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3611383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辆段2014年新技规、行规培训抽考试卷站检考 试 时 间车间姓 名监考阅 卷 成 绩2014年11月 日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客列尾装置故障、未挂客车列尾装置及尾部加挂客车时,在车站有列检作业的由( )负责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A.车辆乘务员 B.本务机车司机 C.列检人员2. 在长大下坡道上,需使用车辆紧急制动阀前,必须先看制动主管压力表,如压力表指针已由定压下降( )时,不得再行使用紧急制动阀(遇折角塞门关闭时除外)。A. 100 kPa B. 50 kPa C. 20 kPa3.(多选题)以下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列车自动制动机简略试验( )。A.列车软管有分离情况时 B.列车

2、进行摘、挂作业开车前 C. 客列检作业后和旅客列车始发前 D. 无列检作业的始发列车发车前4.列车中车辆的连挂,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软管的连结,有列检作业的始发列车由( )负责;无列检作业的,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A.车辆乘务员 B. 列检人员 C. 车务人员 D. 机车乘务员5.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连挂,由机车乘务员负责。单班单司机值乘的由( )负责。A.车辆乘务员 B. 列检人员 C. 车务人员 D. 机车乘务员6.列车开始退行时鸣笛信号( )。A. 一长声B. 二长声C. 三长声D. 二短声7.列车起动鸣笛注意信号( )。A. 一长声B. 二长声C. 三长声 D. 三短声8.试验制动机减压

3、,口笛、号角的鸣示方式:( )。A. 一长声B. 一短一长声C. 一短声D. 二短声9.试验制动机缓解,口笛、号角的鸣示方式:( )。A. 一长声B. 一短一长声C. 一短声D. 二短声10.试验制动机结束及安全信号,口笛、号角的鸣示方式:( )。A. 一长声B. 一短一长声二短声C. 连续短声D. 连续二短声11.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及以上的客车应装有盘形制动装置和( )。A. 防滑器B. 空重车调整装置C. 脱轨装置D. 交叉杆12.客车内应有紧急制动阀及压力表,并均应保持作用良好,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校对并( )。A. 检测B. 施封C. 调试D. 安装13.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

4、车钩摘解、软管摘结,由( )负责。A.车辆乘务员 B. 列检人员 C. 车务人员 D. 机车乘务员14.客车车轮轮缘垂直磨耗(接触位置)高度( )mm。A.14 B.15 C.16 D.1715.车钩中心水平线至钢轨顶面高度最小( )mm。A.830 B.840 C.850 D.86016.在站简略试验:挂有列尾装置的旅客列车,始发前、摘挂作业开车前及在途中换挂机车站、客列检作业站,有列检作业的由( )负责。A.车辆乘务员 B. 调车作业人员 C.列检人员 D. 机车乘务员17.列车调度员发布双管改单管供风的调度命令,车辆乘务员根据调度命令在( )将客车风管路改为单管供风状态。A. 站内B.

5、临修库C. 整备库D. 停车线18. 直供电机车必须在开车前( )min与车底连挂好并向车厢供电,保障空调和有关设备用电需求。A.15 B.30 C.20 D. 4019. 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 )km/h的客车修程分为厂修、段修、辅修。A.200 B.160 C.140 D. 12020. 各级调度命令应保存时间为( )月。A.6 B. 12 C.24 D.18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动车组以外的图定旅客列车应安装使用客车列尾装置。( )2.临时开行的跨局旅客列车应安装使用客车列尾装置,牵引机车(含途中换挂)须具备客车列尾装置使用条件,不具备客车列尾装置使用条件时不准安

6、排上线运行。( )3. 旅客列车换挂机车后,在试风过程中出现列车不保压时,机车乘务员须立即通知列检人员(无列检人员的为车辆乘务员,下同),按规定充风后由列检人员关闭机后一位车辆折角塞门,机车乘务员和列检人员分别对机车、车辆进行保压试验。( )4. 旅客列车在停车站出站后,司机要选择合理时机减压100kPa 施行列车制动主管的贯通试验,并通过客列尾装置确认列车尾部风压。( )5. 回送空客车底列车以列车尾部侧灯作为尾部标志,但在存放基地与客车整备所所在站之间运行时,可吊起尾部软管代替列车尾部标志。尾部软管的吊起,有客列检作业的由客列检人员负责,无客列检作业的由车辆乘务员负责,无车辆乘务员的由机车

