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747543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畅游语海 感动真情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材解读庞海燕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如有说的不当的地方,恳请大家提出批评与建议。下面我们先一起解读三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在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还安排了五年级下册教材中

2、唯一的一次“展示台”,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 如: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二、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的课文多为新体裁,

3、且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会有较强的新奇感。这为教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1本单元会认生字11个,会写20个。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5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四、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五、课例解读及教学建议杨氏之子杨氏之子选自

4、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朗读,释句和背诵。朗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要词词落实,句句落实,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

5、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2.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再让孩子去研读。 3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

6、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学生可能读不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这时可加强教师范读和学生练读,这样花费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们就可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我们再结合重点句子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实在不行还可教师与学生相互演一演。

7、 5.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情况拓展学习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

8、、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2.抓住中心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新课开始时,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可设计三个问题,即:故事中,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谁令你最佩服?有没有使你感到大快人心的情节?三个问题的提出既巧妙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思路,又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另外,虽是问题,我们可以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而是告诉学生“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谁愿意帮助我解决呢?”这样可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无形中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的气氛更为和谐,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3.利用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合作、

9、交流、探究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多地参与。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求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和感受。 4本课适合分角色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5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

10、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6.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发生在春秋末期的有名的历史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虽然它中间的推理、斗智深为学生喜爱,但其中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

11、理解,尤其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所以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这次资料的交流不同于以往,不光是选择资料的孩子要经历一个搜集、筛选的过程,其他听的孩子也要说说你在听完后有什么收获或不懂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不同,体会和需求自然不同,学生间的交流也正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

12、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本课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这一问题进行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 2.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

13、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如:上课伊始,我们出示“半截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提高了,教师用一些鼓励的话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如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学习,还可以离开座位和你最信任的小伙伴讨论交流。并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

14、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教师注重引导。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获得成功喜悦。如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打电话 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

15、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本文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 2.明确学习目标,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

16、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根据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学习全文。 4.在学生理解完课文后,可以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5.最后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 学生模拟表演孙女劝说爷爷戒烟,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

17、,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2、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全班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3、拓展、运用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劝说别人?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打算

18、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最后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后,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 习作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先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 3.尝试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

19、写作情景。写作时要先明确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4.评改、交流。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评价时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回顾拓展 一、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我们可引导: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如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根据

20、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对联,并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学生齐读对联,在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再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最后如时间允许可安排学生默写对联。 三、展示台 “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教材从展示方式方面提供了三个例子:说快板、说相声、写提示语。这些仅仅是例子,我们还可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除了教材中说的三种形式,启发学生采用其他喜闻乐见的形

21、式展示,比如:朗诵、办班级板报、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探讨一下四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真情是待人的根本。人世间处处有亲情、战友情、师生情、邻里情、互助情、怜悯情本组教材就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主题安排了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4篇课文,其中再见了,亲人、桥是精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是略读课文,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

22、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这4篇课文都洋溢着动人心魄的真情,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思想情感受到深深的感染与熏陶。另外,“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也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再来看一下本组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潜心读书

23、,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3、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一些准备。5、加强速读能力训练。三、教学重、难点:潜心读书,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4篇课文都是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每当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多数人的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主要原因是这类文章记叙的事例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学生不容易从文字中领悟文章的内涵

24、,可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又不能不教,如何教呢?首先我们要走出这样的心理误区,应该认识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能与守旧落后、过时、缺少时代感画等号。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所描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抒发的感人肺腑的情,无不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使之发扬光大!可以说,这样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如,伟大的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是一种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勇气。当今时代的人,仍然需要从这些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另外,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不同

25、于学生的课外读本,选文不能一味以学生的喜好为标准,应体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之精神。事实上,大多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但语言典范,思想健康,而且有启迪价值。四、针对本组教材,教学建议如下:1、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这一类课文,容易把握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将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要注意与思想品德课中的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区别开来,不能向学生灌输革命的大道理。要做到“文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在教学目标定位上,

