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西经导论实用教案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63434461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h西经导论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ch西经导论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ch西经导论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ch西经导论实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西经导论实用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经济学的性质经济学的性质(xngzh)(xngzh)与研究与研究方法方法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uxing)与性质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四、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第2页/共48页第1页/共48页第一页,共49页。一、经济学的研究一、经济学的研究(ynji)(ynji)对象对象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新颖的科学。人们把她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萨缪尔森 罗斯福新政 C+I+G = C+S+T 报酬递减规律 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经济学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有利于我们的事业(shy)

2、、生活第3页/共48页第2页/共48页第二页,共49页。(二)(二)“经济学经济学”的由来的由来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vouos+oivos,家庭规律、支配 ,亦即家庭管理,但不等于家务。 1615年,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贤:“政治经济学”。“政治”,即“大众的、国民的、社会的”,并非通常的阶级斗争(jijduzhng)。“政治经济学”表明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家庭经济,而是整个社会的、国家的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采用了这一概念。 现在“经济”一词的含义,则泛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第4页/共48页第3页/共48页第三页,共49页。(三)经济学

3、的研究(三)经济学的研究(ynji)(ynji)对对象象 1.多种多样的观点 究竟什么是经济学?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与说明。有人(yu rn)从经济学研究和考察人们的经济活动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面对稀缺性现实必须做出选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怎样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 有的人从经济主体(zht)为着既定目的去参与经济活动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有限经济资源的配置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社会的福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既定资源条件下怎

4、样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门学科。第5页/共48页第4页/共48页第四页,共49页。经济学的研究(ynji)对象究竟是什么?经济学史上的种种观点 亚当(y dn)斯密 萨伊 詹姆斯穆勒 西尼尔 约翰穆勒 马歇尔 马克思第6页/共48页第5页/共48页第五页,共49页。2.2.当代当代(dngdi)(dngdi)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x qu)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

5、用途的稀缺(x qu)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第7页/共48页第6页/共48页第六页,共49页。3.3.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的核心(hxn)(hxn)问题问题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 欲望的层次(马斯洛【美】) A资源有限 B时间有限 C其他人为你提供的服务有限 稀缺性(Scarcity)即指生产的产品资源(经济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情况。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wnt),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人们只能以有选择的方式满足欲望 A合理使用资源 B合理支配时间 C首先满足最迫切的欲望 因此,经济学的核心问题(wnt

6、)是最优选择和资源配置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稀缺性的普遍存在而引起选择的必要性,就必然产生经济学。 一切经济问题来源于稀缺性。 面对稀缺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我们该如何选择? 选择:为最大限度(xind)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第8页/共48页第7页/共48页第七页,共49页。如何如何(rh)(rh)选择选择 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如何选择满足欲望(ywng)的方式 如何分配有限物品来满足各种欲望(ywng),必要时甚至牺牲一种欲望(ywng)来满足其他欲望(ywng)。 解决以上问题的两种尺度:各种欲望(ywng)的轻重缓急程度、为了满足各种欲

7、望(ywng)所需付出的代价(周六)第9页/共48页第8页/共48页第八页,共49页。资源配置资源配置(z yun pi zh)(z yun pi zh)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不同物品。有效地配置资源是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为了论述与说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使用了一个重要(zhngyo)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生产(shngchn)可能性边界图:ABCQKQWOQK1QK2QK3QW1QW2QW3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突出,表明在资源稀缺条

8、件下,机会成本会递增。第10页/共48页第9页/共48页第九页,共49页。(1 1)生产)生产(shngchn)(shngchn)可能性曲线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突出,表示机会成本增加;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以为一条直线,表示生产两种产品的技术能使两种产品之间以不变的比率进行转换,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基本特征(清单) 边界以内的点、边界上的点和边界以外的点分别代表(dibio)不同含义和社会状态 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大跃进以及文革时期处在边界以内经济缺乏效率、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接近于边界上的点)。边界以外是始终达不到的状态。第11页/共48页第10页/共48页第十页,共49页。(

9、2)(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j hu chn bn)(j hu chn bn) 定义: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或,当把一定经济资源(zyun)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读书与工作/选课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zyun)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稀缺的。第12页/共48页第11页/共48页第十一页,共49页。(3 3)资源配置)资源配置(z yun pi zh)(z yun pi zh)与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四种基本类型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状态 不同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决策(juc)结

