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5专题2综合检测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3392718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5专题2综合检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5专题2综合检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5专题2综合检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5专题2综合检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5专题2综合检测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专题二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分数:160分)第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盘桓() 闵凶() 创痕() 栏楯()B.初晤() 日笃() 矜持() 怂恿()C.洗马() 挣揣() 先妣() 跋涉()D.慰藉() 熟稔() 笑靥() 胸臆()答案:C。A“桓”应读,“楯”应读;B“怂”应读;D“靥”应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门衰祚薄 (浅薄)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举)C.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且)D.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指女子出嫁)答案:C。

2、而:你。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从而构成一首优美的小诗。(4分)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朵花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 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答案:(示例)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4.在学校的管理中,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学校现在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在起床、晨读、午餐、放学等时段,用富有学生特色的话语,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使校园时时充满关爱和温情。请任选两个时段各拟一句温馨的提示语。要求:亲切生动,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环境的氛围。(5分)起床

3、晨读 午餐 放学答: 答案:示例:起床:度过了漆黑的夜晚,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清晨,同学们快快起床吧,让我们伴着初升的太阳,展开笑颜,迎接新的一天!晨读:阳光、清风、鸟语、花香,早晨的风光是美丽的,早晨的记忆是清新的,同学们,捧起书本读书吧,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午餐:同学们,就餐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你一定焦急难耐了。请礼让同学,珍惜盘中餐,以美好的心情享用那可口的饭菜吧!放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让我们带上老师的叮咛,伴着同学的祝福,想着父母的期盼,踏上熟悉的回家之路吧!注意安全,一路顺风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简堂集序归庄先太仆府君,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

4、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其文。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振之。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终不能致于康庄。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

5、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所能测。抑余又有感焉。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虽退之、子瞻、子固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

6、。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注归庄:明清换代间人。本文作于明末。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浦江、乌伤:指宋濂(浦江人)、王祎(乌伤人)。披榛翦茀:榛,丛生的灌木;茀,杂草。拘墟者:拘学浅陋者。退之、子瞻、子固:分别是韩愈、苏轼、曾巩的字。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A.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衍:传布B.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 趋:趋向、爱好C.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 谩:谩骂、辱骂D.因应之请之不置 置:放弃答案:C。谩:轻慢,随意。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达归庄为简堂集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A. B. C. D.答案:D。说的是宋濂、王祎的文章。是说马巽甫先生文章的特点。作者对马巽甫先生不遇于世的惋惜。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8、.马巽甫先生与作者家族渊源很深:其文得作者先曾祖的家传,其人与作者的父兄都有交往。B.马巽甫先生很有才学,“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却不遇于当世,一直到老仍是一介书生。C.作者认为,马巽甫先生的文章多是代人执笔,所以“瞻前顾后”,以致“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终不能致于康庄”。D.作者认为,求人写文章的,应该只看文章的好坏而不应看重他的地位;代人写文章也要看对方的为人,而不可轻易随便代写。答案:C。“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终不能致于康庄”是说万历年间那些号称文章家的人的文章。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译文: (2)读

9、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译文: (3)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译文: 答案:(1)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2)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3)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参考译文】我已故的曾任南京太仆寺丞的曾祖父(归有光),以前住在安亭,这是昆山、嘉定的交界地带,距离嘉定较近。当时手执经书向曾祖父请教学问的人,嘉定人居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位先生讲授传布曾祖父的学识。娄子柔的高足叫马巽甫,简堂集就是他所著的。马先生与我父兄都有交往,我曾经屡次见面向他请教,

10、仍然很少读到他的文章。去年我到嘉定,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我得到集子后认真阅读,知道了先生学问的来龙去脉。如果追根溯源,从我曾祖父那里得到的居多。本朝文章,自宋濂、王祎开一代风气,往上(可以)和唐宋诸大家匹敌。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可是后来的学者,追求喜好尚不同,只是凭借盛名奔走于天下。到了嘉靖中世,几乎不再知有宋、王两公的了。我的先曾祖一个人奋起而要振兴唐宋古文。万历末年的时候,号称文章家的那些人,与嘉靖时期的许多人虽然趋向不同,但文章都是走入了偏道,(即使)砍去丛生的草木,到底不能走上文章的正统大道。然而人之常情喜欢

