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295116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饲料行业巨头布局东北饲料养殖产业对粮食物流格局的影响近三年来,在金融危机以及饲料原料价格急跌急涨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国内饲料养殖工业格局正在迅速发生着改变。饲料行业兼并、整合进入快车道,大型饲料养殖集团加速扩张并向全产业链发展,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作为饲料原粮的主产区,东北正成为各大饲料集团扩张势力的最新目标。行业巨头的动作,在改变着东北饲料养殖格局的同时,势必会改变东北粮食消费格局。玉米当地消耗是否会大幅度增加?豆粕需求能否拉动东北大豆进口量进一步增长?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市场形势,力求尽可能清晰未来散粮物流需求变化以及对公司粮食贸易的影响,经营部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一、 饲料养殖规模化浪

2、潮 7月15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峰会上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50亿元,在辽宁建设一条从原粮收储、加工、到畜禽饲养、屠宰、肉类深加工全产业链,年饲养1亿只鸡,1亿只鸭,300万头猪,预计每年可消耗玉米120万吨、豆粕25万吨。新希望集团对东北地区饲料、养殖业的布局,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近3年来发展尤其迅速。加上山东六和在东北兼并、重组、新建的饲料企业,新希望集团在东北三省已拥有28家饲料加工厂,总产能超过400万吨。图表 1:新希望集团(含六和)东北投资布局图东北三省是中国肉蛋奶生产大省,又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饲料资源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尤其适合饲料

3、、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内各大饲料企业均视东北地区为扩张市场份额的又一块“新大陆”。近3年来,国内各大饲料集团纷纷加大在东北投资、并购力度,并且跑马圈地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新希望集团,广东温氏集团8月底分别与辽宁朝阳、内蒙赤峰两市签订了“双百万”投资计划,将在5年内在两市分别建成年产100万吨饲料、出栏100万头生猪的收储、加工、饲养一条龙工厂。双胞胎集团则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并购、新建12个新厂生产猪配合饲料,总产能将由目前的32万吨扩大到400万吨。在饲料、养殖行业巨头的推动下,东北饲料养殖规模化加速前行。图表 2:2010/2011年度东北三省玉米消费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

4、:国粮信息中心大型饲料集团在东北布局以及扩张计划详见附件1。二、 饲料、养殖规模化对东北饲料原粮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东北饲料养殖规模化进程是否会加大饲料原粮的消耗量?一是要看东北居民的蛋白需求是否会因为饲料养殖规模化而大幅增长;二是要看养殖方式改变是否会改变饲料原粮的消费结构。(一) 饲料养殖规模化不会带来东北蛋白需求大幅度上升对于一个地区饲料用粮的需求增长,最根本的是原因是居民对蛋白需求的增长。图表 3:2009年东三省与山东肉蛋奶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单位:万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肉类总产量389.0 226.2 187.6 684.0 禽蛋263.0 98.6 101.9 377.0 奶

5、类115.6 44.5 528.7 258.0 人均占有量(kg)177.7 134.8 213.9 139.3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图表3为2009年东北三省与山东省肉蛋奶产量、人均占有量比较。总体来看,东三省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居全国前列;辽宁、吉林两省肉、蛋,黑龙江省禽蛋人均占有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图表4为国内饲料产量前5省及东北三省一区饲料产量、人口及人均饲料占有量比较表(饲料产量为年产5万吨以上饲料企业2011年产量预测)。其中辽宁省为各省中人均占有饲料量最多的省份;与人均蛋白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相比,吉林、黑龙江两省人均饲料产量低于山东、广东两省,表明辽宁饲料、养殖工业化程

6、度较高,而吉林、黑龙江省畜牧饲养业生产能力较好,但农民自养、自配饲料比例较高。图表 4:2011年工业饲料产量与人口情况地区饲料产量(万吨)全国产量排名饲料产量同比增长率人口(万)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人均饲料(吨)广东202017.4%10430.31.90%0.19山东197128.3%9579.30.54%0.21河南121335.1%9402.40.16%0.13辽宁118245.2%4374.60.32%0.27河北116557.2%7185.40.64%0.16黑龙江67783.0%3831.20.38%0.18吉林443144.5%2746.20.07%0.16内蒙古256200.4

