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63498076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4.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3 讲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荷载效应组合与一般结构相同, 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 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 然后从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结构设计。应当保证在荷裁作用下结构有足够的承裁力及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结构抗风及抗震对承载力及位移有不同的要求, 较高的结构抗风还要考虑舒适度要求, 抗震结构还要满足延性要求等。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承载力验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 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 我国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 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

2、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裁力验算。 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0 S R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SERE /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RE钢筋混凝土梁轴压比小于的柱轴压比不小于的柱剪力墙/局部承压各类受剪、偏拉构件节点钢梁、柱梁节点、螺栓连接焊缝2、侧移限制 1)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 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制层间位移:U/h max U/h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

3、产生附加内力(P效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风荷载和小震作用),u/h的限值按下表选用。正常使用脩况下的的限制值“2材料!料类型献5(i1陈勒力*琳蓝心蹲l.Wj心不大于15饱岫瓢修帏l/W11/1000 IL不小于250M_各种鼎轲1与鳍到各种类型结刊 一1/3002)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弹塑性层间位移按下列公式计算up p ue或 UpUy - Uy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楼房等建筑的各层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 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 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

4、 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表示建筑的实际承载强度相对于其设计时罕遇地震的对建筑的作用力的大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的框架结构,应该进 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版3.7.4条)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 79度时层屈强系数小于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9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振和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4)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不超过12层且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其余结构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结构薄弱层位置按下列

5、情况确定: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或相对较小处,一般不超过23处。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pyp罕遇地震作用下u / h的限值按下表选用呈送他焦作用下的翱性民间好 仙川的悄值材:科赛构频18萧值;限平1/S趺璃力札握架以心能团卿-U 一 t/1201戏PlAt懒拘各柢购用1/503、舒适度要求在风荷载作用下,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应满足人使用的舒适度要求。此时,按照重现期为 10年的风荷载计算结构顶点加速废,或由风洞试验确定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max应满足下列要求:住宅 公寓明出不大

6、于0.15加/办公、做馆也也不大于0.25ni/$4、稳定和抗倾覆任何情况下,应当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和足够抵抗倾覆的能 力。由于高层建筑的刚度一般较大,又有许多楼板作为横向隔板,在 重力荷载下一般都不会出现整体丧失稳定的问题。但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侧移后,重力荷载会产生附加弯矩, 附加弯短又增大侧移,这是一种二阶效应,也称为“ P 效应”, 它不仅会增加构件内力,严重时还会使结构位移逐渐加大而倒塌。初始弯矩为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层高的乘积,即Mi Feh;重力附加弯矩为任一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地震产生的层间位 移的乘积,即M 2 P ,亦称二阶弯矩。总弯矩为M Mi M2,结构

7、由于M2使 增加,同时又使二阶弯矩进一步增大,如此反复,对某 些结构可能产生积累性的变形增大而导致结构失稳而倒塌。F重力二阶弯矩与初始弯矩的比值为稳定系数,其值为:nUi GjVihi,当楼层稳定系数0.1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要考虑P 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变形性能不相同,要求进行稳定验算的条件也不相同。1)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验算等效抗侧刚度的验算分为两类:(1)框架结构;(2)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简体结构。具体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可参阅混凝土高规 。 (如下)在水平力作用下, 当高层建筑结

8、构满足下列规定时, 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结构1.1.1 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1.1.2 在水平力侔用下?当翡建筑渊滴足下列规定枕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耽1姒端结构,柩料财墙结构、简体结构; 取次序念(5.4 J-1)2框架结构:4冽函/人(1, 2, 、n) (541-2)式中 吗岩构T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例向刚度,可按倒 三角步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但移相等的原则, 相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 效侧向刚度房屋高电%马分别为第窘j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K第,楼层层高;4第计委层的弹性笑效侧向刚度,可取该层功力与 层间位移的比值;W结构计算总层

9、教。1.1.3 高层建筑结构如果不满足本规程第条的规定时,应考虑重力二 阶效应对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E、1.1.4 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可采用弹性方法进行计算,也可 采用对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计算结果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近似考 虑。结构位移增大系数Fi、F1i以及结构构件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 3可分别按下列规定近似计算。1对柩瓣构,用讣肱财算:%=-H(i=L 2, “,疝(5434)1-冽/ (%)r片尸一一(i=l, 2,,,,#) (5,432) IT部(岫)2心力解构、柩架叨力雕机瓶轴,可按下R=J(5,433)WM4阀R/ (即=1%=; (5,4301一0.28

