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63167019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造纸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造纸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造纸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造纸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纸行业分析报告调研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造纸行业分析报告【最新资料,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第一章造纸行业市场供需分析.第一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二、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变化 .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第二节行业供给分析 .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二、供给结构分析.第三节行业需求分析 .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二、需求结构及特点分析.第四节行业进出口分析.一、进口量分析 .二、进出口特点分析.第二章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第一节行业规模分析 .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二、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第二节行业效益分析 .一、行业三费减少.二、行业效益分析.三、行业平均生产率显着提

2、高.第三章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特点分析.一、行业的规模特点.二、行业的政策监管状况.三、行业的资本结构特点.四、行业的资源整合趋势.第二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供应商分析 .二、购买者分析 .三、替代品分析 .四、潜在竞争者分析.第三节行业垄断性分析.一、企业集中度总体分析.二、前 20 家企业集中度具体分析 .第四节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一、投资金额大 .二、设备技术含量高及其管理水平要求高.三、废水处理等环保措施要求高.四、原料供应渠道稳定性要求高.第四章企业分析 . .第一节造纸业企业特征分析.一、行业企业总体特征分析.二、规模特征分析.三、所有制特征分析.第二节主要企业运营状况对

3、比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二、偿债能力分析.三、发展能力分析.四、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对比分析.一、总体排名分析.二、盈利能力对比分析.三、经营能力对比分析.四、偿债能力对比分析.五、发展能力对比分析.附表表 11992 年 -2007 年纸及纸板消费量 . .表 22004-2007 年造纸行业盈利能力变化 .表 3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偿债能力变化 .表 4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发展能力变化 .表 52004-2007 年造纸行业营运能力变化 .表 6造纸行业相关政策 . .表 72007 年造纸行业集中度 .表 82007 年造纸行业前20家企业销售收入集

4、中度 .表 92007 年造纸行业前20家企业资产集中度 .表 102007 年造纸行业前20家企业利润集中度 .表 11造纸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状况. .表 12造纸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亏损状况. .表 13造纸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及盈利状况. .表 14造纸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资产状况. .表 15造纸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员状况. .表 16造纸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亏损状况. .表 17造纸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盈利状况. .表 182007 年造纸业前 20 家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表 192007 年造纸业前 20 家企业“三费”增长情况 .表 202007 年造纸业前 20 家企业偿债能力

5、分析 .表 212007 年造纸业前 20 家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表 222007 年造纸业前 20 家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表 23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 . .表 242007 年 9 月造纸行业上市公司企业排序.表 252007 年 9 月上市公司获利能力 .表 262007 年 9 月上市公司经营能力 .表 272007 年 9 月上市公司偿债能力 .表 282007 年 9 月上市公司发展能力 .附图图 1造纸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 22004-2007 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占 GDP比重 .图 32004-2007 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比重.图 42004-2007 纸及纸板产

6、量及增速 .图 5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速.图 62006 年造纸行业供给结构 .图 72007 年造纸行业供给结构 .图 82004-2007 年造纸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图 92006 年造纸行业需求结构 .图 102007 年造纸行业需求结构 .图 112007 年各国人均消费纸张数量比较.图 122004-2007 年造纸行业资产变化 .图 132004-2007 年造纸行业收入与利润变化.图 142004-2007 年三费增速变化 .图 152004-2007 年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图 16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图 17我国造纸行业

7、单个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变化. .图 18造纸行业企业规模分布 . .图 19造纸行业企业所有制分布 . .第一章造纸行业市场供需分析第一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一、行业产业链分析造纸行业的产业链相对较短,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划分为制浆、造纸和纸制品行业。造纸行业产业链中的上游行业主要是指纸浆制造产业,包括造纸木浆、非木浆和废纸浆的制造。中游的造纸链条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划分标准可分为机制纸及纸板、手工纸和加工纸三类。一般地,我们按照产品可以分为新闻纸、文化用纸、包装用纸和特种纸四个子行业。其中,新闻纸主要用于报业;文化用纸主要用于印刷出版业,包括涂布纸和非涂布纸,涂布纸又包括铜版纸、涂布白卡