11、求新,都追求、归附到那边去了。只有马先生坚守师学不变,难道这不正是人们所说的“不为世俗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信仰”的人吗?先生的文章,大都详尽整齐博雅而有精细的构思,至于其中的起承转合的变化,不是那些拘学浅陋的人所能理解的。不过,还有使我更有感触的。古时请别人写文章,只论那人文章好坏(而不看他的地位);假如他的文章能够传给后代,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而擅写文章的人,也要看清他写文章的那个人的事迹值不值得流传,而不轻易给人作文章。现在一般的人求人写文章,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他的文章如何。平常没有名声的人,往往买达官贵族的文章,然后刻在钟鼎石碑上面,或写在屏风幛子上面,以此为荣耀。可是达官

12、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一方面达官贵族因为有人代作,就轻率答应别人;另一方面代人提笔者又因为不是署自己的名,也就随便去写,于是天下的文章一天天多起来。我看简堂集中代替有名官员写的文章占十分之六七,我既笑世俗之人的鄙陋,又感叹先生的不得意。即使是韩愈、苏轼、曾巩的文集中代人所作而能流传至今的文章,到底不多见。并且依先生的才能和学问,如果文章都是自己而为,不必为瞻前顾后而拘谨,一定能自吐胸中的奇气,应当不止于这种水平。我曾经为曾祖父叹息,凭借如此出众的文才,到老才考中一个进士,又处在下位,不能参加编修国史,记述元老大臣的事迹,不能尽他自己的才能,这是非常遗憾的

13、事情。更何况马先生终老于一介书生呢!将来的人看到先生写的文章,欣赏之余,应当不胜感慨的了。我学问浅陋,本不够格为马先生的文集作序,因为马应之坚持请求,不肯放弃,又因为先生的文章得到我家先曾祖的家传,所以不能推辞,就写了这篇序。三、古诗词鉴赏(9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日明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 答案: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秋天才会张开它

14、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至世界。(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5分)答: 答案: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10.名句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2)三五之夜, ,桂影斑驳, , 。(3)碧云天, ,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2)明月半 墙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3)黄花地 北

15、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古 藤王剑冰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

16、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

17、,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

18、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了一位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

19、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月7日)11.“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吃惊”。(6分)答: 答案:(1)作者原以为许多棵藤的相互缠绕依附才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2)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12.文章第5段“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请联系下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

20、的“品读”。(6分)答: 答案:(1)古藤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独立、坚强,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2)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它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开花结果,芳香遍地,香气袭人。13.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答: 答案:(1)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2)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与古藤依然开花结果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能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14.本文主要

21、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简析。(5分)答: 答案: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首先叙写古藤及其传说,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然后从两个方面对古藤进行品读,突出古藤的独立、坚强,历经苦难而不屈,只要一息尚存,就芳香遍地,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论 诚 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

22、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

23、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

24、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人为

25、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有删节)15.如何理解“

26、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3分)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16.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17.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许

27、多人往往将品性与态度混为一谈,对别人太严格,而对自己太宽容,作者在此首先让人们理解二者的区别,对二者有一个清晰的辩证的认识。(2)包容态度。分析:诚实的人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撒谎,往往是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也都是诚恳的,有诚意的。因此,都应该给以宽容的态度。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却仅给予他们每个人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抱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

28、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人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没有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是的,恩惠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接受,嫌弃或者拒绝,不仅会失去帮助,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请以“拥有感恩的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作提示】中国历来讲究“知恩图报”,主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的范围是广泛的: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

29、社会的培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恩,感谢陌生人的接济之恩,感谢对手的激励之恩;“感恩”的形式是多样的:一种真诚的纪念,一个温馨的微笑,一句感激的话语,一封感谢的信件,一次虔诚的报答,一滴温热的泪水参考拟题:饮水不忘思源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拥有感恩,品味幸福 别忘了说声“谢谢” 世界因感恩而精彩 用心滋养感恩之花【例文】给父亲的情书 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了做我自己。题记父亲,您知道吗?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我知道这个说法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想,如果前生我们是情侣,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宁的。相约着喝了孟婆汤,然后无牵无挂

30、地走上独木桥,来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爱的女儿,您是我最敬爱的父亲!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孩踮着脚尖翩翩学舞或是昂首练歌时,我唯一的喜好,却仍只是赤着脚丫活蹦乱跳。我喜欢享受那种脚踏实地的幸福,虽然对于一个女孩那太过于“没有规矩”。当邻家的孩子捧回奖状路过家门口时,母亲羡慕着,回头看看我,一个只想赤着脚丫自由玩乐“不成体统”的淘气鬼,又失望着。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告诉母亲不要难过,然后骄傲地对我说,丫头,那些孩子都不快乐,而你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女孩!谢谢您,父亲!上了初中的我,安静而淡泊。当一个个同龄的孩子又争着抢着竞选班干部、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却只喜欢安静地坐在一边,读各种