7、司机负责。( )6. 在区间被迫停车须拧紧全列人力制动机的旅客列车恢复运行前,司机应通知车辆乘务员,车辆乘务员立即组织列车乘务人员按照“谁拧紧、谁松开”的原则松开全列人力制动机。松开作业完毕后,车辆乘务员应全列逐辆检查人力制动机状态,确认全列人力制动机均已松开后向司机报告。( )7. 车辆轮对的内侧距离为1352 mm,其允许偏差为2 mm。( )8.在有客列检车站进行列检作业的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确认列检作业完毕且防护信号已撤除后,通知列检值班室,由列检值班室通知车站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做好登记后方可通知助理值班员。( )9.列车须按规定编定车次。上行列车编为单数,下行列车编为双数。在个别区间

8、,使用直通车次时,可与规定方向不符。( )10.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和车载无线通信设备等的电源,均应取自车上直流控制电源系统,直流输出电压为110 V时,电压波动允许范围为-20%+5%。( )11.移动信号停车信号:昼间表面有反光材料的红色方牌;夜间柱上红色灯光。( )12.要求列车停车无红色信号旗(灯)时,昼间两臂高举头上向两侧急剧摇动,夜间用白色灯光上下急剧摇动。( )13.试验列车自动制动机制动的手信号显示方式:昼间用检查锤高举头上左右摇动;夜间白色灯光高举左右摇动。( )14.试验列车自动制动机,如列车制动主管未达到规定压力,试验人员要求司机继续充风时,按照制动的手信号同样显示

9、。( )15.旅客列车机车后第一位编挂一辆未搭乘旅客的车辆作为隔离车。( )16.旅客列车、回送客车底可以编挂货车。( )17.旅客列车中,与机车相连接的客车端门及编挂在列车尾部的客车后端门须加锁。( )18.客车编入货物列车回送时,客车编挂辆数不得超过10辆,应挂于列车中部或后部。( )19.装有密接式车钩客车需附挂货物列车回送时不得超过10辆,其后编挂其他车辆不得超过1辆。( )20.客车与平车、平集共用车以外的货车连挂时,可以与货车有人力制动机端连挂。( )21.客车与平车、平集共用车人力制动机端连挂时,平车、平集共用车的人力制动机不得使用,处于非工作状态。( )22.使用车辆紧急制动阀

10、时,不必先行破封,立即将阀手把向全开位置拉动,直到全开为止,可以停顿和关闭。( )23.听觉信号重复鸣示时,须间隔5 s以上。( )24.列车运行途中发现客车车辆车体下沉(倾斜)、轮轴故障、车辆剧烈振动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时,须立即采取停车措施。( )25.编组旅客列车(含临空回送客车底列车,非旅客列车车底及通勤车除外)时,列车首尾两端须编挂装有客列尾装置主机的客车。( )26.运用中,列车首端的客列尾装置主机不得开机。客列尾后加挂客车原则上不得超过2辆。 ( )27.列车在始发前、更换机车及转头换挂时,车辆乘务员应及时向司机提供客列尾ID信息联络卡,客列尾ID信息联络卡应填写车辆乘务员姓名、联系方式及客列尾装置主机的ID号码,须书写规范。( )28.客车列尾装置主机检测尾部列车主管压力、供电电压异常,自动向CIR设备传送风压和电压异常信息。( )29.CIR设备故障影响客车列尾装置使用时,列车维持运行至前方具备机车换挂条件的车站更换机车。( )30.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时应急处理需进行分解作业时,分解方法和顺序是先使着火车辆与列车后部车辆分离,将着火车辆向前拉50m以上尽量转移至线路平坦处,再使前部车辆与着火车辆分离50m以上。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