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274449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学生姓名 学 号 04221137 院 系 教育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论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为例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学校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已逐渐转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体系,以适应学校个性化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课程专家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不够,一些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理解或者说是缺乏深入的理解,导致了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真正意义。本文针对当

2、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对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进行了实际调查,并深入挖掘和探究产生困境的原因,力图在寻求问题的突破与出路方面作出自己的探索,为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文章阐述了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面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相应探究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提升教师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建立多方联系,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机制.希望这些对策的提出能利于整体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利于构建出体现学校特色、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对策;研究T

3、HE DEVELOPMENT AND EMPLIMENTOF THE COURSE OF PRIMARY SCHOOL ON THE BASIS OF THE EXAMPLE OF PINGHU ZHONG DAI PRIMARY SCHOOLABSTRACTRecently,with the experiment of national elementry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the situation of standard course is changing into three systems,that is,standard course,local c

4、ourse and school course,to adapts school,sperticular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students. Long-term and top-down nation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rategy existing in China,the subject expert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and there being lack of links betwee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

5、t experts and the teachers who actually practice the curriculum,Some teachers dont understand of developing this course,which leads to a serical of problems in practice,So that it can not refcent its rea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acing the problem of developing school course at present,investigate

6、s zhongli primary school in pinghu city and discusses the cause of such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mark some own researdes to break through these problems and to give refer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chool course. This paper disscusses four problems of developing present school course and inve

7、stigates the cause of these problems.It also provides measures of solving these problems including ra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establishing the correct idea of course development,setting up enough realationship, coop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ourse,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8、school course.We hope that that these measures can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ourse and establish a course system that has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and is good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teachers major as well. Therefore it can adapt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need of future.KEY WORDS School-ba

9、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Case Study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目 录IV前 言11.总论311校本课程开发(SBCD)的概念界定及其表述312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413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现状5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721研究对象7211浙江省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基本情况简述7212浙江省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概述722研究方法8221调查了解8222文献分析93.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931教师素养缺乏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9311教师缺乏积极性9312教师缺

10、乏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10313教师之间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意识1132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失之协调11321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够11322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不足12323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缺乏客观认识与分析1233课程开发成为“校自为本”的局面12331课程开发缺少课程专家的指导12332课程开发缺少学生家长的支持13333课程开发缺少校际间的交流1334校本课程评价体制不完善14341教师的课程评价观不成熟14342缺乏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14343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没有体现过程性154.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策及建议1541提升教师素养15411提高教师的积极性15412多途

11、径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业务理论水平1641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1642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17421校长的课程观的改变17422建立具体的整体规划17423客观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1843建立多方联系,合作开发校本课程18431重视课程专家的作用18432多渠道争取家长的支持18433加强与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1944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机制19441教师掌握成熟的评价模式19442进行课程本身评价,实行质性评价19443注重评价的过程性19参考文献21致 谢22 前 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对课程实行“三级管理”(中央地

12、方学校管理)。国家将课程权利部分下放,提出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由于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实行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策略,单一国家课程体系一统天下,学校及广大教师长期缺乏课程权利,与此同时,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师课程意识的淡薄,课程开发能力的严重缺乏,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在广大中小学中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水平,促进“以校为本”制度的建设、提高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总论11校本课程开发(SBCD)的概念界定

13、及其表述“校本课程”这个名词源于国外,在国外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论述。我国台湾学者也在各种著述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对校本课程概念的界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校本”一词,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用户开发者”则指一所学校的一组教师或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在课程专家指导下改编一套统编的教学材料,参与这个小组并使用该小组开发的教学材料的教师,就是一名“用户开发者”。如果学校接受了由本校教师小组编制或修订的一套课程,这一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

14、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鲁艳.教育发展研究J.1999,第十二期在我国,海峡两岸学者根据国外诸多学者的定义,将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界定如下:(1)张嘉育(1999):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J.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0,第4页(2)崔允漷(2000):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

15、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第56页(3)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跟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第4期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定义,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作如下解释: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

16、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school-focused curriculum planning),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school-centered innovation),是二十一世纪70年代在英美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以学校为主体实施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它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观点和要求。12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举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朝野。为了提高美国民众的科学素养,增强国防力量,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

17、一场以“学科结构化”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影响波及全球,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术中心课程”。布鲁纳(J . S. Bruner)、施瓦布(J .J . Schwab)与费尼克斯( P. Phenix)等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军人物。SBCD的基本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中也有充分阐发。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了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在会上,菲吕马克与麦克米伦( Fulumark &McMullen)两位学者首先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此后,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课

