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江淹《别赋》赏析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63200140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业:江淹《别赋》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业:江淹《别赋》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业:江淹《别赋》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作业:江淹《别赋》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江淹《别赋》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寓情于景,黯然销魂江淹别赋赏析【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902班 陈亚境 U】从古自今,自是少不了生离死别,少不了离愁别绪而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通讯不便捷,人们一别往往就是一年甚至是终生都未能再见,“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无疑就是古人们生离死别的逼真写照。古代人离别的原因,不外乎觅寻功名、升迁高地、贬谪边地、赴任远处、归隐山林、进京朝见等等,而恰恰因为这些原因,“别离”在古人们眼里往往成为了最是令人“黯然销魂”的一件事。而在早于唐、宋、元、明、清的大家们用诗、词、曲、小说来抒写人间离情别意的盛况之前,就出现了一篇流传千古的著名抒情小赋,它集中描写了多种离别

2、情景,抒发了亘古的缱绻别意它就是江淹的抒情小赋别赋。这一篇描绘人们离愁别绪的抒情小赋采用的是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因此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字里行间就充斥着辛酸苦楚,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离别之苦“黯然销魂”,吸人眼球,扣人心弦,既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又起到了统摄全文的作用,成为了整篇抒情小赋的“魂魄”所在;第二到八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一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不但承接了上文,而且水到渠成地开启了下文对各种别离之情状里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离之情的描写;第九自然段为最后一部分,议论性地以“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总结全文,不但呼应

3、前文,点明主旨,而且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如果说这篇作品的开头象是陡起的洪峰,中间的逐层描绘是注壑的激流,那么结尾一段议论,便将这些激流引入了茫茫无际的大海”。因此,此篇抒情小赋的其中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突出的结构整个结构看起来是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的,条理清晰得仿佛令人历历在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这在表达感情时用来引发读者产生共鸣自是非常成功的,从而也为这篇抒情小赋得以流传千古增加了一个筹码。分别总是痛苦的,谁不希望彼此朝夕相处,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得不分离,于是“劳燕分飞,远隔大海重洋”。在第一部分里,作者在用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所渲染的凄

4、婉悲凉氛围来统摄全赋之后,又接着在这部分里总体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分别情景以及人们的心境。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用了“况”与“或”来从时间、空间上来暗喻天涯海角之远、流年似水之疾后,作者在接下来的总体描绘中,便明智地将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理状态结合了起来可谓“移情于景”,以苍凉荒芜之景来陪衬离别双方的伤感惆怅、依依舍别之心境。“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一句里,一个“异”字,一个“奇”字,写出了景色的反常,而这种反常,恰恰是离别双方的内心返照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离别之人此时已经感伤于景物,将感情寄托在了景物之上,也就是说,景物已经蕴含着离别之人的离愁别绪,就算景物本来是光艳鲜丽的,

5、但于离别之人看来却没有丝毫吸引力,甚至在他们眼里成为了衰败之物,成为了他们内心的哀伤。“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这两句写出了离别之难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就连船在水边也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也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马儿哀鸣,作者在此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巧妙地托情于物、移情于物,表象上是说舟、车、马不愿离开,实际上是离别之人的内心之写照,是他们将行不愿、愿留不能的矛盾之心的写照。紧接着,作者写了“居人”(也即离别双方中留些来的一方)对离开一方的日思夜想之情之景日落月升、夜色深凉,思念之人在醒时、梦时皆挂牵着走了的一方,荒凉的景物描写,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

6、生,由是写出了思念之人的“缕缕哀思和绵绵怨情”。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里,作者详细描写了七种不同的离别之状及其不同特点:1、达官贵人之别。达官贵人账饮东都、笙歌罗列,表现为盛宴游娱的场景,只在离别之际才“衔涕”,才“感寂寞而伤神”。这里是“以乐景衬哀情”,而“以乐景衬哀情,愈见其哀”,作者极力渲染送别场景的隆重热闹有壮丽的车马、精美的服饰、丰盛的酒宴,加以如云的美人、欢快的音乐,意在表明羹残炙冷、双双送别人物之后的的感伤、落寞鲜明的落差,强烈的对比,使得这种送别时的感伤之情愈加渗透纸背,促人泪下。2、侠客壮士的之别。“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写得血泪相生,有血有肉,足见离别之人凛然

