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63725248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习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本文从几个角度表明了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牛顿第一 定律教学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方法关键词自然观、 方 法论、惯性一、关于历史与内容课本上将这一节 1 的内容分成两个部 分,即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区分开来。作者的这一增加学生的科学历史观的企图无疑是正确的作为思 想形式的自然科学, 存在于且早已存在于一个历史的连贯性中, 并且 为了自身的存在,它依赖于历史思想一个人除非理解历史, 否则 他就不能理解自然科学 2。可是,另一方面,在作者看来 ,这样一种对课本内容的划分是有疑 问的。最起码的是, 这种划分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一个不变的、 终结性 的东西。对牛顿

2、之前, 讲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两千年的历史, 而对牛顿 之后却什么也不讲, 这就使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领悟有一种僵化的 感觉。作者认为,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与内容的关系中至少要考虑到 下面两个问题。第一,课本上引述了一段亚里士多德的话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对于这样的一种写作方式与引述的这样一段内容, 作者不敢苟同。 从写作方式上而言, 作者认为, 我们应当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的论述是肯定性的要是在教科书中纯粹来论述否定性的人物或否定性的结论的话, 那何必要用亚里士多德来开刀呢, 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类人物简直是多 得不计其数。或许,这种

3、陈述方式是来自于思想界的习惯。真像黑格尔所说 3 亚里士多德乃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 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论比的人 虽然他许多 世纪以来乃是一切哲学的教师 , 但却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曾被完全没有 思想的传统这样多地歪曲过 , 这些关于他的哲学的传统的说法 , 过去 一直被保持着 , 到今天情形还是如此。人们把与他的哲学完全相反的观点归之于他。 柏拉图的著作被广泛地阅读, 亚里士多德则直到最近几乎还未被 认识,所流行的乃是关于他的一些最错误的偏见。从内容上而言,事实上,课本上引述的亚里士多德的话,同亚里 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是有出入的。关于这一个问题,由于太过于复杂,作者

4、将另文论述,只是在这 里需要指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方面所论述的原义和这里大相 径庭;我们应当在古希腊哲学的背景中去领会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 动关系的论述; 或者可以更直截了当地说, 亚里士多德根本没有讲过 引文中的话! 4仍然,我们通常认为经典力学起源于人们对于亚里士 多德物理学的批判。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 经典力学毫无疑问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及 中世纪物理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因而,我们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态度来给真实而复杂的历史下一个 粗暴而简单的结论。另外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根据作者的研究, 由于牛顿第一定 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有本质的区别 5。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有历史渊源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

5、的内 容不是力与运动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发展有历史渊 源的,而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天然运动 6 与天然处所的观点。当然,这一点对一般的读者来说可能太为难了, 但作者有责任指 出这一点。事实上,我们从牛顿所列举 7 的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例子中就可 看到这一踪迹。第二,惯性定律是人类理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产物, 它不仅在牛顿之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牛顿之后也有了很大的 发展。在这里特别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与诺特尔对惯性定律的发展所作 出的创造性工作。特别是爱因斯坦在创建了广义相对论以后, 使得惯性定律变得更 有包容性物理学定律比牛顿所想象的情况简单得多。我们不需要对偏离惯性定律

6、的情况作出解释。因为根本不存在偏离惯性定律的情况,所有运动都是惯性运动, 所有物体完全沿着时空的自然等直线运动。这些等直线的形状则取决于对这些等直线进行观测所处的参照系。在惯性参照系中,等直线碰巧是直线。 在其他参照系中等值线为曲线。在惯性参照系与其他参照系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的区别, 也没有 物理学上的区别,而只有几何学上的区别。在所有参照系中物理定律都有一样, 而且所有运动都是惯性运动。8 爱因斯坦将惯性定律表达成一个质点离开其他一切质点都足够 远时,它的加速度的各个分量就消失了。9显然,这种我们看起来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卡尔皮尔逊的极大影响第一定律被视为相当于这样的陈述周围环境决定加速

7、 度没有其他粒子存在就没有加速度。10在这里,皮尔逊敏锐地捕捉到了惯性的由周围环境的决定性, 为二十世纪初诺特尔的证明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因而,我们在讲述惯性定律时, 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当 怎样来把握惯性定律的度?作者认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义下的惯 性观,已远超出了中学物理学的范围, 但诺特尔关于时间均匀性与空 间对称性的观点却是必须向学生讲授的。因为从时空的性质来论述、 讲解惯性, 使学生接触到了关于惯性 的更本质的东西。同时根据作者的实践,学生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关于自然观与方法论课本上对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它内容的陈 述主要是结论性的。其次,是对伽利略的方法论作了简要介绍, 而对

