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项目智能电网相关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500841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863计划项目智能电网相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863计划项目智能电网相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863计划项目智能电网相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863计划项目智能电网相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63计划项目智能电网相关(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发布时间:2010-11-02 11:43:46校内各有关单位:近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办公室发布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现将其转发给你们,请相关单位和老师按照申报指南的相关要求做好申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指南内容(详见附件)方向1:大规模集中接入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课题1、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课题2、间歇式能源发

2、电多时空尺度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课题3、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4、间歇式电源并网规划与随机全过程分析技术研究与开发方向2:高密度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课题5、高渗透率间歇性能源的区域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课题6、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课题7、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方向3: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课题8、电动汽车智能充放储一体化电站系统及工程示范课题9、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课题10: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研究方向4:大容量储能系统课题11、大容量储能系统设计及其监控管理与保护技术课题12、多类型储能系统协调控制技术及示范课

3、题13、储能系统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方向5:智能配电与用电技术课题14、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15、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关键技术研究课题16、智能配用电信息及通信支撑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17、智能配用电园区技术集成研究方向6: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智能输变电技术课题18、大电网运行状态感知、风险评估、故障诊断与调度技术课题19、提升电网安全稳定和运行效率的柔性控制技术课题20、高压开关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课题2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二、申报办法:863计划项目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申请程

4、序和要求如下:1请申请者了解与课题申请有关的信息。建议拟申请863计划项目课题的研究人员,在申请前认真阅读相关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以及863计划有关管理规定等,从而了解863计划的性质、申请资格要求等事项。拟申请者可以登录科技部网站()或863计划网站()查阅有关规定、办法和相关信息。同时与科技处联系索取用户名及密码。2申请者确定申请的项目课题。拟申请者在确定符合863计划项目课题的申请资格后,根据申请指南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项目课题类型,开始着手项目课题申请书的撰写。3申请者填写项目课题申请书。申请者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点击进入863计划申报界面,按照要求填写项目课题申请书。4依托单

5、位审核和提交项目课题申请书。申请书填写完毕后,提交学校,由学校对申请书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在受理期限内提交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三、注意事项1.请申请人注意限项申请规定;2.科技部受理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16日17时,学校受理时间为2010年12月10-16日。请校内各有关单位切实组织好申报工作,同时请申请人在最终提交申请书后,须以电话的方式于2010年12月16日前通知科技处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办公室。四、校内联系方式联系人:余丹王宏亮电话:电子邮箱:kjcgxk附件: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一期)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2.单位基

6、本信息科技处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8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前 言“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以及“十一五”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开发节能和能源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促进能源多元化。攻克一批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一批新兴能源产业生长点,掌握新能源、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战略高技术,建立能源科技持续创新平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的支撑。

7、按照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 、“洁净煤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4个专题。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制氢、储氢和输氢、氢能安全及燃料电池技术,为氢能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工业领域中主要耗能行业的系统与装备节能技术以及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洁净煤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煤炭的燃烧、加工与转化、污染物控制、发电等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提升我国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地

8、热能等利用技术,为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本领域已于2006年8月发布了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2007年3月发布了第二批课题申请指南。此次发布的是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本指南考虑了2006、2007年度的申请和立项情况,专题定位将进一步集中,加大了目标导向类课题经费投入。2008年度4个专题在探索导向类课题和目标导向类课题两方面拟支持42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支持经费16000万元左右。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课题申请负责人出生日期要求为1

9、952年5月20日(含)以后。课题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8年7月8日24时。联 系 人: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史冬梅 电 话:010-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九号楼() 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00五月二十日专题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一、指南说明本专题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需求,结合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技术发展现状,重点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主要研究内容为:制氢技术、储氢及加氢站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通过专题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

10、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并进行系统集成,提高氢能及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为我国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2006年度本专题共发布9个研究方向,包括制氢技术、储氢和输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氢安全技术等4个探索导向类以及分布式小型天然气及液体燃料制氢技术、新型储氢技术、加氢站系统技术、电站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等5个目标导向类,立项48个课题,支持经费7313万元。2007年度本专题共发布12个研究方向,包括制氢技术、储氢技术、输氢和氢安全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1、技术、高温燃料电池技术、新型燃料电池技术等6个探索导向类以及生物质超临界耦合太阳能制氢技术、与燃料电池集成的氢源系统技术、高能量密度的固态储氢技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加氢站关键技术及加氢系统等6个目标导向类,立项59个课题,支持经费7739万元。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在探索导向类课题和目标导向类课题两方面支持9个研究方向,拟支持课题19个左右,计划安排经费3200万元左右。在探索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制氢技术、储氢及加氢站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3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经费105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支持年

