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英语课文翻译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538941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医学英语课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英语课文翻译(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Unit 1 解剖学 肺的血管系统 肺从两个血管系统-支气管循环系统和肺循环系统获得血液供应。它的营养血液来自于支气管循环系统,流向肺部除肺泡外的所有组织,因为支气管循环系统始于主动脉及上肋间动脉,接受大约1%的心输出量。大约三分之一的支气管循环的静脉输出流入全身静脉,然后回到右心房。剩余的输出流入肺静脉,并在心脏最小静脉的作用下,在正常情况下,以1%-2%的量自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系统沿着气道从肺门向外周延伸,向下连接下段气道(直径大约2毫米)的动脉,它们壁薄且富有弹性。从这儿开始,动脉成肌肉化发展,直至其达到30微米,此时肌层消失。因为这些小肌

2、肉动脉起着积极(地)控制肺部血流分布的作用,所以大部分动脉压降产生在这些小肌肉动脉中。肺小动脉将血液排空,送入广泛分布的毛细血管网,进入肺静脉。肺静脉的壁很薄,它们最终在肺门处与动脉和支气管汇合,出肺进入左心房 肾结构成分 人类肾脏在解剖学上位于腹膜后隙,与下胸椎和上腰椎平行。每个成年人的肾脏大约重150克,长、宽、厚分别为12厘米、6厘米以及3厘米。肾脏的冠状部分分为/由两个明确的区域(组成)。外周部的皮质大约1厘米厚,深部的髓质由几个肾锥体构成。这些锥体状结构的底部位于皮髓质结合处。锥体的顶部伸入肾门,称为肾乳头。每个肾乳头被一个肾小盏包裹。肾小盏与肾大盏相聚组成肾盂。经肾乳头流出的尿液汇

3、集在肾盂,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 由主动脉分支出来的肾总动脉为两肾输送血液。肾总动脉通常分为两个主侧支,这两个侧支又进一步分为叶动脉,供应肾脏上、中、下区域的血液。当这些血管进入肾实质,变成叶间动脉通向肾皮质时,(这些血管)又进一步细分。细分后的小血管在皮髓质结合处成为竖支-弓状动脉。从弓状动脉伸出的小叶间动脉进入皮质。由于传入小动脉始于这些终叶间动脉,所以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输送血液。 组织学上,肾脏是由一个叫做“肾单位”的基本单位组成。每个肾脏约含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有两个主要成分:过滤成分紧包着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和一个附着在上面的小管组成。这个小管包含几个明显的解剖和功能成分。Uni

4、t 2 生理学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原本是稳定的,但是随着它的逐步改变和弱化,衰老其实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而专门研究和应对老年人医疗和保健方面问题的医学分支,就是所谓的老年病学。 衰老的一些明显的特征众所周知:毛发花白和落发,牙齿掉落,皱纹,肌肉减少,脂肪堆积等等。而衰老在生理学上的迹象,则可以表现两个方面功能的退化,即机体对环境压力的应对功能和能力范围。这时候,新陈代谢减缓了,机体在应对诸如气温,饮食和氧气供应等变化时保持稳态的能力也减弱了。所有这些表现其实都和人体细胞数目的净减少以及生于细胞功能的减弱有关系。 组织的一些细胞外成分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比如胶原蛋白纤维,它主要保

5、证筋腱的力度,就随衰老的过程而在数量上增加,质量上变化。动脉壁上胶原质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沉积,即动脉壁上的脂肪沉积物一起造成了动脉壁伸展性丧失。 与此同时,另一种细胞外成分弹性蛋白,则对血管甚至皮肤的弹性负责。随年龄变化,它会在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变化为小的碎片,进而产生对钙质的更强的吸引力。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与患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葡萄糖是人体内最富集的糖分,据说也在衰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根据一个假设,当葡萄糖被随意地添加到细胞内外的蛋白质当中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毗邻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牢固的交键。当人变老时,交键会越来越多,并有可能最终导致老化组织的僵硬和弹性丧失。 尽管人