7、%2470.60.39%0.10数据来源:国粮信息中心及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北肉、蛋、奶产量居前,人口增长缓慢,居民对蛋白消费量增长已经到达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未来东北三省本地消费量将随着当地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情况保持稳定的增长。饲料产业规模化发展将主要是整合小规模产能,养殖业规模化将挤占农民自养份额,对东北地区蛋白消费增长以及结构不会带来本质影响。至于未来东北地区是否会由饲料原料输出地转变为肉蛋奶制品输出地,还要具体分析未来大宗散粮与生鲜制品运输成本、以及当年国际、国内饲粮成本对比等问题。考虑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不像山东、广东、河南、河北 一样背靠更广阔的内陆腹地,我们认为对饲粮的需求还是

8、与本地需求更加相关。(二) 规模养殖部分替代农民自养:玉米、豆粕消费结构改变近两年来,由于农户小规模养殖比较收益偏低,农民自养比例不断降低。2010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增长9.5,同期国内肉蛋奶总产量增长2.5,显示出全国饲料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自养比例在逐渐减少。图表 5:20082010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单位:万吨2008200920102010年较同比增长肉类总产量7278764979253.6%禽蛋2702274327650.8%奶类3781351735701.5%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据我们了解,新希望、六和、双胞胎大型饲料集团主要生产配合饲料,温氏集团饲料主要供集团养殖使用。对东

9、北饲料原粮消费格局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新增产能对农民自养、自配饲料的替代。想要清楚了解工业饲料用量增加的趋势对东北饲料原粮消费的影响,首先需要清楚饲料分类以及农民自配料与工业饲料玉米、豆粕用量的不同之处。1. 饲料分类简单的来讲,饲料成分按动物需求简单的分为三大类:能量料(如玉米、小麦),占饲料配比的5570;蛋白料(如豆粕、菜籽粕),占饲料配比的1028;还有就是添加剂,为动物提供微量元素。根据功能不同,工业化生产的饲料主要分为配合饲料、浓缩料和添加剂饲料。配合饲料就是能够直接使用的饲料;浓缩料是需要添加能量料后使用的饲料;添加剂饲料则需要用户自行添加能量料、蛋白料之后使用。选用不同种类饲料、不

10、同配方饲料会产生不同的肉粮比和养殖周期。因此规模化养殖与散户饲养替代导致饲料原粮消费变化问题也可以转换为使用配合饲料养殖替代使用自配料的玉米、豆粕消费量如何变化的问题。由于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青粗饲料、农家饲料,因此,总体来看,规模化养殖将提高配合饲料使用比例,从而导致玉米和豆粕使用量的变化。图表 6:2010年东北三省各类饲料产量比例数据来源:国粮信息中心2. 对玉米消费的影响:需求增加 理论估算:配合饲料替代自配饲料,猪饲料玉米消费量提高66.7%,禽饲料玉米消费量提高38.1%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如图表7所示。以2009年东北三省饲料产量数据为例,按照配合猪料中玉米占60%、禽料

11、玉米占55%、反刍料玉米占25%计算,2009年用于配合饲料生产的玉米约为600万吨左右。相对于当年东北三省饲料用玉米1181万吨而言,其他养殖户用于配合浓缩饲料、添加剂饲料所使用的玉米为581万吨。图表 7:配合饲料主要成分所占比例单位:%猪饲料蛋鸡饲料反刍料水产饲料玉米60-7055-5825豆粕12-288-103026-30麸皮5-18110-10菜粕5-15棉粕22-25图表 8:09年东北三省配合饲料(左)、浓缩饲料(右)各类饲料比 数据来源:布瑞克环球如果将浓缩饲料(占全价料的30%)、添加剂饲料(占全价料的3%)折算成全价饲料(5855万吨),那么东三省2009年生产的配合饲料

