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809544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各类经济学专业所属学院的说明及各学科简介(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设置一览表(2007年7月6日更新)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名称 博士点批准时间 硕士点批准时间 02经济学 0201理论经济学(19980619) 020101政治经济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102经济思想史 19840113 19811103 020103经济史 19980619 19811103 020104西方经济学 19960429 19931217 020105世界经济 19811103 19811103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980619 19980619 020120网络经济学 2002自 2002自 020

2、121企业经济学 2004自 2004自 0202应用经济学(19990610) 020201国民经济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2区域经济学 19860728 19840113 020203财政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4金融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205产业经济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6国际贸易学 19990610 19931217 020207劳动经济学 19931217 19860728 020208统计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209数量经济学 19990610 1984

3、0113 020210国防经济 19990610 020220金融工程 2002自 2002自 020221税务 2002自 020222保险学 2004自 2002自 020223房地产经济学 2002自 020224流通经济学 2002自 2002自 020225 风险管理与精算学 2003 自 2003 自 020226城市经济学 2004自 2004自 020228风险投资 2004自 2004自 020229劳动关系学 2004自 1、加“”的一级学科表示该学科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加“”的一级学科表示该学科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加“”的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加“”的专业为北

4、京市重点学科。2、加“年度+自”并加黑字体的学科点是当年我校在一级学科授权范围内自主设置并上报教育部备案的学科点。1.经济学院各专业及简介(1)政治经济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2、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经济制度下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把握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及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本专业培养从事经济理论、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3、师资力量、主要博导

5、姓名本学科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3名。在教师队伍中,以宋涛、卫兴华等学界泰斗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仍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林岗、杨瑞龙和黄泰岩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学者从90年代以来就已挑起了学科建设的大梁,入选教育部和人事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的候选人。本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12人,他们是:宋涛、卫兴华、胡钧、林岗、杨瑞龙、张宇、陈享光、李义平、伟韦、黄泰岩、马庆泉、徐茂魁。4、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我校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学科的奠基者与开拓者,1950年我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政治经济学教研室,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在全国首次国家级重点

6、学科评选中,本学科以全票通过并被主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1999年我校理论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一级授权,1998年,我校经济学专业以最高分入选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从五十年代建校以来,我校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

7、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5、对外交流及其他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交流联系,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学者讲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6、毕业生就业情况: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部门等。7、主要开设课程:高级政治经济学、高级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企业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当代中国经济、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2)经济思想史本专业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外国经济学说和中国经济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和特

8、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经济学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水平基础上,经过硕士学位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从而能担当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政策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本专业招收硕士生的教师:姚开建教授(博导)、邱海平教授(博导)、孟捷教授(博导)、杨志副教授。本专业是国内最早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一。由鲁有章、李宗正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是20世纪6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第一部统编教材,为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经济学说史学科建设起了奠基作用。本专业历年来指导研究生的导师许多是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包括

9、鲁有章、李宗正、高鸿业、吴易风、沈志求、陈孟熙、孟氧、成保良等。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中名列前茅。本专业在20世纪50年代曾接受苏联专家帮助。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交流扩展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本专业教授曾分别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讲学、访问、进修,并邀请多所国外大学的专家学者来华访问、讲学。本专业参与国内资本论学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学会、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等全国性学会的学术交流,本专业教师多担当各学会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经济思想史专业主要课程:

10、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选读、经济学说史专题、中国经济思想史等、经济学方法等。(3)经济史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2、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以及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经济史研究的专门人才和经济学学科科研、教学的专门人才。3、本专业目前有教授3人,讲师1人,都具有博士学位。有3位博士生导师:高德步、贺耀敏、陈勇勤。4、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科的经济史专业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的经济史学家为本专业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11、使本专业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的中青年教师致力于从多角度探索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扩大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本专业长期以来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中国近代经济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英国、美国的近现代经济史。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5、本专业对外交流情况:目前主要与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6、就业情况:本专业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大部分在经济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7、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史比较研究专题、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和历史经济问题综合分析专题。(4)西方经济