31、各样的文章。我喜欢思想随着文字跳跃飞翔的快乐,虽然对于一个初中生那太过于孤僻。当邻居的孩子再次把“优秀班干部”或比赛所获得的奖状及证书带回家时,他们的父母言里言外地炫耀时,母亲再一次地羡慕着,然后终于忍不住骂起我来,训我不求上进。父亲,谢谢您在这时,劝住了母亲,然后自豪地告诉我,丫头,选择你想要的就好,那些名利太沉,不要就算了,而你,永远是父亲心中的冠军!谢谢您,父亲!终于上了高中,母亲祈祷着我可以当个不再让她那么操心的孩子,而您,告诉我您一直很相信我。高中生活丰富而紧张,高考的压力如影随形,仿佛一切努力的存在,只是为了高考!听说读理科后只能当“工人”,母亲拼命地阻止我选择理科,也是您,父亲,

32、谢谢您在这时,再一次给了我支持的臂膀,说服了母亲,让我选择了自己的喜好。谢谢您,父亲!现在的我,终于在高考了。父亲,我知道校门口没有您的身影在等候,但女儿一点儿也不孤单。我知道您的心,一直都陪伴着女儿!父亲,再次谢谢您!让我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享受安静的少年。女儿也相信自己,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谢谢您,一路让我选择了做我自己!父亲,我把您放在心上,请您和母亲原谅我任性时不经意的一跺脚,踩伤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来生如果可以,让我当您的母亲,好吗?我向上天保证,也让您做您自己,给您快乐自由的天空!今生,谢谢您!父亲。第卷(附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33、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19.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故 观 于 海 者 难 为 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 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 必 观 其 澜 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照 焉 流 水 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 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答案: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20.孟子是儒家经典,和另外三部经典合称为“

34、四书”,请写出其他三部。(3分)答: 答案:论语大学中庸21.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请写出两点。(4分)答: 答案:站得高,看得远。要积极进取,不要轻言放弃。【参考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察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看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没有取得一定的成就,就不能说是达到目的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三国演义在运用夸张手法上,

35、有时不免过分,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鲁迅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最明显的例子。B红楼梦不论叙述语言还是描写语言都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它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C在艺术上,女神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统一,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充斥着残忍、血腥,但在对欧也妮这一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抒情气氛,感受到了一丝温馨。E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斗鲨”情节中有一句:“吃吧,星鲨。做你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一个人吧。”

36、反映了老人对鲨鱼抢食“那条死鱼”无可奈何的内心世界。答案:B、E。B项,“不论叙述语言还是描写语言都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这样的表述不对。红楼梦描写风景时有强烈的抒情气氛,有浓厚的诗情画意。E项,表现了老人蔑视对手,不甘心失败。2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停机德”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请简要分析。(5分)答: 答案:薛宝钗。“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贤淑之德的故事,后世将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

37、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的孤寒境遇。24请说说,哈姆莱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什么情节。(5分)答: 答案:王子利用戏中戏让向他献技的伶人演一出跟父王被害情节相仿的戏捕鼠机,使亲临剧场的凶手露出马脚。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新三国偏离了“中国史心”?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这大概是它的优势。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编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片段。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召集的,等等。我想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三国迷的感受。有些细节不该有明显硬伤。新剧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将之塑造

38、成一个“新型英雄”。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已变得不再重要。其实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是行动中蕴涵的价值和理念。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现代人多关心成事之人,然而中国史观并非如此。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是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下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

39、力或成功。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1)请概述新版三国演义与老版相比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文意,概括什么是“中国的史心”?(3分) (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才能重拍好名著。(6分) 答案:(1)新版变“扬刘抑曹”为“曹操视角”。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加快了叙事节奏。简化处理、改编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细节。(2)指从中国史观来看,历史人物在行动中凸显出的价值和理念,特别是历史人物所主之事不圆满时显出的不朽的人格。(3)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名著迷们的感受,细节不能出现明显硬伤。名著改编,要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创新时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名著改编,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多维度的价值观。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