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835430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72.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生产主管优质管理实务何谓现场.41.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的区域划分.42. 何谓“三现三直” .4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上).41.“透过”的方法:组织、制度、规章、标准、判例、默契 .42.众人的界定:普通人、正常人、人即人才.43.“把”的控制:状况了解、进度掌控、变化处理、预防对策 .54.“事情”的发生:正常与异常、通案与个案、职务职掌、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 .5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下).55. “做”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积极、主动与落实、贯彻 .56.怎样算“好”:达成目标、维持目标、继续进步并符合长期及整体效益 .6现场管理的范

2、围.61.物.62.地.63.时.64.事.65.人.6不确定因素的困扰.71.未卜能先知.72.变化非不定.73.很难并非无法.74.假设与突破.7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上).81.职卑权低.82.各单位不配合.83.大家一起来.84.本末先后与轻重缓急.8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下).9落实 5W2H.111.What:做什么,目的 .112.Who:唯一主办者,协办者,相关者.113. When:开始时间,进度,完成期限 .114. Where:环境分析、市场调查、通路选择 .125. Why:替代案(预备案) ,最佳提案.126. How:方式,方法.127. How much:效益分析、成

3、果评估 .12出人头地的秘诀.131. 钢铁大王的故事.132. 孙子兵法:多算胜.133. 一日之计在昨夜.1324. 每天进步一点点.14派工.141.分工的标准.142.新式派工.143.分段式派工.15调度.151.为什么要求员工接受调度.152.阶梯式调度.16“新、异、变、难”四字诀.171. 新:新客户、新市场等.172.异:例外、异常(与标准不符).173.变:内在变化、外在变化(设定条件差异).174.难:老问题、尚未稳定的技术.17工作跟催需要掌握的基本要件.181.操作标准与自主检查.182.稼动率.183.效率.184.异常回馈与追根究底.185.巡视的目的.19主办权

4、责与绩效管理.191.成果评断法.192.举证责任.19第七讲 工作教导(上) .19具备工作知识.191.懂得做法.192.做得熟练.203.能够教导.20了解所担责任.211.效率、品质、成本、交期、服务.212.安全.213. 企业文化与商誉.21教导的技巧.211.设身处地.222.由浅入深.223.正确示范.224.纠正错误.225.激发上进心及荣誉感.22教导的方法.231.培训的种类.232.如何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243.培训的效果.24改善与改恶.251.天生改善力.252.自己的工作自己改善.2533.搬家法.25效率意识.261.一位农村妇女的故事.262.人有几只手.2

5、63.品质合格、安全保障、作业合理.26工作改善八字诀.271.没有绝对的不可能.272.凡事皆有更好方法.273.同中求异、异中求同.274.剔除、合并、重组、简化.28问题管理.281.假象与真因.282.解决问题的步骤:Find、Filter、Figure、Face & Follow.283.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真因、标本兼治、再发防止、标准化纳入日常管理体系.29合理化四步骤.291.消化:了解目的,熟悉方法.292.融化:调试可用的企业体质及文化.293.活化:PDCA 的循环 .294.同化:形成经营理念,达成全员共识.29PDCA 循环不已.301.正常计划、异常计划、优势计划.

6、302.人人有责,各自负责.303.异常比率控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范围内.304.落实与贯彻.31管理人性,带人带心.311.了解人性、引导人性、发扬人性、尊重人性.312.心的管理:3A(Ambition、Ability、Attitude) .323.离心力即向心力.32人即人才,适才适用.321.把人当人.322.才尽其用,用之不竭.33严肃的爱,推动成长.331.一视同仁.332.合理的要求.333.激励上进.334.效益回馈.33自主管理,生龙活虎.341.为何卧虎藏龙?.342.信任的魔力.343.负担与成就.35人群关系与意见交流.35(一)应该讲求人群关系而非人际关系.35(二)

7、应该是交流而不是沟通.351.十年修得同车乘,百年修得.3542.忍字真义.353.幽默就是力量.364.意见交流的几个要点.36第一讲 何谓管理(上) 生产并不只局限在制造业或者工厂。事实上,一切有投入、产出的工作,都可以叫做生产,像金融业、物流业、交通,或者一般的政府机构,都有某种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出。生产效率的改善,有赖于优质管理,而优质管理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竞争优势的管理。 何谓现场 一个优质的管理,严格地说起来,应该掌控三个现场,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 1.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的区域划分 第一现场:本身工作的场所 第二现场:问题发生的场所 第三现场:解决问题的场所 2. 何谓

8、“三现三直”简单地说, “三现三直”就是有效解决问题和提升管理的简易做法。 “现”指的是现场,即上述三个现场; “直”是当机立断,直接果断地下对策。合并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遇到问题时,反复不断地到现场察看,根据结果,直接果断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把问题根本解决掉。 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认为,管理就是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这句话讲得非常简单,但是将这句话解释透彻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管理精神就蕴含其中。 1.“透过”的方法:组织、制度、规章、标准、判例、默契任何人到企业来,都必须融入这个企业文化,不能违反企业的政策和利益。管理者代表企业

9、, “透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进行管理工作。管理者不能为所欲为,不能为了个人私利,去违反企业或其他部门的利益,更不能违反法律。“透过”代表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管理者必须是整个团队里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单兵。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以“透过”的方法包括: 组织 制度 规章 标准 判例 默契 2.众人的界定:普通人、正常人、人即人才众人就是普通人。实际上,任何主管的下属不可能都是工作能力极强,没有缺点的“超人” 。而主管的责任就是依靠管理的力量,整合这些普通人,通过分工合作、分层负责、适才适任,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53.“把”的控制:状况了解、进度掌控、变化处理、预防对策“把”就是控制。但

