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737464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课标版(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春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导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导学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2.积累词语。(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 酿(yn)(ning )宛转( zhun )黄晕(yn ) 应和( yng )( h ) 蓑衣( su )抖擞( du )( su )笼罩(lng )朗润( rn ) 烘托

2、( hng )(2)解释词语。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

3、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投影: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三、 检查预习 见预习1、2。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2.学生

4、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明确: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美读课文,品味探究:要求: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3用“我觉得春像一首。”来概括你读了春后的感受。明确: 示例:1词语:盼望期望希望:都可做动词,“盼望、期望”含有殷切等待的意思,语意较重,只能对别人涌对自己,“希望”只是一般的想想,语意较轻,对别人,对自己都可以用,“盼望”只作动词,后两都还兼做名词。 朗润湿润:都有“润泽”的意思,前者还有“明朗”的意思,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后者有潮湿的意思,表明事物的干湿程度

5、。“吹面不寒杨柳风”:见注释,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见注释。语出萧绎的纂要其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我推荐:山朗润起不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排比用,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我推荐: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 我推荐:

6、描写春花的那一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亮,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要读得稍快点,让人产生遐想。 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臭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 我推荐:描写春雨的段。这一段先写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密、细、柔;再写了雨中的景色,让人感觉温馨。要读出喜爱之情。 我推荐: 第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爽。要读得有激情,读出力量来。 我推荐:最后三句:用三个比喻,诠释

7、出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3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 我觉得春像一首轻快明丽的乐曲。 我觉得春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歌。 六、作业: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二课时一、导语: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想对春这篇文章进行创意阅读,有没有兴趣?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三、品读赏析课文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1欣赏结构美:(构建画面,拟好标题,配好音乐)(提示:请同学们看到“思考与练习三”“春”的描写可分为三部分。我们一起来给这三部分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读

8、(11),展开想象,构建画面,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明确:东风送春表达人们急切的盼春之情。突出一个字“盼”厅主旋律:欢快B读(27)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明确:春绿江南展示春回大地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的蓬勃生机。突出一个“绿”字为何要用“绿”字展示新,力,美。主旋律由舒缓,甜美到激越。(提示:我们可以按总写、写景,写人把(27)分成三个层次。同学们讨论思考,取好名字。明确:(22)春回大地抓住山、水、阳光等来展示春光灿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人们欢欣 突出一个“回”字张开了眼,朗润、涨、红 (主旋律:舒缓欢乐) (36)春色醉人

9、展示春天的明丽和无限生机。(提示:按所描绘的四幅图画分四小层次)学生讨论明确: 春草篇:春草报春清新柔软, 精神愉悦 春花篇:春花争春热热闹闹 果香满园 春风篇:春风唱春轻柔和煦 心情舒畅 春雨篇:春雨润春润物无声 和谐静谧 主旋律:(欢快,甜美)明确:(77)春到人爽展示人们在美丽的春天里充满活力,奋力向上。突出一个“爽”字(主旋律:激越)再读(89)同学诵读,构建画面,取好题目明确:春意催人展示春天的新、美、力,以及春天带来遐想,并启人深思,催人奋进。 突出上个“催”字一年之计在于春 领着我们“上前”主旋律:刚健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例如:“吹面不寒杨柳

10、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3、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比喻原句:赏析:拟人原句:赏析:排比:赏析:四、主题探讨,感受大家谈。1介绍

11、写作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2同学谈。教师总结: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他化入了整个春天,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同学们,我们正外在人生的春季,更应该抓紧这明媚的春光,奋力追求。五、总结全文: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在绘春中,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12、迎春来展示春的新,美,力,构思巧妙。六、 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

13、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被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

14、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1文章第二自然中使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请你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5、,请你从文中摘录出两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3“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联系上下文看,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为什么说北方的落叶是“悲壮”的? 答案:1这些词语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写出了落叶由少到多的阶段特征。 2 示例:(1)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 (2)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3 老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让位给新叶,实现新老交替(或: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成长。4 因为北方的落叶是以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度过冷酷的寒冬。【教学反思】11春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

16、描写的方法。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学习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时】2课时 【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2.积累词语。(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 酿( )( )宛转( )黄晕( ) 应和( )( ) 蓑衣( )抖擞( )( )笼罩( )朗润( ) 烘托( )(2)解释词语。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酝酿: 宛转: 欣欣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4.思考:课文一共描