10、应X/ (%)1.1.5 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即结构的刚重比验算):1重力墙结构,框架图力埼朝、筒体翻应符合下式要求;(5444)n聆L4举2框架结构应符合下式要葩口210&/醺(1=1, 2, n) (5.4.4-Z)2)高层钢结构的稳定验算此处所说的稳定验算是指结构整体稳定, 也就是重力作用下的二阶效应 P 效应。高钢规 规定了可以不进行整体稳定验算的两个条件, 一是各楼层柱子平均长细比和平均轴压比满足定要求,二是按不考虑P 效应的弹性计算所得层间相对位移小于某个值。具体要求如下:(1)对于有钢支撑、剪力墙或简体的钢结构,且u/h 1/1000,可不计算 P 效应,只按有效

11、长度法计算柱的承载力。(2)对于无支撑的钢结构(纯钢框架 )和 u/h 1/1000的有支撑钢结构,府按考虑 P 效应的方法计算钢构内力及侧移,侧移应满足表4 2的要求。实际上大部分钢结构需要计算P 效应。3)高层建筑抗倾覆问题如果高层建筑的侧移很大, 其重力作用合力点移至基底平面范围以外 则建筑可能发生倾覆问题。 事实上, 正常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会出现倾覆问题。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一般都要控制高宽比(H/B),而且,在基础设计时 高宽比大于 4 的高层建筑, 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允许出现零应力区, 其他建筑, 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 15。符合这些条件时。一般都不可能出现倾覆

12、问题,因此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抗倾覆验算;5、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和抗震等级位于设防烈度6度及 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都要按规定进行抗震设计, 除了满足抗震承载力及侧移限制要求外, 都要满足延性要求和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这是实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措施。钢结构的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延性,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通过延性设计,才能实现延性结构。1)延性结构的概念延性 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 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一般用 延性比 表示延性, 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 大部分抗震结构在中震作用下都进入塑性状态而耗能。构件延性比 对于钢

13、筋混凝土构件,当受拉钢筋屈服以后,即进入塑性状态, 构件刚度降低, 随着变形迅速增加, 构件承载力略有增大,当承载力开始降低,就达到极限状态。构件延性比是指构件极限变形(曲率u、转角u、,或挠度fu)与屈 服变形(y、 y或fy)的比值,见下图。屈服变形定义是钢筋屈服时的变形,极限变形一般定义为承载力降低 10% 20%时的变形。结构延性比 对于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某个杆件出现塑件较 时,结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但结构刚度只略有降低;当出现塑性较 的杆件增多以后,塑性变形加大,结构刚度继续降低:当塑性较达到 一定数量以后,结构也会出现“屈服”现象,即结构进入塑性变形迅速增大而承载力略微增大的阶

14、段,是“屈服”后的弹塑性阶段。“屈服”时的位移定为屈服位移y。当整个结构不能维持其承载能力,即承载能力下降到最大承载力的 80% 90%时,达到极限位移结构延性比通常是指达到极限时顶点位移u与屈服时顶点位移 y的比值 上,见下图 y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 混凝土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 即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 允许部分构件出现塑性铰,这种状态是中震“可修”状态:当合理控制塑性铰部位、 构件又具备足够的延性时, 可做到在大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 高层建筑各种体系都是由梁、 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 作为抗震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框架和延性剪力墙。当设计成延性结构时,

15、 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 结构变形虽然会加大,但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 (惯性力 )不会很快上升内力也不会再加大, 因此具有延性的结构可降低对结构的承载力要求 也可以说,延性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而不是承载力)抵抗罕遇地震作用: 反之 如果结构的延性不好, 则必须有足够大的承载力抵抗地震。然而后者会多用材料, 对于地震发生概率极小的抗震结构, 延性结构是种经济的设计对策。抗震高层建筑的延性是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合理布置结构、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的, 施工质量好坏对结构延性也有很大影响。 结构延性不能、 也不是通过计算能够达到的。 因此, 通过设立抗震结构的抗

