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3713848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7.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课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毎览8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他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法天地”的完整体系。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不少文章平实畅达,说理生动,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吕氏春秋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

2、位。【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主要作品,作于始皇十年。秦国的宗室大臣建议秦王把一切来自外国的人都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写了这封信上书秦王。谏逐客书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为后世奏疏的楷模。【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后其书有缺,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撰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又附缀武帝天汉以后史事。司马迁职居史官,据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收藏的文献,再加以实地采访的资料,取材丰富。记事

3、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其中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

4、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展示了官场上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生动地再现了西汉盛世各类士人宦海沉浮的情景,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构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面。记述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严谨有法,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的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不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启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注意,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特殊的规定,并在全书一以贯之。【互见法】是史记写

5、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二者互为补充,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写刘邦,高祖本纪主要写共一代开国帝王的风采,而在项羽本纪中写了他的无情和无赖,萧相国世家中写其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中写其狡诈、阴刻和残忍,共同写出了刘邦多侧面的性格特征。【纪传体】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

6、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因其相似的表现手法和艺

7、术风格而被编辑在一起。其题材不出乎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思与失意士人的羁旅愁怀、坎懔之悲。其主题紧紧围绕着人生短暂和对死亡的忧惧而展开,诗人或渴望青春爱情,或渴望功名和物质享乐,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都是为了达到战胜死亡的目的。其艺术表现手法既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又吸取了汉乐府五言诗的长处。总之,哀婉、感伤、忧惧和狂放的情感以及沉重的人生哲理思索及其率真的表达,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故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

8、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建安风骨】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指称。汉魏即指汉末魏初建安时期。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那种以准确、朴素、明朗的言辞,直抒对现实激情,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风格。建安时期,作家迭出作品繁盛,“三曹”、“七子”驰骋文坛。他们继承汉乐府和汉末五言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用质朴刚劲,清新自然的语言,描述战争的惨象,人民的疾苦社会的离乱,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情,表现

9、出积极进取和献身事业的壮气英风,于是形成了这一时期所特有的“风清骨峻”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曹操的述志令、求贤令、蒿里行。【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吕氏春秋的成书与体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思想复杂,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全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一序文,共161篇,结构上体现了“法天地”的思想。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文采飞扬,辞藻华丽,突出体现在对秦王好物的铺陈描写中;气势奔放,有势如破竹、咄咄逼人之势,这主要是作者运用铺陈、排比、对比、对偶、夸张手法所致;是善用比喻,增强了

10、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如用秦王重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用人态度的错误。史记的体例与宗旨:史记由五种体例组成。1)本纪:主要是记录古代天子皇帝的事迹。比如五帝本纪。2)世家:主要记载王、诸侯和在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的事迹。3)列传:记载社会上各种人的事迹。4)表:用表格形式记录和反映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事件。5)书:记载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事件,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便是史记的创作目的。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即是说:要用史记的写作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古往今来的发展变化,成为一种不雷同前人的有独

11、创性的著作。比较史记与汉书体例上的差别:史记司马迁(西汉)本纪世家列传表 书书汉书班固(东汉)本纪列传表 志志西汉野史的代表作品:汉赋与楚辞的联系:一、不同点(一)背景的不同:政治背景:出现在战国后期,当时社会动乱,诸侯进行兼并战争,社会非常不稳定,国家还没有统一。楚国在当时已经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正在由盛转衰,这个时候已丢失了西北边境的土地。后来,形势益发恶化,楚国的都城郢也失守了。在战国后期,楚国的西界一再东移,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移到了长江下游地区。与此同时,楚文化的重心也被迫东移。汉大赋出现在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这时期国家完成了统一,汉帝国形成了威震四邦的国势,并且经济也

12、是最为繁荣的时代。这时期,城邑新兴,武帝又北击匈奴,出兵南方,积极维护国家的政权,制止边疆的纷争。文化背景: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楚国历史悠久,同时,楚国巫风盛行,因此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同时,还是文化的会合。汉大赋是在骚体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时,经学的兴起扩大了文人的知识面。在这个时候五、还没有形成,楚骚在汉代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种文体可以抒情可以叙事,铺陈事物,曲折多变。同时由于汉帝国国力强大,尤其是重创匈奴以后,恢弘的气势、上升的精神动力需要像大赋这样的文体。 (二)体裁的不同:楚辞是战国后期在楚地区产生的体。而汉大赋却不然,它是用主客问答体敷演为叙事的形式

13、,更注意描写周围的事物,因此它更接近叙事散文。汉大赋规模比较宏大,内容较多,专事铺叙。所以说楚辞是诗歌,而汉赋则是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是有韵的散文。很显然这两者是不同的文体。(三)题材形式的不同:文学作品是日常生活的反映,楚辞是一种体,它主要是抒情,往往抒发的是个人情感,说的不够具体。而汉大赋主要是描写、叙事,开始注意祖国的,反映祖国大一统。如:扬雄的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其次描写了高超的建筑和精湛的艺术。如:的二京赋中有许多关于的逼真描写,此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四)押韵规律:一般来说楚辞通篇押韵。如: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

