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程序文件参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368634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体系程序文件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体系程序文件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体系程序文件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三体系程序文件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体系程序文件参考(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受控文件一体化程序文件依据 GB/T19001 -2008 GB/T24001 -2004 GB/T28001 -2011 编制(版本号:A/0 )文件编号:KDN/QES/CX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3年2月25日发布2013年2月25日实施程序文件目录序 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QMS条款EMS/OHS条款1KDN/QES/CX-01文件控制程序4.2.34.4.52KDN/QES/CX-02记录控制程序4.2.44.5.43KDN/QES/CX-03信息交流沟通控制程序5.5.34.4.34KDN/QES/CX-04管理评审控制程序5.64.65KDN/QES/CX-05人力

2、资源控制程序6.24.4.1、4.4.26KDN/QES/CX-06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6.3、6.47KDN/QES/CX-07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4.3.18KDN/QES/CX-08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4.3.19KDN/QES/CX-09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获取、确认程序4.3.210KDN/QES/CX-10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7.211KDN/QES/CX-11采购控制程序7.412KDN/QES/CX-12生产过程控制程序7.513KDN/QES/CX-13销售过程控制程序7.514KDN/QES/CX-14作业现场安全控制程序4.4.615KDN/QES/CX-

3、15噪声控制程序4.4.616KDN/QES/CX-16废弃物处理控制程序4.4.617KDN/QES/CX-17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4.4.618KDN/QES/CX-18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4.4.719KDN/QES/CX-1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4.5.1序 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QMS条款EMS/OHS条款20KDN/QES/CX-20内部审核控制程序8.2.24.5.521KDN/QES/CX-21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4.5.222KDN/QES/CX-22不合格品、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3、8.5.28.5.34.5.323KDN/QES/CX-23事

4、件处理控制程序4.5.324KDN/QES/CX-24数据分析控制程序8.4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 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有关场所及时得到并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2 范围 适用于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进行控制(包括外部提供的有关文件) 。3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和外来文件的发放和管理;负责本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 和组织对现有文件的定期评审并负责组织相关标准的查新工作;3.2 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负责组织编制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并对一体化手册和一体化程序文件进行 审核,确定文件发放范围;3.3 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写和管理。4 工作程序4.1 文件

5、的分类与编号4.1.1 文件的分类a. 一体化管理手册;b. 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c. 管理文件;d. 技术文件;e. 外来文件(包括国家、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4.1.2 文件的编号KD为公司代号QES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JS 为技术文件的代号文件序号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管理文件采用如下编号方法:a. 一体化管理手册编号为KDN/QES/SC版本号:A)KD公司代号 QES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SC 手册b. 程序文件编号为KDN/QES/CX口KD公司代号 QES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CX-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序号c. 管理文件

6、编号为KDN/QES/XG口KDI公司代号 QES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体系XG-为管理文件的代号文件序号d. 技术文件编号为KDN/QES/J e. 记录、表格编号为KDN/JL口KD为公司代号JL-记录代号记录序号备注:转版及文件修改以前已经印刷的记录继续使用,在记录上标注新编号。4.2 文件的编写和审批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4.2.1 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审核,总经理批准。4.2.2 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审核并批准;4.2.3 技术文件、作业文件、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由生产部组织编写、 审核, 总经理审批,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批准颁布;4.2.4 各类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由公司及相关部门编制、审核,主管领导批准。4.3 文件的发放、借阅和复制4.3.1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由办公室编制受控文件清单,经管理者代表/被任命者批准后控制发放, 其它技术管理文件由各部门编制部门受控文件清单 ,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控制发放。各类 文件收发均需填写文件收发登记表进行登记,以确保各场所都能得到相关文件;4.3.2 文件借阅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填写文件借阅登记表 ,借阅人必须承担保护文件完整、清 洁和安全的责任,并在指定日期内归还,原版文件一律不外借;4.3.3 文件复制要经主管领

