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63737450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

2、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

3、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 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

5、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匣子装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质于秦。 质: 做人质(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

6、王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汗马功劳 汗:使出汗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舍相如广成传舍 前一个舍:使,住宿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富国强兵 富:使,富有 强:使,强大(四),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

7、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把。当作亲人 子:把。当作孩子友风而子雨 友:把。当作朋友 子:把。当作孩子幕天席地幕:把。当作幕 席:把。当作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仇:把。当作仇人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二,动词的活用(一),.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

8、是败逃的人。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少仲尼之闻 问:见识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视:

9、视力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二)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所具有的。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文言文中,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所具有的。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

10、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动词的使动用法举例: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生死而肉骨 生:使。活 肉:使。长肉惊天动地 惊:使。惊 动:使。动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跑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安:使。安(三),动词的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

11、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死:为。而死三,形容词的活用(一),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秦孝

12、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问其深,则好游者 深:深处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圣益圣 前圣:圣人亦以明死生之大 大:大事情(二),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

13、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火尚足以明也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远:远离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远离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完整的存在(三)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

14、意思。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富国强兵 富:使富有 强:使。强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舍相如广成传舍 前舍:使。住宿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生:使。活 肉:使。长肉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变绿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强大足

15、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形容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成以其小,劣之 劣:认为。不好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认为。少 轻;认为。轻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把。当作伴侣 友:把。当作朋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贵货

16、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不耻下问 耻:认为。耻辱是古非今 是;认为。对 非;认为。不对不远万里 远;认为。远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认为。聪明四,数词的活用(一),数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是一样的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二),数词用作形容词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三),数词用作名词其一犬坐于前

17、一只狼总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古汉语特殊词类活用:为(wi)动用法为(wi)动用法”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外的一种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活用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即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宾语表示主语的目的、原因、受益者等。也就是说,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主语为宾语而动”。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为”“因为”“向”“对”“

18、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为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有一个显著区别,后两者的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变化、状况)都不是主语产生的,而是宾语产生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变化或状况,意动用法是宾语认为宾语产生了某种变化或状况,而为动用法的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变化或状况的施事者仍是主语,这和一般动词用法一致,但主语的行为、变化或状况却是为了宾语而产生的,即宾语是这种行为的目的所在。为动用法的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其格式为:主语为动词宾语。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动词的为动用法例如,1.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庄子)死:为而死;伯夷为了名声而死在首阳山下。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

19、家)死:为而死;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可以吗?3.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死节:“为节操、节义而死”。 4.夫人将启之。(触龙说赵太后)启:为打开(城门)。 5 .文嬴请三帅。(殽之战)请:替请;请三帅:替三帅请求。(不是请求三帅怎么样或做什么)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哀,“为而哀 ”。二、名词的为动用法例如,1.如姬资之三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资:为而(出)资;如姬为这事出钱已三年了。 2.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序:为作序;序其诗:为自己的诗作序。 3.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名:为命名。4.父曰:“履我。” 良

20、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前后两个履都是“为(替)穿履”,老人说:“为我穿鞋子。”张良给老人取来鞋子,就跪在桥上替老人把鞋穿好。三、形容词的为动用法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李白将进酒)悲白发:为生白发而悲。2.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苦:为(受)苦;苦秦:因为秦而受苦 3.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下:对(为)下;下士:对士人谦下。骄:对(为)骄;骄士:对士人骄傲。 4.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晏子春秋内篇) 傲:对傲;轻:对轻。景公在国外对诸侯摆架子,在国内对百姓很轻慢。四、宾语前置兼为动用法这类句子从表面上看只

21、是宾语前置,而实际上与前置宾语之间,又存在为动关系。如:(6) 亡君夫人,不可以莫之死也。(左传昭公二十三年)(7)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孟子梁惠王下)(8) 宋景公曰:“民死,寡人将为谁君乎?”(吕氏春秋制乐)例 (6)“莫之死”:a 莫死之,b 莫为之死,即不为她死。例(7)“莫之死”:a 莫死之,b 莫为之死,即没有谁为他们而死。例(8)“谁为君”:a 为(wi)谁君,b 为(wi)谁为(wi)君。例如: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11题: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这两个句子应该

22、翻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皇帝)让群臣为它治丧,他想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大臣对此做法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其中“使群臣丧之”的“丧”,应翻译为“为治丧”。 2007年江西省联考试卷中有一道文言翻译题: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4分)参考答案是:有用仁义来倡导的,他们的门徒就是为了仁义而死也不回头;有用功利来倡导的,他们的门徒就是为了功利而死也不退缩。按江西省近年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这道翻译小题的得分点共有4处:“死仁义”“死功利”“不顾”“不返”。两个“死”均为“为动用法”,可以合并为一个得分点,译对得1分;“不顾”“不返”各自要按本

23、义来译,译对得1分;大意2分。绝大部份学生尚未接受这种实词活用,大多是下面两种错误的译法:因(因为)仁义而死 死于仁义(死在仁义上)。这就是没有理解和掌握为动用法造成的错误。最后应该注意的两点:一、古文中“某某死之”,常常翻译成“某某为之而死”,几乎是固定句式。 二、为动用法尽管在古汉语中出现不太多,但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保留其用法的,比如用“殉”字组成的词汇,像殉情、殉国、殉职等,用文言解释相当于为动,即“为而死”。有些成语和固定说法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比如: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宣传群众(对群众做宣传)。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外的一种动词(包括

24、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活用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即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宾语表示主语的目的、原因、受益者等。也就是说,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主语为宾语而动”。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为”“因为”“向”“对”“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为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有一个显著区别,后两者的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变化、状况)都不是主语产生的,而是宾语产生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行为、变化或状况,意动用法是宾语认为宾语产生了某种变化或状况,而为动用法的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变化或状况的施事者仍是主语,这和一般动词用法一致,但主语的行为、变化或状况却是为了宾语而产生的,即宾语是这种行为的目的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