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检等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3506216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预检等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床、预检等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床、预检等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临床、预检等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预检等级五年制本科期末考试B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8-2009学年春季学期课程考试试卷(B卷)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考试时间:150分钟 年级:2007级 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预防检验五年制本科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既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 A巨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浆细胞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D ) A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 D 免疫防御 E 免疫识别3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 )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 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病4The biggest pe

2、ripheral immune organ of human is (D ) Abone marrow Bthymus Clymph node Dspleen Etonsil5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C )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D )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 E超抗原7抗体和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 C )A超敏反应 B特异性反应 C交叉反应 D排斥反应 E沉淀反应8Immunogenicity is related to ( E ) Amolecular

3、 size Bdegree of foreignness Cchemical composition Dchemical component of antigen Eall of the above9外毒素属于( D ) A自身抗原 B肿瘤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异种抗原 E异嗜性抗原10能与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 D ) A兔IgD B兔IgA C人IgM D人IgG E豚鼠IgE11CDR of Ig located in (B ) AVH and CH BVL and VH CFc DVH and CL ECL and CH12Which group of Ig can fo

4、rm polymer?( D ) AIgM and IgG BIgA and IgD CIgD and IgE DIgM and IgA EIgG and IgE13与免疫球蛋白通过胎盘有关的是(D ) AIgA的CH1 BIgA的CH2 CIgM的CH2 DIgG的Fc段 EIgM的CH314Which of following Ig can mediate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 E )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15经典C5转化酶指( C ) AC BC CC DC5b EC16Which of following molecule h

5、as serine protease activity?( C ) AMCP BI factor CMASP DHRF EC4bp17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 D ) A抗原抗体复合物 B脂多糖 C聚合IgA D甘露糖 E酵母多糖18下面哪组补体成分均是过敏毒素?( B ) AC2a、C3a、C5a BC3a、C4a、C5a CC3a、C4a、C567 DC3b、C4b、C5b EC5a19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D ) AC2a BC3a CC4a DC5a EC5b6720B细胞表面不表达的分子是 ( C ) ACD19 BCD20 CCD4 DCD80 EBCR21下列不是由淋

6、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 D ) AIL-2 BIFN- CIL-4 DEPO EIL-1022哪种细胞因子不是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 D ) ATNF- BIFN- CIL-1 DTNF- EIL-823Th2细胞不能分泌的细胞因子是 ( C ) AIL-4 BIL-5 CIFN- DIL-6 EIL-l024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 D ) ACD5 BCD19 CCD22 DCD21 ECD3525HLA-II类分子肽结合槽容纳多肽的最适长度为( D ) A6-8个氨基酸残基 B8-10个氨基酸残基 C10-13个氨基酸残基 D13-17个氨基酸残基 E25-37个氨基酸残基26活化

7、的人T淋巴细胞( C ) A只表达MHC-I类分子 B只表达MHC-II类分子 C同时表达MHC-I、II 类分子 D同时表达MHC-II 、 III 类分子 E同时表达MHC-I、 III 类分子27编码2微球蛋白的基因位于人类( B ) A第6号染色体 B第15号染色体 C第7号染色体 D第16号染色体 E第17号染色体28根据HLA单倍体遗传特征,同胞之间有两个单倍体完全不同的机率是(B )A10% B25% C50% D75% E100%29HLA作为个体识别标志是因为( A ) A高度多态性 B共显性表达 C连锁不平衡 D单元型遗传 EHLA基因易重组30能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膜

8、分子是( E ) A抗原多肽 BCD4 CCD2 DCD3 ECD831含ITAM 的T细胞膜分子是( B ) ATCR BCD3 CCD4 DCD2 ECD832下述哪种细胞可分泌抗体( B ) A嗜酸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细胞 E肥大细胞33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 A ) ATh2 细胞 BTDTH 细胞 CTh0 DTh1 ECTL细胞34NK细胞的受体包括( A ) AKAR和KIR BTCR和CR CKLR和BCR DKIR和CR EFcR和KIR35The receptor of HIV-gp120 protein is ( B ) ACD3 BCD4 CCD8

9、 DCD25 ECD2836以下哪些细胞是专职APC( D ) A血管内皮细胞 B上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并指状DC E以上都不是37有哪些成分参与了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和提呈途径( C ) A蛋白酶体和TAP B内体和MHC-类分子 CMC和内体 DTAP和粗面内质网 E蛋白酶体和内体38非专职APC包括( E ) A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B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 C并指状DC和上皮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 E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39主要位于淋巴结滤泡生发中心的是( D ) A间质细胞 B朗格汉斯细胞 C并指状DC D滤泡DC E隐蔽细胞40存在于外周淋巴组织T细胞区中的树突状