8、导批准,为了对复制文件有可追溯性,要进行登记;4.3.4 要确保文件的清晰,文件破损严重时要及时向文件发放部门交回旧文件, 换发新文件,文件 应有唯一性编号,新文件应进行登记,沿用原文件的分发号,对旧文件要加盖“作废”印章, 隔离保管,定期销毁;4.4 文件的更改与换版4.4.1 文件需要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 ,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 更改(如技术参数)还应附有充分的证据;4.4.2 文件更改审批人应由原审批人审批,当原审批人不在职时,应由接替其职务的人员审批;4.4.3 文件更改审批后,由文件编制的部门实施更改,一般更改内容不多时,可在原文件上杠改, 更改过多时可进行

9、换页,注明更改标记,更改原因、时间及更改人签名 , 当质量管理体系有 重大变化或文件更改过多时可进行换版,收回旧版本,登记换发新版本。4.4.4 文件的修改状态由文件的版本组成, 文件的修改次数用 0、 1、 2、 3、 4表示,文件的版本用A AC D表示。例如:修改过一次的第一版文件其修改状态为 A1,依此类推4.5 文件的作废和销毁4.5.1 及时收回失效和作废的文件,加盖“作废”印章,隔离保管,防止误用失效作废文件;4.5.2 为保持文件的延续性,对作废后需要保留的文件在加盖“作废”章后留一份再加盖保留印章, 单独文档存放,以便查阅;4.5.3 文件销毁时要填写文件销毁申请表,一体化管

10、理体系手册的销毁需经管理者代表 / 被 任命者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销毁。其他文件的的销毁需经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或主管领 导审核批准。4.6 外来文件的控制4.6.1 各部门负责收集各最新的版本自外来文件, 包括相关的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 范、规程等,经总工程师或主管领导审批其适用性后进行编号加盖受控标识, 并登记在受 控文件清单中, 各部门负责各自外来文件在使用中的维护。4.6.2 外来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于每年初核查本部门所使用的外来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 应及时更新 过期的标准和文件。 各部门进行更新登记并办理受控、编号、发放手续。4.7 文件的管理4.7.1 本公司的文件以书

11、面形式为准,存在于电子媒体文件不作为执行的依据;4.7.2 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进行涂划,不准私自外借,要确保文件的清晰、整洁和完好;4.7.3 每年借管理评审活动,由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组织对现行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 予以修订。5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6 记录受控文件清单文件收发登记表文件借阅登记表文件更改申请单 受控文件作废销毁清单记录控制程序1 目的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以及为采取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证 实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可追溯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及记录的控制和管理。3 职责3.1 办公室

12、负责监督各部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并汇总编制分类“记录清单” 。3.2 各部门将各项目的记录负责收集、整理,并按规定送交办公室保管。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报办公室编号备案。4 工作程序4.1 记录的范围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包括: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文件控制 记录,培训记录,各服务过程记录,检查、检验、监视、测量、不合格处置记录、标识及追溯记录、统计技 术应用记录、顾客服务记录、设备运行及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管理记录,信息交流记录,改进、纠正和预防 措施相关记录、环境因素、安全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价记录,运行控制记录,紧急事件

13、及应急措施记录,相关 方调查和施加影响记录,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投诉记录,能源、资源消耗记录,法律和其他要求的记录等。4.2 记录的形式及填写要求4.2.1 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卡片、表格、图表、报告;也可以是拷贝、磁带、软盘或胶片。4.2.2 记录的样式和要求在的体系文件中规定(具体 详见管理记录清单)。4.2.3 填写要求:填写及时,内容真实、正确完整、字迹清晰、能准确识别, 签全名,不得随意更改、 涂抹,如发现数据填写错误,用划线的方式进行更改、签名并注上日期。4.3 记录的收集、标识和归档4.3.1 各部门负责资料管理的人员应及时收集、汇总各类记录,保持顺序号或日期、页码的连续,便 于查阅。

14、4.3.2 对于体系文件规定的记录,其归档方式应便于存取检索,一般情况各部门对记录每年检查、整 理一次,装订成册,在封面或活页夹侧面注明部门、记录名称、记录编号(表码) 、月份等。4.4 记录的保存和销毁4.4.1 办公室编制“记录清单”,填写记录名称、 表码、保存期、编写部门等内容,交该部门负责人审 批,并汇集备案记录的样本。4.4.2 各部门应按“记录清单”的期限要求保存记录。记录应保存在安全、干燥的地方,便于检索并 注意做好防火、防蛀、防潮、防霉等工作;对保存在磁带、软盘中的记录要做好防压、防磁、防晒等 工作,并及时备份,防止贮存的内容丢失。4.4.3 记录不得随意销毁,过期的记录须经所

