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524414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2 地球上的大气(2013山东文综T568分)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2.该日()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

2、以下几点:(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和海洋气温变化特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解析】1选B,2选B。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等温线接近平直,说明海陆温差很小。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降温快,海洋升温、降温慢,陆地在日出前后、14时左右为气温最低和最高时,因此海陆温差大。日出以后陆地升温,海陆温差逐渐变小,但12时陆地气温会超过海洋,因此只有9时与海洋温差最小。如下图所示:第2题,当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0,图中甲(北纬21)和乙(北纬19)到直射点的纬度差相等,因此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日北半球昼长夜

3、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甲地位于乙地西北方向,地方时晚于乙地,加之昼长于乙,因此,其日落时刻晚于乙地。3.(2013广东文综T44分)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1)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天气现象的对比;(2)阿尔卑斯山地区春季的盛行风向。【解析】选D。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两个,时间为“春季”,空间是“背风坡”。春季本身就是气温升高的季节,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也能造成气温升高,因此导致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的原因是局地气流下沉增温。4.(2013广

4、东文综T104分)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突破点是明确:(1)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2)不同纬度、不同下垫面对光照的影响;(3)植被在不同纬度的生长特点。【解析】选B。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冰雪覆盖,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较强,植树造林后,树木削弱了冰雪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作用,故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加剧全球变暖。5.(2013北京文综T54分)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5、图,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理解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2)臭氧、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雾霾对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影响不同。【解析】选B。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臭氧层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增加错误B项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会使减少正确C项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减少错误D项出现雾霾,大气逆辐射增强,在夜间应增多错误(2013北京文综T678分)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

6、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6.图(a)中()A.比风速大 B.比云量少C.比气压低 D.比气温高7.锋通过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1)正确阅读等压线图,掌握判断风力大小的方法。(2)了解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3)会看风向标图。【解析】6选B,7选A。第6题,地比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为晴天,地位于冷锋附近,为阴雨天气,地比地云量少;地的气压在1 0151 020之间,比地高;地位于冷气团,地位于暖气团,地比地气温低。第7题,锋面向东移动经过地

7、,地的风向应该为西风,且风力逐渐加大,并逐渐偏转为西北风。对照图(b),应为10、12点左右,为上午。(2013福建文综T6812分)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810题。8.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A.aB.bC.cD.e9.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10.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A.3、4B.5、6C.7、8D.9、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

8、气候舒适度的划分标准;(2)弄清d与a、b、c、e分布的位置关系;(3)根据等高线确定出甲地的地势特点;(4)图示省份的名称及不同月份的气候特点。【解析】8选C,9选C,10选B。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舒适度分区e位于d(一般区)的北侧,平均气温较低,应为不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a位于e的东北侧,平均气温更低,应为最不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b位于d的南侧,为舒适区;气候舒适度分区c纬度更低,且濒临长江,应为最舒适区。第9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地海拔较高,因而气候舒适度较周围差。第10题,根据该省的轮廓、河流等信息可判断出其为安徽省,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内容分析结论A安徽省

9、3、4月份的气温较低,气候舒适度较差错误B安徽省5、6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适宜,气候舒适度最好正确C安徽省7、8月份受副高控制,多高温天气,降水也较少,气候舒适度较差错误D安徽省9、10月份的气温较低,气候舒适度较差错误(2013上海地理T32分)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11.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热带风暴属于热带气旋,气旋不同部位

10、风向不同。【解析】选D。判断思路如下:(2013上海地理T42分)(二)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记录。12.12月下旬,“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这说明“青岛号”()A.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B.自西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C.自东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D.自西12区向西越过了日界线【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东12区位于西12区的西侧,日期比西12区早一天。【解析】选A。由于东12区比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青岛号在海上过了两次圣诞节”,说明先在东12区,然后进入西12区

