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377296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教学专业(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生活化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摘 要基于生活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对于推动学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内涵和意义,对学生影响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生活化指导理念下体育教学目标,即改变学生生活方式、满足学生个人需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并结合一线教学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生活化;学校;体育前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归于生活,同时生活也是教育的途径。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体验,实现授

2、课内容与学生生活水平的有效连接,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生活化教育教学理念。针对体育课堂改革来说,教育部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力求让体育课堂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体验到学习兴趣。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对体育课的热爱是始终不变的。作为一线体育授课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体验,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将生活化指导理念与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相互融会贯通。一、生活化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概念及意义(一)生活化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内涵生活化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即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依托于现实生活,通过重新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以现实生

3、活中内容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思维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二)生活化指导体育教学意义1、优化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体育生活化教学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场景密切相关。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选择范围更大,有利于教师创设更加逼近于现实生活的场景,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育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狭隘的选材范围,为新型体育教学开创了新思路。2、改善

4、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师生关系是讲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而体育生活化教学倡导师生平等交流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身意愿和想法。教师通过模拟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场景,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构建,引导学生发现内心体验和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3、提高体育教学价值体育教学价值在于帮助学生锻炼体魄,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人格,推动人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中创造更大价值,这也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所在。体育生活化教学对于实现体育教学价值最大化是有积极帮助的。二、生活化指导理念下体育教学目标(一)

5、改善学生生活方式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未来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依托于学生生活经验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运动,目标在于改善学生生活方式。之前体育教学更多的侧重于学科化方向,重复进行简单运动或者器械使用、运动技巧的讲解,对学生生活方式关注不够。体育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在智能手机、互联网影响下,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力逐步下降,要想增强体育教育的影响力,必须让学生掌握自身价值,从单调重复的休闲模式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体育运动中来,这也是体育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学生活化理念要培养学生运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认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享受体育

6、运动的过程。(二)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传统体育教学主要通过集体运动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对学生个人体育需求重视不够。体育生活化教学将个人需求与体育教学规划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放松精神。体育生活化教学目的在于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教学相互统一,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体育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将体育交往运动演变为拓宽人际关系的体验,陶冶学生情操。(三)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体育生活化教学是通过体育项目自身发展和教师水平提高为媒介,实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发。体育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体育教育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学生自我创造,来带动

7、体育教学成果提升。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我国体育教学方式单一,通常表现形式为运动实践训练和反复操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步。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刺激学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解放学生思想意识的桎梏,促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与体育学习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实现学生生活认知、意志培养的高度统一。(四)响应学生情感诉求作为社会人,学生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的情感需要宣泄渠道,不同年龄段学生拥有不同的情感诉求,比如说渴望团队协作、渴望荣誉感等。体育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当前很多学生害怕失败、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走上社会,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团队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8、拼搏的奋斗精神,通过体育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对于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有着重要积极作用。三、基于生活指导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策略(一)树立正确体育生活化教学理念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树立正确体育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本质有清晰认知,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方法,为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是老师也是朋友,改变传统灌输知识教学方法,实行师生互动平等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诉求进行分析,关心爱好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

9、习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勇于接受挑战。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传授体育活动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把握体育教学实质,推动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同时学校要对体育教师实施新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以体育教学成绩作为考评老师的标准,而是要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作为考评标准,鼓励体育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指导教师掌握体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并能够实施落地,从而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二)构建体育生活化的校园环境1、创建热爱运动的校园氛围体育生活化教学环境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锻炼场地和器材,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康档案,将学生身体机能和健康状

10、况纳入体育生活化中。对一些热衷于减肥的女学生要及时予以引导,粘贴健康的身高体重标准,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成长理念。要通过一系列活动,通过标语、课间操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对热爱运动的学生予以适当鼓励,对于常年不爱运动的学生要积极引导。2、完善运动文化氛围要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系统,比如说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竞赛、健康演讲等方式,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和认知层面。通过环境构造,来实现体育行为成为学生自觉行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日常锻炼,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说健步走、太极拳、球类抓举等形式,形成校园人人爱运动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接受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水平。3、构建师生平等氛围改