15、在部门负责人核实后方能处置。4.5 记录的发放、借阅4.5.1 各部门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向办公室领用所需的记录空白表格。4.5.2 经记录保存部门负责人同意,相关部门可在记录保存处查阅所需记录,如需借阅,需经双方负 责人同意,进行登记,限期归还。4.5.3 经记录保存部门负责人核实后 , 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查阅。4.6 记录样式的批准、更改4.6.1 各部门记录的样式由各使用部门组织编制,经部门负责人批准,交办公室编号备案。4.6.2 各部门需更改记录样式,应将记录样式及其“文件更改申请单”由与该记录相关的文件批准人 批准,交办办公室备案。4.7 外来记录的控制 一般外来记录(如供

16、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检验报告单、质保书、计量检定报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 报告等)由相关部门保存,如果没有特别规定,保存期为 3 年。5 记录管理记录清单信息交流沟通控制程序目的为了保证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有效性,确保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 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传递和处理。3 职责3.1 公司办公室负责编制本程序并组织实施。3.2 办公室是信息交流的归口部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分析汇总,并向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汇报。3.3 办公室负责采用多种形式(如:板报、简报等)宣传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目标、指标。3.4 各部门负责本部

17、门业务范围内的信息接收、传递、处理工作。4 工作程序4.1 总则4.1.1 信息交流的途径以书面或电子邮件文件为主,以及其他可利用的通讯和宣传工具。4.1.2 一体化管理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4.1.3 一体化管理信息的内容应及时、准确、可靠。4.1.4 办公室不定期召开一体化管理体系信息交流例会。4.1.5 信息交流要做好信息交流记录。4.1.6 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传递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的环保信息。4.2 内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 :a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b 一体化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和效果;c 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结果;d 监测、测量结果;e 不符合与纠正情况;

18、f 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g 一体化管理体系培训情况;h 各部门之间的日常联络、常规报表、其他信息通报等;i 一体化管理体系各运行控制程序执行情况。4.3 外部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a 来自作业区周边居民的投诉和抱怨;b 来自供方或相关方的信息;c 来自上级部门的信息;d 来自职工的信息;e 其他外部相关方的信息;f 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向外部传递的信息。4.4 内部信息交流4.4.1 公司的一体化方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质量、环境和劳动保护知识,由办公室负责 向有关部门宣传。4.4.2 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由办公室及时传递到有关部门, 接收信息的部门要做好记录。4.

19、4.3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具体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4.4.4 实施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部门必须在整改过程中将信息传递到有关部门。4.4.5 发生重大信息应立即传递到管理层或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一般信息应及时传递到部门负责 人。4.5 外部信息交流4.5.1 相关方要求提供信息时,销售部、生产部将公司的一体化管理方针及有关要求传递给相关方。4.5.2 销售部、生产部在收到有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时执行法律、法规与 其他要求获取、确认控制程序。4.5.3 相关方抱怨及其他信息,由销售部接收,要求答复的要将处理结果及时传递给相关方。5 相关支持性文件(各程序文件)6

20、 记录信息交流计划信息交流记录顾客和相关方意见与投诉处理记录管理评审控制程序1 目的 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评审。3 职责3.1 管理层主持管理评审。3.2 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负责向管理层报告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评审 报告。3.3 办公室负责进行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工作,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对评审 后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3.4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有关的评审资料,并负责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4 工作程序4.1 管理评审计

21、划4.1.1 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可结合内审结果,也可根据需要安排。4.1.2 办公室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经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审核后,提交管理 层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a. 评审时间;b. 评审目的;c. 评审范围及评审内容;d. 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e. 评审组织。4.1.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由管理层提出,适时进行相应的管理评审:a. 公司的组织结构、项目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b. 发生重大质量事件、环境事件、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或顾客相关方连续投诉时;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d. 市场需求或顾客相关方发生重大变化时;e. 即将进

