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366584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通用版高考历史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导与练】(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考点4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3、4、5、6大众传媒的发展7、8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9、10、11综合12、13一、选择题1.(2014烟台适应性练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A.民主色彩B.革命色彩C.封建色彩D.政治色彩解析:D按察使代表政府下令禁止缠足,并不具有民主色彩,故A项错误;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的危害,并没有

2、号召民众推翻政府,故B项错误;禁止缠足具有反封建的色彩,故C项错误;缠足会导致民族的衰落,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色彩,故D项正确。2.(2014湖北名校调研)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解析:B为了应对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镇压革命的需要,清政府学习西方练兵技术,编练新军,军队逐渐改变原有装束,故形式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

3、在材料中没有反映。3.(2015商丘月考)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革命巨子”的服饰引发政界人士互相效法,这种现象说明了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故C项正确;A、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故A、D两项

4、错误;B项提到西装革履的流行,是题干材料的表面现象而非根本,故B项错误。4.(2014怀化模拟)有学者谈论中国近代的习俗现象时说:“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文化的侵略B.维新思想的传播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D.民主革命的胜利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一岁过两年”,结合所学,可得知过两年指农历年除夕和公历年元旦,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增添了国庆、元旦新节日,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是直接原因,故A、B、C三项错误。5.(2014成都诊断)如图是1913年时事画报

5、刊登的题为“女学渐兴”的时事画。它反映出()A.女学教育始于民国初期B.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C.中国教育实现男女平等D.新文化运动成绩卓著解析:B“1913年”“女学渐兴”体现了女子地位的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女学教育“始于”民国初期,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在当时并未实现,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D项错误。6.(2014绍兴模拟)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任北平市长的袁良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这一现象说明()A.无袖旗袍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B.无袖旗袍流行受传统势力阻碍C.女性穿无袖旗袍有伤社会风化D.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解析:B无袖旗袍符

6、合现代审美需要,故A项错误;“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说明无袖旗袍流行受传统势力阻碍,故B项正确;女性穿无袖旗袍是新潮的表现,反映人们审美观念变化,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错误。7.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A.广大民众的觉醒B.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C.时代主题的变迁D.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解析: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破产,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寻求立国之道,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迁,维新派以救亡图存

7、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说明维新派受西学影响,从制度层面寻找救国之路,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体现,且维新派也缺乏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8.(2014北京东城区综合练习)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731896117189749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维新派的主张为广大民众接受A.B.C.D.解析:C1895年后民族危机加深,从材料可以看出18951897年中国人自办报刊数量在不断增加,故正确;1

8、8951897年是维新思想传播时期,这时期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推动国人创刊数量不断增长,故正确;材料反映中国人自办报刊数量在不断增加,不是外国人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故错误;材料只能反映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不能说明维新派的主张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9.(2014眉山一诊)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

9、重要因素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B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要素为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故A、C两项错误;木竹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10.“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

10、具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B.C.D.解析:B从“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可知正确;从“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可知正确;从近代交通工具增多,采用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可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故正确;铁路受列强操纵和控制在材料中无体现,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11.(2014扬州模拟)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

11、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解析:D作者并未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也未反对西方近代文明,A、C两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根据材料“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可知作者享受的是航船行得慢的感受,而不是火车的便捷,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一包花生米”可知作者向往的是传统生活带来的闲适,D项的说法最准确。【教师备用】 (2014台州调研)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技术门类西方发

12、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A.B.C.D.解析:C上海和重庆两地对西方发明的应用时间不同,说明了两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故正确;从表中看不出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故错误;上海和重庆应用西方发明的时间越来越短,可以看出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2.(2014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13、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

14、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年份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合计100100100100一人户11.858.4612.1214.13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三人户20.6733.5039.5837.57四人户23.2224.1014.3111.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

15、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解析:第(1)问特征从材料一中“六世同居”“五代同居”等信息可归纳出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从材料一中“饮食一道,财产共有”“也同耕共食”的信息可归纳出共同劳动,财产共享;从材料一中“不分彼此”“不曾折箸争吵过”的信息可归纳出家庭关系和睦。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二中“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和“家长的全能地位受

16、到了挑战”等信息可归纳出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晚清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表格中家庭户规模的构成比例数据可直接归纳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第二小问“趋势”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思考,可归纳出城市化、工业化。答案:(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2)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3)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日益多样化

17、。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化(或现代化)。13.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

18、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5 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 9221898日本大阪46 581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 743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船运输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

19、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千米铁路”可得出是实业家推动,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开凿运河”得出政府倡导,根据材料“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得出工业革命促进;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中各国“船只”的数量可看出中国数量较少,可得出列强占据优势,从“吨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可得出英国居于首位,

20、从“吨位”数值可看出中国与德国比较接近,可得出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末长江航运业特点的成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可得出远洋航运有所发展,根据材料“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1840年至1881年间的列强侵略、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工业革命”从近代化中交通、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的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