18、程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J.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各国经历了十多年的相对稳定繁荣时期。存在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流派逐渐盛行,人们开始反思与批判工业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观念,同时积极张扬个体的自我价值。David G.Armstrong.Curriculum Today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反映在社会政治领域中,20世纪60、70年代的学生运动、女权运动等成为这一时期民主运动的典型代表。进入80年代,决策领域要求反对权利集中、要求权力下放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rion)”思潮日渐强大。顺应这种

19、决策权力“去中心化”的趋势,学校则呼唤自主的管理权限。于是“校本管理”成为西方80 年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改革运动中颇为盛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开发运动也成为这种民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校本课程开发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地方分权制的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显得相对保守。以美国为例,“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很少出现在美国的教育文献中,它多以“现场本位课程开发”、“校本管理”或“学校重建运动”的形式出现。自十九世纪初以来,美国地方学区利用“以儿童为中心的课” 、“进步教育运动”、“课程改革运动”等契机,一直非常强调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20、,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学校完善运动”和“学校有效运动”,学校进一步积极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可是,一些州教育部门对校本课程始终持保守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明文规定课程设置、毕业标准、教材要求、年级划分、测试计划。与此同时,一些州政府还利用公布教科书的备选清单、制定测试计划等,加强对校本课程的控制。尽管如此,教师作为课程的实际实施者,他们仍然可以获得调整或改编课程的诸多机会。英国具有悠久的教师专业自主的传统,学校普遍享有极大的课程决策权。英国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斯坦豪斯是校本课程的推动者。他一直积极倡导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因为“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应该是属

21、于教师的事物”。自此,校本课程开发出现了高潮。学校委员会在解体前的一段时间内,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上。1981年,政府解散了学校委员会,成立了学校考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后者继续大力支持校本课程。地方教育当局、高等院校和广大教师通过课程研究协会、课堂行为研究网络等组织积极支持校本课程。可是好景不长,一系列针对性报告的提出,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遭解散。尽管如此,基层学校在贯彻国家课程的同时,仍然享有一部份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纵观国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足迹,我们会从中总结出一些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理论上丰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以之更好的指导实践,从而大力推进我国的校本课

22、程开发。13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现状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术语虽源于英文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但在内涵上却具有浓厚的中国本土特色,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课程教材教法J.2001年第4期.校本课程的发展是我国教育思想发展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随着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23、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两个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国家明确提出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要求。靳玉乐.大陆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见我国台湾地区教材研究发展学会编印的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学术研讨会文集,第217页,该论文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宣读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政策;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随着三级课程政策的出台,地方与学校课程决策权力逐渐扩大,课程

24、的多样化趋势日益彰显,校本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如何保证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使课程多样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何深入研究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校本课程首先在香港和台湾受到重视,国内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较为系统的研究是随着新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实行传统单一的国家课程,这种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导致了课程政策的失真,因而促成90年代后期对课程政策中开发权利的重新分配。1999年之后,国内对校本课程开发相关问题讨论还比较少,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校本课程逐

25、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相关问题讨论的文章便如雨后春笋般频繁出现在教育杂志上,时至今日,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基础教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热点问题之一。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前几年主要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然后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上海市七宝中学、大同中学,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锡山高级中学、海门市东洲小学,浙江省瑞安中学等都是在校本课程探索方面孜孜以求、取得成果较为突出的学校。上海市七宝中学以 “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为其特色。仇忠海、霍益萍.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七宝中学新探索M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第9页浙江省瑞安中学的研究型校本课程包括三个部分:(1)“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研究

26、课程;(2)“追踪发明创造的足迹”课程;(3)“小课题研究”课程。同七宝中学一样,瑞安中学的校本课程体现了课程目标多元化、课程参与自主性、课程实施开放性、课程评价综合性等特点。江苏省锡山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课程教材教法 J.1999 年第 1期,“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江苏省锡山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的是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的实验,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瞩目的。郭继东等.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系列参考资料.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 这些地方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很高,校本课程开发也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这为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本文的