10、要谈到“充分掌控”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自己觉得已经全然掌握,实际上自己的工作却有可能已经失控。 【案例 1】“失控”的管理有人问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公司有多少人,这个经理说六千多;继续细究,他说六千七百多;再问到底多少,该经理说因为人进人出根本不可能搞清楚。这是经理不称职的表现,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管理失控的现象是普遍的。对公司的生产管理实现“充分掌控” ,就需要对自己主管范围内的情况,做到状况了解,随时掌握进度,针对变化及时处理,并提出预防对策。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发现改善空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止于至善” 。 【案例 2】生产顾问的聘请某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都是职业经理

11、人。该集团总裁命令这些人讨论是不是另外聘请一个生产顾问,这些人认为,他们现在做得还可以,暂时不需要顾问。总裁的举动出人意料,他向所有人深深一鞠躬,说:“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如果你们已经止于至善,没有改善空间了,公司将不再聘请你们。再给你们一分钟讨论,要不要聘请一个生产顾问?”由此可见,对于生产管理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管理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止于至善”,不仅是不思进取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可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事情”的发生:正常与异常、通案与个案、职务职掌、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要分层别类进行管理,简称层别管理。分层别类包括: 正常的事和异常的事

12、通常一个主管要管异常的事,而那些正常的事,就应该让它标准化,让执行者直接依标准执行就行了。 偶尔发生的事和经常发生的事偶尔发生的事情,可能一年就发生一两次,以后会不会发生也不知道。偶尔发生的事,只要注意观察,不让你的整个工作受到严重妨碍,就不需要特别地去处理它。管理者要针对那些经常发生的事以及有脉络可寻的事情,寻线追踪,把它纳入管理。 个案和通案 个案是针对少数人的,个案应该个别处理; 通案则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的,应该设立制度来处理。同理,根据相同的分层概念,还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等进行相应的分类。 第二讲何谓管理(下) 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下) 5. “做”就

13、是:行动!行动!再行动!积极、主动与落实、贯彻在对管理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着力加强本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行动力来自于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人只有三分钟热度,更多人则会在最后打退堂鼓,导致功亏一篑,这都是因为做事没有毅力。没有毅力的原因在于这些人的信心不够坚定,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来自于认真投入工作,反复历练和不断的挑战。通过不断挑战困难,能够做好别人不肯做、做不好的工作,这就是具备了坚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6【案例】经验和年资的区别某企业主管 30 岁左右,却自称有 19 年的工作经验。原来他 18 岁高中毕业就到这家企业任职,做了两年以后去服兵役,两

14、年退伍后又回到这个企业继续工作,总共在这个企业工作了 12 年。又因为这个企业每年每天固定加班 4 小时,所以换算成年资等于 19 年。但关键是,年资并不等于经验。如果一个人对同一个工作做了 5 年,另一个跟他同样背景、没有经验的人进来,半年后就能做到和他一样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这个人就只能说有半年的经验,外加 4.5 年的年资。年资只会使人老化,经验才能使人成长。对于老板而言,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员工,而年资对老板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说“做”就是行动,没有行动不会有任何管理效果;同时要贯彻、坚持,做出结果来,达到设定的目标才叫“做” 。 6.怎样算“好”:达成目标、维持目标、继续进步并符合长

15、期及整体效益好的标准有三个,分别如下: 达到目标人是有目标的动物。确定生产管理的目标和达到目标,是“好”的最基本条件。 维持目标一旦达到目标,就要想办法维持住,不让这个成果轻易又失去。比如一个业务员,上个月销售业绩冲上去了,这个月掉下来了;一个导购员,上个月拿了第一名,这个月掉到最后一名;一个生产主管,上个月把所有的交期都准时完成了,这个月却是一再落后,这些例子都是目标没有维持。 继续进步一个目标达成,并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提升目标,让自己继续进步。否则,就证明你已经开始不思进取,开始老化了。 现场管理的范围 管理的范围包括物、地、时、事、人这五个范畴。 1.物物指的是对企业中具体物件的

16、管理,如资产、机具、物品、档案等等。 2.地这里的“地”并不是仅指地理,而是包括所有和“地”相关的事物,如位置、交通、产地、市场等等。 3.时时主要是指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时间因素,如进度、期限、流行、大小月、淡旺季等等。 4.事这里的“事”需要做一个狭义的理解, “事”在更多情况下,特指的是公司的政策和标准等,如薪资奖惩、绩效考核、政令发布、标准推行等等。 5.人人即人员的管理,比如士气、向心力、效率和沟通交流。如何做好人员领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动力和潜能,创造出最大的绩效,后面的课程还要做详细的介绍。第三讲 工作计划(上)7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曾说:工作一定要制定工作计划,但是没

17、有一件工作可以完全照计划去做。工作计划非常重要,但一个真正的计划则是用来参考、应变和调整用的,应用者需要参考计划,针对实际的变化调整出最佳方案,再来行动。 不确定因素的困扰 管理者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如何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工作计划用来参考、应变和调整呢? 1.未卜能先知这个“未卜先知”并不是要预测一些神秘而又毫无联系的事物,比如预测彩券的号码。这里所说的“未卜先知” ,是指和自己切身相关以及非常习惯的事情。就这点而言,人们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且能够八九不离十。比如,一个小学生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知道星期一要上课,这就是最简单的“未卜先知” 。在工作计划中要做到“未

18、卜先知” ,无非是说和切身相关的事情,例如未来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工作目标等。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和足够的经验,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预料到八九不离十,然后再去制定相对准确的工作计划。一个好的主管,会留心相关的数据,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参考未来的变化,制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工作计划。因此说,所谓未来,其实都在一定的趋势上。只要没有意外和特别的变化,未来的走势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2.变化非不定“未卜先知”并不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和变化,譬如说万一天气不好,万一有人请假,万一机器故障,万一物料没有按期到,万一客户临时改单这些“万一”都会扰乱你的计划。但这并不是说,这些意外的变化就无法克服。如果一个主管能够