17、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 检查预习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五、美读课文,品味探究:要求:1.把你以为好的的词语推荐出来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3用“我觉得春像一首。”来概括你读了春后的感受。 2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我推荐: 3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示例: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

18、诗。 六、作业: 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二课时一、导语: 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三、品读赏析课文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1欣赏结构美:(构建画面,拟好标题,配好音乐) 读(11),展开想象,构建画面,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B读(27)大家讨论,取好名字(四个字,含春字)。教师提示,点拨。 再读(89)同学诵读,构建画面,取好题目 2、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 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3

19、、在课文中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比喻原句:赏析:拟人原句:赏析:排比:赏析:四、主题探讨,感受大家谈。1介绍写作背景: 2同学谈。教师总结: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

20、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

21、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被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

22、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1文章第二自然中使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请你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从文中摘录出两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3“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联系上下文看,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为什么说北方的落叶是“悲壮”的? 【学习反思】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 1 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3 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4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

23、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课时】两课时【预习导引】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济南(j)镶(xing) 水藻(zo) 贮蓄(zh)发髻(j)澄清(chng)着落(zhu) 看护(kn)3.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设若:假若。秀气:文雅,不粗俗。贮蓄:储存积蓄。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

24、的?(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

25、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二、介绍作者:多媒体显示: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三、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

26、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

27、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四、检查预习: 见预习2、3.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讨论明确:(1)温晴。(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特点,赞

28、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29、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六、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30、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

31、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3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七、课外作业: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练笔,写出你对家乡冬天的真实感受。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2. 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

32、一句好,为什么?(投影显示):(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教师点拨、明确:(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

33、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

34、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

35、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三、对比阅读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四、拓展延伸: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

36、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

37、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

38、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

39、。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

40、分解。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一句对全文能起到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2.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分别是什么?3.作者写济南的山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举例说明。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5.根据要求理解。(1)“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人的。”这句话主要是说济南秋水_。(2)“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你怎样理解句中“香甜的烦恼”的含义? 答案: 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这一句话统领全文,写出了济南的秋天的美好,像春天一般。2.老城,大城楼,古石路,石城墙,一道清溪,秀丽的山。3.颜色:,山腰是青黑的,加上秋阳

41、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灰中透黄。山脚是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是藕荷色儿。山顶的颜色不同,。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阳光清凉,温暖,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4.写出了山腰的颜色变化快,种类多。5.(1)济南的秋水清澈,无瑕。(2)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五、课外作业: 修改课外练笔家乡的冬天,学习通过比喻、

42、拟人写景的手法,通过几幅图景展示家乡冬天的特点。【教学反思】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 1 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3 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4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课时】两课时【预习】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济南( )镶( ) 水藻( ) 贮蓄( )

43、发髻( )澄清( )着落( ) 看护( )3.释义: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多媒体显示: 三、解题 四、检查预习: 见预习2、3.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

44、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六、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归

45、纳: 3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七、课外作业: 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练笔,写出你对家乡冬天的真实感受。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2. 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投影显示):(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

46、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教师点拨、明确: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

47、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三、对比阅读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四、拓展阅读: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

48、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

49、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象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

50、,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大明湖夏日的茶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

51、,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要知济南的冬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一句对全文能起到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2.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分别是什么?3.作者写济南的山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举例说明。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它们的

52、作用是什么?5.根据要求理解。(1)“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人的。”这句话主要是说济南秋水_。(2)“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你怎样理解句中“香甜的烦恼”的含义? 五、课外作业修改课外练笔家乡的冬天,学习通过比喻、拟人写景的手法,通过几幅图景展示家乡冬天的特点。 【学后反思】13夏 感导学案(教师用) 【导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3.品味优美句子。4.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导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导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句子【课时】1课时【预习导引】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贮满( zh ) 澹澹( dn ) 芊芊( qinqin )磅礴(png)(b) 黛色(di ) 匍匐(p)(f) 3. 解释下列词语。贮满:储存、积存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芊芊:草木茂盛磅礴:气势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 爬行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导学过程】一、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的感触,我们爱春的生机勃勃,爱秋的硕果飘香,爱冬的银装素裹, 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