12、限不超过2年。在目标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直接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催化剂及系统集成技术、70MPa高压氢气储存加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千瓦级安全氢源/燃料电池应急电源集成系统、薄型金属流场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技术、一体化甲醇重整氢气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等6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经费215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2年。二、指南内容(一)探索导向类课题1、制氢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制氢和燃料电池系统匹配的关键技术;(2)新型光电化学制氢技术;(3)高效廉价制氢催化剂。说明与要求:课

13、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4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2、储氢及加氢站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新型轻质储氢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技术;(2) 高容量、低成本和长寿命的储放氢技术。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4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3、燃料电池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铂载量膜电极技术;(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平衡气体扩散层技术;(3)阴极

14、支撑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关键技术;(5)其它新型燃料电池技术。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5-6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二)目标导向类课题1直接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催化剂及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目标: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光催化剂及制备工艺、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反应器,并将光解水制氢与太阳能聚光相耦合,研制出一套高效稳定的连续流聚光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示范装置。主要研究内容: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光催化剂及其批量低成本制备工艺研究;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制;太阳能聚光器及耦合系统的研制;聚光器和

15、光催化反应器系统的集成与示范运行。主要指标:催化剂的直接太阳能光解水制氢能量利用效率不小于4%;催化剂寿命不小于200小时;反应器总采光面积大于25m2,总容量大于200 L,聚光器聚光效率大于50%;连续流聚光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制氢示范装置系统稳定运行不少于200小时,单位体积反应液产氢达到400L/d?m3。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太阳能化学转化方面的研究基础;具有制氢系统研究和工程化技术开发基础;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研究队伍。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系统及装置。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270MPa高压氢气储存加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

16、研究目标:开发70MPa车用轻质储氢瓶和加注装置,解决高压氢气快速加注、高效取气等关键技术,为燃料电池汽车试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70MPa车用轻质储氢瓶的结构优化与制造关键技术开发;70MPa高压氢气快速充装温升实验装置建设和测试方法研究;高取气率序列取气和快速加注控制策略研究;快速加注装置的研制; 70MPa高压储氢瓶多功能组合阀的研制。主要指标:储氢罐重量储氢密度5.5;加注装置充气压力70MPa;充气速率1.5kgH2/min。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在高压氢气储存加注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具有完成课题所必需的各种支撑设备及条件。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

17、权的高压氢气储存加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3千瓦级安全氢源/燃料电池应急电源集成系统研究目标:研制与燃料电池系统高效集成的安全储氢系统,开发自增湿3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样机,为燃料电池分布式应急电源应用奠定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高性能储氢材料规模制备技术;安全紧凑的固态储氢系统;系统热管理控制技术;燃料电池自增湿及保湿技术;高可靠容错电池结构设计;快速启动控制系统及远程监控安全系统研制;储氢系统与燃料电池系统高效集成。主要指标:储氢系统重量储氢密度1.3wt;体积储氢密度50kg H2/m3;最大供氢流量50升/分;能在环境温

18、度下工作、可为3千瓦燃料电池系统连续供氢10小时;电源输出功率3千瓦;冷启动时间20ms、免维护时间间隔3个月;无故障工作时间1000小时。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单位需具有高性能储氢材料及储氢系统研究、规模制备和应用的基础;具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研究和工程化技术开发基础;具有完成课题所必需的各种支撑设备及条件。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应急电源及集成系统的制备技术和原型样机。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4薄型金属流场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技术研究目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成本薄型金属流场板技术,研制高性能薄型金属流场板燃料电池堆模块,为质子交换

19、膜燃料电池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耐腐蚀金属流场板材料研制;大面积薄型金属流场板快速成型技术和密封技术开发;模拟仿真和适应于快速成型的流场设计;组装电池堆并考核其耐久性试验。主要指标:金属流场板材料:腐蚀电流1A?cm-2 (0.5M硫酸 + 5ppm HF,室温);接触电阻20m?cm2;电堆输出功率10kW;电堆质量比功率1000W/kg,体积比功率1100W/L;电堆运行时间2500小时。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腐蚀与成型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具有完成课题所必需的各种支撑设备及条件。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型金属流场板质子交换膜