16、震等级要求、 加强构造措施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延性。2)概念设计及抗震等级要设计延性结构,与很多因素有关;(1)选择延性材料。钢是一种延性很好的材料,钢结构是一种延性很好的结构。 砖石砌体的延性很差, 高层建筑不采用砌体结构。 钢筋泥凝土则介于二者之间 如果设计合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有较好的延性。(2)进行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 概念设计包含极为广泛的内容,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 采取减少扭转和加强抗扭刚度的措施, 设计延性结构和延性结构构件, 分析结构薄弱部位, 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薄弱层过早破坏。 防止局部破坏引起连锁效应, 避免设计

17、静定结构, 采取二道防线措施等等。应该说,从方案、布置、计算到构件设计、构造措施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3)设计延性结构。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延性,就必须保证梁、 柱、 墙构件均具有足够的延性, 要设计延性框架及延性剪力墙。具体设计方法将在后续章节中介绍。(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等级。在不同情况下,构件的延性要求有所不同: 地震作用强烈或对地震作用敏感的结构延性要求应该高一些, 重要的、 震害造成损失较大的结构, 延性要求也应该高一些;反之,要求就可以降低一些。不过,由于计算结构延性 比十分困难,也无法提出确切的延性比要求,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了对 钢筋

18、混凝土结构区分抗震等级的办法,不同抗震等级的构造措施不 同,从宏观上区别对结构的不同延性要求。高层建筑结构在构件设计时要按照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配筋和构造设计,是保证结构延性的主要措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确定步骤:(1)确定结构抗震类别(甲类、乙类、丙类、丁类);(2)根据结构所处地区和建筑场地类别,确定结构设防烈度(6、7、8、9 度);(3)根据建筑高度级别(A级高度、B级高度)和抗侧力体系类别 查表确定结构抗震等级(共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抗震等级属于抗震措施内容,结构截面设计及结构和构件的构造 措施与抗震等级相关。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 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

19、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下表列出了乙、两类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设防烈度下的确定抗震等级的对应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建筑类别场地设防烈度6789甲、乙I、n、出、W7899*丙I、n、出、W6789下表分别列出了 A级高度和B级高度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构造措施烈度下对应的抗震等级,特一级抗震等级延性要求最高 (只有B级高度高层建筑才要求),然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在 构件设计时要按照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配筋和构造设计。A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烈度 口 /|句大生6789框架结构二一一一框架-剪力墙 结构高

20、度(米)60 1606060 16060r 50框架四二二一一一一剪力墙二一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米)80;808080808060剪力墙四二二一一一一部分框支剪 力墙结构非底部加强部位剪 力墙四三三二二/底部加强部位剪力 墙三二二一一框支框架一一一一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框架二一一一核心 筒二二一一筒中筒内筒三二一一外筒板柱-剪力墙 结构高度353535353535/框架、板柱及柱上板 带三二二二一一剪力墙一一一一一一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烈度6度7度8度框架-抗 宸工回框架二一一抗震墙二一抗震 墙抗震墙二一一框支抗宸工回非底部加强部位 抗震墙二一一底部加强部位抗 宸工回一一框支

21、框架一框架-核 心筒框架二一一筒体二一筒中 筒外筒二一W-内筒二一在截面承载力验算及位移验算的公式中, 左边各项就是组合的内 力和位移。它们是由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分别计算内力及位 移后,进行组合,然后选择得到的最不利内力和位移。因为在使用期限内可能出现多种组合情况(有时称为“工况”), 设计时要将可能出现的、对结构不利情况都考虑到,也就是要做不同 工况组合。不同构件的最不利内力或位移不一定来自同一工况。荷载效应组合是满足规范可靠度要求的基本方法, 是结构设计的 重要环节,又是一种技术性很强而又十分烦琐的工作, 在高层建筑结 构设计中已不用人工进行组合了,都是靠计算程序完成,但是作为结

22、构工程师,应当了解荷载效应组合的要求与方法, 必要时可以进行检 查与校核,判断程序正确性。作为程序编制者,更要仔细与慎重。1)荷载效应组合内力组合是要组合构件的控制截面处的内力, 位移组合主要是组合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 组合工况分为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的无地震作用组合及有地震作用组合两类。由于承载力验算是极限状态验算,在内力组合时,根据荷载性质不同,荷载效应要乘以各自的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1)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由下式确定:SdG SGkL Q Q SQkSwkL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时取,设计使用年