27、研究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浙江省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211浙江省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基本情况简述钟埭中心小学于2004年7月由原当湖镇胜利小学、塘桥小学,曹桥乡通界小学、李墩小学,林埭镇虹霓小学组建而成。现有古横桥、通界、虹霓三大校区。有教学班32个,学生1384名,教职员工113名。钟埭中心小学是平湖市一星级学校。学校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福臻牌市上。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室和校园网络。学校在05学年提出“生态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以构建“书香生态校园”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切入点,全力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尤以学生的太阳风文学社和教师的笔耕路上更为突

28、出。212浙江省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概述(1)办学理念学校以05学年提出“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并以构建“书香生态校园”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切入点,全力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注重生活化教育理论、回归儿童心灵的理念,注重儿童自身的情趣,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该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该校“文化回归”的理念,自觉地把校本课程开发融入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之中,在乡土文化中选取富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作为课程开发的有效资源,营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课程设置低、中、高各年段每周开设一课时午间课,中、高年级

29、参加剪纸兴趣小组的同学,每周加一个活动课时。课时列入课表,专门配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各年段教学需要和师资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表1钟埭中心小学剪纸课程设置年级每周剪纸授课课时课后作业量(每周)低段1-2年级1课时(午间课)1课时,一般在双休日时布置作业中段3-4年级1课时(午间课)(参加剪纸兴趣小组同学,每周加1个活动课时)1课时,一般在双休日布置作业 高段5-6年级 1课时(午间课)参加剪纸兴趣小组同学,与中段相同无硬性作业,学生作一种业余爱好,自觉地剪纸,创造作品。22研究方法221调查了解在课题研究期间,多次专程前往钟埭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与走访

30、,初次去该校是由该校的某教师带领,走进了该校,这是一所镇级小学,有2幢教学大楼,里面相关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在和王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表示同意笔者参观了解,初次走进了教务处,与该处的一名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了交流。以下是笔者与该教师的对话。问:贵校怎么想到要开发以剪纸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答: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我们结合农村的乡土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专心、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

31、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问:校本课程是由全体教师开发的,还是个别教师开发的?答:开发工作主要由我们学校里的几名美术老师再加上几名其他教师一起开发的,可以说是成立了一个校本开发小组,进行讨论开发的,并不是全校教师参与的。问:哪些老师在教这门课呢?答:我们主要是由专职的美术教师在教授。问:你们一般每周开设几节校本课呢?答:一般每班安排在每周其中一天的中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每周一个课时的时间。如果参加了剪纸校本课程的学生,每周再增加一个活动课时,这主要指中、高段年级的学生。但是在实施中,有些老师还是会挤占校本课的时间,用来辅导作业之类的,这也

32、是个别现象。通过与这位老师的交流,笔者更好地了解了该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从而在感性上对该校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思考,并在感受该校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之前有了一个了解。222文献分析在校图书馆三楼图书借阅室查阅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资料,如由教育学博士靳玉乐主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钟启泉主编的校本课程论,这两本书系统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意义、历史探讨、基本理念及相关策略,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黄显华、朱嘉颖主编的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建构了课程和教学论的知识,从三方面去探讨课程领导和校本发展的关系,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反思篇三个部

33、分,为本文在阐述校长与校本课程开发利害关系时做了理论与实践经验上的支撑。一系列优秀文献的参考,让本文的撰写更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在图书馆电子期刊上,浏览了许多学者及专家撰写的论文,其中包括傅建明的教师的准备,林一钢、黄玉鑫的校本课程评价,赵大成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考评体系澳大利亚小学生的考评体系评价等等。从这些优秀的论文中,发现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知识,丰富了自身的理论。3.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31教师素养缺乏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311教师缺乏积极性在深入学校中,笔者与部分教师进行交谈,从这些教师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极性并不高,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履行上级领导

34、命令的态度。访:你们学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这些老师是怎么选出来的?师:这个要问学校领导了,我是被他们指名选择的。访:难道不是你自己要求或者主动提出申请的?师:一般来说我们的一系列制度是由领导来做选择的在绝大多数教师心目中,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领导与部分权威教师的工作职责,与他们并无多大关系。甚至当真正把课程决策或开发的权利交给教师的时候,教师也不愿意行使。一些老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漫长岁月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固有的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出现,必然要求他们改变以往的教学风格,价值观念、教学技能等,熟悉新的校本教材又要浪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沉重负担。剪纸艺术校本课程是一项融