11、。结合时区分布,西12区在东12区的东侧,故应该自东12区向东越过了日界线进入西12区。(2013上海地理T11124分)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13.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1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2)里斯本西临大西洋,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12、(3)两地都为地中海气候,能给两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风。【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从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里斯本夏季温度低于雅典。地中海气候夏季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里斯本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气温较低。第14题,从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里斯本年降水量大于雅典,且冬季降水更多,原因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里斯本西临大西洋,受西风影响较强,而雅典距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故降水量偏少。15.(2013浙江文综T14分)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1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 C. D.【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气温垂直分布规律,判断出逆温现象,进一步明确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关系。【解析】选A。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下热上冷,容易形成对流天气,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图中均有逆温现象,在逆温层,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16.(2013浙江文综T74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

14、,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的判读。(2)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及降水的形成条件。【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拉萨白天降水量小,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

15、,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17.(2013四川文综T94分)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民居特点(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解析】选A。该地民居高大可减少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室内的影响,屋顶为拱顶或平顶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墙体

16、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说明该地冬天气温很低。综合分析可知该地气候比较干旱,又是中纬度地区,应该位于亚洲中纬度的内陆地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2013重庆文综T1312分)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820题。18.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19.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20.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

17、的经度和纬度确定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解析】18选B,19选B,20选C。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确定两地均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位于小兴安岭,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第18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的东南季风受到小兴安岭的阻挡,暖湿气流被抬升,易形成降水。第19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第20题,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量小,故河流的含沙量较低错误B项该地区的流域面积广大,所以干流的流程较长错误C项该地区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夏汛正确D项补给类型以季节性积

18、雪融水补给和夏季降水为主错误(2013安徽文综T28298分)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1、22题。2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 晴朗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22.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理解昼长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2)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来确定某地的经度。【解析】21选D,22选A。第21题,根据日出日落时刻推知该地昼长约为14.5小时,北半球为夏季;该日12时13时太阳辐射下降较快,可能是由于多

19、云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的,故D项正确。第22题,该地昼长约为14.5小时,因此该地日出地方时约为4时45分,此时北京时间约为6时,求得该地经度约为101E,该经线大致穿过祁连山地。(2013安徽文综T30318分)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23、24题。23.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4.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解题指南】解答

20、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理解地形对等温线形态的影响。(2)理解影响气温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解析】23选D,24选B。第23题,从纬度方向看,20002009年1月0等温线位置比19591969年明显北移;从垂直方向看,20002009年1月0等温线海拔比19591969年明显升高。第24题,可按照下列思路进行分析: (2013江苏地理T25266分)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双选)()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

21、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26.图2所示、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双选)()A.甲 B.丙 C.乙 D.丁【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点:(1)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冷锋、暖锋的降雨区域的不同。(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解析】25选AC,26选AD。第25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甲地位于冷锋锋后,会出现阴雨天气正确B项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错误C项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正确D项丁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错误第26题,

22、由图中两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地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甲地位于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丙两地位于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27.(2013天津文综T14分)读图,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中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看清四个选项中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且结合图分析地形对气温及降水的影响。具体思维过程如下图所示:【解析】选B。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因此气温先降低后升高,且山顶部位气温最低。在迎风坡(甲)

23、气流抬升,冷却降水,但是随着高度增加,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背风坡(乙)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气流无法冷却降水,降水量会骤减。(2013新课标全国卷T458分)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28、29题。28.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29.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从图中提取植被区与荒漠区的

24、相对位置;(2)明确45N地区的大气环流类型;(3)理解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解析】28选B,29选D。第28题,从图中植被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地区西侧降水多于东侧降水,且大体以山脉为界植被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故该地区降水受地形的影响明显。且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距海约180千米),所以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区,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9题,该题可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东侧降水应多于西侧,而图示地区西侧降水多于东侧错误B项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无高大的山脉和高原荒漠植被景观错误C项北

25、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东侧降水应多于西侧,而图示地区西侧降水多于东侧错误D项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荒漠植被景观,受地形的影响西侧多地形雨正确(2013新课标全国卷T91112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3032题。30.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31.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14日14时 B.14日19时C.15日4时 D.15日11时32.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