8、于与方法论有重 大关系的自然观却只字未提。可是,无论是在欧洲的思想史上还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 自然的 观念始终是一个焦点,也始终是一个热烈和持久的被反思的课题。而以自然的观念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面貌 11 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正首先是一个对自然观念变更与进化的佐证。也正是人类首先在自然的观念上起了变化, 才导致了对自然研究 方法的不同,从而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结论。爱因斯坦在谈到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过程时就非常明白地表明了 这一点。12 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自然观无论是对科学定律的建立还 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时加入

9、非常 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思想者的自然观,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也越靠近历史 的真面目。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找寻人类智慧之根,是使人的认识返朴归真。可是对于牛顿以前的科学家却由于我们知之堪少, 只能记得他们 的个别结论了, 对于他们的方法论只是一知半解, 而对于他们的自然 观则几乎毫无感觉了。但是,在科学创造中,自然观念总是起着先导的作用,他决定着 科学创造的方向与内容。由上述所论述的观点, 作者对现行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现将作者的具体讲课提纲列于下面 1、亚里士多德前 384-322 古 希腊自然哲学家和思想家 1 自然观自然界是一个自我运动着的事物 的世界,展现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10、和结构是按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的, 变 化的最后结局是循环。、提出了关于自然变化原因的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 目的因、在运动的形式方面将天和地区分开来 2 方法论观察现象、 归 纳得出解释性原理、 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3 结论天体的运动是天然 运动;地面上的物体有个天然处所 4 贡献开辟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一 条新路观察 2、伽利略 1564-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 1 自然观大自 然是和谐的, 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的事实中, 自然中真实的和可理 解的是那些可测量并且是定量的东西 2 方法论观察提问、合理假设、 数学变换、实验验证 3 结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无限延伸的水平面上运 动时,假如

11、它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将永远以不变的 速度继续下去 4 贡献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数学变换和科学实验 3、 牛顿 1642-1727 英国科学家 1 自然观自然界是真实的、 客观的、是由 各种实在的粒子所组成;自然界的结构是简单的、和谐的、各种运动 是有规律的, 并且这些规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实验之上; 物理世界是 一个因果性的完整体系 2 方法论分析与综合, 强调论证要用实验验证 3 结论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 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一切物体是指地下物体与天上物体、 惯性使物体 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宇宙的时间均匀性

12、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 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自然 之美的定律 4 贡献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 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 不时地拾到了一些光滑而美丽的贝壳, 而真理 的大海离我还很远。如果我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4、牛顿之后 1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是有联系的 19052 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基本粒子的性质与对称性有极大关系 19273扬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吴健雄用实验验证了这一 理论 1956-1957 在此,作者对上述提纲作两点简要的说明。第一,在提纲中特别指出了,一切物体是指地下与天上物体。 因为作者感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牛顿第一定

13、律中所包含的这几个字的含义正是表明了由哥白尼 所阐述的新天文学理论的绝对胜利, 也表示了任何一种对地下与天上 物体之间作任何质的区别的否定。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结果的得来花了多大的代价布鲁诺为 此被烧死在火刑柱上。13 而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看到的情况是,有不少教师将一 切物体解释成是气态、液态、固态等情形。第二,提纲中将惯性看成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结果。 这似乎是远离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好讲。对此,作者在实践中用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 供大家参考既然一 切物体均有惯性,那么,惯性就是一切物体的性质,而一切物体是用 什么观念来表示的呢?当然是宇宙, 那么,宇宙又是什么呢?就是时 间与空间。

14、作者的体会是,学生根据高一地理课本上的知识是可以领会的。三、关于阅读材料课本上有一个标题为 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 献的阅读材料。作者的问题是这篇材料放在这里是否恰当?首先, 这一章的内容 是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贡献才是学生首要了解的内容。并且,在前一章的阅读材料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4 中已经对伽利略科学研究的方法作了比较完整的介绍, 似乎没有必要 在这里再对伽利略的贡献进行笼统的说明。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用了一段教师教学用书 15 上关于牛顿 生平的资料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这一段材料间要、明白、清楚,学 生对它的反应良好。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同时弥补了在课堂教学中讲述牛顿贡献上的 不