26、一方面,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得太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情感的浸润、熏陶变成生硬、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不要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重点抓语言文字的训练,明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有哪些,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如何落实。2、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困难并不是很大,关键的还是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3、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有点困难、不易

27、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习课文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材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一些铺垫工作。另外,要做到“难课文巧教”,在“巧”字上下功夫。“巧”体现在要能够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眼”。这就是这一单元的整体情况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课文,在解读具体课文时,我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解读方式,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帮助。14、再见了,亲人 凭借文本 , 领悟情感15、金色的鱼钩 抓人物描写,感悟人物品格16、桥 抓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17、梦想的力量 长文短教,突出

28、略读课文的特点14、再见了,亲人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

29、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

30、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四、凭借文本,领悟情感这篇课文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老师们可以做如下尝试:(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教学开始,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

31、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可以对第一段做详细的讲解与指导。可以这样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

32、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自然段,使之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在引导学生交流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

33、,“泪”的词语,比如: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噩耗”反衬小金花的刚强;“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三)、设计引读,抒发情感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可以很好的

34、设计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对于最后一自然段可以这样设计引读:“战士们深深地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窗外,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默默地 在心头呼喊”此时,学生们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的话语:“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15、金色的鱼钩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5、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6、,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四、抓人物描写,感悟人物品格这篇课文作者对老班长的形象塑造很有特色,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1、外貌描写,突出忠诚。“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斑白了。”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貌,让我们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外貌的“瘦”,反映出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这

37、正是他对战友、对党的高度忠诚和满腔热 爱的写照。2、动作描写,体现艰辛。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钓”;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得“一棵一棵地摸”。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为,让人体会到老班长钓鱼的辛苦、艰难。他分明在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支撑着。3、神态描写,活现内心。“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战友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多么强烈的

38、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4、语言描写,牢记重托。“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忧半点儿。“小梁,别浪费东西了你们吃吧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分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党的重托,念念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呀!由于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本课,可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

39、品质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另外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应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16、桥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

40、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二、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四

41、、如何抓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这篇课文我想说的详细一些,主要和老师们交流如何抓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1、课文16自然段:课文语言精炼,1-6自然段运用大量简短的句段,突出表现了洪水突来时的危急,而村民的恐慌则与后文中老汉的镇定形成鲜明对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山洪和村民表现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当时形势的严峻。(1)体会洪水肆虐 学习描写山洪的语句,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一读,初步感知洪水来势凶猛,情势越来越危急,继而通过想象画面、补充录像资料等方法,结合语言文字加深体会洪水的肆虐;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危险的情势写出来的呢?再读句子,

42、体会简短的句段读起来给人以紧迫的感觉,起到烘托紧张氛围的表达效果;第三步,渲染情境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愈加危急的险情。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使学生既感受当时的紧张氛围,又领悟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2)体会村民恐慌 描写村民恐慌的语句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读1-6自然段的方式,读中感悟村民因恐慌导致极度混乱的局面,为感悟老汉形象奠定基础。2、课文727自然段:课文第7-27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集中体现了老汉作为一个老党员无私无畏的胸怀。而课文直到结尾才点明人物关系,使通篇充满悬念。教学时,可以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品析精彩句段,感悟老汉的人格魅力,体会表达效果。可以经历以下几个层次:(1)、推

43、敲词句,初悟“桥”之伟岸先引导学生读这一部分,就感人之处做批注、写体会。然后抓住第8自然段中突出表现老汉形象的词句,揣摩角色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表达效果。可以这样进行:先抓住老汉的“不说话”与村民的“乱哄哄”,对比体会老汉的镇静、沉着。再引导学生想象:老汉此时一言不发,心里想的是什么?从而理解老汉时刻将村民的安危放在心上。然后抓住“他像一座山”一句,引导学生思考不写这一句行吗?为什么要将老汉比作“山”?通过对比句段,体会到老汉的威严,体会他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深入感悟老汉崇高的英雄形象。(2)、巧抓矛盾,精析“桥”之崇高激烈的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生命。课