12、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2、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是研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流行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和学习西方经济学,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都有重要的意义。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金融经济学。本专业培养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3、本专业师资情况: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9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点拥有高鸿业

13、、吴易风两位学界泰斗,方福前、吴汉洪、刘凤良等中青年骨干,在全国享有盛誉,其中吴易风教授现任全国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方福前教授现任北京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并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本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4、本专业目前发展情况:我校是新中国西方经济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获得外国经济思想史(含西方经济学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最早获得这两个学位点的单位之一。1993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设立西方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点,我们又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获得西方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点1992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经济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1999

14、年我校理论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一级授权,1998年,我校经济学专业以最高分入选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骨干、领导者。 从本学科建立以来,我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成为全国西方经济学通行的权威教材,学科点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5、本专业对外交流: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联系

15、,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访问学者、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学科点高鸿业教授、李天有副教授分别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6、本专业毕业情况:博士、硕士毕业生大部分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7、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流派、现代金融理论专题、财政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等。(5)世界经济本专业由著名教授吴大琨于1956年建立,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3年成为招收研究生的第一批学科单位,1982年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本专业研究

16、方向包括:(1)世界经济基础理论;(2)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3)欧洲经济;(4)国际经济关系。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包括吴大琨教授、杜厚文教授、雷达教授、张帆教授、高成兴教授、关雪凌教授、陈建教授等7人。本专业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全面考察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和特征,探讨其运动规律,努力做出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应用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本学科标识性的基本理论观点(如世界经济学体系、世界性通货紧缩、经济全球化、WTO的低谷切入等);本学科美国金融与国际投资方向在对现代金融理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有十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学科欧洲经济研究基本能

17、与国际前沿保持同步,是国内极少数几家能够将欧盟经济与东欧经济研究并重、进行多学科全面研究的单位;国际经济关系方向重视理论及对策研究结合,与政府部门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对中国加入WTO、APEC合作和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研究,获得了领导和各级决策部门的重视与好评。自1996年以来,完成专著、译著、教材等80余部,论文800余篇,获得意大利国家级经济学奖一项,国家及省部级奖23项,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北京市级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对外交流:本专业对外学术交流频繁、层次高、有实效,年终召开世界经济国际研讨会已成为制度,多人在国外教学研究机构任(兼)职,并聘请了多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

18、教授,与一些国家建立了学生交换培养制度。 毕业生去向:自1996年以来,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400余名,硕士60余名,博士30余名。其中约有100余名学生赴海外攻读学位,现有数十人在哈佛、斯坦福及剑桥、牛津等大学取得学位。大部分毕业生分配在政府经济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和外资公司工作。本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中高级国际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级国际投资、中级世界经济学、高级商务谈判、中高级公司财务、世界经济专题研究等20多门课。(6)网络经济学专业背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虚拟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政府、市场、企业和

19、各种中介机构的日常活动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依赖性急剧上升;各类组织、业务、传媒的网络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政治各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大幅度增加等等,都需要相应的经济理论与政策支持。发展状况: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有关方面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并且越来越集中于经济的网络化这一视角。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成为国内外著名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骨干课程,而且被有关政府部门和业务监管机构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步于经济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进程,培养具有深厚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科学前沿领域探索能力、能够胜任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与经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经济人才,我

20、院于2003年设立了研究领域跨越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网络经济学专业,并且作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于2004年开始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包括: 1网络产业研究;2信息产业研究;3网络金融研究;4网络传媒研究;5电子商务研究;6电子政务研究;7企业网络研究;8网络规制研究;9高技术产业管理研究;10网络经济理论师资力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 本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2我校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3国内网络经济研究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4国外网络经济研究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 我院网络经济专业主要博士生导师: 韩小明、于同申、杨志硕士研究生