23、限为 100 年时取;Q 和 w 分别为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取和。 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 如风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楼面活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 Q 和 w 分别取和。对书库、档案库、储藏室、通风机房和电梯机房等楼面活荷载较大且相对固定时, Q 0.9 。当楼面活荷载为主要可变荷载、风荷载为次要可变荷载时,Q和w分别取和。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Q 一般取; w 应取 .位移计算时,SdGSGkLQQSQkwwSwk中各项系数应取(

24、2)地震设计状况下,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考虑时,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按下式确定:SdGSGEEh SEhkEvSEvkw wSwkSEhk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调整系数。w风荷载的组合系数,应取。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荷载和作用的分项系数所考虑组合GEhEvw说明重力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重力荷载和竖向地震作用-9度时;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7、8、9度重力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和竖向地震作用-9度时;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7、8、9度重力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和风何鼓-60m以上高层建筑重力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60m以上高层建筑,9度时;水 平长悬臂和大跨度7、8、9度水平长悬臂

25、和大跨度7、8、9度注:地震设计状况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 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应 首先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增大系数,然后再进行效应组合。如薄弱 层剪力增大、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调整、框支柱地震轴 力的调整、转换构件地震内力放大、框架 -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有 关地震剪力调整。对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应按 SdG SGkL Q Q SQkw wSwk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对抗震设计的局层建筑结构,应同时按SdGSGkL Q QSQkw wSwk和SdG SGE Eh SEhkEv SEvkw w Swk 计算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并按有关规定(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对组合内力进行

26、必要的调整。 同一构件的不同截面或不同设计要求, 可能对应不同的组合工况,应分别进行验算。2)水平荷载的方向实际风荷载和水平地震都可能沿任意方向。 设计假定只考虑主轴方向的水平荷载, 但是可以是正方向, 也可以是负方向。 在矩形平面的结构中,正负两个方向荷载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内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如下图所示。只需作一次计算,将内力冠以正负号即可。但是, 在平面布置复杂或不对称的结构中, 一个方向的水平荷载可能对一部分构件形成不利内力, 另一方向的水平荷载可能对另一部分构件形成不利内力,这时要选择不同方向的水平荷载(荷载大小也可能不同 )分别进行内力分析,然后按不同工况分别组合。3)控制截面

27、及最不利内力结构设计时,是分别按各个构件进行内力组合,而且是针对各构件控制截面进行组合,获得控制截面上的最不利内力作为该构件的配 筋设计依据。控制截面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对于框架梁或连梁,两个支座截面及跨中截面为控制截面(短连梁只有支座截面为控制截面)。梁的内力组合(1)梁端负弯矩RE (M E M GE )M maxMg正截面抗弯 RE =(2)梁端正弯矩M = RE (M E M GE )( G =(3)梁跨内弯矩有震时梁跨内弯矩计算:qGE -50 %的活荷载_r 1rlRa qGEl/2 (Me Me M ge Mge)/1Vx Ra qGEX 0x Ra / qGE(0 x w l

28、 )1 . . l2 ,M bi Rax M e M ge qGEx /22 l l 、12= RA/(2qGE)M e M GE i 77 qGEl16对于框架柱或墙肢,各层柱(墙肢)的两端为控制截面。柱的内力组合框架结构在重力与某一方向地震水平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可按单向偏压设计.必要时按双向偏压设计。组合目标:Mmax与相应的N; Mmin与相应的N; Nmax与相应的M ; Nmin与相应的M 。对称的框架结构:边柱:中柱:M max 时,N max ;M min 时,N min ;M max 时,N min ;M min 时,N max ;重力荷载作用地震水平荷载作用截面配筋计算时,应

29、采用构件端部截面的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梁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为最大正弯矩及最大负弯矩,以及最大剪力。跨中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为最大正弯矩, 有时也可能出现负弯 矩。柱(墙)是偏压构件。大偏压时弯矩愈大愈不利.小偏压时轴力愈 大愈不利。因此要组合几种不利内力,取其中配筋最大者设计截面。 可能有四种不利的M、N内力:1m.及相应的的用皿及相应的%i口及相应的加I莪大及,较大(小偏压)或较小(大偏压柱(墙)还要组合最大剪力v0应当说明的是,在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时,经过振型组合方法 求出的内人M、N、V都不是“相对应”的,并不同时发生,上述几 种不利内力,是从概率统计意义上的不利内力。7、钢筋混凝