14、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汉赋则是韵散结合,不讲究押韵。(五)句式上的不同:楚辞多用楚地楚声,大量出现楚地方言。还有“兮”“些”字作为成为一个明显的标志。句式长短不一,表现主观情感比较浓。而汉大赋很少用、。“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注重修辞,采用问答方式,一味的夸张铺成,堆砌,用词用语比较晦涩,多使用,缺少主观情感的表达。刘勰的诠赋里也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诗经文艺:“赋,直陈其事。”简单明了地说明赋是以铺陈写物为中心,句式整齐。

15、(六)写作的目的不同:楚辞写作是为自己发泄情感,如离骚不带有任何的外在功利因素。而汉大赋作家则不同,他们是为了一飞升天,是为了得到官职。像司马相如、刘向等人为了迎合当时皇帝做赋。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 (七)朗读音韵上的不同:楚辞一般与楚歌、楚声有直接关系,“读来悲怆顿挫”,即便不能唱也可以用楚声来朗

16、读。它的有些篇章甚至就是乐篇和巫歌组成。相传,朱买臣得以被皇帝提拔,得益于他可以用楚声朗读。当然,这个技艺,在宋朝就失传了。而汉大赋是不可以进行演唱的,只能朗诵。(八)作者地位不同:枚皋说:“为赋乃徘,见视如倡。”扬雄也说过:“又颇似徘优。”说明他们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为了提高地位迎奉当权者。楚辞作者不同,作者地位比较高,如:屈原,曾做过三闾大夫;如,宋玉,也曾经高居要位。(九)批判的程度不同:汉赋的最大特点是几乎篇篇都是反对帝王的。如:天子游猎赋劝俭戒奢的主题。司马相如传:“相如虽许多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讽刺何异?”(司马迁评上林赋)虽然文章大面积的用夸张、华丽的来修辞当权者的享乐

17、和宫殿的华丽,起到的作用却是劝百而讽一,放弃或弱化了劝谏。但是楚辞作者是在自己受到排挤后,自己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时候,来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悲愤的心情。用到的语言不再是温和,而是严厉的尖锐讽刺、斥责、劝谏。 (十)楚辞是通过文字来宣泄自己的不满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这就说明了赋比楚辞更加注重描写外部事物,不但“言志”还有“体物”。(十一)楚辞的创作:如离骚是发自内心的抒情,不以追求艺术、娱乐为目的,而汉大赋却不同。汉大赋的艺术追求比较明显,如:很多辞赋家运用生僻字,滥用典故,堆砌。二、相同点:(一)虚构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由于楚辞属于南方文化,加之又有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虚构

18、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离骚里面有大量的虚构人物,如,“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汉大赋继承了楚辞这一特点,并且把其发扬光大。如大人赋、子虚赋、上林赋。同时,楚辞虚构的多是内心世界,是天上的神仙、仙女;汉大赋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名川大山,相较而言更丰富。(二)写作手法上的跌宕上扬、铺张。楚辞的名作离骚,一个较小的事物就引用数十种事物来进行说明。如:“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个特点在汉大赋中得到进一步的

19、完善,如上林赋运用夸张华丽的语气描写皇帝的园林,天子狩猎赋用开阔宏大的气势写出了皇帝狩猎的景象,场面壮观。(三)作者都是不得志之人。作品中都控诉了当权者用人忠奸不分、贤愚不分,压抑人才,社会黑暗,他们想为国家做贡献是空有力而气不足。如楚辞中的屈原,汉大赋中的司马相如、枚皋。扬雄发誓:“壮夫不为志”,司马相如想改变他的赋家类优的地位,但是皇帝基本上都没有予以重任。如:扬雄的逐贫赋:“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贾谊的鹏鸟赋等,都是表现了这些作者郁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实现,只能在笔下进行自我安慰。所以司马迁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报任少卿书)(四)语言表达上。楚辞的语言

20、由大量的楚语组成,绚烂美丽。九思、离骚、九歌就能给人舒心、精美、阔达的感受。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辞藻的华丽、语言的奇僻。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都说明了汉大赋的风格就要宏伟、庞大、华丽,分明是深受楚辞的影响。(五)形式上。汉赋的基本结构形式都是向楚辞学习。如:贾谊的作品,还有汉初的骚体赋,都显示出赋是由楚辞慢渐的运动过程。在汉代辞赋作品中还是会找到楚辞的影子,如“兮”还是有时会在赋中出现。有些汉代作家的作品还有一后,竖义也。”总而言之,汉大赋受楚辞的影响很深,她在吸取楚辞养分的同时又有了自己的新内容。汉赋的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文体特征:(1)第一阶段:汉初辞赋,是楚辞余绪,为汉赋发展的准备时期。代表作家作品:贾谊吊屈原赋;(2)第二阶段: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的逞辞大赋(散体大赋),为汉赋的鼎盛时期,作家60多个,作品900多篇。代表作家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3)第三阶段: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汉代辞赋发展的转变时期。由逞辞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的原因。代表作家作品:张衡 归田赋。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