20、燃料电池堆装置。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5一体化甲醇重整氢气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研究目标:将甲醇重整制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和微加工技术优势结合,开发高效微型便携式甲醇重整氢气燃料电池系统,为微小型移动或便携式燃料电池动力源的开发提供新一代适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高效制氢过程催化剂及电极催化剂的研制;新型耐高温(150)聚合物电解质膜材料及膜电极 (MEA)制备;抗CO多层复合阳极制备技术,微型燃料电池流场及双极板的设计;高效集成式微型甲醇重整器、微型燃料电池及RHFC的设计、加工及组装;微系统的起动技术和控制技术;系统不同体系之间的接口技术和协控技术;RHFC微型电源系

21、统的稳定性考察及示范运行。主要指标:研制一体化甲醇/乙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原型样机,主要特征包含:电源功率10-100W;室温(5-15)无需外电源直接启动;工作时间500小时;重量功率密度250Wh/kg;全系统能量转换效率40。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单位需具有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积累;具有燃料电池系统研究、氢源系统研究以及工程化技术开发基础。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甲醇/乙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6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研究目标:研制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中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电源系统,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热

22、电联供的应用打下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电池堆及其模块化设计与制备技术;天然气重整器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及尾气回收利用系统集成中的接口和协调控制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主要指标:系统功率2kW;电池堆功率密度0.4 W/cm2;电池堆耐受热循环次数5次;电池堆运行寿命2500小时;系统电转化效率45;总能利用效率70。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单位需具有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积累;具有燃料电池系统研究和工程化技术开发基础。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专题二、

23、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一、指南说明本专题针对我国高效节能和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的需求状况,重点研究开发工业领域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突破基于化石能源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及新型热力循环等终端的能源转换技术、储能技术、热电冷系统综合技术,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微小型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混合的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通过专题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节能和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利用系统集成进行工程应用,为节能和分布式技术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为有效

24、推进国家节能战略实施、落实“十一五”节能指标、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度本专题共发布8个研究方向,包括高效节能技术、分布式供能单元技术、分布式供能电力系统技术等3个探索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以及电气驱动系统节能技术、通用流体机械节能技术、分布式供能系统、余能高效利用新技术、储能技术等5个目标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立项55个课题,支持经费7545万元。2007年度本专题共发布10个研究方向,包括通用机械节能技术、工业余能利用技术、高效制冷(热)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微型电网技术等6个探索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显热回收利

25、用节能技术、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微网及微网与主网联接关键技术、中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工程技术等4个目标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立项65个课题,支持经费8578万元。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在探索导向类课题和目标导向类课题两方面支持9个研究方向,拟支持课题17个左右,计划安排经费3200万元左右。在探索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通用机械节能技术、工业余能利用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和分布式供能技术等4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经费80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2年。在目标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大

26、型工业企业电气综合节能技术与典型应用示范 、生态循环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研究与示范、钢铁烧结工艺显热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示范、煤气化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示范 、内燃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与工程示范等5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经费240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2年。二、指南内容(一)探索导向类课题1、通用机械节能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高效旋转动力机械设备动力特性、运行控制技术;(2)腐蚀性含尘排放气高效换热器。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个,每个课

27、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2、工业余能利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建材炉窑的节能型低污染技术;(2)车用发动机排气低品位余能的工质变换回收利用技术。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 2-4 项,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3、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工业企业变配电节能技术;(2)可达到IE3(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节能型电机(超高效率电机)技术。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

28、向拟支持课题 2-4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4、分布式供能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匹配与控制技术;(2)基于微电网运行的间歇式电源和储能关键技术。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二)目标导向类:1、大型工业企业电气综合节能技术与典型应用示范研究目标:开发大型工业企业电气节能关键技术,研制成套装备,进行典型应用示范,实现大型工业企业配电网全方位节能。 主要研究内容:大型工业企业配电网高压系统无功和谐波同时动态补偿的节

29、能关键技术;低压系统连续无功补偿的低成本动态节能关键技术;高、低压系统含负荷特性的全局无功优化调度关键技术;企业配电网能量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指标:在大型工业企业中进行电气综合节能系统应用示范。达到高、低压动态节能装备控制周期小于20ms、配电网功率因数0.94、配电节能装备工作电压不低于10kV,系统用能效率达90%,实现节能率不低于8。说明与要求: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提供示范工程和1:1经费匹配落实证明。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样机,并进行工业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2、生态循环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研究与示范