12、(1202万吨)仅占饲料产量的20.5%,却消耗掉了50.8%的玉米。数据表明,单吨配合饲料所消耗的玉米是农户自配料所用玉米的一倍以上。不过配合饲料与农户自配饲料养殖的生产效率是不同的。配合饲料猪肉的料肉比可达到2.52.6:1,禽类料肉比可达2.1:1,农户自养平均水平约在3:1。因此,粗略估算,如果规模化饲养生产1吨猪肉取代散户自配饲料生产1吨猪肉,将多用玉米0.6吨;禽肉则多用玉米0.32吨。如果当地居民对蛋白需求不变的话,散户自养改为规模化养殖后,猪饲料玉米消费量将提高66.7%,禽饲料消费量将提高38.1%。图表 9:规模化养殖对玉米消费量的影响单位:吨1吨猪肉1吨禽肉料肉比玉米用量

13、料肉比玉米用量配合饲料2.51.5(60%)2.11.16(55%)自配饲料30.930.84替代后玉米消耗量增加0.60.32玉米用量增幅66.7%38.1%按照新希望、温氏集团、双胞胎集团在东北三省(不含内蒙投资)新增产能计算,5年后预计玉米消费将增加104万吨。如果加上其他企业的扩产,5年后玉米消费增加可能在150万吨左右。图表 10:三大集团在东北新增产能对玉米消费影响单位:万吨新增产能玉米消费量合计玉米消费增加猪禽猪肉饲料消耗玉米禽肉消耗玉米新希望33.049.55570.0广东温氏11.016.5双胞胎250.0150.0合计216.070.0286.0104.0备注:出栏重按猪1

14、10公斤/头、鸡2.5公斤/只、鸭3公斤/只(料肉比2.5)计算 相近样本比较山东省饲用玉米消费情况对于饲料养殖工业化进程,东北三省推进速度有较大差异。从图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辽宁在东北三省中饲料养殖工业最为发达,而且未来5年行业巨头在东北地区投资举措也都以辽宁为重点。未来辽宁饲料养殖工业究竟会发展至什么水平?同样是产粮大省、拥有丰富岸线资源、饮食习惯与东北地区相似的山东省,可能是最好的参照。图表 11:广东、山东、辽宁省情况对比(2010年)地区人口(万)饲料产量(万吨)玉米消耗量(万吨)玉米占饲料产量比人均饲料(吨)人均肉蛋奶(吨)广东10430.3188061432.7%0.18 0.0

15、5 山东9579.31819121166.6%0.19 0.14 辽宁省4374.61123.160654.0%0.26 0.18 数据来源:国粮信息中心及中国统计年鉴图表 12:东北三省与山东省饲料生产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国粮信息中心由图表12可以看出,辽宁省配合饲料产量比例为64%,超过东三省的平均水平,但是工业化更为发达的山东省配合饲料产量比例已经达到92%,浓缩饲料的份额已经下降到5%。如果未来辽宁省饲料、养殖工业发展到山东目前的水平,对玉米消耗量将有怎样的影响?图表13数据为新希望、双胞胎、温氏集团在辽宁投资5年后饲料产量变化情况与假设未来辽宁饲料产量结构达到山东当前水平,辽宁饲料生

16、产、玉米消耗情况的预测。图表 13:辽宁省饲料产量发展与玉米消费增加预测单位:万吨20102015按山东目前比例量占比量占比量占比配合饲料723.364.4%1063.378.1%1221.892.0%浓缩饲料379.833.8%277.820.4%70.45.3%添加剂饲料201.8%201.5%35.92.7%饲料产量合计1123.11361.121.2%1328.018.2%玉米消耗增量74149.5玉米消费变化小结2010年辽宁玉米结余为158.3万吨。如图表13所示,5年后辽宁省饲料玉米消耗量将增加74万吨;如果饲料养殖工业规模化程度达到山东水平,饲料用玉米消耗将增加149.5万吨。