10、构/据以作出决策(juc)的信息搜集传递和整理结构/人类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动力或动因结果)(分散决策(juc)/集中决策(juc)/二者结合)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资源是否有效利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第13页/共48页第12页/共48页第十二页,共49页。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资源有效率配置的一门科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wxin)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谬尔森)。经济学是一门使你幸福的学问(萧伯纳)。第14页/共48页第13页/共48页第十三页,共49页。(四)几个重要(四)几个重要(zhngyo)(zhngyo)的概念的概念

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dnwi)为研究对象,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dnwi)的经济行为和个别经济变量变动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中应有以下内容:(1)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2)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dnwi)。(3)要达到的目标是最大化。(4)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5)核心是价格理论。2.微观经济学的假设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设。第二,充分就业的假设。第15页/共48页第14页/共48页第十四页,共49页。微观微观(wigun)(wigun)经济学经济学 第三,市场出清假设。 第四,完全信息(xnx)假设。 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2、 (1)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于不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上,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或效用。 (3)生产者行为理论。其中又包括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和市场结构与厂商理论。 (4)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 (6)微观经济政策。第16页/共48页第15页/共48页第十五页,共49页。 微观(wigun)经济学供 求 理 论消费(xiofi)理论厂商(chngshng)理论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显示性偏好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要素市场理论工资理论地租

13、理论利息理论利润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第17页/共48页第16页/共48页第十六页,共49页。宏观宏观(hnggun)(hnggun)经济学经济学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定义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中心(zhngxn)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第18页/共48页第17页/共48页第十

14、七页,共49页。宏观宏观(hnggun)(hnggun)经济学经济学 (3)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4)开放经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都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相同的。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jch)。宏观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jch)。第19页/共48页第18页/共48页第十八页,共49页。实证实证(shzhng)(shzhng)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1.实证分析:即说明经

15、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fngf)首先要提出对经济现象给予解释的理论,然后用事实来验证理论,并依据理论对未来作出预测。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同自然科学有类似方面。“经济学是不精确的科学”。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第20页/共48页第19页/共48页第十九页,共49页。 2.规范分析:即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行为(xngwi)后果的是否可取性。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就叫作规范经济学。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3.实证分析

16、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前者从“量”的角度分析;后者从“质”的方面考察。同一问题可进行实证也可进行规范分析,例如 经济增长 节俭;“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周三下午)第21页/共48页第20页/共48页第二十页,共49页。二、经济学的研究二、经济学的研究(ynji)(ynji)方法方法 1.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2.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以及边际增量分析 3.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1)均衡与经济均衡 均衡:力学概念引入经济学 经济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binhu)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

17、发生 变动的压力和力量的状态。第22页/共48页第21页/共48页第二十一页,共49页。经济学的研究经济学的研究(ynji)方法方法 (2)局部均衡 即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 (3)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4)过程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linx)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续继起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故过程分析

18、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第23页/共48页第22页/共48页第二十二页,共49页。经济学的研究(ynji)方法 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化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gl)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静态分析时通常假定资本数量、技术水平、人口规模、生产组织和制度体制等因素固定不变。 (2)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只注意从一种均衡到另一个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和所包含的时间阻滞。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自变量和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第2

19、4页/共48页第23页/共48页第二十三页,共49页。 (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事物(shw)变化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动态分析的根本特征是引入了时间因素,从时间序列上对社会经济活动作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试图说明经济活动怎样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动态分析着重考察在静态分析中假定不变的因素在时间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将会怎样影响一个经济体系的运动。第25页/共48页第24页/共48页第二十四页,共49页。经济学的研究(ynji)方法 5.经济模型 (1)模型与济经模型 模型与模型方法在整个科学领域,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着普遍而广泛的运用(ynyng)。

20、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用来描述和研究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经济理论是实际经济事物与经验认识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经济模型就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 (2)分析与表达 经济模型的分析与表达,可以有几种方法:用普通文字,用算术式,用简单几何以及用代数式。这些简单的不同的语言可以相互译通。 (3)经济模型的构成 通常有四部分: 定义、假设、假说、预测。定义(dngy)假设假说预测验证放弃假说理 论审定补充修改完善第26页/共48页第25页/共48页第二十五页,共49页。经济学的研究(ynji)方法 6.理性人假定 斯密国富论中最先提出“经济人”,帕累托将这一概念引进西方经济学