44、文14-23自然段就生动地刻画了两处矛盾,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老汉先把小伙子“揪”出来,又把他“推”上木桥;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后又“推”他快走。这里的矛盾正是引人深思之处。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文,找出矛盾,再交流体会老汉“一揪一推”背后的矛盾复杂心理,从而体会“胸怀大如天,父子情似海”的人性之美。l 如何透过“揪”字,体会“胸怀大如天”抓住“揪”字,想象交流:“揪”出来会怎样,“不揪”又会怎样?体会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意味着生与死的抉择。教师再联系下文,动情小结:“被揪出的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也可能是他唯一的儿子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汉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揪了出来”引导学生结

45、合插图,从老汉清瘦的脸庞、普通的衣着、镇定的神色,深刻体会这平凡普通的形象背后是超越常人的胸怀。l 如何抓住“推”字,体会“父子情似海”引导学生从第19、20自然段中找到两个“推”,从父子相同的举动中体会父子情深,丰满人物形象。l 巧换词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14-23自然段一直写“老汉”和“小伙子”,结尾才点明他们是父子关系。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点重新审视人物形象。出示这一部分,将“老汉”和“小伙子”分别换为“父亲”和“儿子”,引导学生再读,并借助句式:“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_”想象补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和父子深情。(3)、回归课题,探究“

46、桥”之深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但为什么以“桥”为题?从而深刻体会课题所蕴含的深意,突破教学难点。(4)、品味写法,领悟结构之妙课文巧设悬念的结构方式,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教学时,可先把结尾去掉,引导学生体会没有这个结尾,虽然故事依然完整,但人物关系却不明确了,从而领悟到这种写法使情节跌宕、出人意料,充满悲壮色彩,同时这样结尾也表达了作者对老汉的无比崇敬。通过以上学习,人物形象已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最后可引导学生为老汉写碑文。这一环节可以设计多种思路,可以代作者写,代村民写,代老太太写,也可以作为读者写。以此使学生思绪在笔端流露,情感在碑文中升华。17、梦想的力

47、量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 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 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爬山,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梦想,瑞恩的善良,瑞恩的同情心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需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

48、: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四、长文短教,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如何能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读懂呢?老师们不妨尝试以下的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

49、生预习中利用工具书和结合上下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课堂中通过:“质疑梦想”,“初读感知梦想的力量”等环节让学生边读边说边体会边想象。围绕“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梦想是怎么实现的?”“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这几个主要问题,剖析理解,领悟文章的中心,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环节主要放手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读、思、议、说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第三步: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给瑞恩写信说心里话。 (一)、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四:一件令你

50、感动的事 学习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课前准备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课时

51、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

52、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指名说话。一位同学说完后,请

53、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15”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第二课时(习作指导)独立撰写,巡视指导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又看见你们和同桌快乐地分享各自听到、看到、亲身经历那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真羡慕!有句啤酒广告词:“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吧!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

54、这样吧,拿起笔来,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你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二、回顾拓展四 1、交流平台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领悟课文是怎样表达感情的来进行设计,通过小林和小东两人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感情时所使用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要结合课文,深化认识:(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领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如A、直接抒发感情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

55、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B、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C、寄情于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哪些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方法,给出详细实例(借景抒情,情境交融)。然后将知识拓展至课外,让学生交流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优秀的作品欣赏,加深理解。2、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是关于

56、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通过揭示成语的内涵,可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发和教育,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讲解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之后想一想每个成语都是什么意思,不懂的可以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有些成语还蕴含着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可让学生归纳地说一说。在学生大体理解了这些成语的意思后,要让学生想办法迅速地记住。学生如有兴趣,可引导学生说一段话,用上部分成语,使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词和词组的理解,巩固记忆。3、成语故事本次编排的成语故事是“尊师重道”的典故。这个故事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讲解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小组交流:“尊师重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之后组织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并练习讲讲这个故事。以上的这些就是我的一点浅知拙见,肯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能多提宝贵的意见,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谢谢大家!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