17、到那时,辽宁将没有能力外调玉米。综上,随着饲料养殖工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对于饲料用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按已知和预计的投资计划,预计5年后,东北三省饲料用玉米需求将较目前增加150万吨。按照同样测算方法,假设未来辽宁、吉林两省饲料养殖工业化程度达到山东目前水平、黑龙江饲料养殖工业化程度达到辽宁目前水平,东北三省玉米需求将较目前增加280万吨以上。虽然饲料、养殖行业工业化、规模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农民自养并不可能被完全取代。自配饲料能够大量利用不构成商品的农家饲料资源,农户养殖能够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单位养殖成本还是要低于规模化养殖的。近几年由于养殖效益不佳,农户养殖比较收益偏低,农户饲养意愿

18、逐年下降。但在饲料工业对玉米依赖度过高、原粮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规模化养殖对农户散养的替代是有限的。最终会在肉蛋奶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下,规模化养殖和散户饲养肉蛋奶生产比例将找到其平衡点。3. 对豆粕消费影响:并不显著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饲料养殖规模化对农户散养模式替代体现为配合饲料对浓缩饲料的替代。而这两种饲料成分中都含蛋白料,应该说饲料养殖工业化进程对蛋白料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近年来国内豆粕需求持续增加主要是由于国际大豆持续丰产、国内油脂加工能力大幅增加使得豆粕价格保持低位运行,与菜粕、棉粕等其他蛋白原料相比出现比价优势。总体上看,豆粕消费的变化与当年各类蛋白原料比价关系、豆粕供需

19、情况、工厂配方偏好的关联更为密切。 近三年大豆进口剧增:动力来自压榨需求 近3年来,国内主要口岸大豆进口量确实在大幅增长。 图表14为2007年2010年山东省、东北三省大豆供给情况。图表 14:东三省与山东省大豆供给情况单位万吨山东东三省产量进口量总供给产量进口量总供给2007年40.7721761.76301157602008年40.1828868.17601929522009年39.6849863.670432110252010年431213125670053712372010年山东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212.8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22.1%,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

20、点,较2009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364.1万吨,增幅高达43%,较2007年的进口量增长68%。同期辽宁口岸大豆进口量增幅更是惊人,三年累计进口量增加了4.7倍。图表 15:2010年东三省与山东省饲料用豆粕消费情况单位万吨饲料产量折合全价料大豆压榨量豆粕产量饲料豆粕消耗量豆粕占折算后饲料产量辽宁1123.126564209003302649.94%吉林423.910231301021009.78%黑龙江657.222153502742169.75%山东15473671.678061260016.34%图表14大豆进口量与图表15大豆实际压榨量数据对比显示,山东与东北三省的豆粕需求小于豆粕的生

21、产量,表明大豆进口需求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压榨需求而非饲料对豆粕的需求。 山东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原因简析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0年山东共有4家大豆压榨厂竣工投产,合计日压榨能力为15000吨。此外,长期停产的山东坤华集团(1000吨/日)和蓝山集团(1200吨/日)的两家油厂分别被晨曦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公司租赁经营,大豆有效压榨能力也出现增加。2010年山东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除了得益于省内压榨量提高外,贸易量大幅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2010年进口的1213万吨大豆中,本省压榨为780万吨左右。其余则销往内陆省份。据悉,2010年山东晨曦集团进口贸易大豆300多万吨,昌华集团进口贸易大豆1

22、00多万吨,这两家公司占了山东大豆进口量的1/3,部分进口大豆销往山西、陕西、四川、河南、湖北等省。 辽宁省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原因简析2007年辽宁、吉林两省新建投产、恢复生产的大豆压榨厂合计新增日压榨能力4500吨。除了压榨能力增加导致大豆需求增加外,2010年辽宁大豆进口的大幅增长还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2008/2009年度国家先后下达了150万吨中央储备大豆和575万吨临时存储大豆的收购任务,2009/2010年度和2010 /2011年度国家继续对国产大豆实行托市收购政策,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大部分进入国家储备,用于榨油的国产大豆数量大幅减少,导致往年加工部分国产大豆的辽宁和吉林油厂压榨国产