7、的义气他们义无反顾,“衔感于一剑”,慷慨赴义,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所表现出的来的视死如归之悲壮气氛。3、士兵征人之别。“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代战争条件艰苦,从军之别无异于生离死别甚至于是迫于无奈的生离死别。这里作者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方法,边塞是“辽水无极,雁山参云”,家乡却是“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氛围,通过景物的鲜明对别来突出地渲染了军人与家人离别时的不忍之状。4、羁臣使者之别。“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仆人侍卫们为之感心动魄,亲朋好友们为之泣涕流泪。作者此处没有直接描绘离国者的言行,而是描绘送行者的神情状态,从而用侧面烘

8、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国者“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的愁苦之情。5、宦游夫妇之别。“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丈夫远赴千里做官,只剩妇人独守闺房这是夫妻劳燕分飞的原因。“春宫闭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四季流转,过往褪色,寥寥几笔,看似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妇人眼里确实度秒如年。也许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简单地描绘了四时景象,是为了突出韶华易逝,但在似水流年里,我们可以想到在这似水流年里妇人是怎样地度日如年、是怎样地白了青丝老了容颜的,这里就足以表现了闺阁的寂寞和思妇无穷无尽的期盼。6、仙人世人之别。这里用的也是对比的手法做仙必需、必须做出对人间的舍弃,作者在此写

9、出了道士随幻想过成仙后的逍遥自在,以及在得道成仙之后他们想到的却是“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表现了成仙者对人间的依依惜别惜别之情。7、男女情人之别。这里用的抒情技巧,同样是对比的手法,“春草碧色,春水渌波”的美妙春色与“秋露如珠,秋月如圭”的荒凉秋色形成了对比,由是让男女双方热恋时的缠绵缱绻与分别后仅剩少女单相思时的思念之苦也形成了对比,表现出少女“与子之别,思心徘徊”的绵绵不绝的思念。“在用与人物心情相反的景物来反衬人物的感情的同时,作者还用符合人物心情的景物来从正面烘托人物的感情”,是的,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此抒情小赋的另外一个高招便是既有“以乐景写哀

10、情”,又有“哀景写哀情”,但都是常用的“寓情于景”、“托物抒情”、“移情于景”,赋予了景物很强的个体主观色彩,让离别之人的伤感之情寄托在景物之上,或者是用景物来映射离别之人的内心写照,从而很好地做到了通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来抒发离别之人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以及分别后的绵绵思情。最后一段里,以作者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来引起下文的总结。作者将讲抒写出永诀时难舍难分之情的自己与其他有磅礴之气的大家想必,表明自己以悲为美,从而在以悲为美的艺术境界中,用打破时空的方法来做一个归纳总结,概括出离别是人们必经之事以及伤感是人类别离的共有感情这一个结论。赋末,作者以疑问句作结,发人思索,引人遐思,

11、使得整篇抒情小赋显得韵味无穷,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统观齐梁之际,文人们逐渐要求赋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且日益注重于用赋来抒发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在这种背景下,江淹作为北方人却长期流落南方,“这就不能不使他在作品中将自己的亲身感受抒发出来”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抒情小赋的一个内容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总的来看,江淹的这篇抒情小赋,以错落有致的分明层次、华美浓重的辞采、深厚诚挚的情感,并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划等艺术方法,从而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的别离场景进行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那个时代额动乱的总特点,反映了当时人民普遍怨恨离乱的思想情绪,以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生、向往安定的美好愿望”。注:、皆选自诗词曲赋名作赏析之曹明刚所著的心物相感 情景互生江淹别赋赏析,山人民出版社出版,名作欣赏编辑部编。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