6、体内每分钟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新生的,正常的细胞产生来新陈代谢,然而还是有好几种细胞,比如心细胞,骨骼肌纤维,神经细胞等是无法再生的。实验证明,有许多其他的细胞类型仅有有限的分裂能力。比如,那些生长于机体外部的细胞就只会在分裂数次之后就停下来了;可分裂的次数则与供体的年龄,以及细胞来源物种的正常寿命的不同有变化。这些发现为一种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即(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中止是正常的,由基因决定的。故此,根据这种观点,所谓“衰老”基因,其实就是说“衰老”部分地是在一出生就确定下来了的事情,只不过以后在一个预先计划好的时间点发生了而已; 这种基因减慢和终止了那些对于生命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 另外一种衰老

7、的解释是“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指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原子团)。 由于自由基分子是不稳定的,同时有很高的反应性,可以轻易摧毁蛋白质,因此会造成皮肤皱纹,关节僵硬乃至动脉硬化等不良后果,DNA也可受到它的破坏。形成自由基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辐射以及某些食品;而反过来看,膳食中一些物质,比如维他命E,维他命C,胡萝卜素和硒则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阻止自由基的生成。比较新的两个发现就可以支持这种自由基理论。首先,繁育出的长寿的果蝇品系体内能产出超量的过氧化物歧化酶,这恰恰是一种可以中和自由基的物质。其次,通过注射可以导致过氧化物歧化酶产生的基因到果蝇胚胎内,也能够延长它的平均寿命。 然而

8、,尽管有一些关于衰老的理论是从细胞的层面解释了衰老的各种生化过程,但仍有一些人/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到了整个生命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上面。比如说,免疫系统制造的抗体在保护有机体不受外来入侵者进攻的同时,其实也有可能开始攻击自身的细胞。这种自体免疫性反应有可能是由于细胞表面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因为这种变化导致抗体错误地去标识,攻击甚至摧毁自身细胞。最终,随着细胞表面的变化不断积累,自体免疫反应也会加剧,衰老的种种迹象也就越来越明显了。Unit 3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指的是在细胞和分子的水平上,将化学应用到对于生化过程的研究领域的化学科学的分支。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将化学,生理以及生物学结合在一起,对生

9、命系统进行化学研究,所以,在生物化学产生伊始,它便以一个全新的学科的面貌,与众不同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某种意义上说,生物化学既是一种生命科学,又是化学科学。它综合化学,物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物质中复杂分子的结构和行为,以及这些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有机体的方式。它对于细胞功能的研究范围广泛,从基因转录到高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无所不包。 生物化学业不但已成为理解所有生化过程的基石,它还可以解释多种生物疾病的原因。人类对于生物化学的理解,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对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生物化学本质上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科学。多亏它,我们现在知道了大部分基本

10、的生化过程的实质和许多细节,比如一个DNA的分子是如何复制而后繁殖出两个完全相同的自己,而它的碱基顺序又是如何在一个已经编码的蛋白质当中决定其氨基酸顺序的?藉此,我们可以用详尽的甚至机械的方式来表述这些过程,这也为人们对于其他生物科学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意识到我们有能力理解那些基本的生命过程,比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化学结构以及反应等等都对我们有着重大的哲学意义:生物化学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与黑猩猩,老鼠乃至果蝇有什么生物化学方面的区别?我们是有更多的彼此相像,还是我们有很大不同呢? 其次,生物化学极大的影响到了医学和其他领域。比如,分子的损伤会导致镰状细胞血症,囊性纤维化症和血