8、纸等等;包装用纸主要应用于包装业,通常有白板纸、箱板纸和瓦楞原纸等品种;特种纸常见的有电容器纸、卷烟纸等。而下游行业则主要指各种纸制品的制造,包括纸和纸板容器的制造、加工纸的制造等。具体如下图所示:图1 造纸行业产业链结构此外,根据中国造纸工业协会对造纸行业的子行业细分标准,将造纸行业细分为以下十种子产品:新闻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纸(主要包括铜版纸) 、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白板纸(主要包括涂布白板纸)、箱板纸、瓦楞原纸、特种纸及纸板、其他纸及纸板。二、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变化造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纸和纸板为消费型的原材料,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

9、展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近几年来,造纸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一直以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发展,近四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20。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长周期的增长期,GDP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这将继续拉动我国纸张消费的快速增长。从下图看出,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 年和 2004 年时分别约占1.52%和 1.43%, 2006 年时回升到1.49%,2007 年则继续回升,达到1.52%。从未来看,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纸及纸板的需求和消费将继续增加,这将使得造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增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2 2004-2007 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占 GDP 比重三

10、、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由于需求增长的拉动和国家反倾销保护政策的刺激,我国造纸行业的投资从03 年开始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种增长在04 年达到顶峰。然而在06 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但是,到 07 年 11 月份为止,行业投资额度又逐渐回升。另外,从 03 年以来,全国投资总额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占全国的比重在06 年达到最低点0.7%,但 07 年后有所回升。具体见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3 2004-2007 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比重但是,我们认为07 年以来的增速回升与04、 05 年大规模的资产投入在

11、结构上有所不同。一方面,7 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纸浆生产线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针对“两高一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造纸行业纷纷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第二节行业供给分析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近几年来,我国造纸行业的供给水平开始快速增长。随着 04 年、05 年大量新增产能项目的建设,导致 05 年、 06 年产能集中释放,从以往的供不应求逐步转变为供过于求。截至 2007 年底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 3800 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产量达 7400 万吨,同比 06 年的 6500 万吨增长 13.85%,增速较 06 年的 16.07%有所放缓。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

12、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 2004-2007 纸及纸板产量及增速我们应该注意到,2007 年产量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有:(1) 2007 年国家继续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大量关闭淘汰中小产能;(2)新闻纸和铜版纸等一些子行业市场早2006 年就已供过于求,竞争十分激烈, 2007 年开工率有所下降,产量有所回落;(3) 2006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04、05年明显下滑,而造纸行业的建设周期一般为10 15 个月。此外,近四年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一直保持在18%以上,平均增速超过20%。到 2006 年底,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3000 亿元, 2007 年更是高达3758.4 亿元,同比增

13、长20.49%。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速总的来说, 2007 年全年纸和纸板的产量高达 7400 万吨,同比增速 13.85%,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由于 06 年投资增速回落,产能的快速增长有所缓解。与此同时, 07 年绝大多数纸产品相继提价,行业景气度开始回升, 使得到 07 年 11 月份为止,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49%,高达 3445.2亿元。二、供给结构分析资料来源:中国造纸工业协会图 62006 年造纸行业供给结构资料来源:中国造纸工业协会图7 2007 年造纸行业供给结构由以上两幅供给结构图的对比分析可见

14、, 2007 年产量比重明显上升的品种有:涂布纸、箱纸板、瓦楞原纸和特种纸及纸板等。(二)供给特点分析总结我国造纸行业近几年供给量的变化,有以下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1、外资进入加快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纸及纸板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造纸业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了对纸及纸板的需求,并刺激国内在造纸领域的投资;二是全球造纸业产业转移的大背景。造纸业的生产和贸易重心转移应该具备两个条件:跨国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接收国或者地区具备区位优势。目前,这两个条件已经成熟。近年来,全球造纸业的生产和贸易重心出现了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亚太、拉美等地区转移的新趋势。统

15、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欧洲和北美等国家的纸及纸板产量与消费量增长有限,甚至还出现负增长的局面,而中国的造纸产量 2005 年增长达 13.13%, 2006 年增长达 16.07%,呈加速增长趋势。2、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我国造纸行业由于其产品差别化小,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较低;但是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我国造纸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 主要表现为前十强企业产量比重和销售收入比重这两个指标逐年提高。同时,产量排名前 10 位的企业增产产量所占比重要高于相应的总产量所占比重,表明新的市场多数被大企业占领。但是与国际前 50 强相比,国内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中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行业本身特性的要求,