19、想到以上那么多的“万一” ,他就能事前防范,预先做好准备。上述那些意外变化,实际上管理者和企业会经常碰到,遇到这些情况也都能设法预防。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尽量做到有效掌控,只要能想到变数,就能够事先预防和掌控,将各种“意外”变成定数。只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就一定有办法去合理计划,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只要它的变化范围不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就都是可以控制的。 【案例】北京的雪北京会下雪,但雪能下到多大?有没有可能大雪会把门都挡住了?依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不予考虑。下雪是天气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就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3.很难并非无法有些事情

20、看起来很困难,管理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肯用心去想办法,都能够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法由心生” 。管理者只要用心投入工作,想要解决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假设与突破管理者的思虑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设想到。对此,管理者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比如假设有人请假,假设天气变化等只要有一个假设,就能有一个对策。若发生了假设中的情况,管理者就可以照设计好的对策去应对;8若没有发生,管理者也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没有后顾之忧。 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上) 制定

21、好工作计划后,就要执行这个计划。前面谈到,计划的目的是参考、应变、调整。所以,计划绝对不是僵硬的执行,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应变。除此之外,工作计划的执行,还有一些执行无力的情况。比如下面这几种: 1.职卑权低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职位低、权力小,根本无法执行领导的工作计划。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正常的工作计划,是在岗位职责内的计划,超出岗位职责的工作计划,当然没有权力去执行。例如,一个领班制定的就是领班的计划;一个科长制定的就是科长的计划;一个经理制定的就是经理的计划;一个厂长制定的就是厂长的计划。如果一个领班制定的是厂长的计划,他当然没办法执行。所以说,如果工作计划不超出自己的岗

22、位职责,作为管理者就有足够的权力去执行这个计划,而不会超出权限。制度赋予每一个人在他岗位职责内执行工作的权力,所以“职卑权低”并不能成为执行无力的原因,关键在于要制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计划。 2.各单位不配合有的管理者认为,一些工作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因为牵涉到很多单位,需要各单位的配合,而各单位都不配合,才导致工作计划难以执行。这种分工协作中的不协调当然是个问题,但管理者若要求其他各单位配合,就要先符合两个要件: 管理者要向各单位提出跟你配合的要求; 当其他单位提出要求你配合的时候,你也理当配合。倘若其他单位并未接到管理者要求配合的要求,或者在其他单位要求配合的时候该管理者予以拒绝,则这种“

23、其他单位不配合”的理由就完全是一个借口。 3.大家一起来有的管理者害怕承担责任,因此在执行工作计划之前,就要求大家一起来分摊责任。一个计划还没有执行,就想到失败之后要分摊责任,这叫未战先败,这样做当然不会成功。“大家一起来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责任要由工作计划的主持人来承担。计划主持人对公司、对企业负有完全、唯一的责任,而其他人只对这个计划主持人负责。一个计划如果由一个人来负全部责任,成功率就会很高;如果有很多人来分摊责任,这个计划往往容易失败。 4.本末先后与轻重缓急管理者经常以自己工作很多或者现在很忙作为计划不能执行,工作没有达标,绩效不能增长的原因。但这往往是借口,对此可以用时间管理的

24、方法去解决。 一个好的时间管理应该做到五件事 把所有的工作分门别类,按照轻重缓急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列 消除不必要的工作 例行工作标准化管理者可以把一些已经常态的、规范的、有标准的工作进行标准化。 【案例】95%的浪费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真正做的时间只有 5%,有 95%的时间是在犹豫做不做,或9者在考虑如何做,可以说这 95%的时间都浪费了。如果把例行工作标准化,能节省相当多的时间。 做好工作安排,消除不均衡损失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工作安排不恰当而导致有些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没事情可做,反而在非工作时间需要加班,这叫工作不均衡。工作不均衡的损失可以通过较好的工作安排来

25、解决。 【案例】不均衡的工作很多企业的员工早上来没事情做,下午只需要慢慢做,晚上却需要再加班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而他真正忙的时间也许只有这两个小时。实际上,他们是为了这两个小时加班而浪费了整个白天的正常工作时间。如果做好工作安排,让工作时间均衡,其实不加班也能做好事情,而且效率会更高。 提升工作效率如果方法得当,通常可以有 320 倍效率的提升。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在以后的课程中会有详细的介绍。第四讲工作计划(下) 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下) 工作的六大类区分时间管理的重要步骤在于将自己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六类: 重且急 “重要”的工作是指,如果你不做这个工作会严重妨碍整个计

26、划的进程; “急”代表时效,即要求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之前完成。重且急的工作应该优先考虑,但这类工作通常只占所有工作的 5%。 轻但急不重要但是急迫的事情,虽然是小事,但必须在时效内完成。这类工作大概占所有工作的 10%。重且急和轻但急的事情都是时间管理的重点工作。 【案例】买飞机票对于企业而言,买一张飞机票是小事,但如果没有按期买到,很可能第二天的一个重要论坛或者交易会就不能参加,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前途。即便是小事,但因为它有急迫性,所以在时间管理中仍会是重点工作。 例行工作例行工作是大量的,企业每时每刻都在做,所以要将例行工作标准化,让所有人照着标准都能做。例行工作标准化,是决定企业能不能做大

27、做久的基本条件,也是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案例】例行工作中没有“非他不可”的人企业中有很多日常需要完成的例行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有标准的。工作人员,包括代替工作的新人,只要严格地按照标准去做,就能够顺利完成。公司的例行工作中没有“非他不可”的人。 重但缓这是指重要但是不急的事情。例如有的事很重要,但是未来 3 年都不需要考虑,未来5 年可能都不会实施,这样的事暂时不要做,也不需要排列计划,等到事情变成一种重且急的状态时再去做也不迟。 【案例】结婚计划如果 5 年后才会结婚,那么即便结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无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想到“我要结婚” ,10从此心神不宁、无心工作。完全可以等到