10、细胞是( A )A并指状细胞 B隐蔽细胞 C血液DC D间质性DCE郎格汉斯细胞41以下哪项关于DC的叙述是错误的( D ) ADC根据其来源可分为髓系DC和淋巴系DC B并指状DC是由朗格汉斯细胞、隐蔽细胞等衍生而来 CDC的提呈抗原功能要强于巨噬细胞 D朗格汉斯细胞提呈抗原功能要强于并指状DC E并指状DC的抗原提呈功能要强于朗格汉斯细胞42The CD molecule combining with TCR to recognize MHC-antigen peptide on APC and conducting signal is ( B ) ACD2 BCD3 CCD4 DCD8

11、ECD2843CD3和CD4分子同时存在于( B ) ATr和T细胞 BT1和T2细胞 CNK和B细胞 DTc细胞 E所有T细胞44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是(A ) AB7/CD28 BMHC-肽-TCR复合物 C细胞因子(IL-2) D穿孔素/颗粒酶 ETh45关于TCRT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E ) A不受MHC限制 B受体缺乏多样性 C多为CD4/CD8双阴性细胞 D识别非肽类分子 E主要分布在外周血46能启动T细胞抑制性信号的分子对是(B )A.CD28/B7 B.CTLA-4/B7 C.CD2/LFA-3 D.LFA-1/ICAM-1 E.LFA-1/ICAM-247Tc细胞活化、

12、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 (B ) A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MHC-类分子 CIL-12 DIFN- EIL-248抗体再次应答的特点是( C ) AIgG和IgM类抗体浓度均显著升高 B抗体浓度达到平台期所需时间较长 C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引发再次应答 D抗体亲和力高低参差不齐 E平台期持续时间较短49可表达CD40L的淋巴细胞是( D ) A静息T细胞 B静息B细胞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50BCR-Ig/Ig是( A ) AB细胞受体复合物 BT细胞受体复合物 C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DT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EB细胞协同刺激分子受体51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时不受MHC限制

13、( B ) ATc细胞与肿瘤细胞 BNK细胞与肿瘤细胞 C巨噬细胞与Th细胞 DTH细胞与B细胞 EDC与Th细胞52以下哪种CD分子与B细胞活化有关( B ) ACD16 BCD21 CCD3 DCD8 ECD453与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膜表面分子间的作用是( C ) AB7分子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4分子与MHC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CD40L与CD4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DIL-2与IL-2R间的相互作用 EBCR-Ig/Ig复合物与抗原间的相互作用54关于免疫耐受,错误的叙述是( C ) A由抗原诱导产生 B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与免疫抑制是同义语 D免疫耐受状态

14、的维持有赖于耐受原的持续存在 E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55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 ) A口服或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肌肉注射 E腹腔注射56解除免疫耐受的方法是( D ) A注射大量耐受原 B注射糖皮质激素 C切除动物胸腺 D注射与耐受原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E以亚致死量X线照射动物57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B ) A所需诱导时间短 B维持时间短 C需低剂量TD抗原诱导 D需低剂量TI抗原诱导 E与抗原剂量大小无关58在哪种情况下机体容易发生免疫耐受( D ) A注射免疫球蛋白聚合体 B小剂量注射细菌内毒素 C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注射 D胚胎小鼠注射淋巴

15、细胞 E裸鼠注射淋巴细胞59NK细胞主要存在于( A ) A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脾脏 B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肝脏 C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肾脏 D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肌肉 E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皮下60T cell subtypes involved in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clude ( C ) AThl BTh2 CT and NKT DCTL EThl and CTL61T细胞多为( B ) ACD3+/CD4+/CD8+ T细胞 B CD3+/CD4-/CD8- T细胞 CCD3+/CD4+/CD8- T细胞 DCD3+/CD4-/CD

16、8+ T细胞 ECD3-/CD4-/CD8- T细胞62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不包括( C ) A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 BTCR可直接识别抗原肽 C通过表面TCR特异性识别抗原 D无MHC限制 E是皮肤黏膜抗病毒感染的重要细胞6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易在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发生沉积,引起型超敏反应:( D ) A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B抗原高度过剩 C抗体高度过剩 D抗原(或抗体)略多于抗体(或抗原) E颗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64Type II hypersensitivity is also known as( A ) A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

17、y BT-cell 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C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Dimmune complex hypersensitivity E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65青霉素( E )A只能引起型超敏反应 B只能引起型超敏反应 C只能引起型超敏反应 D只能引起型超敏反应 E可引起、或型超敏反应66引起强烈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A ) A移植物细胞表面的MHC分子 B移植物的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C移植物携带的血型抗原 D受者的自身抗原 E受者组织细胞暴露的隐蔽抗原67免疫抑制疗法适用于( A )

18、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胞内寄生菌感染 C肿瘤 D艾滋病 E病毒感染68免疫增强疗法适用于( E ) A超敏反应性疾病 B移植排斥反应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炎症 E感染69下面哪项不属于体外Ag-Ab反应( D ) 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ELISA D尼龙棉分离淋巴细胞 E免疫荧光技术70抗原-抗体反应所不具有的特征是( D ) A分子表面的可逆结合 B 具有高度特异性 C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需要适当的比例 D二者结合后,立即出现可见反应E 二者反应受电解质,酸碱度和浓度的影响71SIgA的特性不包括 ( D ) A可经初乳传递 B存在与多种分泌液中 C发挥局部抗感染作用 D为五聚体 E由黏膜下