16、企业存在做大的内在冲动。在目前行业出现结构性的暂时过剩的情况下,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整合小公司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我国造纸业的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第三节行业需求分析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我国造纸行业的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纸业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行业。全球造纸行业生产与消费每年以 2% 3%的速度增长,亚洲以 8.5%增长,名列各大洲之首,我国的纸品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各类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占世界纸和纸板消费总量的14%以上。具体从1992 年到 2007 年的纸及纸板消费量情况见下表所示:表 1 1992 年 -2007

17、年纸及纸板消费量单位:万吨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消费量19482088243030303071325933483522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消费量3575368343324806543959306600730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我们可以看到,从 2004 年到 2007 年,消费量先是越过 5000 万吨和 6000 万吨,然后上升至 7000 万吨, 2007 年的消费量已经达到 7300 万吨。近几年来我国造纸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从下图可以看到,2006 年造纸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18、 3038 亿元, 2007 年前 11 个月就已经达到 3374 亿元,同比增长 24.16%。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82004-2007 年造纸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相关产业政策等密切相关。近四年来,我国GDP已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了,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2006 年 11.1%,2007 年达到 11.4%,而且居民收入增速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因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会随之升高,消费水平的提高无疑会促进纸和纸板的消费需求。此外,人民币升值的利好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纸和纸板市场的快速成长

19、。二、需求结构及特点分析(一)需求结构变化及分析当前国际上能生产的纸及纸板种类已达 1200 多种,我国有 600 余种。按照用途我国一般将其分为新闻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白板纸、箱板纸、瓦楞原纸、特种纸等十类。资料来源:中国造纸协会图9 2006 年造纸行业需求结构资料来源:中国造纸协会图102007 年造纸行业需求结构由以上两幅需求结构图的对比分析可见, 2007 年消费量比重明显上升的主要品种有: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纸、白纸板、箱纸板、特种纸及纸板等。(二)需求特点分析总结我国造纸行业近几年消费量的变化,有以下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纸及纸板的需求增长由缓慢

20、增长阶段逐渐过度到快速增长阶段,造纸行业整体上属于成长性行业。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对纸张需求的增加,再加上我国纸张出口日益强劲,两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我国纸及纸板需求快速增长。二是高档纸需求快速增加。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高档纸需求增加,如书写印刷纸中的高档铜板纸、纸板中的白纸板和涂白纸板消费量和消费比重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而草浆低档纸用量逐年减少。三是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统计数据, 2001-2007 年我国纸与纸板消费量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 12%。然而,我国 2007 年人均消费量仅为 50 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 300公斤的消

21、费水平,也低于世界人均 52 公斤的消费水平。可见我国人均纸张消费水平还很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2007 年各国人均消费纸张数量比较第四节行业进出口分析一、进口量分析近几年来,我国纸及纸板的进出口力量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 年,我国进口纸及纸板进口595 万吨,而出口量仅为 65 万吨,净进口量为 530 万吨;至 2006 年纸及纸板的出口量已达30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29.39%,而进口量自2003 年后就逐年下降, 2006 年的进口量为 436 万吨,出口量 305万吨,年净进口量为 131 万吨。2007 年纸及纸板出口量首超进口量

22、。2007 年我国纸及纸板出口 422 万吨,同比增长38.5%,进口量为 398 万吨,同比下降 8.8%,出口量在 2007 年首度超过进口量。此外,原材料进口依旧保持增长。2007 年我国纸浆进口量为847 万吨,同比增长 6.5%,累计进口金额 55.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3%。 2007 年我国进口混合废纸459 万吨,同比增长16.59%;旧报纸577 万吨,同比增长 14.82%;旧箱板纸 1199 万吨,同比增长 15.07%。二、进出口特点分析(一)进口特点分析随着纸及纸板消费的增长和现代造纸工业产能的迅猛增加,国内纤维原料供需矛盾突出,缺口逐年增大。由于产能的扩张主