11、友病以及其他遗传疾病的原因已经能够用生物化学的理论来解释清楚了。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引发癌症的分子病变;对于潜在缺陷的理解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寻求有效治疗方案的方便之门。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合理的开发设计药物,比如像HIV这样的病毒进行复制所必需的酶的抑制剂。而经基因工程改造的某些细菌和有机体也可以被用来生产价值很高的蛋白质(激素),比如胰岛素和血细胞生长素等。 生物化学研究对临床诊断也正做出很大的贡献。例如,血液当中指示酶(指示物的一种,比如葡萄糖,血清白蛋白等)水平的上升就可以揭示出病人是否最近经历过心肌梗塞。DNA调查也已经开始应用于对遗传紊乱和传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的精确诊断。农业

12、也正在从生物化学的进步当中受益。由于拥有更有效,更环保的/更有益于环境的/对环境更安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以及基因工程改良的具有更强抗虫害能力作物出现,农业都受益匪浅。所有这些努力都拜基因组测序的成功进展而突飞猛进。 第三,生物化学研究的进步正在使研究者们有能力去解决那些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内最令人激动的问题。比如,受精卵是如何生成肌肉,大脑和肝脏等不同类型的细胞的?感官是如何起作用的?诸如老年痴呆症的精神障碍疾病的分子基础是什么?免疫系统怎样区分敌我?短时和长时记忆在分子层面的机制是什么?曾经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得那么的遥不可及,现在它们的奥妙有的已经被部分的解决了。在不远的将来,全面破解它们将指

13、日可待。Unit 4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在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中,病理学的含义更为广泛:病理学由一系列的知识、观点和研究方法构成,它们对理解现代医学及医学实践至关重要。病理学不等同于疾病组织的形态学,把两者等同起来是一种过时的看法。病理学包括对疾病功能及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包含从分子水平到对个体的影响。随着新科学方法的应用,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病理学所涵盖的内容也会不断地改变、更新和拓展。病理学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疾病的原因,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基本目标。病理学的范围病理学是医学科学和实践的基础。没有病理学,医学实践也将无从谈起。临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来自于对病人的观察,

14、同样也来自于对动物和细胞培养的实验性研究。而最大的贡献则来自于对病体组织和体液的深入研究。临床病理学临床医学以对疾病的纵向研究为基础,即研究病人病史,检查、研究和治疗疾病。而临床病理学更关注疾病本身的现况分析,深层次研究发病原因和机制,以及疾病对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理解病理学,临床医学无从开展;而没有了临床意义,病理学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实验病理学实验病理学观察诸如疾病动物模型或细胞培养等实验系统的操作效果。幸运的是,细胞培养技术在进步,所以在医学研究和实验病理学中,人们对实验动物的使用减少了。然而,通过细胞培养复制完整人体中普遍存在的生理环境仍然是一种极其困难

15、的尝试。病理学的分支病理学是一门拥有庞大分支的学科。在实践中,病理学包含以下几大分支:组织病理学:通过对组织的检查研究和诊断疾病。细胞病理学:通过对单个细胞的检查研究和诊断疾病。血液病学:对血液中细胞成分和可凝结成分的异常进行研究。微生物学:对传染性疾病及相关生物体进行研究。免疫学:对机体特殊防御机制进行研究。病理化学:从组织和体液的变化中研究和诊断疾病。遗传学:对异常染色体和基因进行研究。毒理学:对已知或疑似毒物的作用进行研究。法医病理学:病理学在法律中的应用,比如对可疑情况下的死亡进行调查。由于这些分支都拥有各自的专业人士队伍,对病理学进行划分的专业意义大于它的教育意义。病理学的教学必须着

16、眼于整体,因为在这些常规分类中机体和疾病是没有区分的。因此,该书采用多学科方法阐述病理学。系统病理学部分概述各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描述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学基础,强调了各疾病的临床意义。普通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普通病理学:研究和阐明主要疾病过程的机制和特点,如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炎症、肿瘤和恶化等。系统病理学: 描述影响各器官或器官系统的各种疾病,如阑尾炎、肺癌和动脉粥样化等。普通病理学普通病理学(总论)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主要疾病的共同病因、发病机制和特点。本书第二部分包含这些内容,举例说明各种疾病。在学习系统病理学之前,理解普通病理学的各原理至关重要。普通病理

