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3533866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信。然:正确。故:所以。1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

2、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2. 拓展阅读。故乡的芦苇(节选)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

3、,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ABB式:_ _ABCC式:_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_3.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各题。_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n

4、)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抟(tun):揉成团。剧务:工作繁多。暇:空闲。1文中“未有人民”的“未”是什么意思?( )A.未来B.还没有C.未知D.为2“乃引绳于泥中”的正确解释应该是( )A.于是她就引导绳子到泥浆中。B.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C.于是她在泥浆中找到绳子。D.她竟然拿了绳子投入泥浆中。3为古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4.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此句中“尝”的意思是( )A.尝试B.曾经2请在此句中用“/”标出朗读停顿。3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通过本学期开展的历史人物故事会,你还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有_。5. 小古文阅读。俗说天地开辟

5、,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注释 抟(tu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剧务:工作繁重。力不暇供:力不从心。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4请用“”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_5神话故事知多少:中国神话故事里,有

6、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和勇猛无敌的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6. 课外类文阅读。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令伐树。选自淮南子览冥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羿请不死之药常斫之学仙有过过故人庄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2嫦娥为什么变成

7、了“蟾蜍”?_3“下有一人”指的是_。4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画出来。5仿照“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介绍一下自己吧!_7. 课内扩展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拓(zh)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以喂蚕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

8、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山上长了很多_。树木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_,_的嘴,_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_。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溺:_故: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_埋:_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精卫填海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_)(2)这个故事刻画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_)(3)精卫是炎帝大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4)这个故事反映出精卫的愚昧,木头和石头根本不可能填塞东海。(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品质?_8. 阅读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

9、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掖:扶 摩:抚摸 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9.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自()A.列子汤

10、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C.常常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看道

11、/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10. 阅读理解。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12、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11.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2.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_。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1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

14、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B.陷子之盾C.不陷之矛D.吾矛之利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14.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下来。千万条柔柳_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聚拢来,形成了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1、这段话选自_(哪篇课文?)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要认真思考哦。(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