19、的浆细胞合成72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决定簇位于( A )A可变区 BFc段 C恒定区 DVL EV区之外的部位7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C ) AC4a BClq CC3b DC5b EC5a74免疫应答中不参与T细胞活化的粘附分子是(E)CD4MHC-类分子 CD2LFA-3 CD28CD80 DCD8 / MHC-类分子 E以上都不是75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 D )A.CD44 B.CD40 C.CTLA-4 D.CD45RA E. CD45RO76胸腺中胸腺细胞CD4和CD8表面标记基本变化规律是( C ) A. 单阳性双阳性双阴性 B. 单阳性双阴性双阳性 C. 双阴性双阳

20、性单阳性 D. 双阴性单阳性双阳性 E. 双阳性双阴性单阳性77下列可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的分子是( D )A. CD2 B. CD4 C. MHC-类分子 D. CD25(IL-2R) E. CD878受者免疫细胞对同种异型抗原的直接识别是指 ( B)A. 受者的APC吞噬、处理移植物抗原B. 受者的T细胞识别供者APC提呈的Ag肽同种异型MHC分子复合物C. 受者的B细胞识别供者APC表达的MHC分子D. 受者的T细胞识别移植物脱落的、游离的MHC分子E. 受者的B细胞识别供者APC提呈的MHCAg肽79关于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C )A可防止肿瘤发生 B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C对机体总

21、是有利 D可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 E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80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所获得的免疫称为( D )A自然主动免疫 B人工主动免疫 C自然被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 E以上都不是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TD-Ag不具有的特点是( ABCE ) A往往有多个重复的B细胞表位 B有T细胞表位,但无B细胞表位 C无T细胞表位,但有B细胞表位 D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 E不产生IgM,但产生IgG2类毒素( AC E ) A由细菌外毒素经处理而得到 B其实就是内毒素 C与外毒素有相同的免疫原性 D与外毒素有相

22、同的毒性 E对人无毒性 3关于J链描述正确的是 ( BCD) A是IgA的结构成分 B有稳定Ig多聚体结构的功能 C是SIgA的结构成分 D可连接Ig单体成双体或多聚体 E可介导多聚IgA由黏膜下向黏膜表面转运4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 A补体成分大多数是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 B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C补体性质不稳定,5630分钟处理即可灭活 D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5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CK所具备的( ABCE ) A多效性 B协同性 C多向性 D特异性 E旁分泌性6下列细胞表面表达HLA-类分子的是(

23、BCDE ) A静止T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活化的Th细胞7细胞毒性T细胞( ABE ) A可识别表面递呈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体的靶细胞 B与靶细胞接触后,可释放穿孔素 C是 T细胞 D可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与靶细胞接触后,可以释放颗粒酶8胞内区有ITAM结构的膜分子是(C D ) ATCR BBCR CCD3 DCD79a/CD79b ECD49关于NK细胞的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 A具有细胞毒作用 B是机体抗肿瘤的重要防线 C是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执行者 D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E是ADCC的主要效应细胞10按功能状态不同可将T细胞

24、分为( BCD ) A辅助性T细胞 B记忆性T细胞 C效应性T细胞 D初始T细胞 ETCR+T细胞11恒定链的功能是( ABC ) A促进MHC-II类分子的组装和折叠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与内源性多肽的结合 D阻止MHC-II类分子与外源性多肽的结合 E促进MHC-I类分子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转运12B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是( ABC ) A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 B通过BCR直接摄取抗原 C通过BCR能浓集抗原 D通过FcR摄取抗原抗体复合物 E可活化初始T细胞13树突状细胞有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 CDE ) A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 B刺激

25、记忆性T细胞增殖 C刺激初始淋巴细胞增殖 D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E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14与初始T细胞相比,记忆性T细胞再活化时( ABCDE ) A易被激活,相对较低浓度的抗原即可 B对协同刺激信号(如CD28B7)的依赖性较低 C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 D对细胞因子作用的敏感性更强 E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15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CDE ) AADCC B补体溶破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16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发育包括( ACDE ) A进行抗原受体的二次重排 B阴性选择 CIgV的高频率体细胞突变 D抗体亲和力

26、成熟 EIg类别转换17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 AC ) AB细胞 BM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18免疫耐受的机制是( ABCE )A克隆清除 B免疫忽视 C免疫隔离 D阳性选择E阴性选择19Th1细胞增强M作用可通过( ABDE ) A.诱生IFN-等巨噬细胞活化因子活化MB.通过CD40L与M表面CD40结合向M提供激活信号C.分泌IL-2,促进M的激活D.产生TNF-、LT-和MCP-1等促进M黏附穿越血管募集到感染灶 E.产生IL-3和GM-CSF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新的M20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是( A CD ) AADCC作用 B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C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调理作用促进靶细胞溶解破坏 D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经典途径,通过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靶细胞 ECTL杀伤靶细胞试卷 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