21、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邓小平经济理论) 第一外国语(语言基础) 学科基础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学 财政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专业必修课(网络产业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专业限选课(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 信息产业经济学、高技术产业管理研究、 企业网络研究、网络规制研究;指定选修课(数理分析方法与技术或 现代统计方法与应用) 任意选修课(网络传媒研究、网络金融研究、 电子商务研究、电子政务研究)毕业去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中外企业管理层;高校科研教学人员。(7)企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是我院根据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

22、态和自身科研教学基础所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本专业将主要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架构下,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力图将经济学与管理学有机结合,对企业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其中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本质、组织与制度、公司治理、公司财务、薪酬制度、企业间网络关系、企业家及其创业、以及中国的企业改制等等。我们本着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基本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与管理高级人才。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企业经济学是国际学术界近几十年来最活跃的、与实践结合得最紧密的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在我国社

23、会经济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更理性地认识企业的内部活动的规律和揭示企业(各种组织)管理的规律,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多年以来,我院众多教师不断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取了丰硕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出版包括企业理论丛书和企业理论译丛在内的一系列的专著和相关教材,获得了众多的省部级以上的研究成果奖。不仅承担并完成了各种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而且还为大量的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咨询服务。同时,我们造就了一个高水平的年富力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教育部组织的

24、年全国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和全国个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的评估排名中,我院参评的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均排名全国第一。 师资力量与导师介绍 在该专业方向上有教师7人,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具体情况如下:1、杨瑞龙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院院长2、 韦 伟(兼) 教授 博士生导师 3、徐茂魁 教授 博士生导师4、周业安(兼)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5、李军林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6、李 琼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7、 杨其静 讲师对外学术交流 在本研究方向上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渠道不断得到拓展,与摩纳西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大学都建立了密切的交流机制。毕业生就业去向 该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

25、、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或者进入政府部门和各大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或者从事相关的咨询工作。主要开设课程本专业将主要开设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契约经济学、高级公司财务、产业组织理论、企业间网络研究、企业管理等课程。(8)国民经济学(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重点学科点)本专业是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专业背景:国民经济学专业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它是用宏观的、战略的、全局性的眼光来分析研究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中的各个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预测与规划。它的基本内容是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概

26、括来说本专业可以包括七个研究方向:1、战略与规划,2、宏观调控与政策,3、投入产出与经济预测,4、产业结构与政策,5、区域经济发展,6、国民经济核算,7、社会发展及其社会政策。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以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事宏观经济调控与战略、经济分析与预测、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价格理论与实践、数学模型应用等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投入产出分析等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重要研究成果。本学科点重视联系经济建设实际,加强同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合作,承担国家重要研究课题,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保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

27、的研究生。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的,忠实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师资和科研人员。 学科组成:本学科点由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管理系和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研究所共同组成,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又有一批新一代中青年知名学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还聘请了部分校外著名经济学家和国内经济界领导人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目前本学科点共有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18名。近年来每年招收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50余名,堪称国内本专业规模最大的培养基地。 本学科点博士生导师名单:钟契夫,胡乃武,刘成瑞,刘起

28、运,刘瑞,武少俊,顾海兵,许光建,陈璋,郑超愚,魏礼群,王春正,白和金,高铁生,邵汉青。发展状况:本学科点在同行中以建立最早(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0年)、培养层次最齐全(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师资队伍规模最大、培养规模最大、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特色而著称。在建国后一段时期内,国家和省市计委系统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全国各高校本专业的大多数师资都毕业于本学科点,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以及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知名学者,因此本学科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学科点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

29、988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1990-2003年期间,共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论文1000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本学科点重视与国内外教育界、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一直是全国高校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的会长单位,有多位教授担任着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价格协会等全国性经济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是多个全国性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与国内同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中,有10余位曾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