28、 1 年内就要结婚了,再安排年度计划,3 个月内做出反应,1 周内开始执行。 轻且缓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情,不要做。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把时间放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做得再多也没有用,甚至可能影响其他重要且急迫事情的完成。 【案例】工作并非做得越多越好每个人都有惰性,有的人选择工作的习惯是:工作挑轻松的做、问题挑简单的解决。这些简单的事情往往是做了可以,不做也没关系。这个人很可能做了几十件事,自己觉得很有成就,但却没有安排时间做该做的事,等到一切都来不及了,再来抱怨时间不够。这其实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无效工作无效工作是指做的工作不但无效,而且会妨碍其他工作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是不能做的。这

29、类工作可以分为四类: 过度生理需求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例如喝水、上卫生间、吃饭,这都很正常。但在企业中,一个员工过度的生理需求不但和企业的生产效率相悖,更是这个员工工作消极的表现。 【案例】某企业有一个员工,他每小时上卫生间一次,每次进去都蹲 40 分钟,带茶、带报纸进去;为了要“灵感” ,他每隔一小时要到办公室外面抽 2 支烟;抽完烟口渴,再泡杯茶;茶喝多了就尿多,继续上卫生间这样的工作当然不会有效率。而老板碰到这样消极怠工的员工自然要开除他。 善后救火工作善后救火工作是指自己或别人做不好的事情,需要在事后进行补救。但这种工作只能当成一种意外,如果经常发生,那就是不正常的。应该从一开始就把它

30、做好,如果总是要做善后补救,只能证明这个工作应该改善和消除。 【案例】经常“救火”的厂长某管理学家曾经碰到过一个厂长,这个厂长得意地说,自己什么都懂,厂里经常出现的善后补救工作都是自己来做。那个管理学家说:这是耻辱!一个厂长应该事先就安排好生产,而不是在生产出现问题后再去“救火”。产品坏了要返工、机器故障去抢修、物料没来去催料,这都不是最理想的。应该从工作一开始就安排好,生产合格的产品、做好机器的保养、确保物料的顺利供应,这才是一个厂长应该做的。 重复工作因为不相信其他人,就找多个人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因为不相信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而在后面安排很多主管审核他。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造成重复工作。重复

31、工作即意味着不必要的工作,尽量减少重复工作本身就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管理就是对有问题的事情集中火力,对没有问题的事情简化管理,这就是管理的精髓。 【案例 1】供应商的免检免验某企业的供应商连续一年来纪律良好,从来没有质量不良记录和数量短少记录,也没有交期延误记录。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就可以给予供应商免检的待遇。如果能做到 80%的供应商免检免验,而只针对 20%可能有问题的供应商集中火力去验去检,检验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案例 2】电脑审核签单在企业中,没有问题的单可以不签,有问题的单才签。如果系统正确,能够保证从电脑自动打出来的单是没有问题的,就可以不签。主管只针对没有经过计算机审核的

32、单来签,由此主管的签单可能只有以前的 5%甚至 1%,工作量就会大大降低。11 可授权的工作部属能够做的工作,主管没有必要再去做那些事情。领导的最大职责是组织部属完成好工作任务。事事亲历亲为,只能表明自己组织不当。 【案例】亲历亲为的厂长一个厂长看到厂里的通道被木箱堵塞了,就弯腰去搬,旁边一个科长看到了,就指挥厂长搬。厂长搬得还挺高兴,说他从基层干起,搬习惯了,每天不搬几十箱,身体觉得不舒坦实际上,厂长应该做的是制定好规则,明确责任。通道堵塞,就要找到相关的负责人问明白为什么这条通道上有木箱挡道,然后想办法解决,而绝不是每次都自己来搬木箱。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消除这些无效工作,其次要把例行工

33、作标准化,然后集中火力做重要且急迫的事情和虽不重要但急迫的事情,最后再把工作安排好,这样就能提升工作效率。主管的作用在于提升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的绩效。倘若每天都在做固定的工作,就无法提升和改善绩效。所以一个胜任的主管应该有 80%的时间进行思考、研究、计划和改善。 【自检 2-1】时间管理对工作的六个划分中,应该集中精力做哪两件事情?_ 见参考答案 21 落实 5W2H 如何制定工作计划?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好用的工具,叫 5W2H,这 5 个 W 和 2 个 H分别是 What、Who、When、Where、Why 和 How、How much,下面对它们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1.What:

34、做什么,目的What,意思是计划做什么事、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目的。目的既包括要完成的事情的结果,也包含着一种挑战的意思,即这个结果应该让自己有所进步。 【案例】饮食的目的饮食的目的何在?人吃东西是为了生存,但企业做饮食却是为了盈利。不搞清楚这一点,企业不可能生存。如果不订立一个可以挑战的目标,企业相对于其他的竞争者而言也不可能有什么优势,那么企业就永远不可能做大。 2.Who:唯一主办者,协办者,相关者Who 指的是计划中谁是唯一主办者,谁是协办者,谁是相关者。 唯一主办者计划中只能有一个对这个事情负全部责任的人,叫做唯一主办者。如前所述,一个计划只能由

35、一个人承担责任,否则可能造成大家都推卸责任,而导致计划的失败。 协办者计划中除唯一主办者之外,协助主办者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叫做协办者。 利害关系者和计划有利益上的联系,能够影响企业成败的人,叫做利害关系者。很多计划胎死腹中,原因就在于利害关系者的反对。一个好的计划执行者必须考虑利害关系者的感受,让12他们支持这个计划,或者不反对这个计划。 3. When:开始时间,进度,完成期限When 是指时间管理,前面已经有过表述,这里强调的是时间的准确性。要讲清楚准确的时间,并得到承诺,切不可模糊。 【案例 1】某些人的时间观念一些人的时间观念让人难以理解,他可以不顾生命穿越快车道,只为了省 20 秒时间