23、大豆数量大幅减少,这直接导致了2009年、2010年辽宁进口大豆数量大幅增加。按照临储大豆拍卖进度推测,目前仍有400万吨以上国产大豆尚在国库之中。 相近样本比较山东省饲用豆粕消费情况图表15中山东的数据显示,山东饲料生产中,豆粕平均占比达到16.3,高于东北910的水平。除了工业化水平较高外,这与山东发达的水产养殖也十分相关。如图表7所示,水产料不使用玉米,豆粕使用比例较高。即便如此,我们也将山东作为发展样本,对东北豆粕使用情况做以预测。图表16为假设未来东北地区饲料生产中,豆粕在全价饲料中比例达到12、14时,豆粕需求变化以及带来的大豆需求变化的预测。图表 16:东三省饲用豆粕需求预测单位

24、万吨2010豆粕消耗量2010年大豆需求未来豆粕需求预测2010大豆产量豆粕占全价料比12%大豆需求14%大豆需求辽宁264337 319 407 372 474 32吉林100128 123 157 143 183 83黑龙江216276 266 339 310 396 585合计580740 707 902 825 1053 700当前的情况是,按照2010年东北三省压榨需求,假设国产大豆能够达到顺价正常进入压榨市场,当前东北国产大豆压榨量能达到500万吨左右,则进口大豆量在400万吨左右。当豆粕比例达到12时,折合大豆需求为902万吨。如果按照当年黑龙江、吉林产大豆压榨量400万吨计算,

25、东北三省进口大豆需求为502万吨。当豆粕比例达到14时,东北三省对大豆需求为1053万吨。如果按照当年黑龙江产大豆压榨量400万吨计算,进口大豆需求为653万吨。 豆粕需求变化导致大豆进口需求变化情况小结总体来看,大豆进口需求主要受压榨需求拉动,饲料养殖规模化推进会一定程度使得豆粕需求增加,但在全价料中配比超过12后才可能使对进口大豆的需求超过2010年水平。三、 东北饲粮需求改变下的散粮物流格局1玉米物流格局在饲料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大力推动下,未来5年东北玉米由于工业化替代散户自养而导致的需求增加在150万吨左右,随着饲料养殖工业的持续发展,替代导致的对玉米需求增加量可能达到280万吨。与之

26、相对的,就是东北玉米输出量的减少。从地域来看,辽宁省需求增加在150万吨左右,面临着由玉米输出省转为供需平衡省;吉林、黑龙江贸易粮源也将减少130万吨。对于港口物流而言,未来锦州港周边粮源将不断减少,锦州港、鲅鱼圈港未来玉米货源主要将来自吉林、黑龙江两省,对铁路集运依赖增加,与我港竞争形势更加激烈。 当然,未来也并不是一片黑暗转基因种植技术的应用以及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之间的博弈,也许会使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按照中国目前饲料养殖规模化发展的速度,如果不发展转基因种植技术,中国的玉米产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2大豆物流格局尽管经过分析后,我们得结论是大豆进口增长豆粕

27、需求并不是最主要的拉动因素,大豆进口更主要的是受到压榨需求增加的影响。东北地区饲料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暂时对大豆进口量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各大饲料养殖巨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沈阳、锦州周边,这会使得当地豆粕需求增加,不排除可能导致沈阳、锦州地区的大豆压榨企业开工率高于其他地区从而使局部地区大豆需求增加。未来我们应注意与该地区大豆压榨企业保持良好关系,稳定与该地区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保持我港大豆进口份额,更能增加L18车由港口-产区的反向物流量,提高我港车辆使用效率和效益。与大豆进口量变化更为相关的是国产大豆的产量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可能较去年下降1000万亩以上,据