30、土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配筋数量, 在竖向荷载作用 下可以考虑框架梁塑性内力重分布, 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 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混凝土高规对调幅系数 作了规定,并规定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应先调幅, 再与其他荷载效应进行组合。框架梁柱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如下图所示尊件计算结黑、明;)现浇框架支座负弯炬调幅系数为一; 装配整体式框架,由于钢筋 焊接或接缝不严等原因,节点容易产生变形,梁端实际弯矩比弹性计 算位会有所降低,因此支座负弯矩调幅系数为一。支座负弯矩降低后,跨中弯矩应加大,应按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 的跨中弯矩:这样,在支座出现塑性较后,

31、不会导致跨中截面承载力 不足。跨中弯矩应满足下列要求:y (?| + 必2)+M%三MMo。;,J和 峭、叫、明一分别为师后翻惴负物及普中崎班 M版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例题某框架梁在永久荷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可变荷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风荷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标准值如下图所示。在非抗震设计中,试计算中g架梁 A端组合的负弯矩设计值和组合的正弯矩设计值;在抗震设计中,试计算框架梁A端组合的负弯矩设计值和组合的正弯矩设计值;并给出框架梁A端的最大(控制)负弯矩设计值和最大(控制)正弯矩设计值。已知:永久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可变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在非抗震设计中S G SGk Q Q SQ

32、kW WSWk永久荷载分项系数G考虑三种工况:(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取(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取(3)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Q =,风荷载分项系数取 W =。组合系数 Q和 W要考虑两种情况:(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取W =,或Q =W 一,(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取W =在抗震设计中SGSGEEh SEhkEvSEvkW W SWkQ -,式中S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其中雪荷载和楼面活荷载组合系数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33、,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目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Ev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w-风荷载分项系数,w-风荷载组合系数,应取。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G不应大于。解:无地震作用,梁端 A负弯矩(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M A 1.2 72(2)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M A 1.2 72(3)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M A 1.2 72Q =, W =1.4 1.0 35.5 1.4Q =, W =1.4 0.7 35.5 1.4Q =, W =1.4 0.7 35.5 1.40.6 61 187.34kN m1.0 61 206.59kN m0.0 61 121

34、.19kN m表5.6.4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和作用分项系数所考虑的组合7g7 Eh%Tw说 明重力荷裁及水平地 震作用1.21.3一重力荷载及竖向地 窿作用1.2-1.3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水平长 悬臂结构8度,9度抗震设计时 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及竖向地震作用1.2130.59度抗度设计时考虑;水平长 悬臂结构8度、9度抗震设计时 考虑力荷载、水平地 震作用及风荷载1.2L31-460m以上的高层建筑考虑亶力荷载、水平地 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及风荷载E21.30.51.4国)m以上的高层建筑,9度抗 震设计时考虑;水平长悬臂结 构8度、9度抗震设计时考虑注:表中一”号表示组合中不考

35、虑该项荷载或作用效应口无地震作用,梁端 A正弯矩组合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Q =, W =M A 1.4 0.6 61 1.0 72 1.4 1.0 35.570.46kN m2),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Q =,W=3),M A 1.4 1.0 61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1.0 72 1.4 0.7 35.521.39kN mQ =,W=MA 0有地震作用,建筑物高度小于60m ,梁端A 负弯矩组合MA 1.2 72 1.2 0.5 35.5 1.3 140 289.7 kN m有地震作用,建筑物高度小于60m ,梁端A 正弯矩组合M A 1.3 140 1.0 (72 0.5 35.5) 92.25kN m有地震作用,建筑物高度大于60m ,梁端A 负弯矩组合M A 1.2 72 1.2 0.5 35.5 1.3 140 1.4 0.2 61 306.8kN m有地震作用,建筑物高度大于60m ,梁端A 正弯矩组合M A 1.3 140 1.4 0.2 61 1.0 (72 0.5 35.5) 109.3kN 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