型必做25动物学实验室 及标本室合计202.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二、仪器设备:显微镜三、实验材料:动物组织的永久装片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2. 学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二 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一、实验目的和

41、要求: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点。二、仪器设备:显微镜、 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滴管、吸水纸、脱脂棉、蓝黑墨水、5%冰醋酸、1%氢氧化钠溶液三、实验材料:1. 采集和培养草履虫或眼虫2. 眼虫、草履虫或变形虫的装片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形态结构2. 观察眼虫的运动和形态结构3. 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三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多细胞动物早期发育的一般过程二、仪器设备:显微镜三、实验材料:蛙早期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装片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观察蛙早期胚胎发

42、育的各个时期(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胚、神经胚期)的装片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四 水螅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仪器设备:显微镜三、实验材料:活水螅;水螅整体装片、横切片、纵切片、过精巢和卵巢的切片;腔肠动物的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活水螅、整体装片其纵切面、横切面装片2. 观察其它腔肠动物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五 涡虫、华枝睾吸虫和猪带绦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二、仪器设备:显微镜、培养皿、解剖针、镊子、放大镜、0.04%的醋酸、熟蛋黄等三、实验材料:活的三角涡虫;涡虫的

43、整体装片、横切片;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涡虫活体、整体装片、横切片观察。2. 华枝睾吸虫整体装片标本的观察。3. 猪带绦虫头节、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玻片标本的观察。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六 蛔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线形动物的一般特征 。二、仪器设备:显微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针、大头针、滴管、烧杯、吸水纸、三、实验材料:猪蛔虫;雌雄蛔虫横切装片、其它扁虫的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蛔虫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2. 解剖并观察蛔虫内部结构。3. 显微镜下观察蛔虫横切片标本。六、注意事项

44、与安全要求实验七 环毛蚓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环节动物门和寡毛纲的基本特征和特化程度。二、仪器设备: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针、大头针、滴管、烧杯、吸水纸、乙 醚、 5%的福尔马林液、玻璃板、硬纸板、直尺等三、实验材料:活的环毛蚓或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装片;其它环节动物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活体观察形态和运动。2. 观察浸制标本外部形态结构。3. 解剖浸制标本,观察内部构造。4. 观察横切面玻片标本。5. 观察其它环节动物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八 河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二、仪器设备:显微镜

45、、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刀、搪瓷盘、尖头镊、解剖针、玻璃缸、细沙、墨水、 滴管、烧杯、吸水纸、 、 10%的福尔马林液;三、实验材料:活河蚌;常见软体动物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河蚌活体观察。2. 河蚌的外形观察及解剖。3. 观察常见软体动物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九 蝗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二、仪器设备: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针、大头针、滴管、烧杯、吸水纸;三、实验材料:蝗虫;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棉蝗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 昆虫分类一、实验目的和要

46、求:1. 初步学会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2. 了解昆虫纲各重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类及重要的经济昆虫。二、仪器设备:显微镜三、实验材料:昆虫各种类型的口器、触角、足和翅的装片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翅、足和触角 。2. 观察昆虫的变态类型。3. 学习使用检索表。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一 常见淡水浮游动物的识别和检索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认识一些常见的淡水浮游动物。2. 学会利用检索表鉴定淡水浮游动物的方法。二、仪器设备 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广口瓶、滴管、吸水纸、擦镜纸、脱脂棉、碘、碘 化钾、福尔马

47、林、蒸馏水三、实验材料四、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五、实验内容提要:认识观察常见浮游动物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二 文昌鱼和柄海鞘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理解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 了解脊索动物各亚门的区别。二、仪器设备:显微镜、 、解剖镜、放大镜三、实验材料:柄海文昌鱼浸制标本; 文昌鱼成体的整体装片和文昌鱼过咽部、 腹部及尾部的横切片; 鞘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文昌鱼外形以及内部结构的观察。2. 柄海鞘成体和幼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示范。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三 鱼的形态解剖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于