30、研究目标: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实现生态循环型的多种燃料互补和多种能源互补的分布式电热冷联供技术及工程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采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研究多种能源的优化技术、低温余热和生物质余渣利用技术,建立适合于乡镇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多种能源互补技术,以及生态循环的分布式供能技术;建立生态循环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示范。主要指标:各种能源发电总功率不小于100kw,建筑制冷和供热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 生活热水不少于1000公斤/小时,系统能量利用率不小于80%。说明与要求: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

31、基础,提供示范工程和1:1经费匹配落实证明。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样机,并进行工业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3、钢铁烧结工艺显热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示范研究目标:开发出钢铁烧结工艺中低温余热的分级回收和梯级利用技术,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或蒸汽发电等方式降低工业能耗,并进行工程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开发中低温余热蒸汽发电和中低温烟气高效换热利用技术,包括:系统集成技术,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先进的换热技术,以企业的技改工程项目为依托,对工业余热实施分级回收和梯级利用,形成完整的中低温余热利用系统。主要指标:工业余热的介质流量在40万标准立方米/小时以上,节能效率大于1

32、5%。说明与要求:要求以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提供示范工程和1:1经费匹配落实证明。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样机,并进行工业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4煤气化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目标:进行节能型大规模气化系统技术研究,开展日处理量百吨级(折煤量)的新型气化装置的工业示范。主要研究内容:气化系统能耗系统分析模型;气化系统的节能技术;气化特性研究;气化炉结构优化分析;气化原料适应性和制浆技术;建立日处理量百吨级(折煤量)的气流床非熔渣气化或分级给氧气化装置;进行工业示范装置运行。主要指标:百吨级气化炉运行达

33、到如下指标:系统节能5%;碳转化率96%;有效气体成分75%;冷煤气效率70%;满负荷性能考核连续稳定运行周期72h;提供千吨级气化装置工艺包。说明与要求: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提供示范工程和1:1经费匹配落实证明。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样机,并进行工业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5内燃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目标:建立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开发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电网并网运行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电网并网运行技术;运行管理及远程控制技术;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梯级

34、利用技术与全工况性能优化的系统集成技术;利用内燃机低品位余热的液体吸收式除湿技术和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技术;内燃机冷热电联供技术示范验证。主要指标:发电容量为MW级内燃机冷热电联供并网运行的工业示范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在70以上;吸收式除湿技术COP达到0.65以上;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技术COP达到0.45;示范系统节能效率达到25以上。要求与说明:课题申报采用企业牵头,“产学研”相结合,提供示范工程和1:1经费匹配落实证明,并提供落实并网运行相关文件。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样机,并进行工业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专题三、洁净煤技术专题一、指南说明本专题根据

35、我国洁净煤技术领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重点研究开发先进洁净煤发电技术,先进的煤燃烧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新技术,先进的煤炭转化技术,CO2减排技术等。通过本专题的实施,提高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促进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创新,为洁净煤技术发展奠定技术基础。2006年度本专题共发布9个方向,包括高效洁净燃煤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新技术、煤加工与转化技术、CO2的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等4个探索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以及先进洁净煤发电相关技术、新型低NOx燃煤技术、煤加氢液化关键装备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技术、煤基一步法

36、合成二甲醚技术等5目标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立项22个课题,支持经费3103万元。2007年度本专题共发布10个方向,包括高效洁净燃煤新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新技术、先进的煤转化技术、先进的煤加工技术4个探索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以及燃煤锅炉超低NOx排放燃烧技术、低NOx燃烧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系统脱硝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技术、煤和(或)油页岩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系统关键技术、煤加氢液化新工艺、高灰难选煤高效分选技术6个目标导向类课题研究方向,立项41个课题,支持经费5864万元。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在探索导向类课题和目标导向类课题两个方面支持10个研究方向,

37、拟支持课题18个左右,计划安排经费3200万元。在探索导向类课题,2008年度支持洁净燃煤发电技术和燃煤新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新技术、先进的煤转化技术、CO2减排技术等4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经费90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在目标导向类课题,2008年度支持新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技术、中温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富集CO2的氧/烟气循环煤粉燃烧器及系统技术、褐煤提质制取高效气化原料新工艺开发及关键技术、燃煤烟气中CO2、SOx、NOx联合脱除及其产物资源化技术、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利用技术等6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拟为2300万元左右