17、学是学习各种疾病系统病理学之前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系统病理学系统病理学(各论)研究和阐明影响各器官或器官系统的各种疾病。(注意区分“系统的”和“人体的”在本文中的使用。人体病理学具有遍及所有人体系统的疾病的特性!)每种疾病通常是由于普通病理学中最具特征的一类或更多种类的原因和发病机制造成。因此,急性阑尾炎是影响阑尾的急性炎症;肺癌是肺细胞受到致癌作用的结果;而因此形成的癌细胞的行为会遵循已确立的恶性肿瘤的模式,等等。U5 免疫学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自然免疫或天然免疫)形成对抗微生物的早期防御。它所包含的细胞与生化防御机制早在感染发生之前已经存在,随时准备迅速应对感染。这些防御机制对

18、微生物以及受损细胞的产物产生免疫应答,对于反复发生的感染,其作用方式基本相同。固有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有:1. 物理化学屏障,例如上皮表面产生/分泌的抗菌化学成分;2. 吞噬细胞(中性细胞,巨噬细胞),枝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3. 血液蛋白,包括补体系统以及炎症调节因子;4. 一类称作细胞因子的蛋白,能调控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的多种活动。固有免疫机制的特点是,对相似微生物共有的结构具有特异性,但无法区分各个微生物间的差异。与固有免疫不同,有些免疫应答由于接触感染源触发,其应答强度和防御能力会因再次接触增强。由于这种免疫由感染引起并适应感染,它又被称为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对于不同分子具有精密的特

19、异性,对同种感染具有记忆,再次感染反应更强。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对许多微生物和非微生物物质产生反应。其次,能够区别不同的,即使差别很小的微生物和分子,因此又称作特异性免疫,有时又称作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物质,比如抗体。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或被淋巴细胞、抗体识别的异物称作抗原。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体中都存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机制:即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属更加专门化的防御机制,只存在脊椎动物体内。两种功能相似但分子机制不同的的免疫系统在进化史上出现的时间不同。大约5亿年前,七鳃鳗、盲鳗等无颌鱼类进化出独特的免疫系统,依靠多样的淋巴样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20、此类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富含可变亮氨酸,能够识别多种抗原,但与进化史上较晚出现的抗体、T细胞受体明显不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大部分内容出现时间稍晚,约3亿6千万年前有颌脊椎动物,例如鲨鱼,才进化出表面受体极其多样的淋巴细胞、抗体、特异性淋巴组织等。随着生物的进化,免疫系统也愈加具有特异性。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一同构成宿主完整的防御系统,数量众多的细胞与分子协同运作。固有免疫能有效提供对抗感染的早期防御。然而,许多致病微生物进化出免疫力,需要适应性免疫提供更强的免疫机制才能将其清除。固有免疫应答能激发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性质。与此相对,适应性免疫应答能提高固有免疫的保护机制,使之更加有效的对抗病原

21、微生物。U6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及其应用流行病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epi表示“上面,表面”,demos意为“人群”,logos意为“研究”。换言之,该学科植根于某个人群的疾病调查。流行病学这个科学门类自创立起就具有严密的科研方法。该学科数据驱动,以系统客观的方法采集、分析和阐释数据。基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建立在仔细观察,使用有效对照组以衡量观察对象比如特定地点特定时期内的病例数,接触病人的频率是否与预期相左。流行病研究者认为某个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并非偶然,而是每个个体中风险因子或绝定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为查明这些决定因素,研究者们使用“分析流行病学”或“流行病统计法”以解释流行病为何

