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377775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考点强化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考点强化练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 究”一一-11.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 800 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 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 利 略 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时间单位12345678距离单位321302985268241 1921 6002 104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

2、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A.vt=vo+at2阿波罗飞船到达月球表面后,美国宇航员斯特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月球上是真空)()A. 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 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 铁锤和羽毛运动的加速度都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D. 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3.如图所示,一女同学穿2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 15 s 穿越了 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 58 m。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3A.

3、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B. 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C. 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D. 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4.如图所示,在幼儿园的游乐场中,一位小孩从光滑的滑梯上由静止开始下滑 以表示他在滑梯上运动情况的是() “F 面四个v-t图象可42-A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 8 m/s 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 1 s,按规定速率为 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 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A.拖行路程为 8 m,符合规定B.拖行路程为 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路程为 4 m,符合规定D.拖行路程为 4 m,不符合规定6.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在上升

4、阶段和下降阶段所受的空气阻力数值相等,那么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它的速度变化(以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是ABC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x所用的时间为D1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A.2Ax(r1- t?)B.AH- qt占(俎十切也偽+9C.2Ax(t1+qD.Ax% +丫 -切当第 5 滴正欲滴下时,第 1 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 3 滴与 ,g取 10 m/s2,则此屋檐离地面的距离为()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如图所示,屋檐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 第 2滴分别位于高 1 m 的窗子的上、下沿5A.2.2 mB.2.5 mC.3.0 mD.3.2 m9.在离地高h处

5、,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2 vV2hh9B.9C. VD.V能力提高10.右图为一段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线。 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0 I 2 J 4A.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 m/sB.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3.5 s 时的速度等于 2 m/sC.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在 33.5 s 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1 m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B.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C. 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

6、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D.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1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 点中,选出零点,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 D是 4 个 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 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 6 mmSB=126. 5 mmSD=624. 5 mm。、A BCDJ*-*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_S。_m/s(取 2 位有效数字)_。(用 SA、SB、SD和f表示)737 飞机执行。下面的上、下两图分别给出了某次飞行全过程中飞机的竖直

7、分速度和水平分速度的速度图象。根据图象求(1) 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2) 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13.太原直飞昆明的航班由波音6(1)飞机在途中匀速飞行时的巡航高度(离地面的高度)是多高?(2)从太原到昆明的水平航程为多远7-烤点JK测-114.A、B C D四个质量均为 2kg 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t、v-t、a-t、F-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0 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 04 s 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D15.如图所示,t=0 时,质量为 0.5 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

8、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 2 s 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1 2 3)()t/s0246v/(m-s-)08128A.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B.t=3 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t=10 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D.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16.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 个记录点未画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

9、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 (用字母填写)。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_ s。3计数点 5 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r1):1討4-Ia28()1 11J*It 5!tI1iJJJlF*乙9考点强化练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X1.D由表中数据比较可知,12 勺为一个常数,考虑到测量的误差,可认为选项 D 正确。2.D 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由于没有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10、运动的加II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根据h= gt2知运动时间相等,则同时落地,故 A、B C 错误。II3.B 根据x=vot+ at2知,因为初速度未知,则无法求出运动的加速度,故 A 错误,C 错误;根据平X58均速度的定义式,她在车底的平均速度v=m/s=3.87 m/s,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初速度未知,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无法求出末速度,即滑出车底的速度,故 D 错误。4.B 小孩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 的直线。_ %袒-5.C2=4 m/s,x=Pt=4 m5.9 m,故 C 正确。6.B 分析可知,上升

11、阶段加速度(斜率)较大,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位移(面积)大小相等,上升阶段速度为正,下降阶段速度为负,综合可知 B 选项正确。|_tJ= TH 7.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11,平均速度为,即为 时10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位移 x所用的时间为t2,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L + $巧巧_弓)度。速度由 变化到 所用的时间为 t=,所以加速度a=3、,A 正确。118. D 设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知窗子的高度等于自由下落 3T内的位移减去 2T内的位移,则1 1Eg(3T)2-2g(2T)2=1 m,故滴水的时间间隔T是 0.2 s。水从屋檐下落到地面的时间2t

12、=4T,h=Mg(4T)=3.2 m,D 正确。9. A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向上抛出的小球落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也是v,之后的运动与竖直下抛的物体运动情况相同。因此上抛的小球与下抛的小球运动的时间差为v v 2vt=4订,A 项正确。10.B 由图象可知,34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v=2 m/s,又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3.5 s 时的速度等于 2 m/s,选项 B 正确;结合图象可知P点位于t=3.5s 时刻之后,其速度大于 2 m/s,选项 A 错误;质点在 33.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2 m/s,所以位移小于 1 m,选项C 错

13、误。11.C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故选项 A 错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 匀增大的,位移不是均匀增大的,故选项 B 错误;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要求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故选项 D 错误;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也是向下的,选项 C 正确。(% -:叫+2)严12.答案(1)0.1 (2)2.5 (3)a=解析(1)因为每隔 4 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2) 根据B D间的平均速度等于C点的速度得VC=(3) 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sBC=sAB+aT2,SCSB

14、C+aTSAB+ZaT2,SBD=2sAB+3aT(5p - 5fl) _ 2 X店R - SA sD-+ 2巧)f13. 答案(1)8 400 m (2)1 584 km解析 由竖直分速度图象得,10 min 到 120 min 飞机处于高空匀速飞行巡航状态,飞机的巡航高度为 10 min 末的高度。求从太原到昆明的水平航程根据水平分速度图象知,就是求水平分速度图象那个大梯形面积。14.A 分析知 04 s 内 A图表示物体的位移大小为2 m;B 图和 C 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为0;D 图表示物体在 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1 m,故本题的答案为 Dt15.C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下滑的加速

15、度为a1=4m/s2,在水平面上减速时加速度为a2=-2,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2.5 m/s。af 均匀增大,有所以a=12m/s2。如果 4 s 时物体仍然在斜面上,则此时的速度应为 16 m/s,而实际为 12 m/s,因此 4 s 时物体 已经进入水平面,即物体已经开始减速,因此最大速度必定大于12 m/s,故 A 项错误。根据运动学公式V2+a41+a2t2=v4,联立11+t2=2 s 解得11=s,因此物体在t=s 时恰好经过B点,故 B 项错误。 46 s 时间段内,物块减速,可得减速加速度大小为2 m/s,故根据运动学公式v=at,可得 6 s 这一时刻后减

16、速时间为 4 s,所以在t=10 s 时物体恰好停在C点,故 C 项正确。A、B间的平均速度等于B C间的平均速度,而由上面的分析可得AB间的运动时间小于B C间的运动时间,根据公式s= t可得B、C间的距离较大,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o16.答案(1)DCBA (2)0.10(3)13打 + 5 +($i + *2 +解析(1)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然后把纸带穿过 限位孔,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这样可以打出更多的点,再连通电源 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等实验结束,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故顺序为 DCBA1(2)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 4 个记录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X s=0.1 (3)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一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中间时刻速度S5-s2=3aT2、S4-si=3a,三式相加可得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