38、,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二、指南内容(一)探索导向类课题1洁净燃煤发电技术和燃煤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高效清洁的先进煤燃烧技术与设备研究;(2)煤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的燃烧利用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说明与要求: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2燃煤污染物控制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燃煤电站脱硫废弃物(不含石膏)资源化技术;(2)同时脱硫脱硝新技术;(3)重金属燃前及燃后

39、脱除新技术;(4)燃煤污染物一体化(联合)脱除技术。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燃煤烟气中污染物控制和产物资源化技术。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3先进的煤转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煤基合成醇新技术,甲醇下游衍生物 (包括醚、烯烃、液体燃料及添加剂等) 合成新工艺和关键技术;(2)新型合成气净化与低成本气体分离技术;(3)煤转化过程中污水处理控制新技术;(4)煤焦油和沥青类物质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新技术;(5)其它煤或煤油共转化及综合

40、利用新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煤转化新技术及煤转化过程中产物处理技术。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4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4CO2减排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请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燃煤过程CO2吸收剂及其再生技术;(2)化学链(载体)燃烧技术;(3)燃煤烟气CO2分离、提纯与封存等新技术;(4)含CO2减排的一体化污染物脱除技术或近零排放洁净煤综合利用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CO2减排技术。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试验系统或原型样机,要求形成具有自

41、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二)目标导向类课题1、新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技术研究目标:开发出适应SCR技术的廉价、无毒、可弃性催化剂及其反应系统。主要研究内容:SCR技术中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制备工艺、新型催化剂催化反应机理、催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发出一套采用廉价、无毒、可弃性催化剂的反应系统,建立采用该催化剂的SCR示范装置。主要指标:在大于40000Nm3/h烟气处理量的示范装置上,脱硝效率90%(氨氮摩尔比小于1.0,氨逃逸率小于5ppmv),催化剂成本和运行费用小于传统SCR技术的30%,催化剂寿命不小于10

42、000小时。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求企业牵头或企业参加,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燃煤锅炉上进行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2、中温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目标:完成中温(700-900)干式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工艺研究及其优化,建立示范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中温干式烟气脱硫脱硝反应器的设计开发;中温干式高效脱硫剂制备系统的设计开发;中温干式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吸收剂及反应产物的成分对锅炉受热面的影响,脱硫脱硝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指标:在大于80000Nm3/h烟气处理量的示范装置上,脱硝效率60%,氨逃逸率小于5ppm

43、v。钙硫摩尔比小于1.6;脱硫率达到90%;耗水量小于湿式石灰石膏法的15%;脱硫投资和运行成本分别小于湿式石灰石膏法的50%。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求企业牵头或企业参加,课题成果形式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燃煤锅炉上进行示范。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3、富集CO2的氧/烟气循环煤粉燃烧器及系统研究目标:研制高性能的氧/烟气循环煤粉燃烧器并进行中试试验,优化循环燃烧运行工况。主要研究内容:高效稳燃的低NOx氧/烟气循环燃烧器的开发;煤焦的燃烧特性的研究;中试装置运行工况的优化。主要指标:在大于0.3MW的中试装置上,烟气循环燃烧方式下总燃烧

44、效率达到90%以上,烟气排放中CO2浓度达到90%以上,燃用不同煤种NOx含量达到500-800 mg/Nm3(6%氧浓度)等效于常规空气燃烧的排放量低于250mg/Nm3。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求企业牵头或企业参加,课题成果形式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中试装置上验证。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4、褐煤提质制取高效气化原料新工艺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目标:开发出适应高水、高含氧、低热值褐煤提质新工艺,该新工艺以获得优质气化原料为主导产品,最终形成褐煤提质气化合成化工产品及液体燃料耦合联产新工艺。建立和运行新工艺工业性试验装置,为大规模联产新工

45、艺提供设计基础和工艺包。主要研究内容:高水分、宽粒度褐煤分段提质、热能梯级利用工艺及关键装备开发,含焦油气体与粉尘的高效分段分离技术及装备开发,固体产物气化适应性研究及试验,工业化联产工艺包设计。主要指标:建成年处理褐煤5kt以上提质新工艺工业性试验装置,完成连续72小时运行考核。褐煤提质固体产品品质:空气干燥基水分小于8,热值大于22MJ/Kg(按灰份20折算)。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求企业牵头或企业参加,申请单位具有褐煤加工利用研究基础、建设工业性试验装置必要的配套公用工程及工程建设资金。课题成果形式为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工业性试验装置上验证。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