26、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根据等压线天气图,正确判断风向;(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估算实地距离;(3)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及高低关系,大体判断地理位置。【解析】30选B,31选B,32选D。第30题,14日69时时,低压中心未到甲地,根据甲地两侧等压线的关系可判断甲地风向为偏南风(垂直于等压线并在指向低压的基础上右偏)。第31题,在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暴雨。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 km,低压中心向东接近甲地约需要12个小时,故B项正确。第32题,此题可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华北平原3、4月份为春季,此季

27、节我国北方大部应被高压控制,与图中越往北气压越低相悖错误B项四川盆地1、2月份为冬季,应被高压控制,图示区域气压较低,几乎达到热带风暴形成的气压值(热带风暴990999hPa、一般台风950989hPa、强台风930949hPa)错误C项黄土高原10、11月份为秋季,此季节我国北方地区会形成高压中心,与图中越往北气压越低相悖错误D项东南丘陵4、5月份,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北移,推动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高压脊伸入我国南部地区,故图中南侧气压高于北侧正确(2013新课标全国卷T678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33、34题。3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28、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34.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B.地C.地D.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依据图示海陆轮廓及经纬度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判定图示区域的位置。(2)依据等温线的形状,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成因。其思维过程如下图所示:【解析】33选C,34选A。第33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确定该地区位于我国台湾省,图中年均温中部较低,两侧较高,结合台湾地形中部为台湾山脉,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34题,台湾降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台湾山脉在台湾中部位置地势相对较高,西侧处于山脉的背风坡,东南季风与洋流对于西侧的平原地区影响较

29、小,从而降水较少,故降水最少的是地。(2013新课标全国卷T9108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35、36题。35.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36.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根据试题材料提供的信息,明确雾形成的原理。根据原理分析S市雾产生的空间和时间特点及

30、成因。(2)提取图示中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从而判读出其沿岸洋流类型。【解析】35选D,36选C。第35题,从经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S市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近地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第36题,此题的关键词是“笼罩”。可逐项进行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降水较少,故水汽少,不利于雾的形成错误B项雾的形成需要水汽遇冷凝结,温度高不利于雾的形成错误C项风力较弱,不利于雾的扩散,符合“常被雾笼罩”正确D项若光照较强,则气温较高,不利于雾的形成错误(2013天津文综T10118分)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

31、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回答37、38题。37.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38.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的思维过程如下图所示:【解析】37选B,38选C。第37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和向岸风共同引起海水涌向陆地造成的。结合图可知四处风向如下表:地点风向甲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乙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丙东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丁东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通过

32、表格可以看出只有乙处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乙处。第38题,题干突出强调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A选项中完善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警报,及时作出防范措施,减轻危害,但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围海造田可能加剧风暴潮的危害;建防护林也能抵御风暴潮,可以抵御大风,但不能抵御海水涌向陆地,并且目前还没有适合在北方海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植被类型(盐碱度高),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红树林海岸可有效防御风暴潮灾害;修筑沿海堤坝可有效防御海水涌向陆地且效果直接、明显,并与题干相符,故选C项。39.(2013新课标全国卷T114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

33、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该地所处纬度及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的规律进行分析。【解析】选D。S市位于北纬37度附近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0.(2013新课标全国卷T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

34、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和基础:(1)从图a中提取攀枝花在大范围地区的地形特点;(2)从图b中提取攀枝花在小范围地区的地形特点;(3)从材料中知,攀枝花冬季气温较周围地区高;(4)联系攀枝花的工业特点及地形特点,总结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a中可以看出攀枝花在四川盆地地区,北部有众多高大的山脉阻挡冷空气侵袭;从图b中可知攀枝花

35、处于长江谷地,城市位于海拔1 000多米的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第(2)题,描述天气状况应首先描述阴、晴、雨等天气现象,再描述气温特点。1月份为冬季,总体为晴天,少云雨,由材料知气温较高。第(3)题,当地的钢铁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均能造成空气污染,并且谷地地形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