21、。 理性人不等于(dngy)经济人:(1)经济人主要指资本家,而理性人既可以包括资本家、消费者,也包括政府。尤其把政府人格化。(2)经济人一般来说是自私自利的,而理性人未必如此。当然,理性人仍然符合“基本动力是利益最大化,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最优化”的原则。(3)理性人的三个行为特征:完整性、传递性和有理性地选择。第27页/共48页第26页/共48页第二十六页,共49页。三、对西方三、对西方(xfng)(xfng)经济学的总体认识经济学的总体认识第28页/共48页第27页/共48页第二十七页,共49页。四、经济学中的十大基本原理四、经济学中的十大基本原理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

22、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爱情的机会成本青海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hu tu)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变一只小羊,跟在他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抛弃了财产,跟他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第29页/共48页第28页/共48页第二十八页,共49页。四、经济学中的十大基本原理四、经济学中的十大基本原理这首民谣中的“男主角”,为了追求这位活泼动人的姑娘,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决定“抛弃了财产”,所得到的是“跟他去放羊”以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

23、”,并且乐意承受那“细细(x x)皮鞭的抽打”。第30页/共48页第29页/共48页第二十九页,共49页。3.理性人考虑边际(binj)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汽车上的安全带、奖金、奖学金、奖教金、SARS时期的口罩和板蓝根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第31页/共48页第30页/共48页第三十页,共49页。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付出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付出的少,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缝制。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知道,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24、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qt)任何物品。亚当斯密国富论(此书是贸易与经济上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第32页/共48页第31页/共48页第三十一页,共49页。设计设计(shj)德国德国车身车身(ch shn)薄板薄板日本日本(r bn)变速器变速器加拿大加拿大美国美国发动机发动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轮胎轮胎韩国韩国20多个国家它说明什么?它说明什么?贸易方式的变化贸易方式的变化第33页/共48页第32页/共48页第三十二页,共49页。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yu

25、sh)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第34页/共48页第33页/共48页第三十三页,共49页。9.9.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wji)(wji)上上升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也就是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物价总水平(shupng)翻了一番多。福特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是每年3%左右,按这一比率,物价20多年才翻一番。 第35页/共48页第34页/共48页第三十四页,共49页。9.9.当政府发

26、行当政府发行(fhng)(fhng)过多货币时,物价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上升 。什么引起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ynzhng)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高通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20世纪90年代的低通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第36页/共48页第35页/共48页第三十五页,共49页。 所谓繁荣,就是你出售商品时价格上涨; 所谓通胀,就是你购买商品时价格上涨; 所谓经济衰退,就是别人(birn)失业的时候; 所谓经

27、济萧条,就是你自己失业的时候。 美国流行的一种说法第37页/共48页第36页/共48页第三十六页,共49页。10.社会面临(minlng)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jngj)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说明通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种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第38页/共48页第37页/共48页第三十七页,共49页。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binling)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 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

28、当时在英国(yn u)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第39页/共48页第38页/共48页第三十八页,共49页。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biomng)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hulu)期,失业率上升,

29、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第40页/共48页第39页/共48页第三十九页,共49页。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biomng)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这条曲线(qxin)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第41页/共48页第40页/共48页第四十页,共49页。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sn zhn)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30、。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bl)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第42页/共48页第41页/共48页第四十一页,共49页。 这种菲利普斯曲线(qxin)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qxin)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

31、。这条曲线(qxin)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第43页/共48页第42页/共48页第四十二页,共49页。 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quku)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32、,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第44页/共48页第43页/共48页第四十三页,共49页。 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pinl)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第45页/共48页第44页/共48页第四十四页,共49页。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

33、量(binling)的关系。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zngzhng)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zngzhng)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zngzhng)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经济增长(zngzhng)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zngzhng)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zngzhng)率具

34、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zngzhng)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第46页/共48页第45页/共48页第四十五页,共49页。 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qinzi)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qinzi)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qinzi)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qinzi)经济增长率的偏

35、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qinzi)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第47页/共48页第46页/共48页第四十六页,共49页。 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chy)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48页/共48页第47页/共48页第四十七页,共49页。感谢您的观赏(gunshng)!第48页/共48页第四十八页,共49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第一章 导论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萨缪尔森。会成本会递增。(3)理性人的三个行为特征:完整性、传递性和有理性地选择。亚当斯密国富论(此书是贸易与经济上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美国流行的一种说法。这种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chx)好几年。“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感谢您的观赏第四十九页,共49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