22、行第二、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f. 管理层认为有必要时,如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4.2 管理评审输入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b. 顾客或顾客相关方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c. 过程业绩和项目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结果;d.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 应用;e. 可能影响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f.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包括方针、目标、指标的适宜性、有效性。4.3 管理评审准备4.3.1 预定评审前 15天,办公室将管理层批准的评审计划分

23、别发至各部门, 由部门负责人准备并提供 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资料。4.3.2 办公室及时收集、整理各部门准备的资料, 制定评审的具体内容。经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批准 后在评审前 5 天将评审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审内容以“管理评审通知单”形式发给参加评 审的人员。4.4 管理评审会议4.4.1 管理层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 的不合格、不符合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4.4.2 管理层对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4.3 管理层对评审后改进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4.5 管理评审输

24、出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最后导致:a. 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包括对方针、目标、指标、组织机构、运行控制等方 面;b. 与顾客或相关方要求的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对其符合要求的评价;c. 资源需求等。4.5.2 会议结束后, 由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要求进行总结,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审核,交管理层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并监督执行。4.5.3 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a. 评审目的;b. 评审日期;c. 评审参加人员;d. 评审内容及结论;e. 改进、纠正预防措施。4.6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4.6.1 办

25、公室根据“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 验证。4.6.2 管理评审结果引起的文件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4.6.3 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办公室室按“记录控制程序”负责保管。5 相关文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 相关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通知单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会议记录人力资源控制程序1 目的对承担一体化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2 范围适用于承担一体化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工。3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 ,并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负责上

26、岗培训教育,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3.2 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员工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 ,并实施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3.3 总经理负责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3.4 管理者代表 / 被任命者批准各部门员工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4 工作程序4.1 人力资源配置4.1.1 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员工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审批。4.1.2 办公室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报总经理审批。4.1.3 经审批后的岗位工作任职要求作为人事选择、招聘和定岗的依据。4.2 能力、意识和培训4.2.1 应识别从事对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

27、影响的人员的能力需求, 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 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要求。4.2.2 新员工培训a.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厂纪厂规、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 安全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内容,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办公室组织实施;b. 部门基础知识:学习本部门工作必须了解的管理知识和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由本部门负 责人组织进行;c. 岗位职能培训:岗位相关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相关设备性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专业岗 位服务过程程序、现场实际服务出现异常、紧急情况时应变的措施等内容,由所在岗位车间 组织进行,并进

28、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2.3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a. 关键工序人员由所在岗位负责人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这些岗位人员还应进行 培训或考核;b. 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由所在岗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c. 管理体系内审员需取得国家授权机构培训的资格证书。4.2.4 在岗人员培训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岗位技能的培训。4.2.5 技术管理人员培训 专业技术和知识更新培训由办公室安排培训老师或外送培训。4.2.6 转岗人员的培训(同 4.2.2c )4.3 培训计划及培训的实施4.3.1 办公室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培训需求制定下年度培训计划 (包括受培

29、训部门、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并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4.3.2 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 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 绩、效果评价等。4.3.3 公司办公室将每个员工的培训记录存档,记录在员工培训档案上。5 相关文件岗位工作任职要求6 相关记录年度培训计划表培训实施记录表外出培训申请表岗位能力确认单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确定、提供并维护为产品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为产品实现、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认别并管理。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建筑物、硬件和软

30、件、工具 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或信息系统、运输设施等,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对各作业设备、作业设施、通讯或信息系统的管理。3.2 办公室对办公设备、办公设施的管理。3.3 办公室对产品实现符合性及相关管理活动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4 工作程序4.1 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4.1.1 设施的识别公司为实现服务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包括: 工作场所、作业设备和工具、 软件(包括计算机网络)、环保/安全设施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4.1.2 设施的提供a. 使用部门根据服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需要提出作业设施的配置申请

31、,在材料计划 表上注明设施(设备)名称、规格、用途、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经生产部审核,报管 理层批准后,由办公室或生产部安排采购;b. 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生产部审核,管理层批准后由生产部安排加工制造;c. 需外加工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技术要求、生产部审核,并对加工部门实行控制,必要时签 订加工协议,确保加工设备质量。4.1.3 设施的验收a. 采购(或加工)的设备到公司,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共同核对,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 求后,由双方共同在“设备交付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 数、单价、数量、随机随件及资料安装调试情况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与使

