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63449610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 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1、作者名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2、)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

3、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二)重点字词积累专心-专注-专业1生难字词卿(qn)岂(q)孰(sh)涉猎(sh)遂(su)2文言知识梳理(1)词义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这里比喻才学识尚浅。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3)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

4、所益(认为)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4)古今异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脱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三)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

5、历史罢了。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三)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感叹语气,啊 (四 )问答题1、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

6、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

7、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第8课 木兰诗一、整体把握1、文体知识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2、作品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3、【把握文章主旨】(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

8、,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二、重点复习篇1重点字词赏赐百千强:有余。胡骑:战马。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出郭相扶将:外城。 双兔傍地走:跑。著我旧时裳:穿。 朔气传金柝:北方。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3)通假字

9、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4)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策勋十二转(古义:次今义:旋转)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5)一词多义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贴)将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6)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

10、做动词,登记)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学法指导2文言翻译(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分析主体形象】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

11、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第12课 卖油翁一、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二、1、重点字词:l 自矜:自夸。矜,夸耀。 l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l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矢,箭。l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l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12、。尔,罢了。l 忿然:恼怒的样子。l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l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l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l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l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因:接着。l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3、一词多义: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之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

13、词,指葫芦)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以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射尔 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但手熟尔(同 “耳” ,罢了)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而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文章结构: 第一段 开端:善射、以此自矜 但微颔之 卖油翁 发展:吾射不亦精乎? 但

14、手熟尔 熟能 第二段 高潮:忿然 酌油知之 生巧 结局:笑而遣之 惟手熟尔四、思考与练习:(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五、简答题:1、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2、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六、拓展题: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扬自己的长处,但不能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学为己

15、用,学会取长补短。第16课 陋室铭1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16、。【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参考译文: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1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是从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17、帘青)、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3“仙

18、”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 迁移拓展 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第16课 爱莲说1 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文言词语u 常规词语【蕃(fn)】多。 【独】唯独。【盛】大规模。 【予】我。【染】沾染。 【濯】洗

19、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 【众】多。u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参考译文: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1 阅读探究1

20、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3“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5作者把莲和牡丹对比,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6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坚贞气节的高

21、尚品德的君子。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语句回答。1) 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4)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

22、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 迁移拓展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

23、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词义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曾:同“层”,重叠。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缘:因为。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24、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即:到。落红:花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花:比喻国家。3主题解说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诗人,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望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通过描绘泰山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还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

25、,含蓄地表明了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才能无所畏惧。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游山西村陆游,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第24课 河中石兽1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

26、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1)字音圮(p) 募(m)棹(zho) 杮(fi ) 湮(yn) 啮(ni) 溯(s) 欤(y)(2)词义一寺临河干(靠近) 山门圮于河(倒塌)阅十余岁(经过,过了)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如是再啮(这样)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但知其一(只)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3)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4)古今异义物

27、理(古: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一门学科)盖 (古:发语词;今: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一词多义之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为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如是再啮(副词,像)如其言(介词,按照)u 重点理解的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28、石必倒掷坎穴中。参考译文:1.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3.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越冲越深,直至石头陷进去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课文理解】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2.四种寻找方法: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

29、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3.中心思想: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主观判断。4.人物性格分析:寺僧: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30、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答疑解惑】课文理解问答题:(答案见教参)5、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其中的道理。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7、搜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人名言。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