36、;穿越之后却可能站在路边聊天,闲聊两小时没事做。最后发现他抢来的 20 秒时间被他在路边闲聊浪费掉了。 【案例 2】“马上办”一个主管答应另一个人:“我马上把这个事情办好。 ”这个人等了 3 天那个主管还没办。这个人问:“你怎么还没办啊?”他说“我要把手上的事情做完了才能马上办那件事”可见,在没有承诺确定时间的情况下,时间是灰色的、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正确地把握“马上办”的概念。在时间管理上,对一个人先讲清楚具体时间要求,然后再要求承诺,一般这个工作都能如期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计划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期限都要讲清楚,并且时间越准确越好。如果中间时间很长,可以按照小时、天数等提出一个

37、进度,以便检查时有所遵循。这样,即便有点误差也还可以补救,而不至于等两个月后发现延误再补救也来不及了。 4. Where:环境分析、市场调查、通路选择Where 是空间管理,所有的管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市场、通路等空间因素而因地制宜,尤其是地区间如果存在不同的需求,一定要经过调整,不能僵硬地套用。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别很大,所以一种管理方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而应该因地制宜。例如,北京的城市管理非常好的部分,可能也适用于上海;但是如果全部照搬,最后很可能会失败。 5. Why:替代案(预备案) ,最佳提案Why 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采用所拟定的方案。 这个方案是现在所用的最好的方法吗一

38、个好的计划制定者需要不断考虑,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绝对不能满足现状。 这个方案有备案吗一个成功的计划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状况制作预备方案,如果意外真的发生了,可以把最接近的预备方案拿来,稍微修正就能使用。没有预备方案的计划,等到发生了变化再去想办法,往往会惊慌失措,甚至忙中出错。 6. How:方式,方法How 指的是方式和方法。 方式和方法从哪里来方式和方法来自于目的。有了清楚的目的,才能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找到有效的方式,有了有效的方式才能找到一个成功的方法。所以目的、目标、方向、方式、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目的不对,方法再好也不会有

39、好的效果。 学会突破一般人受到习惯领域框架的限制,喜欢用他习惯、熟悉和擅长的方法,而不愿意去做一些改变,也不愿意去用更好的方法。任何方式和方法都应该强调两个字,即“突破” 。管理者必须突破自己习惯领域的框架,采取一些更好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竞争的优势。13 7. How much:效益分析、成果评估How much 说的是效益分析,效益分析包括盈亏和机会得失。 盈亏在效益分析中讨论成本和利润,或可节省资金,或可挽回损失,就叫盈亏。 机会得失效益分析除了考虑盈亏之外,还需要考虑机会得失,包括机会利得和机会损失。盈亏是眼前看得到的,机会得失可能要通过整体和长远时间才能看得到,但是整个效益一定是

40、盈亏加上机会得失。 【案例】投资的机会损失某人的所有可用资产是 10 万元,通过各种风险评估认为,若将这些资产用于投资,可以赚 100 万元,他便进行了投资。投资以后发现还有另外一个投资,风险评估相当,但可以赚 1000 万元,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这一次他的盈利是 90 万元,但因为失去了那个赚 1000 万元的机会,机会损失是 900 万元,最后的效益就是负810 万元。 第五讲 工作调派及跟催(上) 出人头地的秘诀 1. 钢铁大王的故事美国著名企业家和演说家卡耐基,曾经悬赏 10 万美金寻找管理时间的方法。 【案例】卡耐基的时间管理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企业家叫卡耐基,他是一个大企业家,也

41、是一个大慈善家,还是一个演说家,经常有人请他去演讲成功的秘诀,非常忙。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时间不够用。因此他悬赏 10 万美金,谁能够找出一个方法让他的时间够用,他愿意付给那个人 10 万美金,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那个时候的 10 万美金等于现在的 500 万美金。于是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他请了十几个助理,按照他的要求去筛选,筛选出符合他原则的,才交给他看。他从这其中看到一个方法,于是他就照着去做,一做之下果然有效,从此时间够用。他也依照自己的承诺,付给那个提供方法的人 10 万美金。实际上那个人给卡耐基提供的方法很简单,共分三步:第一,把事情依轻重缓急,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第二,衡量自己的能力和努

42、力,确定自己是有能力没努力,还是很努力但是没能力。依此估计自己一天可以完成几件事;第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知道一天可以完成哪几件事,然后按照优先顺序表上最前面的那几件事,全力以赴,专心做好,其他的事暂时不要去管。实际上,人们不是真的事情多,而是因为每件事情都没有做完,留下一些尾巴,事情才会越积越多。如果每天全力以赴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不要留下尾巴,每一天可能只要做好五六件事就够了。时间管理就是专心去做最该做的、能力和努力可以完成的那几件事,其他的事先不要管他,这是时间管理的妙诀。 2. 孙子兵法:多算胜孙子兵法有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殆”的意思就是伤亡。这句话并不是说,

43、通过了解彼此就能够每一次都胜利,而是说如果打 100 次战争都没有什么伤亡,就能够保留元气,赢得最后胜利。如果打了胜仗,但伤亡惨重,持久下来,最终很可能会失败。14成功就是保留元气,能屈能伸,在别人都放弃的时候还能够坚持,一直到成功。 【案例】海尔的成功之道对于成功之道,海尔认为就四个字“日清日高”,日清就是每天把当日工作检讨一遍,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日高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可见,成功和失败,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一线之隔。成功就是要比别人更能坚持一些,而是否能够坚持,依靠的是平常的锻炼。海尔在平日的积累和进步可以给我们启迪。 3. 一日之计在昨夜现今时代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并不合适,因为

