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空间与层次[共5页]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63741990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4课空间与层次[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4课空间与层次[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4课空间与层次[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第4课空间与层次[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空间与层次[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 4 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 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 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 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 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一、教材路径欣赏观察阅读作品, 认真比较绘画作品和照片以及真实风景中的视觉感受。真实景象在视觉中由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包含大和小、清晰和模糊、鲜艳和灰暗等视觉要素的变化。了解理解真实场景中三维的空间状态和绘画作品中二维的空间状态, 尝试寻找在二维空间中形成三维空间视觉的有效方法。体验体验和

2、领会绘画中焦点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观察和认识透视中地平线和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景象变化。深入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尝试用虚实和纯度的变化表现空间感。应用尝试以不同的地平线(消失点) ,描绘同一场景(街道房屋、河流树木等)。理解地平线(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画面视觉感受的变化。创造尝试在同一画面中, 表现两种以上的视觉变化, 并使画面有机地相结合。完成作品后, 体验这样的作品所带来的视觉感受, 从中认识绘画的本质意义。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 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 空间的作用和意义, 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 一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

3、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 4 课技能目标: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三、教学准备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 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 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第一课时

4、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2. 能运用透视描绘场景的体积和空间。3. 深入理解透视在绘画表现中的意义,并在透视法则的基础上强化艺术表现。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教学难点:透视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城市照片、纸张等。学具:牛皮纸、油性笔、油画棒等。四、教学过程1. 欣赏导课(1)媒体呈现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2)画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张。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2. 分析理解(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

5、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 4 课(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 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 学生欣赏了解。(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3. 拓展思考(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

6、?(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4. 作业要求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5. 展示评价全班同学作品展示, 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6. 课后拓展通过今天所学, 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

7、学交流感受。(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 4 课第二课时一、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

8、欣赏一组摄影作品, 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答:透视。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二、了解空间与层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 浓淡等不同, 这是由于距离不同、 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1.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 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 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1)透视的几何图。 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视平线、

9、视点、 消失点。 观看两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 它们的透视现象有何不同?有什么特征?(2)平行透视:有一面与视平线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具有整齐对称、 平展稳定、 庄重严肃、 层次分明、 场景深远、 一目了然的构图特点。(3)成角透视: 任何一面都不与视平线平行, 底线与视平线成角度的正方形或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具有变化多样、形式灵活、纵横交错、富有节奏的构图特点。(4)倾斜透视:凡物体的面与地面或视平线都不平行时,叫倾斜透视。如屋顶、楼梯、台阶等。 有天点和地点,也叫三点透视。高、低、平三种视点的视觉效果。概括我们平时常见的三种自然景观。(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

10、年级上册 第 4 课学生活动一:欣赏与探究。 校园图书馆(承上)属成角透视,体现的自然空间的关系,透视现象与建筑物的稳固感在地平线上形成了平稳的构图关系。(启下)柔和的色彩体现了很好的空间与层次。2. 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 (空气透视)由于物体所处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景物部位的层次不同使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与灰暗,强烈与虚弱等各种差异,怎样使这些空间距离,层次关系,明暗对比,远近分明的色彩统一在一幅画中,这种技法,就叫色彩透视。也称大气的透视和空气透视。3. 景深与空间层次景深:被描绘的景物所在的空间的深度,就叫景深:常常用近景、中景、远景来表现。为了表现画面的景深,常常用近清楚远模糊,近

11、景对比强,远景对比弱来表现。为加强形体的层次感, 最好的技法是空间的透视。 使画面景深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的向后延伸而逐渐减弱, 浅色部分越来越淡, 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同时的融入浅色调。三、空间与层次的美感及表现小结: 空间与层次通过形体透视,色彩透视和景深来表现。四、活动三:操作体验用铅笔,圆珠笔,彩色铅笔,水彩等工具,参考提供一些图片,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层次的风景画。五、示范老师的绘画工具是黑板、 粉笔, 可在黑板上, 用速写的形式画一幅有空间层次的风景, 也可以在画好的素描风景施以淡彩, 感受用色彩的冷暖表现空间与层次。现场作画的效果会激励学生的创作激情。六、作业评价及交流创作体会展现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心境, 让学生体验创作收获的同时, 体验“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