46、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5、燃煤烟气中CO2、SOx、NOx联合脱除及其产物资源化技术研究目标:研究开发燃煤烟气污染物一体化处理技术,实现NOx和SOx联合脱除及处理后产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燃煤烟气CO2减排与产物资源化利用,达到CO2等污染物的近零排放。建立中试装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燃煤烟气中CO2、SOx和NOx联合脱除的工艺条件,烟气中CO2的吸收效率与操作时间、吸收剂浓度和流动条件变化的关系,在不同操作条件下NOx和SOx脱除速率和效率、副产物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吸收剂的再生技术。主要指标:在大于0.3MW中试装置上达到,CO2吸收效率为90%以上,SO2脱除率为98%以上,NO

47、x脱除率为70%以上。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求企业牵头或企业参加,课题成果形式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中试装置上验证。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6、煤液化残渣的萃取利用技术研究目标:开发出从煤直接液化残渣中提取沥青类物质的经济合理的工艺,形成这种沥青类物质的经济合理利用途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合适的萃取溶剂,优化溶剂萃取的操作条件,研究适用的固液分离方法,开发沥青类物质加氢轻质化制油或制优质炭素材料的利用技术。主要指标:建立1套规模不小于100kg/d的溶剂萃取中间试验装置,残渣中沥青类物质的回收率达85% ,形成沥青类物质后加工的专

48、利技术。说明与要求:课题申请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求企业牵头或企业参加,课题成果形式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中试装置上验证。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专题四、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题一、指南说明本专题针对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现状,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探索新的技术途径或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质能技术、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海洋能技术和地热能技术等。通过专题的实施,旨在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突破一批

49、核心关键技术并进行系统集成,为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度本专题共发布5个研究方向,包括风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海洋能和地热能技术等3个探索导向类以及风电机组设计技术、聚光太阳电池及系统集成技术等2个目标导向类,立项30个课题,支持经费3500万元。2007年度本专题共发布13个研究方向,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制备液体燃料新技术、生物质燃油制备新技术、风电机组技术、风电场及离网风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和海洋能技术等8个探索导向,以及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塔式电站用空气吸热器及系统、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控制优化和运行保障

50、技术、风力机组叶片先进翼型族技术、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示范系统等5个目标导向类,立项62个课题,支持经费6798万元。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8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在探索导向类课题和目标导向类课题两方面支持14个研究方向,拟支持课题40个左右,计划安排经费6400万元左右。在探索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新技术、风能发电新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海洋能利用新技术和地热能利用新技术等6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国拨经费270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在目标导向类课题方面,2008年度支持生物质制备醇醚燃料关键技术研究

51、与中试、生物质直接脱氧催化液化制备燃油关键技术与中试、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新工艺、连续固体酸碱催化酯化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开发和整机研制、大型风电机组仿真及试验系统、非真空太阳能高温吸热管技术研究与系统示范、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现场性能检测技术等8个研究方向,计划安排国拨经费3700万元左右,课题支持强度参见相关研究方向的说明,课题实施年限不超过2年。二、指南内容(一)探索导向课题1、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报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水生生物质能利用技术;(2)生物质气化脱焦脱碳技术;(3)生物质糖直接制备二元醇技术;(4)生物质裂解液

52、化新技术;(5)生物油精制新技术;(6)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制氢新技术;(7)生物柴油抗氧化耐低温技术;(8)其它新型生物柴油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生物质能新工艺、新技术。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实验验证系统,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8-10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80万元。2、风能发电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申报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大型风电机组独立变桨技术;(2)风电机组轴承设计与制造技术;(3)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测试技术;(4)离网型风力发电技术。 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风能发电新技术。课题成果形式

53、为专利、样机或实验验证系统,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6-7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100万元。3、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主要支持内容(申报者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新型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2)先进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技术;(3)大规模太阳能高温(400C)储热技术;(4)其它具有原创性的太阳能热利用新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太阳能热利用新技术。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样机或实验验证系统,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4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100万元。4、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支持内容(申报者可以从以下内容

54、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技术;(2)光伏发电微网技术;(3)新型聚光太阳电池技术;(4)其它具有原创性的光伏太阳电池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和原创性的太阳能光伏新技术。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样机或实验验证系统,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3-4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100万元。5、海洋能利用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兆瓦级潮汐发电机组的选型优化设计;(2)潮汐电站资源分析与选址关键技术;(3)潮汐电站多种运行模式仿真技术;(4)海洋能发电高效转换技术;(5)海洋能利用新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