44、这句话出现于农耕时代。现在的管理者早上起来再去准备当天的工作,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他应该在晚上就把明天的工作安排好。成功是给事先准备好的人,而不是给那些临时来凑合的人;成功是给有万无一失准备的人,而不是给一边做再一边想如何打仗的人。所以现在应该说一日之计在昨夜。今天把明天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好,过一个有备的明天,安安心心地一开始就能够按计划去实施,这样才能够领先他人,取得成功。 4. 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每天都能够进步一点点,而不是进一大步以后退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一定会成功的。成功来自于持之以恒,成功来自于永不间断的进步和努力。 【案例】对折白纸一张白纸,厚度假设是 0.1 毫米,假设它能够无限对叠

45、、无限对折,对折 4 次以后,才 1.6 毫米。但对折到 48 次以后厚度就差不多是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那么厚!而对折 56 次就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那么厚了!一张薄薄的纸,只要你每天让它折一次,刚开始不觉得怎么样,一旦持之以恒,做出的成就可能连自己都会惊讶。 【自检 3-1】思考一下,工作计划中为什么负责任的人只能是唯一的一个人?_ 见参考答案 31 派工 1.分工的标准做分工和选工的时候,必须有一套作业标准和标准工时,这是工业工程 IE 的基本手法,其中包含三个要件: 第一步,动作分析方法改善把这个动作定成标准之前,需要先去分析它,然后把不需要的删除掉,把可以做得更好的进行改善。 【案例】现在

46、的就是最好的有很多企业都为自己制定了基本的工作标准,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们往往把自己的现行工作方法定成标准。这是天大的错误,因为现在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和最有效的,所以必须针对现在的做法做动作分析和方法改善。只有在经过彻底的改善后,才有竞争优势,才可以定成标准。15 第二步,定出正确的作业标准这一步是指经过动作分析、整理思路、流程改善等动作以后,依次建立数据,制定正确的作业标准。 第三步,定出科学的标准工时正确的作业标准是说做出来的结果是有进步的、有优势的;而科学的标准工时则是可以验证的。如果验证是对的,任何正常人只要熟练之后,就一定会做得到。 2.新式派工

47、工作派工和调度是非常苦恼的一项工作。因为工作有轻松和繁重之分,人的天性又是喜欢避重就轻的,所以主管在派工和调动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部属的不满。因此,现代企业一般采用新式派工的方法进行解决,新式派工一般包括两个要素: 分工、选工代替派工强制派工很可能导致部属的不满。其实可以把工作分成几等份,然后由员工自己挑喜欢做的工作,如果能各取所需的话,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忍耐度就会提升。 短期用轮流,长期差别待遇对没人选的工作短期内可以用轮流工作的方法取得平等;长期则要采取增加报酬等差别待遇的方式,以鼓励员工选择这项工作。 【案例】如何分酒才公平?有两个老人都很喜欢喝酒,但都没多少钱,所以两个人

48、就一点一滴地存钱,存够了就去买一瓶酒一块喝。但是一分酒两人就吵架,都认为对方分得不公平。那么怎样分酒才最合理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谁分酒,谁就最后挑!这样一来,分的人会力求公平,先挑的人会认为挑的是多的,所以都会满意。由上述案例可以得到启示,只要员工能够自己选择工作,怨言和不满就会随之消失。 3.分段式派工主管很难消除新手难派工的困扰,因为新手对工作不熟悉,熟练员工要教导新手,会导致工作进度比新手来之前还要慢。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分段派工的方式,迅速把新手变为熟练员工。分段式派工是把所有的作业分成三段,具体方法如下: 重复作业一个相同的作业需要重复做,重复作业很容易完成作业标准。企业可以在完成作

49、业标准后,让这个新手看懂这个标准,再照着标准做。一般情况下,新手 214 天就能熟练。如果 214 天内新手连标准都看不懂,或不会照着做,则可断定他不适合这个工作。因为这种作业有 95%是需要重复的,所以一个新手在 214 天内,95%的工作就熟练了,也就能够派工了。 调整作业调整作业包括调整温度、压力、时间、速度等,这需要一点经验和判断,新手可以边做边学。企业可以制作一个交战手册,或者叫做问答手册,内容包括正常的标准,遇到异常状况如何处理、遇到变化如何调整、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的解决方法。一个好的标准后面应该有一个交战手册,有了交战手册并有主管在一旁指导,新手碰到特殊情况也能从容应对。调整作业

50、大概占所有工作的 4.5%,一般花半个月到 3 个月的时间,新手在边做边学的情况下就能熟练。也就是说 3 个月之后,大概 99.5%的工作,新手都已经熟练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派工。 异常处理异常处理是指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它实际上和派工无关。真的碰到了,就由主管带着做,也许积累一段经验就会做了;如果积累了经验还是没办法做,则证明这个人能力不行,不能够做到主管,只能做一般的熟练工人。异常处理通常只占日常工作的 0.5%。16把工作分成三段,通过前两段就可以让新手快速变成熟练员工,异常处理则只有少部分人能做,这部分人是可能得到升迁的。新人不会自动变成熟手,新手造成的工作干扰,是因为主管没有教他、带他

51、,没有将他变为熟手。这是企业的悲哀,也是这个员工的悲哀。 调度 企业若没有充分的作业调度制度,就会因为人员分配不均衡而遭受损失。 1.为什么要求员工接受调度有的单位很忙人手不够,有的单位人多没事可干,如果能把多余的人调去支援人手不够的单位,那么这个企业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可能增加 1 倍的业绩,但员工为什么一般不愿意接受调度呢?原因有两个:第一,自己好不容易把工作赶完,凭什么要去支援别人;第二,就算去了,因为不会那个专业,去了也没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三年内,很多岗位的工作将被淘汰,所以只有一种专业的人很可能会被淘汰。这种形势已经在逼迫员工去学习其他岗位的工作技能,只有具备身兼数职的能力,才能更好