30、攻读博士学位或长期进修,先后有多名外国留学生在本系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本学科点还与数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毕业生去向:本专业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所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宽,就业面广,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机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中外大中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近年来本学科点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乐观。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外语 经济学管理学前沿 优化方法 国民经济学专题讲座(原理部分) 国民经济学专题讲座(方法部分) 选修课2学分(包括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等)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生主要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与实践 外语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财政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预测与规划 产业经济学 经济发展理论 统计方法与技术 经济系统分析 社会发展宏观管理 市场价格理论与实践 (9)国际贸易学1、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是1987年从世界经济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专业,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具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授予权力的学科。 2、 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是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专业方向为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研究内容主

32、要是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亚太经济、国际投资、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WTO、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工商管理、国际经济法、企业会计、西方财务会计、西方公司理财实务、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评估、国际税收等 国际贸易专业旨在造就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并熟悉国内外贸易法规、政策的高层次经贸人才。 3、师资力量、主要博导姓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科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7人已获得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学位,该学科博士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4人,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包括黄卫平、高成兴、韩玉军等教授为代表的知名经济学家,并聘请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国际控股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

33、学家曹远征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4、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在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并对各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尽快培养出涉外经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我国国际贸易领域的著名学者,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功底,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培养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从本科一、二年级就对学生实行强化外语教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除按学校规定安排计算机课外,还在市场行情分析、电子商务等

34、课程中,实行计算机模拟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目前该学科出版的专著与教材主要有:国际贸易教程、关贸总协定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国际通行投资分析、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指导、东亚经济合作的制度因素(英文)、亚洲经济的比较市场利益分析(英文)、动荡、调整、展望:东亚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思考、走向全球化、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新编国际商法、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等20余部;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亚太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管理科学、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商报、中国贸易报、香

35、港经济时报等杂志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相应的学术水平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先后有5部著作和论文分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5、对外交流及其他本专业以及世界经济专业(国际经济系)同国内国际经济领域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及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广泛和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美国经济学会、日本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的理事单位。并同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斯坦福

36、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韩国企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而且每年均聘请美、英、日等国家的学者和我校在国外的博士生来校讲学。我系教师也不断应邀赴国外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共同研究,部分教师还受聘担任了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6、毕业生就业状况国际贸易专业旨在造就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并熟悉国内外贸易法规、政策的高层次经贸人才。该专业自1987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主要在政府机关、科研单位、进出口贸易公司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踏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在不同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7、同时也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2002年新生入学平均分数仅次于金融和法律专业,名列中国人民大学第3位。硕士研究生入学比例在2002年达到12:1,说明这一专业是多数考生的首选专业之一。本专业的毕业生前景也很好,本科生15%、硕士生30%以上出国继续深造,就业去向近年来除了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民营企业等金融机构、外贸机构和公司企业外,到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如到4大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越来越多等。 7、主要开设课程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货币银行学、财政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国际

38、营销理论与实务专题研究、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级国际经济学、WTO专题研究、计量经济学。(10)数量经济学一、 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二、 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它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既研究方法、技术,又研究理论。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是本学科的主要特点。目标是培养掌握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及经济学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 主要研究方向有: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最优化与经济数学模型;计量经济学

39、与实证金融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四、 该学科点的师资力量较为充足,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其他10 人。博士生导师有魏权龄教授、徐伟宣教授(兼)、章祥荪教授(兼)、赵国庆教授、林勇教授。五、 本专业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有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派学生参加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实验班举办的暑期培训。六、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高校,国家及省部的信息中心,金融,证券,科学咨询公司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七、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表课程类别 中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公共课 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1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 3 1方法课 Mathemati

40、cal Programming Theory and Methods 4 1学术讲座 在学期间听取10次以上的学术报告 1 学科基础课 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 Macroeconomics 4 2 高级微观经济学Advanced Microeconomics 4 1 高级计量经济学Advanced Econometrics 4 2 专业课 高级时间序列分析Advanced Time Series Analysis 4 1 博弈论及其应用Gam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4 2 高级金融理论Advanced Financial Theory 4 2 动态优化Dyna

