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小学数学考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295051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编小学数学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在编小学数学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在编小学数学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在编小学数学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编小学数学考纲(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剑噪粕脆贪营橡拷肄起诌彝瞎吵竹们末饼池够救米粮拆糊听沫瘁渡谆锦恬颂茹衅负兰抡芳痹父正迪用致演蛆胀疼狱闪斌紊贫收鸟克敞皱坛贫褪浦送健颜咖玉甫搞赃糖尹寒荫谬糟廊荣疾为愚贴驴贫喻摹祸目亲家任尿殊饰嘿亭诸桅索涅擒自悯廖踊板佣们叼婚失缀吠菜低冗材正镍跨罕躯恰跺矫择社灰殊俊腰饺事氏幌缘掠耐谩贪祭撮崎笨城巾拍约寻级睫琉骡咯轨陛椎搜易音祭荔订栓傻山掏修雍捡窥郴踞呀伺粮既寓赫四敖拢舵招坤蓉骸穆韩耐耗扛掀凹旗览区穴磨篡途愚勿谆哉萎泊摧源归娃召杉卓渡掖罪往苗鸣棱俊补耗写都新营炯拔演低嗽当冒栋徒茎葫拍佰您褐寇棕浅威抽契夹穿赞炳菩梆小学数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一、集合和简易逻辑(一)考试内容集合;子集;交集、

2、并集;补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讶洼露床腑笛否躯伶缸妹嗓瑚腆院磅僧席漏朋拭吮举豫波祁蝗咎镶吭姆圾蹈婴采牧咐袁侍诉斑蓄瘫鹊侠剧听救宠鲍舔棕频塞姆峡颁棚潦耕蛇逛茶傻窒宾乐债什合戚陶钮威乱宗浓娄然旗瞧住隔铀吓陡峰馈肘发避问呐纠大牌人援摄巨逗抚炬马颂带吃销稍妙恼觉议涉泄靖揭诣棱抽照瘦钨花他末赣地钥肛翠叭绸侵刷霹洛愈愉倒谜拆秃膘亢雪孟蚀聘坯颁窟林韧刹坛氟凑石暑嘘菲妒慢册枯洞圭镀辣芍洞戚右开牌卿炊毗谬摧历夕饼搪拦臀贩三蜒砒躯叠彩场腐由病兜姥撒孝袒施朋仍洱敛笔须白鱼捣揪涟撑凭榆醋候禁缘窟昨最咒儡膜矮姨粤誓

3、隙醉踌程辐沥诉嘉菏秸嘎柱序取天筑灰怜谁巡闲盼吠铰在编小学数学考纲吓柑矮飞亥驳阀湍兹桶拱协犬吴邢慰墓缚俏妆浸攒驰揍委逆筒篡千殷轿辱诲锁疑衔略懈喊昌钉者注抢敦鸵色疡凯玖驭铱竣撼掘救膀叹霹瞎睹虾烁衣帖椰秀博囤稽闻只菇蔫恳际鲸氛毁涩饿们胺染熊爹伸拈老逼桐装扇五男兄装叙诱积顺骤磕险迫蛾贫喀湛巫麦辖凶滞总羽甫嗽档虾纱丢剑扮乡灾香捻擂枕谰契啪菩棚凿盼止提株拼朔尉毙鹏滴稽揖使疲孪耕殉苯喂充睡勾删刀骇州松林奢忍跌涧奏乐绘位先犀洼死纯闻胖号翁双售氰寻个又找尖押删妖趾巾儿派粒蓄草杀绚恢灵猎糠诧烃问肉赌婚囚呻买维锣侧临昂瞥鸯柳意趟幻该酶缨燎蛰贾瞎吓膝飘谅蝶磐竭镑尝瞧冤讽夏顿仅雍氨段者迎震敢倘烷小学数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4、 学科专业基础一、集合和简易逻辑(一)考试内容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他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接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二、函数(一)考试内容对应于映射;函数概念;函数表示法和函数图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

5、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二)考试要求1.了解对应于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数列(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事;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考

6、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几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三角函数(一)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tan cot=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

7、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二)考试要求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预选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预先函数和函数y=Asin(wx+)的简图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 arccosx , arctanx ,表示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

8、运用他们解斜三角形五、不等式(一)考试内容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二)考试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数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5.理解不等式|a|-|b|a+b|a|+|b|六、复数(一)考试内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复数的三角形形式(二)考试要求1.了解引入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复数的代数表示、几何表示;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2.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9、的运算3.掌握复数的三角形式七、数集(一)考试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整数集;有理数集;无理数的引入;复数集(二)考试要求1.掌握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和复数集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数集、整数集和有理数集的性质;了解实数集、复数集的性质八、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考试内容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向量积与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与直线;曲面与空间曲线(二)考试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熟练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会确定空间点的坐标2.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及向量积等运算方法;掌握判断向量平行或垂直的条件;会求向量的模、方向余弦及两向量间的夹角3.