23、要集中在以木浆、废纸浆为原料高档文化用纸、包装纸及新闻纸,而国内纤维资源发展滞后,新增产能的对纤维原料的需求部分通过增加进口来满足,木浆和废纸进口量及所占全球贸易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国内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主要产品如新闻纸、铜版纸、涂布包装纸等国内供给能力大幅增加,产品档次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可以逐步代替进口,出口也有了相当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造纸工业竞争力已有较大提高。(二)出口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产能扩张迅速,纸与纸板、纸浆产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纸与纸板的生产国,纸及纸板出口势头趋于兴旺。尽管国外市场需求的上升为我国造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24、机遇,但造纸行业扩大出口尚需破解两大难题:一是原材料短缺成为制约我国造纸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造纸原料结构的调整,到2010 年造纸工业原料中木浆的比例将从目前的6%提高到 20%,提高 3 倍多,造纸原料之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由于我国林木资源稀缺,再加上我国废纸回收率低,造成以木浆、废纸为主要原料的高档纸及纸板的国内供给能力严重不足,需大量依赖进口。2007 年受需求增加、北美生产下降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国际木浆价格持续走高,到07 年 9 月份创 12 年来的历史高点。同时,废纸受需求拉动和供给刚性的影响,价格也持续上涨。木浆和废纸进口价格上涨大大抬升了国内造纸公司的成本。二是出口市场

25、高度集中,贸易风险加大,造纸业国际化之路将充满坎坷。我国纸及纸板对印度、东盟和美国三个市场的出口量占纸及纸板出口量近6 成,且出口增长迅速,应警惕遭遇反倾销的风险。第二章行业规模与效益分析第一节行业规模分析一、资产规模变化分析近四年来,造纸行业总资产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平均增速在14.7%左右。 2006 年总资产规模超过了 3600 亿元, 2007 年 111 月,总资产同比增长了 16.91%,达到 4075.82 亿元。行业的旺盛需求推动了资产的快速稳定增长。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22004-2007 年造纸行业资产变化二、收入和利润变化分析近几年来,销售收入一直保持

26、在 20%以上的增速。 2006 年造纸行业经历着价格下降、成本增加的不利局面,销售收入增速迅速下降了 6 个百分点,但 07 年又由于行业景气,增速有所回升。同时,行业利润的增速在2004 年 2006 年之间呈跳跃式增长。从2004 年的 12.52%利润增长率发展到 2006 年的 27.76%, 07 年又由于行业景气,行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利润同比增长了40.99%,达到了 194.22 亿元。在 04、05 年,销售收入增速一直高于利润增速。但在06 年时,造纸行业收入增速开始略高于成本增速,行业利润率持续走高,表明行业规模化带来的管理水平提升。到07 年时,行业利润更是大幅增长,利

27、润的增速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速,利润增长进入快车道。具体数据有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32004-2007 年造纸行业收入与利润变化第二节行业效益分析一、行业三费减少造纸行业三费增速低于销售收入增速, 2007 年,销售收入增速和三费增速之间的差距拉大,收入增速达到 24.16%,而三费平均增速在 12.50%左右。从总体趋势看,三费增速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财务费用增速下降显着,从 06 年的 41.16%下降到 9.85%。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14 2004-2007 年三费增速变化由于三费增速下降,销售收入增速稳步上升,导致三费所占销售收入比重下降。从下图中看

28、出,四年来三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整体上一直为下降趋势,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分别下降 0.88 、 0.56 、 0.51 个百分点。三费的下降,主要由于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家相关的造纸行业产业政策等因素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己效率,加强对各项支出的控制,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52004-2007 年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化二、行业效益分析(一)毛利率下滑至历史最低点在产能过剩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双重不利影响下,造纸行业的毛利率从2004 年起开始不断下滑。至2006 年及 2007 年的上半年,行业的毛利率下降至历史的最低点

29、。但随着中国制造的纸产品开始逐渐被海外市场所接受,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原材料价格的增速也有所放缓。造纸行业毛利率下降的速度开始有所缓和,并从2007 年中期开始逐渐回升。(二)盈利能力有所改善通过下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到,04 年以来,造纸行业的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具体地,销售毛利率经历了 05 年的低谷后稳步回升,销售利润率回升速度更快,同样,资产报酬率从 06 年的 6.06%上升至 07 年的 7.04%,提高了一个百分点。总的来说,造纸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在今后几年更是稳步回升。具体如下表所示:表2 2004-2007 年造纸行业盈利能力变化2007 年 11

30、月2006 年2005 年2004 年销售毛利率13.7413.3913.0814.61销售利润率5.764.974.844.96资产报酬率7.046.065.335.4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偿债能力较高从 04 年以来,行业的负债率在07 年首次低于60%,较 06 年大幅下降。亏损面较06 年略有上升, 但幅度很小,且近几年的亏损面基本在18%-19%,一直保持在较为合理的状态。利息保障倍数为3.82 ,较 06 年的 3.21 有所提高,达到近四年来新高。总的来说,造纸行业的偿债能力较高。具体如下表所示:表3 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偿债能力变化2007 年 11 月2006

31、 年2005 年2004 年负债率59.8362.0061.8462.03亏损面18.3318.2119.8119.18利息保障倍数3.823.213.522.9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发展潜力巨大近四年来,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变动较大,其中应收账款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有升有降,但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从 04 年的 12.52%上升到 07 年的 40.99%,说明造纸行业利润增速很快,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具体如下表所示:表4 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发展能力变化2007 年 11 月2006 年2005 年2004 年应收帐款增长率14.9119.