41、mic Optimization 4 1 Measure, Probability and Integral Calculus 4 1 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etrics 4 3 多元统计分析Multiplex Statistic Analysis 4 2选修课 The Topics in Advance Microeconomics 2 3 The Topics in Advance Macroeconomics 2 4 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es 4 3社会实践 会议调研 1 4先修课 西方经济学 1 数学规划 1(11)国防经济国防经济专

42、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设立国防经济硕士点,是我国非军队院校中第一个设立国防经济硕士点的大学。本专业的设立,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全部二级学科。该硕士点现有教授两人、副教授二人、讲师一人,校外兼职教授三人。本专业的主要目标是:(1)适应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需要,承担各种重要研究项目;(2)培养既懂得国防经济理论又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两栖人才;(3)为拥有高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国防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培养急需人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国防经济安全研究、国防产业结构和布局研究、国防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国防企业资本运营研究、国防企业管理模

43、式研究、入世过渡期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创新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研究等。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有关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外贸公司、高等院校和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国防教学科研工作。本专业自2001年以来,已招收了42名研究生, 2001年第一届招收的4名统招生已分配到信息产业部办公厅、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机电商报工作。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2 19:23:12编辑过 本主题由 jh81522 于 2010-3-14 10:07 推荐主题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报告 道具 TOP jerryli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jerryliu 当前离线 m

44、oonyUID5760 帖子1744 精华4 积分174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最后登录2010-3-15 版主头衔: moony帖子1744 精华4 经验13734 点 威望9 级 论坛币367120 个 学术水平3 点 热心指数4 点 信用等级3 点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2楼 发表于 2006-4-21 09:22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劳动经济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公认的具有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的劳动经济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983年劳动人事学院成立,

45、1985年开始招收劳动经济本科毕业生。1986年设立劳动经济学硕士点。1994年获准在国内首次设立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2001年全国新一轮重点学科评审中,本学科以85%的高票获得全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并以免予答辩的资格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至今,本专业在学术梯队、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全国劳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劳动力市场、产业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当代就业和失业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指标体系、国际劳动力市场制度比较,工资、收入分配理论及政策,国内外劳动力流动和迁移、劳动力市场的中介

46、服务体系、我国产业和劳动关系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及处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经济学分析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训练和培养解决中国劳动和产业关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高水平的专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国劳动经济、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教学、研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研究人员主持过或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国际劳工组织研究课题中国企业员工工作时间研究,中美富布莱特基金研究项目当代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失

47、业率测量与失业风险控制研究,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人力资源规划,国家教育部薪酬制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等多个国际、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迄今出版了包括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和劳动法、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市场经济下的就业理论与就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及教材,并发表具有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专业论文多篇。这些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大都被全国相关专业领域的同类院系指定为学术必读书目和专业教材。多部论著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对外交流方面,本学科长期充当着国内这一学科的代表,与国际劳工组织(ILO)、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动关系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

48、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机构,以及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等港台大学相关院系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年开展的主要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有:与美国政府合作的美国富布莱特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康乃尔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产业和劳动关系及人力资源管理远程教育课程,与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合作开展的WTO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等。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主要专职教师有:曾湘泉(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履宽(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光德(教授)、姚裕群(教授)、刘尔铎(副教授)、易定红(副教授)、丁大建(副教授)、杨伟国(副教授)、唐矿(副教授)、

49、李丽林(讲师)、耿林(讲师)等。主要的兼职教师有:蔡昉 (教授、博士生导师)、文魁(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小宝(研究员)等。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自1996年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都高达100,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予以了较高的评价,许多优秀毕业生都已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岗位。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博弈论、中国劳动问题研究、20世纪中国劳动经济史、中国就业政策与评估、劳动关系研究、产业关系研究方法、劳动

50、法研究、薪酬理论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的经济分析、社会保障学、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等。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道具 TOP jerryli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jerryliu 当前离线 moonyUID5760 帖子1744 精华4 积分174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最后登录2010-3-15 版主头衔: moony帖子1744 精华4 经验13734 点 威望9 级 论坛币367120 个 学术水平3 点 热心指数4 点 信用等级3 点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3