22、发生以及如何发生。他们评估发病率不同的组别是否存在所谓潜在风险因子的差别,例如人口学特征、基因或免疫构成、行为特点、环境暴露等。理想情况下,研究的发现可提供充足依据,以指导迅速有效的公共卫生控制和疾病预防措施。流行病学及其科研方法提供的信息应用广泛,常见的有:评估人群健康状况公共卫生官员负责制定、实施政策,并评价政策效果,他们以流行病学信息作为决策的事实框架。为了评估某个人群或社区的健康状况,相关数据需按人、地、时进行分类和信息。有时还需收集和分析更详细的数据以便确定医疗服务是否适当、充足、有效、高效。影响个人生活选择许多人可能未曾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选择影响了自己的健康,而在作出选择时他们考

23、虑了流行病学信息。人们决心戒烟、选择爬楼梯而不是等电梯、午餐吃沙拉而不是汉堡加薯条,使用安全套/避孕措施时,有意或无意地他们已经收到流行病学专家评估风险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与影响人们终身健康的日常生活决策直接相关。填补医学拼图调研疾病爆发时,流行病学专家依靠医护人员和实验人员提供的信息,从而建立适当的诊断。另一方面,他们也为医生理解医疗问题和疾病的自然历程提供帮助。1989年末,一名医生接触到三位患有无原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肌肉痛的病例,他无法确诊,于是知会了公共卫生官员。几周内,流行病学者便找出充足的相似病例,从而明确该病的范围和历程,此病后来被成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肉痛综合症。寻找病因

24、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致力于寻找影响个体患病几率的原因,目标在于确定起因,进而采取适当的公共卫生措施。有人认为流行病学无法证实疾病发生与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流行病学主要依靠从生态学推理。尽管如此,流行病学提供的信息也足以支持有效行动。此类例子可以追朔到1854年:约翰-斯诺调查伦敦黄金广场的霍乱流行,促成政府拆除了污染源Broad街饮水器把手;1999年轮状病毒召回正是因为流行病学专家发现该疫苗有可能增加肠套叠的风险,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流行病学与检验学共同提供证据帮助寻找病因。U7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影响的方方面面,当其用于缓解或治疗疾病时,称为药物。大多数药物通过与生物体的受

25、体结合产生药效。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化学键通常可以逆转。药物和受体的反应是否活跃取决于两者(三维立体)结构互补程度(高低)。因此,药物化学(结构)上的微小改变就可能对药理活性产生很大影响。药理学是交叉学科,直接从所有基础医学学科吸取知识资源,反之也为临床医学提供信息。因此,受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基础医学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生理学家john newport langley,因免疫学研究和梅毒化学疗法文明的Paul Ehrlich等人最早提出受体这一药理学概念。还在剑桥大学读生理学本科时,langley已发现阿托品可拮抗匹鲁卡品对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他于1878年发表研究结果,并假设“神经末梢或腺体细胞

26、存在一种或一类物质,与阿托品、匹鲁卡品都可形成化合物,且化合过程遵循某种法则,两种药物的相对质量、它们与该物质的化学亲和性/势是(影响)因素。”之后三十年间,langley脑中逐渐形成这类“物质”的清晰图景。通过对失神经肌肉(去神经骨骼肌)的实验,他得出结论:药物并非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或是肌肉。他观察到无论肌肉是否受神经支配,尼古丁都能引起肌肉收缩。此外,当时普遍认为箭毒作用于神经末梢,langley研究发现箭毒可以阻滞尼古丁对失神经肌肉(去神经骨骼肌)的收缩作用。最后,被箭毒麻痹的肌肉受到电击仍会收缩。langley认定尼古丁和箭毒一定是与神经/肌肉以外的某种物质结合,1905年他将该物质命