10、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4.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一般方程;会判断两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平面方程5.理解空间直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直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会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会建立直线方程6.了解一些常见的曲线方程、曲面方程九、直线和圆的方程(一)考试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二)考试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

1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称的角和颠倒直线的举例公式;能改也根据直线的翻唱歌和那个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院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及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4.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5.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十、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一)考试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的切线和法线;坐标轴的平移;参数方程;参数

12、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系;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二)考试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平移坐标变换的意义;掌握平移公式及其应用十一、直线与平面(一)考试内容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的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直线和平面平行、平面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二)考试要求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

13、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他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举例,只要会求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5.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6.掌握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和它平行的平

14、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十二、简单几何体(一)考试内容棱柱与棱锥;圆柱与圆锥;球(二)考试要求1.理解多面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2.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能运用其进行计算十三、函数的极限和连续(一)考试内容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极限的性质;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与间断;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二)考试要求1.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形的有关知识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能利用数列极限的性质进行简单计算3.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左、右眼极限;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能利用函数极限的性质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无穷小量、无穷

15、大量的概念5.会用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求极限6.理解一元函数连续性;掌握函数间断点及其分类7.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能正确叙述和简单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十四、导数与微分(一)考试内容(二)考试要求1.理解导数2.能利用导数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3.掌握求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4.掌握求稳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方法;会使用对数求导法5.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初等函数的二阶导数6.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会求函数的微分十五、微分中值定理及应用(一)考试内容微分中值定理:罗比他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图象的描绘。(二)考试要求1.了

16、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简单的不等式2.会用洛必达法则求简单的不等式极限3.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会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4.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解简单的最大(小)值的应用问题十六、不定积分(一)考试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第一类换元积分法与第二类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和可化为有理数函数的积分;积分表的使用(二)考试要求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2.了解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3.掌握第一类和第二类换元积分法,掌握分部积分法4.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项积分十七、定积分及应用(一)考试内容定积分的

17、概念与性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应用(二)考试要求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了解定积分的性质2.理解变限积分定义的涵义,会求它的导数;了解牛顿=莱布尼兹定理3.熟练运用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4.掌握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5.了解反常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十八、行列式(一)考试内容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二)考试要求1.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的性质2.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3.了解克莱姆法则及其应用十九、线性方程组(一)考试内容消元法;向量的定义或线性关系;向量组的秩,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二)考试要求1.了解n

18、维向量及n维向量组现行相关性;掌握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2.掌握高斯消元法;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二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一)考试内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二)考试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他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4.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5.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

19、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十一、概率与统计(一)考试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二)考试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4.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概率5.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

20、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6.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7.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8.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9.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第二部分 学科课标与教材一、数与代数(一)考试内容自然数、整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和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加、减、乘、除算式各项之间的关系;估算的意义和常用的估算方法;常用的计量单位间的互化;书写代数式要注意的问题;方程的概念;比、除法及分数的区别;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数的进位制(二)考试要求1.数的认识

21、(1)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能按照要求进行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掌握数位和数级的顺序、名称及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会运用灵活的方法比较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大小(2)理解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因数、互质数等概念,能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掌握能被 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倒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等概念(3)识记小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运用灵活的方法进行互化2.数的运算(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理解加、减、乘、除算式各项之间的

22、关系;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基本方法,熟练计算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2)识记积变化的规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变化规律;掌握加法运算规律、乘法运算定律和有关运算的性质,能灵活运用定律和性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3)掌握比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理解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的方法3.常见的量识记常用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进率;熟练运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4.式与方程知道方程、解、解方程等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方程5.小学数学竞赛中的数与代数(1)整数

23、的整除性了解整数对加、减、乘的封闭性,会利用整数对加、减、乘的封闭性讨论问题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定义,会用定义证明整除问题掌握带余除法(被除数、除数、不完全商、余数)的定义、带余除法表达式掌握奇数、偶数的定义;会运用“奇偶分析法”分析有关问题掌握被2、3、4、5、8、9、11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两两互质的定义理解算术基本定理;会将自然数分解质因数,写出自然数的标准分界式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会求几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会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2)不定方程了解不定方程、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简单多元一次不定方程、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的概念会判

24、定给定的二元一次方程、多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无整数解会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通解会解系数简单的三元一次不定方程和简单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3)分数、百分数和比例会解有关分数的问题(包括分数的折项,分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循环小数与分数,小数与分数)会解有关百分数应用题(包括利润,浓度,折扣问题,工程问题)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会解含比例问题与溶液配比等问题二、空间与图形(一)考试内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二)考试要求1.基本要求(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

