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题归纳全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843776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题归纳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题归纳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题归纳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题归纳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题归纳全面(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理解必背材料(一)一、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二、阅读试题1、妻、妾、客在回答“吾孰与徐公美”的问题时,各处于怎样的心理?答:私我(偏爱)、畏我(害怕)、欲有求于我(想要求我)。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从中带给你哪些启示?答:不盲目轻信别人,能正视自己,面对奉承与赞

2、美能保持头脑清醒,明智地看待自己。3、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答: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委婉规劝。4、邹忌为什么向齐王提出纳谏的建议?依据是什么?答:王之弊甚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道理是什么?答: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受蒙蔽不明真相,直言不易,国君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6、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下令广开言路,具体的做法是什么样?(用原文回答)答: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7、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哪些成效?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国内政治修明;在诸侯国中地位提高,朝廷的弊端越来越少。8、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表明什么?答: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9、齐国最后能“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10、请你简单地评价故事中的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主要人物。答: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贤臣,勇于进谏,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能正视自己。 齐王广开言路,勇于听取意见,大胆改革改制,懂得民心的重要,有魄力的开明君主。11、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

4、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三、内容梳理 本文通过叙述邹忌借日常小事进谏齐威王,说明了虚怀纳谏,广开言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有效性。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关键在于有自知之明。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和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

5、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是和邹忌的处境相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结果。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的日常小事设喻

6、,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四、问题汇总1、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旺旺不好说出事情真相。他进一步悟出治国道理,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2、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前者朝服衣冠的自然动作,后者验证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刻意行为。3、表现邹忌冷静思考的句子。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吾妻美我欲有求于我。4、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都是赞美但语气不同。妻的回答多“君美甚”,表现妻子偏爱之情,用反问句,表十分肯定;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仍用反问句,表现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知识平淡的肯定,表一

7、种应酬、逢迎的态度。5、从邹忌和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冷静思考,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理智判断,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宫中妃嫔和身边亲信偏爱齐王。朝中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7、分“面刺”“上书”“谤讥”三等赏赐,展示了齐王什么样的胸襟?展示出他广开言路、虚怀若谷,听取批评的胸襟。8、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经历了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9、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

8、是什么?有勇于直谏,善于劝谏的邹忌,有勇于纳谏勇善于改过的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10、文章为什么略写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并非作者的焦点所在,所以略写。11、如何评价齐威王这个人?一位比较有魄力,有胆识的开明之君,懂得“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有包容、纳谏的气度与胸怀。也能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12、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头脑清醒,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有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9、精明能干的有治国之才的谋臣。13、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启示?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再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是和邹忌的处境相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邹忌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的接受意见。忠言不一定逆耳。四、内容理解1.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

10、貌昳丽。2.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3. 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4.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有自知之明,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5.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6.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谏言,并发布政令

11、,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8.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

12、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9. 齐威王“善”字的回答,表明了他怎样的态度? 表明了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表明了威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10. 从文中看,邹忌是个怎样的人?(1)有自知之明。尽管妻、妾和客人夸大其美,他最终仍有清晰地认识 (2)善于思考。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11.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2.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由衷

13、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1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1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第一问:一是

14、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第二问答案开放,言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5.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课文问答题】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关键在于有自知之明。2邹忌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从日常生活小事人手,

15、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中。3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认识到: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4(1)齐威王下令进谏后,政局迥异,初时进谏的人“无可进者”,最后 “门庭若市 ”。(各用四字填写) (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5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

16、接受。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6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 概括一下。只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7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所收到的效果是什么?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分“面刺”“上书”“谤讥”三等赏赐,展示了齐王什么样的胸襟?展示出他广开言路,虚怀若谷,听取批评的胸襟。9你从文段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批评别人要讲

17、究有式方法。10.你如何评价齐威王这个人?一位比较有魄力,有胆识的开明之君,懂得“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有包容、 纳谏的气度与胸怀。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 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意思相近,语言清晰、流畅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12.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

18、明。13.请结合实际谈一谈这个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现在我们仍然提倡除弊纳谏的做法,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繁荣富强。如果不能 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面临着灭亡的可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14.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方法是两步: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二,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把齐王的地位与自己作比较,指出“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

19、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邹忌采用设喻的说理方法,由己及人,以小见大,委婉中肯,使齐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以而愉快地接受意见。这种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仍有一定的启示。15.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 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 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1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三、阅读(一)一段1、概括段意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

