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193677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语文教学资料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偕老(xi)帏裳()说怿()白鹄(h)葳蕤()流霰( xin)公姥(m)鲑珍()玳瑁()箜篌()潜虬()岖嵚()否极泰来(p)飞甍()晻晻()吐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即见复关 言笑宴宴 搔首挠耳B. 其黄而殉 泣涕连连 情投意合C. 总角之宴 载歌载舞 踟蹰不前D. 匪夷所思 靡有朝矣 无与士眈、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即使 即便 即位 若即若离B急需 须知 必须 军需品C. 摧残 残忍 惨重 惨绝人寰D. 废弃 费用 废驰 半途而

2、废.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 B吾独向黄泉/黄泉下相见C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D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D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 静女其姝,俟我于成隅。以俟观人风得焉。C.及尔皆老,老使我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三岁为妇,靡室老矣。三岁贯女,莫我肯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唯捷径以

3、窘步 B.昔三后之纯粹兮 C.皇览揆余初度兮 D.惟草木之零落兮、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还部白府君/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B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虽与府吏邀,渠会永无缘C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D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B“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提天地和东西南北四面,实指天下。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时间的名称,若按时间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

4、、平明、黄昏、人定。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 日子,他又闲不住了。(2)在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自力更生 新水源,采取人力、畜力换班,机器不停的办法,昼夜抗旱灌水。(3) 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才不至于落后啊!A清静 开拓 时势B清净 开辟 时势C清净 开辟 时事D清静 开拓 时事二、古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

5、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

6、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

7、一项是【 】 (3分)A欲如赵近家 如:到去B比灵文园法 比:比较C为人所略卖 略:用策略D识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B家贫,为人所略卖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C其家不知其处 从其家之长安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13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而(刘武)又徙梁,是为梁孝王B又复问(少君)何以为验C合葬(于)霸陵D乃厚赐(侍御)田宅金钱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

8、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1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对 曰 姊 去 我 西 时 与 我 决 于 传 舍 中 丐 沐 沐 我 请 食 饭 我 乃

9、 去 于是窦 后 持 之 而 泣 泣 涕 交 横 下 侍 御 左 右 皆 伏 地 泣 助 皇 后 悲 哀。(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3分) 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3分)11、A(B比:比照。C略:通“掠”,劫掠。D识:记得。)12、C(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少君的”。A以:介词,凭借;介词,把。B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D于:介词,对,向;介词,在。)13、D。【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D项省略的应为“少君”。】14、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10、C级。B项中,“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由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错。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15、(1)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本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每错断、漏断一处扣0.5;以整数计分,如1.5分计2分,余类推。】(2)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用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 本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D。“涕”1分、“相” 1分,句意1分;“常”通假“尝”1分,“以

11、”后需要补充宾语1分,句意1分。】附文言文译文: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那个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名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叫嫖,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

12、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卖到宜阳。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

13、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把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汁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左右侍从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窦太后爱好黄帝

14、和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尊奉黄老的学术。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16.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 墨 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 、 、 、 的特点。(3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

15、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17(1)这首诗歌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繁荣反应来描写的。(我以为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有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动情态。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

16、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2)这首诗歌通过素蝶繁荣活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鉴赏: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附: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

17、舞,令人叹为观止。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18、默写:(6分)()羁鸟恋旧林,。()暧暧远人村,。(),水不厌深。(),。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脉脉不得语。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小题。(16分 )论 宋 诗 钱钟书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

18、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

19、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

20、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毛泽东同志早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把末流当作本源的风气仿佛是宋