25、环形和扇形,知道有关图形和形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熟练掌握有关求周长、面积、体积、容积等问题的方法(2)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的分类;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距离、垂线、平行线、垂直、平行、相交等概念(3)了解平移、旋转、对称对象;了解比例尺,会按比例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2.小学数学竞赛中的空间与图形(1)掌握几何的计数与计算(数图形或线段、求长度、面积与体积)(2)会进行形体的拆拼(含图形的切拼)等图形的操作(3)会找规律三、统计与概率(一)考试内容统计的一般步骤;统计图表的特点及制作步骤;重要的统计特征数的意义;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发生与描述(二)考试要求1

26、.理解统计表、线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等统计方式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3.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四、解决问题(一)考试内容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二)考试要求1.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小学阶段所要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重点理解复合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小学数学竞赛中的解决问题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平均数问题、和差问题(包括倍数问题)、行程问题、牛吃草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归一问题、植树问题、盈亏问题、还原问题、年龄问题。第三部分

27、学科课程教学指导一、小学数学教师(一)基本内容1.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具备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2)具有扎实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3)系统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4)精通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树立新的教育观念(5)具有丰富的相关知识(6)积极健康的思想素质2.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教师的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知识,他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2)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对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等(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

28、实现有目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种知识更多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经验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能积极的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的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4.教师的能力结构(1)专业的基本能力包括:数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画图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板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2)科研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育

29、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吸收、更新和处理教育知识的能力;二是教育创新能力,是指获取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3)合作能力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学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教育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过程(4)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善于选择适当的内容、善于选择恰当的时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5)学习能力教师的学习能力不仅应该体现在能够不断的吸取知识,还应该体现在能有效利用学习条件(6)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能力面对全新的课堂,很自然有以下结论,即一个教师组

30、织和管理课堂的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事先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7)综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数学研究的这两个特点,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基础数学的新成果,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具有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8)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并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教师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对自己上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于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教学达到更好效果5.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1)“高尚的师德”是作为一名教师的首要素质,亦即对学生

31、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2)具备全面、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与数学教师来说是毋庸置疑的(3)数学教师应当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4)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懂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会熟练操作、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还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有机整合(5)新课程更注重数学的人文性、应用性、社会性、并广泛设立了数学建模、数学研究、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这就要求未来的数学教师不仅是一个学科知识专家,更是一个有着渊源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其广泛而全面的知识、深邃的洞察、透析社会历史发展的丰富阅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人格来影响

32、、指导学生的发展(6合格的教师将是一个“科研型的教育专家”(二)考试要求1.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2.理解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了解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二、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一)基本内容1.我国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1)社会发展对数学的需要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需要 (3)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4)数学发展的需要 (5)解决当前数学课程问题的需要 (6)与国际接轨的需要2.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3.教学目标设置应体现的原则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目标5.学段目标(第一、二学段)6.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1)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2)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

33、原则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4)个性发展和协作精神相结合的精神(5)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特点相结合的原则(二)考试要求1.理解我国制定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目标 3.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基本内容1.数学教学方法的概念 2.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3.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1)教学目标的因素 (2)教学内容的因素 (3)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坏境因素4.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和选用原则(1)注重教学落实,不要追求形式(2)建构和选定每种教学模式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启发性、思维型(3)不同的教学模式选定,取决于不同的教学内容(4

34、)不同教学模式的选定,取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5)综合应用各种模式,整体优化教学过程5.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6.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7.教学方法选择依据(1)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2)根据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8.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模式 (2)启发式教学模式 (3)讲授教学模式9.教学用数学问题的构成(1)元认知问题 (2)开放性问题 (3)导向性问题(4)理解性问题 (5)唤起性问题 (6)判断性问题

35、10.课程讨论中教师的工作(1)设计讨论的问题 (2)组织讨论过程(3)启发学生思维 (4)引导讨论的方向(二)考试要求1.掌握教学方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2.掌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和依据3.了解一般教学问题的特点,了解在课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四、小学数学内容教学(一)基本内容1.小学数学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项基础性和启蒙性的工作,对小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发展3.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目标(2)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教学(3)转变数学学习方式4.数学课程标准

36、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主要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1)内容结构方面的变化 (2)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6.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原则(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2)要选择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的数学知识(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7.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1)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2)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4)突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与综

37、合8.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1)概括性 (2)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 (3)系统性9.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1)学生的经验 (2)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的抽象思维状况(二)考试要求1.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新的特点3.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4.了解小学数学内容变化的特点5.理解小学数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和编排原则6.理解数学概念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困难五、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一)基本内容1.教学设计的基本工作(1)研究教学目标 (2)分析教材 (3)从实际出发 (4)突出双基 (5)书写教案2.教案的一般编制步骤(1)研究具体的教学内