35、艺术与学习的课程,它要求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和激发剪纸热情放到首要的位置,并把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情趣剪纸的宗旨。这样的宗旨与以往的理念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使很多教师无法一下子摆脱原有教学思维的模式,加上教师的理想教学跟实际教学产生矛盾,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的因素。312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钟埭小学拥有教职员工113名,其中本科15名,大专55名,中专文化程度43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没有接受过课程开发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访:您已经工作10年了,算是一名老教师了,在您的学

36、生时代或者工作生涯中,有没有接受过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呢?师:我从来没有过,学校有几个教师参加过类似的培训,我从来没有去过。访:参加过这种培训的教师是学校组织去的吗?师:是学校组织的,但是也就是校本课程要进行开发的近两年,而且这样的培训只搞过一两次。由于长期以来推广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经历,在职的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校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的训练,他们过多注重已有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复学习,至于新的教育理念的培养,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所做甚少。我国师范教育一直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几乎不曾设置与课程开发有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走上讲台后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这种狭隘的学科专业教育培

37、养出来的只是“辛勤的园丁”和“教书匠”。313教师之间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意识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在校本课程发展中从自发到自觉,需要多种因素的互动,而一个共同合作的团体则是至关重要的。张艳红,洪俊.关于我国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思考.教学与管理J.2003. 教师们要互相学习,寻找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涉及到教学风格和教学信念的根本改变,要求教师精诚合作、对当前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省、接受创新的哲学理念。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则较多的表现出“专业个人主义”的职业特点。钟埭中心小学的校

38、本课程教授由个别教师进行,其他教师很少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之间也是关起门来教学,缺乏必要的教学交流与探讨。在处理校本课程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出教师缺乏主动与学校上级合作的意识。32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失之协调321校长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够校本课程开发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1973 年7 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了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在会上,菲吕马克与麦克米伦( Fulumark &McMullen) 两位学者首先提出“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校本课程开发不同于以往的“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或“课外

39、活动”没有“课程设计”,缺乏课程意识,缺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整体设计。从该校的开发实践来看,仍带有选修课与活动课的意味。在剪纸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上(见表1),就可以看出“兴趣课”的印迹。校本课程时间的多少是验证校本课程重要性的主要标志,也是证明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是否平衡的常用变量。校本课程占有多少时间是决策者价值观的重要标志。校本课程占有时间的多少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机会,也促使他们去正确领悟学校重视什么,不重视什么。该校把校本课程的实施时间安排在午间,这使学生感觉到这门课是次要的,那么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态度与参与热情。“中高段年级参与剪纸兴趣小组的同学,每周

40、加一个活动课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该校的每个学生不是都拥有相同的学习时间,学校把剪纸当作一门选修课在进行。322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不足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教师而言,完全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与尝试。虽然在规划阶段,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例如所需时间、学生的年级、班数、课程目标、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方式、资金等问题,课题组成员曾进行过研讨与协商,但是,由于参与人员数量的局限以及具体细目不够规范等原因,学校大部分教师几乎处于“跟着走”的被动局面。其次,校长有着一种“为开发而开发校本课程”的心态,开发校本课程的功利性太强,导致在领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没有细化开发的过程。323校长对校

41、本课程开发现状缺乏客观认识与分析学校领导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总结中,较多展示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较少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对校本课程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的认识,也大多归结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乏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整体性的把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校领导存在“喜功”的心理。这种做法使校本课程开发很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桂林市十六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33课程开发成为“校自为本”的局面331课程开发缺少课程专家的指导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由校长、教师、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活

42、动。它对于各种教育经验的筛选与确定都是通过横向交流渠道来完成的,除了教师、专家外,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殷冬玲.理念与实践.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J. 教学与管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7问:学校有请相关的课程专家对你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过指导吗?师:没有,对于课程这一块指导没有,但是一些专家对于教学的指导还比较多,比如怎样上课。我们的校本课程是本校几个教师开发的。从钟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可以看到该校的开发局限于学校内部,如校长和教师,缺乏专业的课程专家的指导。课程专家是掌握校本理论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包括大学教师、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以及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以及这样

43、的“精英教师”。相对于一线教师来讲,他们学有专攻,长期接受系统的理论熏陶,具有教高的理论素养,能够对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向学校教师提供咨询服务或技术指导。钟启泉,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钟埭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没有专业课程专家的加入,因此它制定的总目标“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审美、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就显得比较含糊与笼统,使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手足无措。3