52、地生存和发展。 【案例】未来的两大趋势现在已经有两个趋势:第一,钢领取代蓝领,即只会一项专业的蓝领工人,会被自动化机器取代;第二,软领取代白领即白领有可能会被一个软件或一个专家系统所取代。例如记账、写程序、画图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完成,而管理或制定生产计划,通过 ERP 系统也已经可以完成。因此有空的时候,要积极地到别的专业去支援。通过支援向其他专业学习,已经成为使自己达到多职多能,不被取代的一条捷径了。 2.阶梯式调度阶梯式调度是把一个企业的工作分成三个阶梯,分别叫 A、B、C(这里假设 D 是需要被调度的人) 。A 这个工作非常专业,不是一般人马上可以做的,必须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做,但是它

53、大概只占工作总量的 10%;B 这个工作经过一些训练就能做了它占到工作总量的25%;C 这个工作根本不需要专业,它占到工作总量的 65%。平时 C 是 B 的副手,C 向 B 学习相关工作经验,而 B 是 A 的副手,B 向 A 学习相关工作经验。假设 A 请假了,刚好 D 有空,调 D 去做 A 的工作不可能。而 B 平时是 A 的副手,那么就可以调 B 去做 A 的工作, C 调去做 B 的工作,最后调 D 去做 C 的工作,因为 C 这个工作任何人来都可以做,这就是阶梯式调度,如下图所示:图 4-1 阶梯式调度图17实施阶梯式调度,就能使全公司所有的职务都能调度,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业

54、绩就能增加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一倍。 【自检 4-1】为什么员工要学习其他专业岗位的工作?_ 见参考答案 41 第六讲 工作调派及跟催(下) “新、异、变、难”四字诀 假设派工和调度都能够让电脑做了,主管只需要负责后面的四件事,即“新异变难”就可以了。 1. 新:新客户、新市场等新是指新人、新事、新物。主管在面对不熟悉的新客户、新机具、新市场的时候,是会影响自己的计划和派工的。主管必须把“新”变成“熟” ,才能正式单独作业;例如生产一个新产品,必须确定这个新产品从交接、生产、品质到各单位都没问题了,才能生产;同理,一个新机器来了,要先摸清楚了,才能交给工人。 【案例 1】不懂装

55、懂,差点惹来大祸有一家工厂从欧洲进口两台高速油压冲床。一个有 20 多年经验的领班凭经验把机器装好了,然后就开始试机。他把启动钮按了后,机器没动;再按一次仍然没动,领班就伸头去看,就在他伸头看的时候,他旁边的助手按了一个按钮,机器却突然启动了,幸好这个领班及时缩头,只冲掉了一撮头发,保住了性命。原来这台机器是高速油压冲床,设计厂商就怕有人乱按把模具冲坏,所以在启动钮旁边安装了一个保险栓,必须用中指把保险栓扣住才能叫机器启动,否则就不会动。实际上这台机器有操作手册,这个领班不看操作手册,仅凭经验不懂装懂,结果差点丧命,这就是教训。 【案例 2】世界工厂现在中国人出国,经常会发现自己好不容易挑了一

56、些纪念品,回来一看全部是 Made in China,即都是中国制造的。而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从其他国家买来一流机器,用二流的操作,生产出质量三流的产品。在某些国家,中国产品甚至和“低价劣质”划上了等号。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中国的产品也已经行销全世界,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产品能不能再提升一下档次,不只是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产地,而且应该成为精品的产地,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2.异:例外、异常(与标准不符)异,就是异常。所谓异常,在管理上的正确说法,主要是通过和两个参数的比较得出的: 第一是跟标准比,生产的结果和标准不符,叫做异常; 第二是跟目标比,生产的产品没有办法达标,叫做异常。异常是需

57、要主管去控制的,因为如果有异常,说明部属没有办法按照主管的派工和计划去执行。所以主管要改变异常,否则电脑做出来的计划和标准就很难实现。 3.变:内在变化、外在变化(设定条件差异)18变就是变化,管理包含内在的变化和外在的变化。 内在的变化:如新产品、人事、组织的变动; 外在的变化:如竞争市场、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企业应该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去修改管理的方式,要因人因时制宜。一个好的主管必须知道,所有的管理都是在某种条件下成立的,当这个条件变化了,管理方式也要随着条件去改变,否则这个管理就会失败。 4.难:老问题、尚未稳定的技术难是困难,困难有两点是需要主管去协助的: 老问题新问题之所以变成老问题

58、,说明部属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主管去协助解决。 技术瓶颈技术瓶颈是指部属在专业能力上没有办法完成的工作。例如,机器老是修不好,产品开发老是出问题等等。技术瓶颈是能力的问题。在部属出现技术瓶颈问题的时候,主管要对他进行培训,让他有能力之后再来承担这个工作。否则,即便用各种方法去激励,部属因为能力的缺失,仍然是无法做到的。“新、异、变、难”这四个字,是在派工或调度上才会出现的问题,做好了这四个字,就可以让电脑自动派工和调度,主管就可以空出时间去做改善方面的工作。 工作跟催需要掌握的基本要件 派工之后需要跟催,需要了解派工是否适当,部属能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但工作跟催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主管只

59、有少数,执行者、作业者是多数,少数人去管理多数人效果并不好;第二,如果主管有事不在现场,就不能进行跟催和管理。对此,要掌握工作跟催的几个基本要件: 1.操作标准与自主检查自主跟催的效果要好于主管来跟催,所以主管可以制定一定的操作标准,让员工进行自主检查。大概有 95%的工作可以制定一套作业标准,要求员工照着标准做,做出来以后由员工按照标准自己检查,看做的结果是不是符合标准。主管只对其余的 5%进行抽查,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去特别跟催。 2.稼动率自主检查或主管跟催的时候,还要注意稼动率。稼动率也叫使用率,使用率包含两点: 人的使用率将投入工时当作分母,实际工作时间当作分子,就可以得出人的使用率。