55、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海洋能发电高效转换和利用的新技术、新装置。成果形式为专利、原型样机或验证系统,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6-7项,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100万元。6、地热能利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其一申请课题):(1)地热水防腐防垢技术;(2)中低温地热发电与综合利用新技术。说明与要求:本方向重点支持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地热能高效转换和利用的新技术。成果形式为专利、原型样机或验证系统,要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3项,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100万元。(二)目标导向课题1、生物质制备醇醚燃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中试研究目标:

56、开发利用秸秆、树枝等农林固体废弃生物质为原料的混合醇或二甲醚燃料生产关键技术,开展千吨级/年中试装置试验研究,提供工业示范装置工艺包。主要研究内容:适合于农林固体废弃生物质原料的气化新工艺技术、关键设备和系统技术;合成气净化、变换新技术;合成气制取混合醇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合成气制取二甲醚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新型合成催化剂的研制;中试装置开发和试验运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工业示范装置工艺包的开发。主要指标:生物质气化效率:78%;生物质中碳转化率:96%;低碳混合醇反应系统合成气CO单程转化率达到40%以上,选择性60%;二甲醚反应系统合成气CO单程转化率达到70%以上,选择性90%;中试装置

57、规模:千吨级燃料/年;工业示范装置工艺包规模:万吨级燃料/年。说明与要求: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及研发技术力量,以及配套经费支持,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和中试系统。本方向拟支持课题2个(制备低碳混合醇和二甲醚各一个),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2、生物质直接脱氧催化液化制备燃油关键技术与中试研究目标:开发非加氢工艺条件下生物质直接转化为洁净燃油的直接脱氧液化技术;开展关键技术的中试研究,开发工业示范装置工艺包。主要研究内容:脱氧催化剂的制备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生物质的固体连续进料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生物质定向脱氧和产物分布控制技术;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放大设

58、计;中试装置的研制;工艺和关键技术的中试研究;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主要指标:生物质转化率大于80%;油收率达1216%;热值大于45MJ/L;氧含量小于0.5%;硫含量小于0.001%;中试规模:1000吨级油品/年,工艺包规模:万吨级油品/年。 说明与要求: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及研发技术力量,以及配套经费支持,要求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和中试系统。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3、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新工艺研究目标:研究甜高粱茎秆转化制备燃料乙醇新工艺和关键技术,建立千吨级中试装置,为工业示范厂的建设提供设计基础数据。主要研究内容:甜高粱纤维

59、素渣超低酸酶联合水解技术;甜高粱茎秆汁液与水解液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新工艺与设备;乙醇连续蒸馏工艺与设备;千吨级中试装置的建设;能耗及技术经济分析;工业装置工艺包开发。主要指标: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水解率达到90;茎秆可发酵糖乙醇转换率:?90%;固定化细胞使用寿命大于45天以上;发酵液残糖:0.5%;发酵液乙醇浓度大于12;中试规模:1000吨产品/年;工艺包规模:5万吨产品/年以上。说明与要求: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及研发技术力量,以及配套经费支持,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和中试系统。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4、连续固体酸碱催化酯化制备生物柴

60、油新技术研究目标:研究开发适合不同种类高酸价油脂连续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研究油脂连续酯化和酯交换反应过程耦合专用设备。完成中试研究,为工业示范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不同酸价油脂原料的预处理;快速降低油脂酸价和混合酯交换剂;连续酯交换反应系统和关键设备;专用固体酸/碱催化剂工业制备和再生;连续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中试装置研制和试验运行;工业装置工艺包开发。主要指标:油脂转化率达到99%以上,油收率98%,催化剂使用寿命1500小时;生产成本比传统生产生物柴油下降15%;产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建立适用于高酸价油脂的生物柴油连续化清洁生产中试装置规模:1000吨油品/年;工艺包规

61、模:2万吨油品/年。说明与要求: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应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及研发技术力量,以及配套经费支持,要求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成果形式为专利和中试系统。本方向拟支持课题1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5、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开发和整机研制研究目标:研究适合于我国低风速区风资源特点的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技术,形成系统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部件设计方法和指标体系,研制兆瓦级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实现发电运行考核。主要研究内容: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技术;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部件设计方法和指标体系;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总体结构、风轮与叶片、传动系统和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设计技术;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试制;现场安装和运行试验。 主要指标: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