20、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且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2、对邹忌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何作用2.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身材相貌)肯定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人赞美的基础为下文写他与徐公比美做铺垫。3、复问妻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表现了邹忌什么心理?3.不自信,很想胜过徐公,但又怀疑自己不如徐公的心理。4、妻、妾、客的赞美之词相同吗?语气有何差异?各表现三个人怎样的心理? 邹忌很清醒认识到三个人对自己的态度,这表现邹忌是怎样的人?4.(1)不相同(2)妻子:用“君美甚”三个字,而且用反问句式,妾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也用的是反问句式,客不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只用平淡的肯定语气。(3)妻子,

21、表现她偏爱的心理,妾表现她害怕,顺从的心理,客人有求于人,只是一种应酬。(4)不偏听,偏信,不盲目自信,头脑冷静,清醒,善于思考分析,体察人性事理。5、当徐公来时,邹忌“孰视之”,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又“窥镜自视”,更觉“弗如远甚”,这表现他怎样的精神?5.不偏听,偏信,不盲目自信,头脑冷静,清醒,善于思考分析,体察人情事理,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能正视自己有自知之明。6、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6.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且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二)2段1、概括段意,分层并概括层意1.邹忌以切身经历为喻,对谏齐王广开言路,除弊纳谏,修明政治。1层:以切身经历为喻,指出

22、妻、妾、客赞美自己美于徐公的原因。2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说明二人处境相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2、邹忌入朝见齐王,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2.(1)邹忌先以切身经历为喻,指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美于徐公的原因,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说明二人处境相同,在类比的基础上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2)结果:齐王同意纳谏(同后5题)3、邹忌采用怎样劝说的艺术?这种劝说艺术有何优点?3.(1)采用类比,设喻说理的委婉劝说方式?(2)这种委婉劝说方式的优点:充分尊敬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4、邹忌讽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何好处?4.

23、注意身份,说话有分寸,使齐王易于接受,给齐王反思的空间。(三)3段1、概括段意,分层并概括层意1.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一层: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 二层: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的结果,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2、齐王有纳谏除弊的态度和决心吗?2.有,听了邹忌的进谏后,马上表态,“善”,并立即下令,对进谏者给予不同的奖赏。3、奖赏的等级有何不同,依据是什么?有何好处?这表现齐王有怎样的胸襟?3.(1)设上、中、下三等奖赏。(2)按照进谏方式的不同,进谏者勇气、胆识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奖赏。(3)能使不同的人都有机会讲谏,从而鼓励进谏者。(4)表明齐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有宽

24、广的胸襟。4、齐王下令纳谏后,分别出现了那些情形?分别说明了什么?4.(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1)齐王政治问题大,确实有许多缺点。(2)齐王采纳了许多意见,不断改进治国方法,许多问题得到解决。(3)说明齐王完全纠正了受蒙蔽时的各种错误,齐国政治清明了。5、齐王纳谏取得了那些成效?5.国内:政治清明 国外:齐国在诸候中的地位提高了,国力蒸蒸日上。(原文:令初下朝于齐)(四)全文整合1、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谏有何特点?(四)1.(1)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讲究劝谏的技巧,有虚心纳谏的君主。(2)采用设喻说理,类比的

25、委婉劝说方式。2、文中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2.(1)邹忌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有一定的智慧、才华,不偏听偏信,头脑冷静、清醒,善于思考分析,熟悉君主心理的谋臣。(2)齐王是个赏罚分明广开言路,除弊纳谏有自知之明,注重治理国家心胸开阔的君主。3、从文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3.(1)当权者只要有自知之明,广开言路,除弊纳谏,修明政治,善于用人,心胸开旷,不偏听偏信,赏罚分明,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2)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批判别人时要讲究一定的说话技巧。4、本文三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一段叙事是二段设喻说理的前提。二段是设喻说理的本身,三段是二段发展的必然结果。5、中国历史

26、上不乏忠诚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5.魏征重用 鲍叔牙重用(齐桓公) 比干被杀 屈原流放 范曾自杀(项羽) 伍子胥被杀(2)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讲究劝谏技巧,有虚心纳谏的君主。6、纳谏除弊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6.历史意义:作为一个君主,如果能除弊纳谏,就可以使政治更加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国力日亦强大。现实意义:个人、国家、集体、企业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使事情办好。内容理解: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明确: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明确:他认为

27、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明确: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王接受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明确: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6.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

28、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明确: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明确: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第二问答案开放,言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29、(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8.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明确: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

30、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诚:实在,确实 以:认为 地方:土地方圆左右:身边的亲信 莫: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面刺:当面指责谏:劝谏 谤讥: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 市朝:公共场合 闻:使听到 初:刚刚 时时:不时,有时候 进:进谏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 虽:即使 朝:朝见二、翻译句子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