60、比如一个人的正常上班时间是 8 个小时,但只有 6 个小时是在真正工作,那么这个人的使用率就是75%。 机器设备的使用率机器的使用率也可以计算出来,分母是 24 小时,分子是机器开动的时间。比如机器一天工作 16 个小时,那么机器设备的使用率就是 67%。主管应该确定人和机器的合理使用率,检查作业有没有达到这个合理的稼动率,如果达到了就暂时不用管理;只有在没有达到稼动率,即异常情况下才需要跟催。 3.效率工作中实际产出的效率,是把实际工作的时间当分母,把产出的产品量换得的标准工时当作分子。例如,一天上班 8 小时,但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 6.5 小时,而产量换成标准19工时只有 5 小时,那效率

61、就是 5 除以 6.5。 4.异常回馈与追根究底一个自主检查人如果发现自己一天的效率没有达标,他自己就要先检讨,而不是等主管来找;如果连续三天没有改善,主管就要严重检讨了;如果连续一个月没改善,就要逐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了。这就是异常反馈制度。追根究底就是要去寻找异常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不能流于表面。 【案例】一个工厂路上的洞带来的部门膨胀一个纺织厂的仓库在工厂的后方,经常有运棉花的大卡车载着很厚重的棉花包到仓库去卸棉。卡车把道路压得坑坑洼洼的,工厂也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一辆卡车进厂没有减速,被一个坑洞颠了一下,结果绑棉花包的钢索竟然撑断了,于是重达一吨的棉花包从车上掉了下来,好在旁边没有人,

62、否则可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于是工厂立刻请养护工程公司来补洞,两个月后,发现补洞的钱每个月都要花几万元。工厂觉得花钱太多了,干脆自己买来料,找两个工人专门补洞,这样大概每月花 1 万元钱就可以了。更荒唐的是,这个工厂竟然成立了 9 人的补洞班,5 年后竟然成立了多达 28 人的养护工程科,专门负责全厂的道路维修。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单位都有可能出现,比如因为质量不良,找几个人来全检,后来变成全检班,最后变成全检科。但补洞不能解决道路不断被压坏的问题,而全检也不能解决质量不良的问题。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找到洞形成的原因,或者产品质量不良的原因,并从源头给予解决,而不是在后面补救。5.巡视的目的

63、主管在巡视的时候是应该有目的的,如上所述,主管的责任在于制定相应的标准,在员工能够自我检查的前提下,主管只要跟催异常和协助员工将工作做好, 主办权责与绩效管理 跟催有两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叫做成果跟催和举证责任。 1.成果评断法一个主管不一定要眼见为凭,因为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的是员工的工作成果。一个员工如果成果都能达标,他即便平常轻轻松松,甚至游手好闲,企业也是可以用的;而另外一个人,如果每天埋头苦干,但是工作没达标,企业也是不能用的。其实一个好的主管,不必看部属多么努力,也不必看他工作多么认真,只要看他每天工作的成果有没有达标就可以了,达标就说明他行,没有达标就要检讨。所以说成果跟催比眼见为凭

64、效果更好,部属不会因为主管不在而偷懒,也不会在主管在的时候而刻意表现得努力。 2.举证责任当部属难以达标时,他可能会怪罪其他单位干扰了他,而不是自己不努力。这就存在一个举证责任的问题。比如说,部属说其他单位干扰了自己,就要把那个单位找出来,如果那个单位承认它确实干扰了,它就要负这个责任;如果找不到这个单位,也没有单位承认是该单位的责任,部属还是要自己负责。对员工而言,因为承担举证责任,与其拼命找一个单位来替自己承担责任,还不如尽力把事情做好,那样反而更省事。由此可见,只要实行成果跟催和举证责任制度,一个主管,即便没有每天都在工作岗位,甚至没有每天都在工厂,内部工作照样能够跟催到,部属也能够按照

65、主管的派工、进度和计划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自检 4-2】倘若一个工人正常上班 8 个小时,但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是 5 个小时,而最后按照产量换算的标准工时是 4 个小时,那么这个工人的效率是多少?20A.80%B. 50% 见参考答案 42 第七讲 工作教导(上) 身为生产主管,所肩负的责任之一就是工作教导。而要做好工作教导,自己就必须具备工作方面的知识,明白自己教导责任的知识,并且知道在教导中应遵循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具备工作知识 生产主管所应具备的工作方面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件事。 1.懂得做法懂得做法要求主管能够熟悉其权限范围内的所有工作的操作规律,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符合两个要件: 能够

66、写出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必须能够让新人看得懂企业的主管一般是能够写出作业标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写出的作业标准新人就一定会看得懂,并且能够将动作做对。 【案例】工作标准的合格率某管理学家研究过几千家企业的作业标准,发现真正合格的不到 3%,97%的企业内部的标准基本上是不合格的。这部分企业包括中日合资、中美合资及其他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可见,主管要“懂得做法”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标准是否合格其实很好判断,就是看新人是否能看懂,并且能够照做。 2.做得熟练主管需要对其主管的工作做得熟练,才能够去教导别人,而工作做得熟练也要符合两个基本要件: 动作熟练 达到标准动作熟练,并不代表动作一定标准或者正确。倘若自己的动作一直是错误的,做得再熟练仍然是错误的。 【案例】20 个正确动作?某工厂有 20 个老师傅,每个老师傅工龄都超过 10 年,动作都非常熟练,但这 20 个老师傅做出来的动作和步骤都不一样。这实际上意味着可能所有的师傅里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如果是正确的,大家做的应该都是一个样才对。所以,每一个人,包括主管和老师傅,都应该时刻问自己,自己的动作熟练吗?正确之后有没有达到标准?在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