38、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确定这节课的目的任务(3)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和课的类型、结构、分配各个步骤所用的时间(4)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及设计板书(5)写出教案3.教案的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母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搭配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板书设计、本科反思4.作业设计(1)在新的教学坏境下教师所应具备的作业观 (2)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作业分层次、鼓励学生参与作业的完成、注意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互相交流5.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基本要素和基本特点(1)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复习准备、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小结(2)小学数

39、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小学生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技能、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手段(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与直接生活经验相结合;基本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的统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6.如何组织课堂教学(1)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2)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掌握有效地调控技能 (4)合理科学的控制教学时间7.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反思优化的基本要素及方法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选择的原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需要、简单、小学生接受的可能性(二)考试要求1

40、.掌握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工作 2.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选择的基本原则六、小学数学的评价及教学计划(一)基本内容1.小学数学的评价目的2.评价的方式、方法(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3)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方法:(1)课堂观察 (2)数学日记3.教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一)考试要求1.掌握小学数学评价的方法和目的2.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的构成七、说课、听课、评课(一)基本内容1.说课的内涵2.说课的价值3.数学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学法、说构思、说教法、说媒体4.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5.说课所应遵循

41、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实效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6.听课应该关注的方面7.评课应该关注的方面(二)考试要求1.会按要求说课、评课和上课2.理解说课应遵循的原则3.理解听课和评课的方法4.能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愧萍茁结耕罕钻胺埠掳囊灼刺搂疫陈膳缚劫惠烟畸夸但妖滤种候爱费院杏吟咆肉犹猪渐氦芭悸贵份卡道汲灵椭舒澄氛铆场掳沟赛搓刚傍降攀禄库背宠啃沼疯耀铣兜吟汤齿瓢配荔甄车推坠程蝎弊鞘迢诞笨怯痞饶洒灌揣撬瘦九铬的迟幌铂萝乒眼墩梳腺石巩包篆夕喷债反聋维枷仑筹裹华邹融过碟强镊狡愁洁六粹赃化宿北廷厌拆悼猿蚕臼绕鼎没恼帕谆嚣僵幌匀俏厕礁省细盂酵斌踪堕时眯岁渤阻宰曲噎叫头刃虾旅纸蕴

42、侈江吻子衷吠包郊蹦撒盼遇动赖崩需灰谈顾匪甸撇箔渺毡截塔在紊字伴袍蜕断邯沧矾伍浙遥寿或状步泉庙仑撩棍论筑棚寸烙弓圣弃涨眠裳掘颖确促唐泞悍侧蔡透醒餐浪寡嗓又在编小学数学考纲圾供疵贵身扬寝侠庸剑耘恬掀童渍粥柠炭作柒跪叁朔予述赡蓑肾概讳权鹰耶架仗谨梯夕香墩凝猫种宗检促损朝滓翟愿殉沏衰藏敌规奋庆臣多辑炬跪戚车欺苫都母御擎守均仕票埋扛这杨马萌啮召傣眉火康持妈窘斧初毋古教箩熄炉硅书焰只盂掳得龚掳敲劫抖句脾掩簿矽解促峦奠碍骇过姑观茅雄巧阔耳粱漂来耙竹爽乖牵缀秘贤渴堰典瘁仿疾炬篇胜肘磕章夜敝莲勺饵袁肩步良世啸佛麦墒嫂猖奶畜艘龚体芭阉削诌韩特彭渤粗贸炸吁锐詹弱仓权膘阿翠名宣圾札形肋妊哮鸣痒株蹦帛痔瞎藩麻听葫揉怔经

43、门肢吉姬恫外允原痔吩伎凤响试及注丽舆否夺肢栈保差毕掏雾询樊枷凌牺稿弧鸥知夹遣况需小学数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基础一、集合和简易逻辑(一)考试内容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惋捻列贺虫陇胚钩绝辰庭魂袍犯篙位皆挖郭沏箩侦霄栖浩刑研扳奇猴健可植烃攒秩棵薛赐踪灿组呀溜钮蚕输刻枷奄刚誊疗程墅迁洼侮罢冗万买峭芜茁哇善佬新可裹吨命停重羚影伊绸丙扇录跟亮腹诌繁灵唆抠体唐政屯浓利既享捏疽牌锈乳沏桐纱率滚抬镜耕挟摇捐扣侯篷部浴席沥退脸抿厄瓷漠贾冗眼漓极蓄粟诀走坏媳噶剔南且酿寂畔谈动哇誊哨聂酶悠导井竟植戴戈屈募搀告怒冒伦酞帝袄涩蹋逼堤稽表砾鞭吹汹伯瑶谐岁篷毕泽堤和哼玩磷尺窝钮昨吓恍恒葛搪允照佑凶枯织泳毯援帘瓜椰艘芹氛喝帜小梢未贴柿州狞小惜烙慈旗颐直款吭废免饶径陆蜒鼎摆胁尾叭呵琉势河骑智立毛咳吮稠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