32、用单位 保管;b. 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与供方或加工部门协商解决,并在“设施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c. 验收合格的设施由生产部进行编号,并在设备台帐上登记;d. 仓库根据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使用部门需填写“领料单” ,按有关手续批准后, 方可向仓库领取所需设施;e. 对于低值易耗品的工具、辅具等,可直接由仓库验收合格后入库。4.1.4 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a. 根据服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需要,由生产部组织编写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相应 的服务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b. 设施的保养由使用部门编制相应的设施保养计划,规定保养项目、频次等,经生产部审核, 各岗位负责人监

33、督检查执行情况;c. 生产部每年停产前一个月内制定下年度的 设备检修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核, 总经理批准 后发至各部门;d. 日常服务中维修人员无法排除的设备故障, 由检修人员及时修理, 应对检修的设施挂检修牌, 填写设备运行检查维修修记录。4.1.5 设施的报废a. 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 ,经生产部、财务部会签、 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在设备台帐中注明报废情况;b. 对于低值易耗品的工具,辅具等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即可报废;c. 报废的设施应挂报废牌。4.2 工作环境办公室负责确定识别并管理为实现服务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

34、人和物 的因素,根据服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需要负责确定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工作 环境,包括:a. 创造适用的工作环境,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b. 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并符合劳动安全法规;c. 提供服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必须的工具设备,安全设施等,以保证作业正常运行。4.2.1 生产部负责维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安全员负责检查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并遵守劳动 法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5 记录设备需求申请单生产设备台帐生产设备验收单设备检修计划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报废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1 目的识别、评价公司在生产过程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

35、因素并确定、 更新重要因素, 以对其进行管理。2 范围适用于公司服务及相关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领导工作及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3.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更新、初始评价,并将结果报办公室。3.3 办公室负责环境因素的汇总、登记、核定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组织工作。4 程序4.1 环境因素的识别4.1.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4.1.1.1 公司全体部门在每年制定目标、指标前进行;4.1.1.2 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企业的 组织结构和生产活动调整以及相关方提出要求

36、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4.1.2 环境因素识别的步骤4.1.2.1 各部门应识别本部门(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相关活动,其中活动的选择可涉及采购、 生产、服务、储存 、运输、维修、原料消耗等多方面,并填入环境因素调查表 。4.1.2.2 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由于公司的活动、服务所排出的水、气、声、渣等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及作业现场周围 居民、地区等造成的影响;b 公司服务实现所必需的原材料、 外协服务等的供给者、 废弃物处理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 环境影响。c 正常作业条件、异常作业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如泄漏、火灾、雷击、爆 炸

37、等事件)所伴随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d 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污染及环境问题,服务活动可能带来的和将来潜在的环境问 题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1.2.3 由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调查登记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核定形成公司环境因素清单4.2 环境因素的评价4.2.1 环境因素的评价步骤a根据公司环境因素清单中汇总的结果,进行评价;b 由办公室组成环境因素评价小组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4.2.2 评价方法及标准4.2.2.1 环境因素评价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定性判断:凡属于以下类型的环境因素直接判定为重大环境因素:(1)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环境行为

38、;(2)危险品化学品的使用与储存;(3)危险有害废物处置;(4)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5)能源、资源的过度耗费。定量打分:(1)影响范围a=1 5 分超出社区5分周围社区3分厂区范围1分(2) 影响程度b=1 5 分严重5分一般3分轻微1分(3) 发生频律c=1 5 分持续发生5分间断发生3分偶然发生1分(4) 社区关注d=1 5 分非常关注5分一般关注3分不为关注1分(5) 法规遵循e=1 5 分超出法规5分接近法规3分未超法规 1 分4.2.2.2 评价标准: M=a+b+c+d+eM 15 该环境因素为重大环境因素;M 3201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 3202级高度危险,要立

39、即整改701603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 704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5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432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与登记:4.3.2.1不可接受风险的确定:按以下准则确定不可接受风险;(1) 1级、2级、3级风险,要确定为不可接受风险。(2) 下述情况可直接确定为不可接受风险;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曾经发生过事件,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322不可接受风险的登记不可接受风险一旦评定确定,要在重大危险源清单中应予以登记并传达到有关的管理者和员工。4.3.3不可接受风险源控制策划根据风险评价结果