11、变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师生平等氛围来实现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生活化指导下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教师要主动放下身段,与学生积极主动沟通,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看法,记录学生对如何改进体育教学的方法,同时及时解答学生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三)丰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1、挖掘生活化课堂资源体育生活化教学离不开精神化生活。体育教师要依托于现实生活经验,不断完善现有体育教学课程体系,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模拟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学生思想情感。体育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现课堂资源,通过研究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一线体育教师要

12、善于发现利用教学环境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侧重于开发学生运动技能,对体育文化开发重视程度不够。通过模拟生活化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降低学生压力和抵触情绪,能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身情感。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要依托于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合情合理的生活化情节,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去。通过语言组织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在生活情境与教学知识之间找准切入口,实现教学过程完整性。比如说在学习障碍跑时,可以采用郊游的生活主题,教师在不同的障碍物上标识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采用爬坡、快走、跳跃等多种方式完成障碍跑,实现寓教于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拓宽生活化素材范围体育教师

13、在制定体育教学方案时,要抓住学生生活故事、心理活动和生活体验等,从这些元素中寻找可以利用的教学素材,从而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由于学生普遍生活经历单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更多的范围,增强学生认识。一方面,教师要从时间角度出发,实现过去、现在、将来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立体客观的形式展示精彩的世界,拓宽学生认知领域,为体育教学提供条件。3、展示体育与生活化联系体育教师要通过实际展示、多媒体等方式,对体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展示,比如组织学生观看竞走比赛,让学生观察竞走选手的动作姿势,来展示体育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明确比赛规则,对未来学

14、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四)改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生活化教学模式要重新建构,与学生实际体验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探索问题层面体育生活化教学要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因时因地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经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线体育教师通过生活案例为切入点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内容的认知程度。比如说在讲授翻滚动作要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山石滚落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翻滚动作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将体育运动姿势与视频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解决问题层

15、面体育生活化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实现知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在讲授侧翻知识时,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紧急情况来体验体育教学,可以通过设置一个障碍物,学生自行解决如何翻越障碍物。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教师要重点讲授侧翻知识,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翻滚动作,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翻越障碍物,学生自行掌握了侧翻知识,并对知识应用有了全新认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3、实践操作层面体育生活化教学要实现学生知识联想,实现体育知识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并指导学生应用技巧。通过体育

16、教师模拟、示范等方式来完善学习活动体系,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和深度。比如在讲解篮球上篮要领时,体育教师要讲清楚技术动作要领,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对篮球走步和现实生活走步进行区别,通过观看篮球比赛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加学生对技术要领的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要善于借助社团化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侧重集体运动,而忽略个人运动需求。采用社团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从运动中获得愉悦感,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僵硬守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游戏的相互结合。比如学生喜欢加入感兴趣的社团,比如说篮球社、足球社等,但是由于这些运动社团缺乏专业人士指导,难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开展专项身体

17、训练,采用游戏、对抗等形式来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化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结论体育生活化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体育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体育生活化教学理念,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素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和良好习惯,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体育教师要按照多元化、包容性的教学思路,实现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构建,避免出现空洞热闹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摒弃落后教学方法和理念。一线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避免形式化、空洞化,引导学

18、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场景,为推动体育教学生活化搭建平台。因此本文从多个维度对如何提高体育生活化教学指明了思路和方向,为未来研究打下了基础。参考文献1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J.元兴元.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9)2试论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J.臧振雷.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3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龚昌发.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5)4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动作示范的作用J.尹成龙.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5体育教学应在本地区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标准下实施J.尚文进.运动.2013(08)6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研究加快体育教学改革进程J.王保成.体育教学.2002(04)7体育教学应实现“三化”J.张达哲.吉林教育.2016(15)8拓宽体育教学内容深化体育教学意义J.杨小军.学周刊.2013(17)9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研究J.顾云芳.体育科技.2013(06)10体育教学对调节学生心理问题之探析J.黄仁贞.考试周刊.2008(12)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