32、8518.563.76利润总额增长率40.9927.7625.7412.52资产增长率16.9111.7418.0812.13销售收入增长率24.1621.6927.920.9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五)营运能力较为稳定通常,我们考察行业的营运能力时常选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这三个指标。通过下表数据可以看到,三个指标均稳步上升,其中产成品周转率 07 年增幅较大,上升近 2 个百分点。总的来说,造纸行业的营运能力较为稳定,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如下表所示:表5 2004-2007 年造纸行业营运能力变化2007 年 11 月2006 年2005 年2004 年应收帐款

33、周转率8.968.588.458.04产成品周转率16.0814.6313.0711.75流动资产周转率2.432.312.191.9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行业平均生产率显着提高造纸行业平均生产水平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这主要受宏观经济的拉动,供求不断改善的推动,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的稳步回升等几个因素的影响。由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将推动销售收入显着增长,同时国际商品浆市场由于产能利用率的逐步下降,造纸企业的成本压力得到缓解,这显着改善行业盈利能力,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人均生产效率提高。2004 年时,行业的人均利润总额和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 1.31 万元和 26.43 万元,到 2007 年,二者

34、分别达到了 2.62 万元和 45.49 万元。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62004-2007 年造纸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变化行业的平均生产效率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长,充分表明行业正处于景气上升期,对造纸行业的未来看好。第三章行业竞争分析第一节行业竞争特点分析一、行业的规模特点我国造纸行业由于其产品差别化小,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从我国纸和纸板生产企业数量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对比来看,2000 年以来,纸和纸板生产企业的数量总体下降,而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不断攀升,且这种变化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不断增长的趋势表明我国造纸行业曾经鱼龙混杂、小纸厂林立混战的局面正在得

35、到改善。但是需要指出目前的集中度仍然较低,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的集中度(以CR5 为例)与国际相比仍属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我国造纸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主要表现为前10 名企业产量比重、前 10名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这两个指标逐年提高。前10 名企业产品占行业产量比例由2002 年的不到 14%提高到 2007 年的近 20%;前 10 名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2002 年的 18%提高到 2007年的 42.68 % 。同时,从增量产量来看,产量前10 名企业占比要高于总产量比重,表明新的市场多数被大企业占领。但是与国际前50 强比,国内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中度仍有待进

36、一步提高。2001 年世界前 50 强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为 55.32%,2007 年国内产量前20 名和前 10 名企业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仅有 28.37%和 20.14%。2002 年至今,集中度提高了一倍,特别当行业景气周期下降的时候,大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的中小企业由于亏损被迫退出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环保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因为污染问题被强令关停也成为集中度加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将更加严厉,而且执行力度也将不断加大。随着明年新的环保标准推出执行,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二、行业的政策监管状况由于中国造纸行业存在原料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问题,导致造纸企

37、业的水、能源、物料的消耗较高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就吨浆纸综合能耗和综合水耗来看,国际上先进水平为吨浆纸综合能耗0.9 1.2 吨标煤,综合取水量 35 50 吨,我国除少数企业或部分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大部分企业吨浆纸综合能耗平均为 1.38 吨左右标煤,综合取水量平均仍处于103 吨左右高位。针对造纸行业存在的能耗高和污染大的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变这种状况。2007 年 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印发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中的要求,造纸行业主要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 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排放不达标的年产 1 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其中 2007 年淘汰 230 万吨,“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650 万吨。随后,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文件。对节能减排、环保以及行业发展规划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和约束性的规定。具体相关政策见下表所示:表 6造纸行业相关政策时间相关政策2007年 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 7月淘汰落后产能时间表2007年 7月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年 8月林业产业政策要点2007年 8月中国造纸协会关于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意见2007 年 10 月制浆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