27、名为“接受物质”。1878年Ehrlich的医学博士毕业论文标题为某些重要染料的组织学功能。惊叹于用于组织染色的某些染料呈现出特异性,他推测药物是否产生治疗效果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合适的亲和性”。然而,他将这个想法最先应用于免疫学而非药理学。根据他的侧链理论:通过特殊的化学功能组,毒素与抗毒素可形成联合。之后,他扩展理论引入新概念:寄生虫体内的化学受体,这些受体可供神奇的化学子弹瞄准的标靶。尽管这些观点完全可适用于现代药理学,erhlich很长时间一直反对用来(解释)药物-组织的相互关系,因为(药学现象多种多样)从砷毒与锥虫的关联作用,到多种药物效果的逐渐减弱,(当时人们还无法跨越)认识上的巨大

28、鸿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数据的积累、特别是Langley实验的启发,Ehrlich最终“打消疑虑,接受了化学受体的概念”。如今,受体理论成为理解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作用的通用概念,无论该化学物质是外源性的(药理的)还是内源性的(生理的)。Goldstein,etc.为当代的受体理论下了定义:药物作用于生物体的特殊分子(组分)即受体,产生特定效果。藉此,受体分子的功能随之调整,产生适度的效果。U8诊断学接诊患者的一般方法成功的诊疗要求医生考虑患者复杂的个人、家庭因素和经济条件,保持积极开放的医患关系。诊断的第一步是采集病史和查体,两个行为既可能不足也可能过度。问诊应实现三大功能:收集信息、对患者给

29、予适当的安慰、健康教育。通过了解患者的顾虑(心理社会问题)、给予病人倾诉的空间(不要始终占据主动),患者满意度可以提高。要确定诊断手段必须遵循诊断检验选取的原则,这些原则确立的基础是检验的特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病率与患病率、可能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检验的必要性和性价比。成功治疗需要按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原则成功的诊疗需建立在“诚实、仁爱、公正、不用医学技能牟利、不用专业知识作恶”的伦理原则。西医在重要的医疗决策中例如绝症病人的何时终止治疗等,越来越重视病人的意见。总之,医生的作用不只是下诊断和开处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分担重病和死亡带来的压力是更重要的。“

30、有事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五百年前的法国谚语今天任然适用。Francis Peabody也谈到:“要治好病人秘诀在于关心病人。”健康维护与疾病预防防病比治病更重要。预防医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去除或降低疾病风险因子(例如:免疫接种、戒烟)。二级预防推动疾病的早期检测或先兆状态(例如,常规的宫颈巴氏涂片以检测侵袭性癌或者宫颈部位的原位癌、或者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确定肺结核病人是否需要化学预防)。三级预防措施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疾病的影响(例:部分切除乳腺与化疗以清除或控制乳腺局部癌症)。截至目前,一级预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疾病控制手段,然而大多数医生在(向病人宣教)可预

31、防的疾病时做的仍然不够。医生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风险因子。健康维护与疾病预防往往始于门诊。活动不足与静态的生活方式常见慢性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中28%由静态的生活方式导致。活动过少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推荐成人每天累积中等强度活动30分钟或以上,尽量每天或一周中多数日子能够做到。新的指导方针补充而非取消了原有的建议每周三到五次强度更大的连续的有氧运动,每次至少20-30分钟。已证实规律地参加中等强度或较强运动可降低心肌梗塞、中风、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憩室病与骨质疏松的几率。总体看来,运动的好处似乎是与运动量成正比的,比起完全不运动,轻量运动或适度运动就能带来很大变化,而中等强度运动与高强度运动的作用差别不太大。近期研究表明,与不运动的男性相比,进行高强度锻炼的男性发生中风的相对风险仅为1/6。一周仅运动一次的男性罹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几率是每周锻炼五次的人的一倍。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更好,即使运动量不大。不论男女,规律锻炼都有助于降低包括致死性心梗在内的冠心病的长期风险,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运动可以减少结肠癌(而非直肠癌),女性乳腺癌与生殖系统癌症的发生。对于女性,负重运动能增加骨骼矿物质含量,延缓骨质疏松。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