40、,策划风险控制方式;风险控制方式包括:(1)用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进行控制对1级、2级风险,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对3级风险,视情况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2)运行控制对 1级、2级、3级、4级风险,要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3)应急控制 对于潜在的紧急风险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4.4 风险因素的更新和持续改进4.4.1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生产、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下,要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识别、评价风险因素。4.4.2 每年对评价因素的标准进行修订 , 确定重大的风险因素的划分标准

41、以逐步消除或减少本公司的危 险源,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业绩。5 相关文件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获取、确认程序6 相关记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一览表可接受风险清单不可接受风险清单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获取、确认程序1 目的用来确定适用于公司活动和服务中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 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与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控制。3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相关一体化体系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文件的收集和保存。3.2 办公室组织生产部负责确认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符合性。3.3 办公室负责将相关环境、

42、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要求传达给全体员工并遵照执行。4 4 工作程序4.1 与公司相关的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4.2 与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a.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b. 省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c. 地区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d. 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e. 应遵守的国际公约。4.3 与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a. 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b. 省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章;c. 地区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章;d. 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e. 应遵守的国

43、际公约。4.4 获取的方法和渠道4.4.1 办公室每年与质量技术信息所进行联系,获取新的国家质量的法律法规。4.4.2 办公室每年与国家劳动保护及疾控部门进行联系,获取新的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4.4.3 办公室每年与环保研究所情报中心联系,获取环保方面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4.4.4 办公室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出版社以及网络等渠道,获取最近的文件、法律法规。4.4.5 生产部负责对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范的获取和确认。45选择、确认4.5.1 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生产部对所获取的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 适用性和符合性进行确认,并确认结果形成法律、法规和要求清单 。

44、当上述文件更新或增加时,及 时修正。4.5.2 办公室保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原件, 按文件控制程序 对法律法规进行管理。4.6 法律法规的传达、学习4.6.1 办公室负责将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传达给全体员工。可以对法律法规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 有针对性的分发到各相关部门。4.6.2 办公室负责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并遵照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 相关记录法律法规清单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1 目的对能充分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做出规定, 并加以实施和保持。进行合同评审 ,以评审合同各项要求是 否明确;与投标不一致的要求是否已解决;公司具有满足合

45、同的能力确定。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项目招标文件、合同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3 职责3.1 由销售部组织各有关部门对项目招标文件、合同要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业主沟通。3.2 生产部负责作业过程所需原材料的评审。3.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进度方面的要求提出评审意见。3.4 质检部负责对合同的质量保证的各项要求能力的评审确认。3.5 办公室对合同签订的合法性与符合性进行评审。3.6 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者负责对技术、质量、环境、安全、经济总体评审。3.7 总经理授权合同签订额度,决定合同 ( 含标书)的受理。4 顾客(业主)需求的识别4.1 销售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主要包括

46、:a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分类数量和质量要求,产品交付时间、支持性服务等方面的要求;b. 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项目要求,公司要为满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c. 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5 评审5.1 招投标文件或合同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 合同的合法性。b. 合同内容和范围的界定是否表述清楚,相关的文件是否齐全。c. 资金来源的落实情况。d. 对顾客提出的各项要求(技术、质量、工艺、时限)能否满足。e. 对顾客的要求是否能满足。f. 与投标不一致的要求是否已得到解决。g. 运输方式是否明确。h. 产品完全条款是否合法合规。i. 合同(方案

47、)中各项条款及其他特殊要求是否适宜。5.2 评审过程合同评审分招(投)标产品、直接供货产品二类,可根据产品具体情况采取会议评审或非会议评审方 式进行。5.2.1 招( 投) 标产品合同评审a. 受理标书b. 评议标书( 包括投标文件):由总经理(或管代)主持,办公室组织各部门参加。c. 投标:由销售部组织实施,生产部负责编制技术投标文件部分,销售部负责编制经济投标文 件部分,投标文件完成后由销售部组织生产部、办公室进行标书文件评审,将评审意见填入 到标书评审表中,报总经理批准,销售部负责进行投标工作。d. 开标e. 起草合同:由销售部负责起草合同。f. 商谈:由销售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与顾客进行