51、楼 发表于 2006-4-21 09:24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劳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院本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招收劳动经济学硕士生,同时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本专业研究方向:重点培养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以及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系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理论、技术和方法和的高层次的研究型和实践型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不但能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的系统理论与方

52、法,而且能够掌握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或者独立承担相关管理实践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毕业后适于在企业、政府、公共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或者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组织行为理论;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组织行为学等。主要专业课程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政策分析;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社会保障学;工资理论与薪酬管

53、理等。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道具 TOP jerryli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jerryliu 当前离线 moonyUID5760 帖子1744 精华4 积分174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最后登录2010-3-15 版主头衔: moony帖子1744 精华4 经验13734 点 威望9 级 论坛币367120 个 学术水平3 点 热心指数4 点 信用等级3 点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4楼 发表于 2006-4-21 09:28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经济学-土地管理系本专业是硕士学位

54、授予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房地产经济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内容: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房地产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利益关系的协调、规范和管理的手段与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房地产经济理论:主要研究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的运行规律,以及房地产同社会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规律,它是指导房地产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 房地产政策分析:主要研究城市土地与房屋政策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政策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房地产政策及其运用手段。 房地产投资与金融:主要研究房地产投资行为与金融活

55、动基本运行规律,以及它对房地产业运行的影响和作用,为房地产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主要研究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市场营销和物业管理等理论和实务,为房地产企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 地产市场研究:主要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房地产市场调查技术等,是研究房地产经济和管理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主要专业课有: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政策分析与评价、房地产估价与管理、房地产市场分析、房地产金融与投资、不动产估价案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师资力量:现有

56、教授9人,其中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5人,在职教师中获博士学位者9人,博士后2人。专业发展概况:1993年我校设立全国第一个房地产经营管理本科专业,同年挂靠企业管理专业分别招收房地产管理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PA(专业方向)以及博士研究生(方向)教育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房地产经济学,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土地经济学,以及21世纪房地产系列教材(共7本)教材、专著等20余部,为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交调研咨询报告60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

57、秀成果奖。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近期主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应急项目公房入市政策设计,国家社科基金房地产泡沫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课题房地产业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房地产泡沫及预警系统研究等。 对外学术交流:目前已经同美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协会、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英国剑桥国际土地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香港测量师学会、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以及德国、俄罗斯、乌克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毕业生主要去向:各级土地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房地产开

58、发和经营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动产咨询评估机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道具 TOP jerryliu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jerryliu 当前离线 moonyUID5760 帖子1744 精华4 积分174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最后登录2010-3-15 版主头衔: moony帖子1744 精华4 经验13734 点 威望9 级 论坛币367120 个 学术水平3 点 热心指数4 点 信用等级3 点 在线时间1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1-15 5楼 发表于 2006-4-21 09:30 | 加为好友 | 发

59、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传媒经济学-新闻学院 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2、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有传媒经济理论、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传媒经营与管理、广告理论、广告实务等。l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l 传媒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应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熟练从事传媒运营和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动手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l 本专业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应熟悉传媒经济和传媒经营管理的实际业务,同时

60、重视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毕业后能够胜任传媒一线实践工作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3、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l 2000年,我院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授权。l 2003年,经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批并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备案,我院在一级学科授权下自主设立了传媒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l 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传媒经济学专业研究生。l 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最齐全的院系。4、师资力量人大新闻传播学科拥有较强的学术队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代名师甘惜分、张隆栋、郑兴东、蓝鸿文等教授均长期任教于人大,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2005年6月,人大新闻传播学科现任教师共有4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22人,占全部教师人数的44.9%。目前另有11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现职学术队伍中,既有以方汉奇教授为代表的享有崇高学术声望的老一代权威学者,又有郑保卫、陈力丹、喻国明等国内拥有广泛影响的中年学者和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蔡雯、杨保军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以这些知名学者为核心,人大新闻学院形成了既成熟又富于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5、导师介绍详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网站()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