32、,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33、间进;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三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写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2、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3、找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4、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不仅在

34、于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更重要的是齐国有邹忌这样的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威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7、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因为: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举国上下都对齐王有要求。8、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成效。

35、9、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威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10、邹忌劝谏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示例: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用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能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1、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答对一点联系实际即可。12、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

36、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1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而,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14、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C _(填序号)(2分)A 皆以美于徐公 B. 时时而间进 美我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 令初下,群臣进谏 D. 皆以美于徐

37、公 上书谏寡人者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文末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结合全文谈谈齐王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广开言路,听取大臣的建议。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4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5妻、妾、客三人的答话虽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程度有所不同,试分析三人不同的微妙动机。妻极尽赞美出于偏爱;妾不若妻热情,显示出畏怯的心理;客人语气更怯,是有求于人不得不敷衍逢迎。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38、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7、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8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

39、现的错误。9.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0本文妙趣横生,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说理的角度说一说本文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赞美,而应通过实际比较得出结论,并由家事联想到国事。11历史上善于外交辞令或说理雄辩的人士很多,试举一例加以说明。晏子使楚 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

40、为枳”来辩驳齐人到楚则为贼的事例。12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要能答对一点,并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2.邹忌的妻子和妾、客,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徐公美?(用原文回答)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妻、妾、客在回答”吾孰与徐公美“的问题时各处于怎样的心理?(词语回答)答:私我;畏我

41、;欲有求于我4.妻、妾、客三人的回,有何不同?答: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句式、语气、态度明显不同。妻子是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只是平淡的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5.由家事到国事,邹忌对齐王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答: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邹忌为什么向齐王提出纳谏的建议?答:王之蔽甚矣7.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

42、注性的文字。答:内容: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谏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8.王接受了邹忌的建议,下令广开言路,具体的做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9.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的?这有什么作用?答: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委婉规劝。作用:这种设喻的说理方法,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0.文中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4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利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从而达到委婉规劝的目的。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12.本文揭示了怎样的治国道理?答: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贤臣明君精诚团结,这样才能实

44、现大治。1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话概括。答: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14.请你简单地评价故事中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主要人物。答: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谏士,勇于进谏。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能正视自己。(真知灼见,深谋远虑)齐王;广开言路,勇于听取意见,大胆改革改制,懂得民心的重要,有魄力的开明君王。(善于纳谏)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治国方面: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人际交往:要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能正视自己。讲究说话的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

45、之以理,动之以情,忠言顺耳更能使对方愉快接受。16、“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是: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17.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1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是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19.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答: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0.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

46、”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答: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21.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的大治的原因是什么?答: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善劝的忠臣,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22、在文章的第二段,邹忌在劝说齐威王的时候运用里哪种修辞方法?你认为好在哪里?答:排比。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时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它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逼一步,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的阐明了“王之蔽甚矣”的论点。(意思对即可)23、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总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

47、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2.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3.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答: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答出具体内容亦可)4.齐

48、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答: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答: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6.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答: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7.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道理是什么?答:人往往因为各种

49、原因而受蒙蔽不明真相,直言不易,国君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8.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表明什么?答: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确实存在着许多弊端。三、阅读(一)一段1、概括段意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且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2、对邹忌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何作用2.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身材相貌)肯定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人赞美的基础为下文写他与徐公比美做铺垫。3、复问妻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表现了邹忌什么心理?3.不自信,很想胜过徐公,但又怀疑自己不如徐公的心理。4、妻、妾、客的赞美之词相同吗?语气有何差异?各表现三个人怎样的心理? 邹忌很清醒认识到三个人对自己的态度

50、,这表现邹忌是怎样的人?4.(1)不相同(2)妻子:用“君美甚”三个字,而且用反问句式,妾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也用的是反问句式,客不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只用平淡的肯定语气。(3)妻子,表现她偏爱的心理,妾表现她害怕,顺从的心理,客人有求于人,只是一种应酬。(4)不偏听,偏信,不盲目自信,头脑冷静,清醒,善于思考分析,体察人性事理。5、当徐公来时,邹忌“孰视之”,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又“窥镜自视”,更觉“弗如远甚”,这表现他怎样的精神?5.不偏听,偏信,不盲目自信,头脑冷静,清醒,善于思考分析,体察人情事理,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能正视自己有自知之明。6、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