28、初步估计产量下降应在100万吨以上,可能引起国产大豆价格的上涨。预计下一年度东北口岸大豆进口量有望重返400万吨以上。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除了饲料养殖工业化进程对玉米、大豆需求的影响外,东北地区原料比价关系、存栏周期性变化、食品安全问题下饮食结构的改变、地区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因素都会对饲料原粮的供需情况带来影响。力求准确判断东北玉米出口、大豆进口形势,要求我们密切跟踪产业发展变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货物输出由大宗原材料商品输出向精加工成品商品输出转变是未来的趋势。作为港口物流企业,捕捉货物市场变化、顺应市场发展调整业务模式、扩大货源品类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四、 大型

29、饲料企业集团东北采购能力迅速发展更值得关注除了加大在东北饲料、养殖行业的投资并购力度,大型饲料养殖集团在东北玉米采购能力也在迅速发展,各企业不断网罗行业精英,在将采购平台前移至东北口岸之后,更在谋求深入产区、发展铁路运输能力,形成更加独立的采购体系。1双胞胎集团双胞胎集团去年将内贸行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原吉粮集团副总冯吉龙招致麾下,成立吉林双胞胎公司,主要经营玉米采购及贸易,经过一年的运营,2010/2011年度贸易量达到45万吨(包粮约15万吨)。吉林双胞胎公司近期与车主单位北方国际粮食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对北方物流进行了重组,冯吉龙出任总经理,双胞胎吉林公司有权优先使用北方物流450辆散粮车。

30、这一投资计划将使双胞胎集团成为第一个与港口、车主单位进行捆绑合作的饲料企业集团,使得双胞胎集团玉米南北运输物流能力得到了极大保障。预计10月份完成公司重组,启动运营。新公司的贸易仍以锦州为主要中转港口。除了与车主单位的合作,今年吉林双胞胎在榆树租用一个粮库、在建一个粮库,建成后在榆树的总仓储能力达到12万吨。在产地库、散粮车的保障下,2011/12年度,吉林双胞胎计划将玉米贸易量扩大到100万吨。2海大集团海大集团下属的贸易公司也成立多年,去年以来,公司重心向东北转移,在行业内另一资深专家顾众的带领下,成立海大圭泽贸易有限公司。海大圭泽东北贸易主要以港口平舱为主,2010/2011年度,完成贸

31、易量40万吨左右。由于对现货收购业务经验不足,因此海大集团在深入产地玉米收购布局暂无明确计划。但顾总并不满足于港口平仓的模式,目前正在寻找稳定的物流供应商,以实现采购向产地深入的目标。3温氏集团温氏集团自从与吉林双盛公司合作结束后,也在着力强化在东北粮源采购能力。在朝阳和赤峰的养殖项目,都包含玉米收储业务。今年温氏集团在双城、齐齐哈尔两地分别以购买、合作的方式取得粮库使用权,力求在粮源掌控方面占得先机。图表 17:2010.102011.8月广东口岸玉米到货量目前各企业东北采购公司规模尚不足以满足需求,饲料厂采购仍以南北港口平舱为主,并根据市场形势不同调整在南、北方港口平舱采购的比例。但这几家

32、大型饲料集团下属的相对独立的贸易公司,背靠极速扩张的饲料集团巨大的需求,其贸易发展态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各家公司对未来粮食贸易的发展都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未来在产区投资不断增加、贸易量做大后,可能与央企玉米贸易形成竞争的态势;另一方面迅速发展的贸易量下,带来的是对散粮物流的需求。从港口经营的角度看,饲料厂采购通常走货量大、中转效率较快,在我们保障集团以及自营贸易物流需求的前提下,对我港来说,是较好的客户选择。综上,国内饲料、养殖企业巨头逐鹿东北,不仅会改变东北饲料养殖产业的格局,对东北玉米、大豆消费结构、物流需求、乃至于贸易格局都会产生影响。下阶段,经营部将继续密切跟踪各企业发展动态、行业发展变化,维护好与大型饲料企业集团的合作关系,在日益激烈的东北散粮物流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附件1:东北主要饲料养殖集团分布呈文单位:经营部 呈文编号:【2011001】拟稿:杨芳、焦晓阳 校稿:杨芳 批准:逄晶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