21、代诗人里的流行性感冒。嫌孟浩然“无材料”的苏轼有这种倾向,把“古人好对偶用尽”的陆游更有这种倾向;不但西昆体害这个毛病,江西派也害这个毛病,而且反对江西派的“四灵”竟传染着同样的毛病。他们给这种习气的定义是:“资书以为诗”,后人直率的解释是:“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宋代诗人的现实感虽然没有完全沉没在文山字海里,但是有时也已经像李逵假洑水,探头探脑的挣扎。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22、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选自宋诗选注序言,有删节)1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从南宋到元、明、清,对宋诗的评价虽然褒贬迥异,但都犯了一个共同的弊病,那就是批评有失分寸。唐代以后的诗人都会有类似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时候的感受,担心自己无法守住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唐诗作榜样,宋人就只能模仿与依赖,就只能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这正是宋人的最大不幸。宋代的诗人,即使是苏轼、陆游,在创作上也颠倒了“源”“流”关系,染上“资书以为诗”的流行病。宋人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从古人著作中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极少现实感和对具体事物的感受。

23、20对“膏粱纨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认为宋诗不如唐诗的明代诗人只模仿和依赖前人成果的诗人不去继承前人文化遗产的诗人不能有所创造发明的宋代诗人21宋诗的成就是什么?它有什么不足?(4分) 22导致宋诗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9 解析:不是“担心无法守住前人的遗产”,而是担心只能守成,难以开拓。宋人的最大不幸并非出在“只能”。20 解析:“膏粱纨绔”原指只会吃喝、不会创业的富家子弟,本文指诗人。文中说,如果后代诗人“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遗祸子孙”,这里说的就是“只是模仿和依赖”,不能有所创新。“贪吃懒做”不是说“认为宋诗不如唐诗”。这里说的恰恰

24、是只是“继承”,却不“开创”。文中认为,宋诗还是有所发明创造的。)21成就宋诗并不是完全模仿唐诗,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深化。不足在整个艺术的发方向上,没有创新,基本是延续唐诗的风格和意境。22错将“流”当作“源”,不是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而是从古人的诗作中孳生出自己的诗作。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15分)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席慕容昨夜与朋友喝茶闲聊,他说人生有三个境界:生存、生活、生命;我笑着回道,我也认为有三种人生境界:物质、半物质、精神;我们相视而笑。我们都是普通的人,融入人海,也就一堆活动的物质而也;但这一堆物质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让浩宇中的这一个小星球变得异常

25、的丰饶,悲悲欢欢的一幕幕一而再,再而三地你方唱罢我又登台。我说生命的境界应该是自我的充分体现、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他说还有个人修为的浓厚沉淀。我又笑了,用那种欣慰的笑容。生命是什么?这是当年柏拉图与老庄同时思考的问题,然后延续到了今天,在静谧的书屋、在高高的论坛、在江边山麓,仍有许多不倦的思考者在孜孜地暝目晗首,试图解去这一千年老题。从一座古寺下山时,天已经微黑,城市的灯光如同以往一样的依然摇晃得迷离。各种音乐从不同的角度刺入耳朵,让在宝刹中得到片刻清禅的灵魂再度充斥了现实的无奈。刚才的梵钟响起时,感觉生命里的那些是是非非得得失失全都不值得介意,在一尊佛前,我似乎钻入了他的塑像里,好象成了那

26、不苟言笑的佛,冷峻地看看芸芸众生;而踏着下山的台阶,一步步我又走到了物质的世界,心的生命是空幽的,肉体的生命要由四觉牵引,人的物质属性决定我永远无法摆脱那些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无论是佛道儒,都是无法让我解脱的。佛的四大皆空,道的修身养性,儒的入世中庸,全蕴我之心底,却无法融为一体,象段誉体内的不同内力,仿佛要将人撕裂。有时候对自己说,做一个生命的隐者吧。去听听草间的风声,去享受林木的呼吸,还有那夜的明月、雨的彩虹;我是从自然中走出的灵魂,应该将自己还给自然吧。可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放弃生命的颜色。只能在一条本不愿意继续的道路上踉跄前行,然后一次次迷失自己。我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放弃。我无法从容