48、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2. 学习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二、仪器设备: 解剖镜、放大镜、搪瓷盘、尖头镊、解剖针、解剖刀、滴管、烧杯、吸水纸、棉花、直 尺等;三、实验材料:活鲤鱼或鲫鱼;鲤鱼或鲫鱼的骨骼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鲤鱼的外形和部解剖与观察。2. 骨骼系统的观察。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四 鱼纲分类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2. 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3. 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二、仪器设备:解剖盘、镊子、直尺三、实验材料:鱼类各目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49、. 鱼类的测量方法及常用术语。2. 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五 蟾蜍的形态解剖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中,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 生的特征。2. 学习双毁髓处死方法。3. 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二、仪器设备:解剖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解剖针、解剖刀、滴管、乙醚、广口瓶、烧杯、吸水 纸、脱脂棉等;三、实验材料:活蟾蜍;青蛙或蟾蜍的骨骼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蟾蜍的外形、皮肤的观察。2. 蟾蜍的解剖及其内部结构的观察。3. 蟾蜍骨骼系统

50、的观察,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六 两栖类的发育和分类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蛙发育的主要阶段。2. 学习两栖纲分类检索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种类。二、仪器设备:解剖盘、镊子、直尺三、实验材料:1. 两栖类各目代表种的浸制标本。2. 蛙卵浸制标本,胚胎发育各期切片,胚后发育的浸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测量方法及鉴定术语。2. 观察蛙卵浸制标本,胚胎发育各期切片,胚后发育的浸制标本。3. 代表性及常见种的识别。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七 家鸡或家鸽的形态解剖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认识鸟类各系统的基本结构机器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2.

51、 学习解剖鸟类的方法。二、仪器设备: 解剖镜、放大镜、搪瓷盘、尖头镊、解剖针、解剖刀、骨剪、滴管、乙醚、烧杯、吸水 纸、脱脂棉、注射器和针头;旧报纸等;三、实验材料:活家鸡或家鸽;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家鸡整体骨骼的观察。2. 家鸡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解剖与观察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八 鸟纲分类、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鸟类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2. 学习鸟纲分类检索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种类。二、仪器设备:直尺、放大镜三、实验材料:代表性及常见鸟类的剥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测量方法及鉴定术语。2. 代表性及常

52、见种的识别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十九 家兔的形态解剖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哺乳纲有关系统的主要特征。2. 掌握解剖哺乳类的基本技术。、75%乙醇、二、仪器设备: 解剖镜、放大镜、搪瓷盘、尖头镊、解剖针、解剖刀、骨剪、滴管、乙醚、 烧杯、吸水纸、脱脂棉、注射器和针头;旧报纸等;三、实验材料:活家兔;家兔整体骨骼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实验用兔的处死方法。2. 兔的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的解剖和观察。3. 家兔整体骨骼的观察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实验二十 哺乳纲的分类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哺乳纲重要目及科的特征。2. 学习使用检索表。二、仪

53、器设备:直尺、放大镜三、实验材料:代表性及常见鸟类的剥制标本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五、实验内容提要1. 哺乳类鉴定术语及测量方法、2. 代表性及常见种的识别六、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三) 实验教材(实验指导、讲义) :孙虎山 . 动物学实验教程 . 科学出版社 .2004 (四) 考核方式: 成绩:平时成绩 20%,期末 80%平时成绩以每次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为基础,期末采用笔试及实验操作、 观察的方式进行考核。) 八、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一) 目的与要求野外实习是动物学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生物教育和

54、生物技术专业应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进 行为期 1-2 周的野外实习教学。(1) 通过实习 ,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 的主要代表动物 ,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的关系 .,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活条件.要求学生认识不同生境中,分类地位以及动物与环境(2)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动物.自然界中的事物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整休,动物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们的形态 ,结构 ,生活习性 ,生理功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全面观察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才能理解形形色色动物的生活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3)初步掌握动物的采集 ,培养 ,麻醉 ,固定,保存 ,标本制作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动物学

55、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基础 .(二)实习内容1.青岛沿海潮间带动物实习岩礁动物实习 : 了解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等岩礁动物的形态 ,分布规律 ,生活习性等 ;沙滩动物实习 : 了解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 棘皮动物 ,节肢动物等动物在沙滩环境的分布,活动规律等知识 ;泥涂动物实习 : 了解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棘皮动物 ,节肢动物等动物在泥涂上的分布及形态 特征. .2.青岛水族馆或极地世界参观 重点是通过参观学习认知鱼类等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 , 并学会区分 ,认识它们 . 通过对标本馆 的参观 ,掌握动物界的进化趋势 .3. 中山公园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参观 重点是通过参观学习认知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形态特征 ,学会区分 ,认识它们4. 附近山区陆生动物实习了解山地环境中常见动物的种类 ,形态及分布规律 ,如昆虫 ,鸟类 ,小型兽类 ,两栖类 ,爬行类等 ; 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认识常见种类 ,并了解其分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