48、的关于合同条款的洽谈,使双方对合同取得共 识。g. 合同评审:由销售部组织生产部、办公室参与,对合同进行逐条评审,将评审意见填入合 同评审表 中并署名。由销售部报经理批准。在评审过程中指定专人详细记录。h. 签署合同:合同经过评审并与顾客取得一致意见后,均应报经理 (或经理委托人 )批准,并办 理签订正式合同文本手续。合同应打印装订成册,由合同当事人双方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5.2.2 直接承揽的产品评审a. 重大项目应按 5.2.1.e 至 5.2.1.h 条款进行。b. 一般项目( 小型项目)评审,由销售部根据顾客要求的记录稿及双方洽谈的初步意向草拟合同 书

49、,并就合同书内容分别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综合后, 填入合同评审表,该表由相关部门 责任人传递签署认可,质检部负责人签署总体评审意见后报经理批准。签署合同按 5.2.1.h 条款进行。6 合同(方案) 和投标文件内容和要求6.1 合同内容的主要条款a. 项目(客户)名称;b. 产品规格型号、级别、数量、单价、合同总价;c. 工期;d. 质量要求和应遵循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验收标准;e. 产品运输与装卸f . 付款与结算;g. 甲( 顾客)、乙( 供方) 双方责任;h . 安全与环境要求;i . 技术资料;j. 违约责任。6.2 投标文件内容按顾客提供的招标书文件要求编制。7 合同(方案) 的修订

50、71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合同条款时,必须经过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后才能变更, 任何一方不得 擅自变更。72在合同(协议)执行过程中,若需对合同( 协议) 修订或补充时,应由办公室将修订或补充的内容传递 给原参与合同(协议)评审者征求并签署意见。73 将有关信息传递有关部门。8 相关记录合同台账合同评审表合同变更通知单采购控制程序1 目的 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设计要求,也包括相关方的要求。2 适用范围2.1 防渗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相关管理活动过程,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所需原料、设备零部件等产品 的采购。2.2 供方提供服务的选择、评价和控制。3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生产所需原

51、辅材料、劳保用品的采购与管理。3.2 质检部负责对所采购物品的验证和确认。4过程控制4.1 供方的评价和控制按照职责分工,由办公室归口管理。4.1.1 根据满足供方合同要求 (包括一体化管理体系和特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要求 ) 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建立合格供方名录 。4.1.2 为实施对供方质量的控制,除对其产品进行验证外,每年对供方进行一次评价,实行动态管 理,择优劣汰。4.1.3 服务所需原料按产品类别和其对服务质量影响程度,由办公室建立合格供方名录 。4.1.4 遇特殊情况,需在合同供方名录外采购时,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单独评审,评审可用电话联 系评审,作好电话记录。4.1.

52、5 各归口管理部门应建立和保存合格供方的评审记录。4.2 生产所需产品采购的合格供方评定依据4.2.1 是否具有满足采购文件中提出的物资名称、型号、规格、式样、数量的能力。4.2.2 有无该产品的合格证书或上级有关部门的鉴定证书。4.2.3 与另一分供方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 (比质、比价、比售后服务 ),确认其优越性。4.2.4 必要时分供方应提供物资或服务是否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依据。5 采购资料5.1 生产所需原材料由生产部按照生产任务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采购。5.2 采购单(计划) 应明确采购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价格、交货期限和检验等内容, 必要时明确该项产品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名称、编号和版本。5.3 按采购计划签订合同,合同一般应注明以下内容:a. 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b. 技术质量标准 (或要求) 。c. 供货期限及供货地点。d. 包装、运输方式及费用负担。e. 结算方式及期限。f. 应具备的质量保证文件。g. 违约责任及解决纠纷的方式。5.4 原材料、设备采购计划由生产部采购人员专管办理, 经生产部负责人审核,公司管理者代表 /被任命 者批准实施。6 采购产品的验证6.1 采购的原材料到达公司后,质检部负责验证其数量、外观、斤数等,待检验完成之后,方可入库。6.2 采购办公用品等,一般验证以下内容:a. 数量符合;b. 目测质量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