44、32课程开发缺少学生家长的支持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发挥家长的桥梁作用,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家长以校本课程顾问等一系列角色出现,向学校教师提供校本课程的理论、技能、信息和素材,参与校本课程的审定,帮助教师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助手的作用等等。但是,从钟埭小学的实际来看,该校是镇小性质,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生家长对这门课的开设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剪纸教学需要家长的极大配合,比如材料的购买,但是通过与8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解,只有2名家长表示给孩子购买了一些剪纸必备的材料,其他家长表示购买这些东西纯粹浪费金钱,舍不得给孩子

45、买这些他们眼中的“无谓品”。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了,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象剪纸这种课纯粹不必要开设。这样的心态使该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面临了很大的挑战。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该融进家长的因素,然而家长的校本课程理论和技能的缺乏,受教育水平的普遍不高,以及缺乏恰当的促进家长参与的机制和相应的法规,无法使家长的参与合法化、正规化。333课程开发缺少校际间的交流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吸收借鉴他校现有的成功经验是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具体感性的课程开发经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是良好的校本培训方式。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其他

46、学校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更好的实施校本课程。16通13问:你知道你们的兄弟学校开设了什么校本课程吗?师:大致知道几个学校的校本课程,不过也不太清楚。问:你们有组织过去兄弟学校参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吗?或者兄弟学校有来你们学校进行交流吗?师:有过几次,不过每次也就只有几个老师参加。由于地方的教育部门较少组织交流活动及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钟埭小学对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了解较少,同时也缺乏主动交流的动力。不同学校之间既有差异,也有共性,通过建立和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避免或少走弯路。34校本课程评价体制不完善341教师的课程评价观不成熟钟埭中心小学的大多数教

47、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少使实践转为理论的能力。教师课程评价理论掌握不多,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比较随意。学校教师又缺乏与专业理论学者的交流,无法快速获得理论知识来提升自己。学校缺乏对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的培训,因此,在实施评价的过程,许多教师力不从心。342缺乏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课程本身的评价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结,而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一轮评价结论将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钟启泉,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课程本身的评价应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始终。钟埭中心小学的

48、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花费了大量精力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后,并没有重视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把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当作是接受一种任务,也就随便敷衍了事。在评价校本课程的过程与结果的取向上,老师们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比教注重对结果的一种评价,认为取得了一系列相应的成绩,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已经成功了,没有真正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去反思与评价。343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没有体现过程性校本课程 ( 学校课程 ) 的旨趣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长,而个性的生长本身是一个过程,同时,校本课程旨在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学习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不能仅仅通过考试的结果来

49、进行评价,而更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比如采取类似档案袋等的评定方式。钟埭中心小学对学生学业评价采取如下方式: 表2 钟埭中心小学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校 内校外校报、校刊黑板报作品展览交流会校园网上的网页中队、大队表彰会给家庭和社会的表扬信广播站和电视台主题队会校外表演电视台、电台,报社等社区展示(黑板报、文艺表演等)成果汇编集出版家庭、社区展示会学校间的交流和沟通专题网页的制作和展示这种成果展览式的评价方式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只为学业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并没有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4.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策及建议41提升教师素养411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要对教师加

50、以引导与宣传,消除教师的消极或抵制态度。学校领导可以组织教师通过讨论消除疑虑,明确告诉他们,开发校本课程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所有教师都应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专业的尊重也是学校课程领导值得注意的,学校课程领导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和学习者,尽量发挥教师的自主而不是过多的干预。学校课程领导要扮演好知识咨询者的角色,在教师和其他人员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机会,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学习机会包括各个方面,比如外出学习的机会,参加教学竞赛的机会,获得专家指导的机会,在校内获得帮助的机会等等,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学校课程领导要善于督促教师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管理时间,适当的对教师努力

51、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412多途径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业务理论水平学校对教师定期进行校本培训,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校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如脱产进修、听学术报告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学校也可以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提升教师的认识。教师自主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从中吸取理论营养,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科学性。借助智力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专家的理论指导与支持。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反思,长此以往,教师就养成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

52、努力借助相关理论予以解决的习惯。刘冬梅.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挑战与要求J. 教师园地 41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合作和交流的事业,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所以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必须要打破教师以往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要求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人分享各种教育资源、与他人一起制作课程方案、一起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活动进行评估等等。林一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中小学教师培训J. 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一期 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加强合作。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合作交流,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开掘课程资源,学习课程开发知识,在集体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42