15、足。另外,物理学的进化这本书主要是出自英费尔德的手笔,爱 因斯坦只是列出了一个关于本书的写作大纲。因而,这本书的文字并不严格地等于爱因斯坦的思想。 爱因斯坦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英费尔德的生活问题。 因而我们并不能把这一本书看作是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 它只是 一本一般性的科普读物。而在文章的最后, 用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作为对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的评价是否妥当?对于爱因斯坦来说, 由 于他是一个深信物理概念是人的思维自由创造 16 的理论物理学家, 因而他论述伽利略贡献的视角就会同历史学家的视角不一样。事实上,伽利略是如此丰富的一个天才。 我们完全可能从他的详细观察力、 深

16、刻的直觉把握力、 娴熟的数 学技巧、精湛的实验技能的任何一个方面来谈论他对科学的贡献。况且,爱因斯坦在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场合对伽利略贡献的论述 也是有区别的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 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用纯粹逻辑方法所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是完全空洞的。 由于伽利略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由于他向科学界谆谆不倦地教导这一点。 他才成为一代物理之父事实上也成为整个近代科学之父。17 常听人说,伽利略之所以成为近代科学之父,是由于他以经 验的,实验的方法来代替思辨的、演绎的方法。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经不起严格审查的。任何一种经验方法都有其思辨概

17、念和思辨体系; 而且任何一种思 辨思维,它的概念经过比较仔细的考察之后, 都会显露出它们所由产 生的经验材料。把经验的态度同演绎的态度截然对立起来, 那是错误的, 而且也 不代表伽利略的思想。18 当然,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不是为了研究伽利略的贡献问题, 只是想表明, 物理学的进化中的这一片段放在这里当作阅读材料 的不恰当性。再次,在这段引文中出现了直觉这个概念。可是,什么是直觉?也许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回 答的问题。并且,作为与直接观察结果相对应的直觉及直觉的观点也是有重 大区分的。对此,不要说对于高一的学生,就是许多教师可能也很难把握。因而,很难说这篇阅读材料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象

18、。 作者的多虑之处是我们不能由于与爱因斯坦有关的这一段文字 而把直觉打入死胡同。因为正如拉格朗日所认为的那样 19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从经常看 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是有超凡的天才的。伽利略的这种天才难道与他的直觉毫无关系吗?事实上, 我们所 认识的,都是同时凭直觉和推论获得的, 即通过感觉和知性相结合的 使用而获得的。20 科学的发展有时不是靠逻辑的思维和推理,而是一种理性的 直觉。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理性直觉是发现的工具。21 杨振宁也说过我曾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们提出过三, ,意思是直觉,坚持,力量。要有科学的直觉意识去创造, 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奋斗, 以扎实的知识力量去克服困难22 直觉是人对

19、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表象能力,它是人的意识基 础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内核,它也与人的判断力有关直觉的最奇妙的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直觉是对的还是错的。并且教育的目的何不是为了使学生最终获得一种良好的与直觉 有关的综合判断力呢?四、 关于习题课本上对这一节的内容安排了五 个习题。可是,在作者看来 24,这五个题目中只有第一个是从不太严格 的意义上来说是可做的,而其余四个均是不恰当的。其中第二题、第三题中的小题及第四题是属于非惯性系中的动力 学问题。其实,我们从课本上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这一内 容后面习题的缺乏就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这一内容上的贫乏与混乱 性。而第三题中的和小题则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

20、的应用题, 也就是说 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而不能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第三题中的小题则应当放在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里面。至于第五题, 则是一个文不对题的题目, 作者已经非常明确地指 出了这一点。为此,作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下面几个习题。 结果表明,学生的接受性较好。1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解释你认为感兴趣的一件事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 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 的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是想象中的实验,建立在大自 然是和谐的观点之上 3你认为如果时间不均匀,空间不对称,则这 个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情形?

21、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不用力踏自行车,自行车会渐渐停下,所以惯性就逐渐消失惯 性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无关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 动时,表现出了惯性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没有表现出惯性,因而此 时惯性不存在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 本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 2版,45。2英罗宾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华夏出版社, 1999, 1, 2 版, 195。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6, 6, 1 版, 269。4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物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11, 1 版。5 邹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吗?新世纪教育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11,1 版,4546同 2,112。7英伊萨克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1,1 版,18 。8罗杰琼斯。普通人的物理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5,1 版, 569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许良英、李宝恒、赵立中、范岱年编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6,1,版, 351。10英卡尔皮尔逊。科学的规范。华夏出版社, 1999,1,1 版,3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