51、忌的态度如何?6.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且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二)2段1、概括段意,分层并概括层意1.邹忌以切身经历为喻,对谏齐王广开言路,除弊纳谏,修明政治。1层:以切身经历为喻,指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美于徐公的原因。2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说明二人处境相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2、邹忌入朝见齐王,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2.(1)邹忌先以切身经历为喻,指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美于徐公的原因,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说明二人处境相同,在类比的基础上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2)结果:齐王同意纳谏(同后5题)3、邹忌采用怎样劝说的艺术?这种劝说艺术有何优点?3

52、.(1)采用类比,设喻说理的委婉劝说方式?(2)这种委婉劝说方式的优点:充分尊敬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4、邹忌讽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何好处?4.注意身份,说话有分寸,使齐王易于接受,给齐王反思的空间。(三)3段1、概括段意,分层并概括层意1.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一层: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 二层: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的结果,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2、齐王有纳谏除弊的态度和决心吗?2.有,听了邹忌的进谏后,马上表态,“善”,并立即下令,对进谏者给予不同的奖赏。3、奖赏的等级有何不同,依据是什么?有何好处?这表现齐王有怎样的胸襟?3.

53、(1)设上、中、下三等奖赏。(2)按照进谏方式的不同,进谏者勇气、胆识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奖赏。(3)能使不同的人都有机会讲谏,从而鼓励进谏者。(4)表明齐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有宽广的胸襟。4、齐王下令纳谏后,分别出现了那些情形?分别说明了什么?4.(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1)齐王政治问题大,确实有许多缺点。(2)齐王采纳了许多意见,不断改进治国方法,许多问题得到解决。(3)说明齐王完全纠正了受蒙蔽时的各种错误,齐国政治清明了。5、齐王纳谏取得了那些成效?5.国内:政治清明 国外:齐国在诸候中的地位

54、提高了,国力蒸蒸日上。(原文:令初下朝于齐)(四)全文整合1、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谏有何特点?(四)1.(1)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讲究劝谏的技巧,有虚心纳谏的君主。(2)采用设喻说理,类比的委婉劝说方式。2、文中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2.(1)邹忌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有一定的智慧、才华,不偏听偏信,头脑冷静、清醒,善于思考分析,熟悉君主心理的谋臣。(2)齐王是个赏罚分明广开言路,除弊纳谏有自知之明,注重治理国家心胸开阔的君主。3、从文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3.(1)当权者只要有自知之明,广开言路,除弊纳谏,修明政治,善于用人,心胸开旷,不偏听偏信,赏罚分明,才能使国家

55、繁荣昌盛。(2)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批判别人时要讲究一定的说话技巧。4、本文三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一段叙事是二段设喻说理的前提。二段是设喻说理的本身,三段是二段发展的必然结果。5、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诚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5.魏征重用 鲍叔牙重用(齐桓公) 比干被杀 屈原流放 范曾自杀(项羽) 伍子胥被杀(2)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讲究劝谏技巧,有虚心纳谏的君主。6、纳谏除弊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6.历史意义:作为一个君主,如果能除弊纳谏,就可以使政治更加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国力日亦强大。现实意义:个人、国家、集体、企业只有虚心听取别

56、人的意见,才能使事情办好。3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4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5妻、妾、客三人的答话虽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程度有所不同,试分析三人不同的微妙动机。妻极尽赞美出于偏爱;妾不若妻热情,显示出畏怯的心理;客人语气更怯,是有求于人不得不敷衍逢迎。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7、文中邹忌从与徐公

57、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8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9.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

58、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0本文妙趣横生,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说理的角度说一说本文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赞美,而应通过实际比较得出结论,并由家事联想到国事。11历史上善于外交辞令或说理雄辩的人士很多,试举一例加以说明。晏子使楚 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辩驳齐人到楚则为贼的事例。12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批评

59、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要能答对一点,并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生动地叙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政治修明的故事。2、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第一部分是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的本身,第三部分是设喻说理的。3、 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再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

60、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是和邹忌的处境相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优点在于充分劝说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4、 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不同?都是赞美但语气不同。妻的回答多“君美甚”,表现妻子偏爱之情,用反问句,表十分肯定;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仍用反问句,表现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知识平淡的肯定,表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5、如何评价齐威王这个人?一位比较有魄力,有胆识的开明之君,懂得“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有包

61、容、纳谏的气度与胸怀。也能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6、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头脑清醒,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有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精明能干的有治国之才的谋臣。7、从邹忌和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冷静思考,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理智判断.三、阅读(一)一段1、概括段意1.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且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2、对邹忌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何作用2.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身材相貌)肯定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人赞美的基础为下文写他与徐公比美做铺垫。3、复问妻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表现了邹忌什么心理?3.不自信,很想胜过徐公,但又怀疑自己不如徐公的心理。4、妻、妾、客的赞美之词相同吗?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