53、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421校长的课程观的改变校本课程有别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是一种意识的体现。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了,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仅仅是由专家编写、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生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从具体的某一活动来说,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与评价的过程就是课程。课程的实施过程与其说是一种教师复现文本的过程,更不如说是教师与学生的课程共创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要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

54、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在课程开发观上,教师就不能等上级部门规定具体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而是要学校和教师自己去决定。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某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 0 0 1,第13卷第5期422建立具体的整体规划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审查小组。由开发领导小组对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和评估。由开发领导小组对学生进行综合调查评估,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生理、知识、能力水平等各项内容,为课程的科学开发奠定基础。开发领导小组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板块。根据内容板块确定各板块校本课程的负责人

55、,成立各板块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并对开发小组进行必要的开发培训。开发小组成立后制定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开发方向、学生成果评价。并根据上述内容制定课程开发的计划。开发小组开发课程。开发小组以学生的综合情况和学校的实际为基础,新编校本课程。审查小组对开发小组递呈的校本课程进行审议,讨论确定实施与否。对通过审议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课时组织学生进行选修。并由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学生成果评价细则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实施后的校本课程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查小组、校内外专家、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开发小组依据评价内容进行课程的再开发完善,使之逐渐趋于科学合理。通13423客观认识校本课

56、程开发现状校长及教师要转变向成果看齐的心态,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反省其中的不足之处。有了成果也不应盲目夸大、自喜,应多于兄弟学校进行比较,找出本校校本教材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除了在硬件上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出意见外,更要从自身的软件方面寻找不足之处。43建立多方联系,合作开发校本课程431重视课程专家的作用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课程理论专家做客学校,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校本培训。专家比较能够把握形势,顺乎民心,左右校本课程的方向。教师可以从专家的评论中获取相关意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离不开校外专家的支持,教师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开发的实践,通过与课程专家的一起工作从中养成参与课程开发

57、的意识及其课程开发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专家的意见常常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避免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某些失误。432多渠道争取家长的支持学校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册、家长信箱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与需求。同时,可以发挥家长及社区的优势,使他们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在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发展时,学校可考虑多元化的参与模式,包括:让具有适当专长的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领导小组,也可通过家长教师会,家长义工等正式、非正式的形式,鼓励家长共同参与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或决定,例如,协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方位学习、对

58、学校教科书的选用提供意见和建议等。总之,争取家长的支持、增加社区的互动,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种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和学习经验,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能。通13433加强与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之间可以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校领导座谈会,骨干教师交流会,全体教师讨论会,聚集一起共商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示范课展示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与方法,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规范的指导和更广阔的思路。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结为对子,定期进行交流与探讨。应与地方高校建立密切的联系,从高校中聘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与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发,使大学的理论与中小学的实践在校

59、本课程开发中有效地结合起来。44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机制441教师掌握成熟的评价模式教师如果生硬地套用以往的一些教学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校本课程评价的失真。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校本课程评价技术,通过恰当的校本课程评价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评价可借鉴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斯塔克的回应模式、CSE 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等等。CIPP模式是以改进方案为主要目的,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评价或课程评价上。它是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宏观的综合评价模式。

60、林一钢.黄玉鑫.校本课程评价J. 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第 9 期.442进行课程本身评价,实行质性评价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本身评价范围包括对学校环境、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的评价,甚至包括对课程评价本身的评价。443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这势必要求评价的过程性。检验校本课程开发得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应该看它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学生应该成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学生将自己参与课程开发的感受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自我评价表,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61、的重要途径。林小琴.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年06期.在校本课程实施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充分展示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习惯等。要由单一的纸笔测验发展到综合运用多元评价,口头叙述、作品(作业)展示、学生的反思笔记、家长的观察记述、教师的教学日记等多样化评价手段。并注重在学生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专家的建议中创造性的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小学界的学生评价很有特色,他们普遍采用观察法、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师生和家长三方协商考评法、活动评价法、学生自我评价法、考试法、学

62、期及学年报告法等考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赵大成.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考评体系澳大利亚小学生的考评体系评介J.外国教育研究, 2000,( 1) .19 让学生定期做自我评价表,根据学生对自我评价表的反馈,教师一方面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再评价,以期起到强化、纠偏和导正的作用,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反思开发过程,不断完善该校本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M,2001,第23页. 2Husen T and Nvill T 1994 The Intre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Elsevier science Ltd pp(1268-1269). 3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华.“实践的课程范式”及其应用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