27、地面对生命,品味生命。不知何年何月,我会学会真正地爱惜自己的生命,那时候我必定也能学会真正地爱人和爱这个世界,用笑容去填补我的朋友的不快与失意。我知道我必须要去学会从容地面对生命的风雨,才能让爱人真正地快乐。我们生存在一个文化与艺术都又重新萌发个性与特色的时代,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一个异教徒。这是一个科学推动着文明的时代,尤如多年前米兰敕令颁布之前,我们轮回到没有上帝的多神时代,文明也不会再次殒灭。一次次生命的放纵,或者悲歌,或者长歌,是如此多姿多彩的表达着生命的真实含义。我想,那亘古以来似乎永不更改的璀璨夜空经历亿万光年的距离,一次次注视着从古寺上走下的人,那闪烁的微笑应该是真诚的吧,尤如我真

28、诚地笑对着周围的人们。一点点微笑会换来朋友的一个美梦或者一份释怀,对于学经济的我来说,这个交换是不平等的,我付出的太少,而得到的太多,我睡得如此沉静,笑得如此安静。有一个时刻,我懂得了生命是要用心来享受,用灵魂来享受的,瞬那的感悟,我知道自己将来会让爱人与家人快乐,是精神上的快乐,绵长而真实。当生命的质量、厚度和内涵超出了以往的范围时,思考的结果也得到了一次飞跃。不是不为物喜不为已悲的境界,是一种恬然的喜悦。如果让生命显示了它宝贵的价值,如同班得瑞音乐般醉却林木春花、春柳秋月,生命又何其幸哉。生命的价值是否可以超过平凡,是否可以以一种完全奉献的姿态出现?不去索求回报,静静地爱,静静地帮助别人,

29、然后收获心理上的一份礼物,其实得到最大利润的还是自己。因为能够真正品尝生命乐趣的人,已经被物流冲得七零八落,能留下来的,皆是幸运儿。斯巴达的生命是剽悍的,雅典的生命是文明的;特鲁斯尔坎人在七个小丘上修起围墙的时候,人类已经懂得品味生命,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恺撤享受的是悲壮、屋大维享受的是神圣。中国的古文化人们在奔波放逐中,也能笑着吟唱唐朝的云,宋朝的风。在品味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嚼出了历史的滋味。昨日归家时,高空正好一轮稍椭的明月,月光垂直地射入我的百会穴,有一种清心的感觉,瞬那仿佛体会到了什么,却又什么也没有,只是在静静的树滨中紧了紧风衣,一步步朝家走去。(有删减)23、文中“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

30、一个异教徒”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4、作者对生命有哪些不同层次的理解?请分条加以概括。 25、作者说:“能够真正品尝生命乐趣的人,已经被物流冲得七零八落,能留下来的,皆是幸运儿。”作为留下来的幸运儿,应该怎样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23、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生命是多姿多彩的。24、生命无法摆脱必须要面对的事实。生命要从容地面对风雨。生命是要用心来享受,用灵魂来享受的。不去索求回报,静静地爱,静静地帮助别人的生命是幸运的生命。25、懂得珍惜生命,从容地面对生命中的风雨

31、,在爱人真正的快乐中品味生命的滋味;用笑容去填补朋友的不快与失意,在真挚的友谊中品位生命的滋味;真诚地笑对周围的人们,用心来享受,用灵魂来享受精神上的快乐;在无私奉献中真正品尝崇高生命的乐趣。五、语言运用(12分)26仿照画横线的句子,以月亮和海燕作开头仿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6分)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月亮说, ;海燕说,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27以下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阅读后请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老年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北

32、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香港电影为什么短期内发展得如此繁荣?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2)你对这样的试题有何看法?请简要地分点作答,不超过60字。 26参考示例:我纯洁的心灵玉壶冰心。我奋斗的人生劈波斩浪。(句式1分,内容2分,每句3分,共6分)27(1)关注社会热点 彰显人文关怀 关注思维能力(答出其中两点就能满分)(2分) (2)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自然体现。能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方面等。(4分,言之成理即可)五、作文(60分)28、阅读下面一首短诗,根据要求作文。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提示】本题属范围的限制。作文选材范围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人生感悟、传统美德、哲理思辩等。本文内容一定是对人生路的感受或看法。说明:本卷为组合试卷,并非原创试卷供高一师生参考【精选】 语文教学资料【精选】 语文教学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