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化学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训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781010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高中化学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训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化学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训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化学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训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化学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训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化学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课后训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化学教学资料乙醇1右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使紫色石蕊变红B与钠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D发生氧化反应解析:根据该比例模型可以写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该物质为乙醇,根据乙醇的性质可知,只有A错。答案:A2(双选)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时浮在上层B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醋酸水乙醇C乙醇分子中的氢均可被钠置换D在一定条件下,镁也可跟乙醇反应放出氢气解析: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A错;由金属钠投入到水和乙醇中的现象可知,水中的氢原子的活泼性要强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故B

2、正确;乙醇分子中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才能与钠反应,C错;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能与活泼金属反应,D正确。答案:BD3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A苯 B蒸馏水C无水酒精 D75%的酒精解析:苯与钠不反应,水、乙醇均与钠反应产生H2。答案:A4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解析:乙醇跟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无法用分液

3、方法将乙醇中的水除去。答案:A5(双选)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新兴起的车用的乙醇汽油就是掺加一定比例乙醇的汽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分子中含碳质量分数比乙烯分子低B在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乙醇气体和乙烯气体都完全燃烧,放热量相同C用乙醇做燃料不会导致“温室效应”D用乙醇做燃料不会导致酸雨解析: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相同,B错;从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C错。答案:AD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向碘水中加入少量乙醇,振荡静置,上层液体呈紫色,下层液体无色。()(2)等质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3)K、Ca、Na等活泼金属均

4、能置换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4)乙醇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乙醇被还原成乙醛。()(5)医院里常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答案:(1)(2)(3)(4)(5)7相同物质的量的羟基和氢氧根,二者的质量比为_,二者所含质子数之比为_,二者所含电子数之比为_;1 mol CH3CH2OH中含有_ mol单键。答案:111191088乙醇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会断裂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在反应时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填序号)。(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_;_。(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_;_。(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_;_。解析:乙醇分子由

5、于含有羟基,性质活泼。除了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还应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明确化学反应与化学键的关系。答案:(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3O22CO23H2O(3)2CH3CH2OHO22CH3CHO2H2O9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3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2倍于其体积的CO2,该有机物可能是()ACH3CH3 BCH3CH2OHCCH3CHO DCH3COOH解析:设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xHyOz,根据燃烧的方程式:CxHyOz(x)O2xCO2H2O1 32依题意有x2,x3。即y2z4,当有机物为烃时,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2H4,

6、当有机物中含有1个氧原子时(z1),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2H6O,当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时,分子式为C2H8O2,不存在,故只有B符合。答案:B10(1)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实验步骤:向试管中加入34 mL无水乙醇,浸入50 左右的热水中,以保持反应所需温度。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颜色并感受乙醇气味的变化。实验现象:铜丝先变_,又变_,有_气味的物质生成。实验结论:铜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_。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铜丝在反应中起_作用,反应中乙醇被氧化,该反应可表示为_。(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乙醇也是一种有机物,那么,钠能否保

7、存在乙醇中?实验步骤: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12 mL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_。实验结论:金属钠能保存在煤油中,但不能保存在乙醇中,因为乙醇能与钠反应生成_和_,化学方程式:_。实验思考:乙醇和水都能与钠反应,它们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_。解析:(1)铜丝灼烧被氧化成黑色氧化铜,热的CuO与乙醇反应生成红色的Cu和乙醛,在此反应前后Cu没有变化,起催化作用。(2)Na与乙醇能发生化学反应,置换出H2,同时生成乙醇钠,此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因为乙醇中OH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答案:(1)黑红刺激性CuCuOCu催化2CH3CH2OHO22CH3CH

8、O2H2O(2)钠粒不熔化,沉于液体乙醇的底部,然后慢慢上升,并逐渐消失,收集产生的气体,做爆鸣实验时有爆鸣声乙醇钠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水与金属钠反应比乙醇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得多;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实质均是钠置换了羟基(OH)中的氢生成氢气;由于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性减弱,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11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乙醇催化实验”中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试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反应一段时间后,若移去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则说明该乙醇的氧化反应是_反应。(3

9、)实验过程中D处铜丝网有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的现象,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现象:红色变黑色:_;现象:黑色变红色:_。从这些实验现象中可以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解析:(1)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O2,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2)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将酒精灯移走后仍然能继续进行。(3)变黑是因为生成黑色的CuO,黑色变红的原因是CuO被乙醇还原为Cu。答案:(1)2H2O22H2OO2(2)放热(3)2CuO22CuOC2H5OHCuOCuCH3CHOH2O参加注意:中学阶段共学到三种方法来还原氧化铜,一是以常见的还原剂

10、如H2、焦炭、CO等,以CO为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二是利用氨气的还原性来还原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三是利用有机物醇类来还原氧化铜,以乙醇为例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CuOCuCH3CHOH2O。酒的起源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青酒等,出现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现较晚。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

11、”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真正称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酿酒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开始的。这时,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尔后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这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黏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已开始用苦味剂酿造啤酒。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耕作农具,即出现了农业

12、,这为谷物酿酒提供了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对造酒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中国先人从自发地利用微生物到人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条件选优限劣而制造酒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秦汉,制酒曲的技术已有了

13、相当的发展。南北朝时,制酒曲的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述了12种制酒曲的方法。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酿造高粱酒中使用。唐、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红曲,并以此酿成“赤如丹”的红酒。宋代,制酒曲酿酒的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经中,记载了13种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与齐民要术上记述的相比,又有明显的改进。中国古代制曲酿酒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发明蒸馏器以前,仅有酿造酒,在中国主要是黄酒。中国传统的白酒(烧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馏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为中国在元代才开始有蒸馏酒。其实,在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诗句中,都曾出现过“烧酒”;另对山西汾酒史的考证,认为6世纪的南北朝时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纪就已有了蒸馏酒。而相应的简单蒸馏器的创制,则是中国古代对酿酒技术的又一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