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日知录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157787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日知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日知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日知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日知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日知录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日知录三则学案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 顾炎武,_(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131682),昆山人,初名_,国变后易名_,学者称_。他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边黑,性情耿介,不谐於世,与同裏归玄恭(庄)为友,时称“_”。 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那是一个动荡年代的前夜。外有满清贵族崛起于东北,大有叩关南下之势。内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席卷中原大地,明朝统治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就在这年的五月 ,顾炎武生于江苏昆山的一个小镇。清兵南下,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

2、贞品格,他更名炎武。他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祖先世代明朝为官,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然中落, 兄弟五人,炎武 排行老二。在他很小时,就过继给别人。 顾炎武从小就跟随祖父读书并受到过比较严格的儒家教育,嗣父早卒,嗣母王氏受过良好教育, 这些对于他以后人格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顾炎武性情耿介,很有志向,在青少年岁月里他广泛接触名当时的名士大儒,讲学论道以天下为己任,年轻时候的他就认识到科场应试无足轻重,用心研学实用之学, 清兵攻陷南京后,顾炎武 在苏州、昆山参加了抗清斗争。昆山城陷,嗣母王氏在家乡沦陷后绝食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言给顾炎武:“汝无为异国臣子”,国恨家仇,嗣母遗言,使顾炎武终生保持

3、了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表现在:不与清朝的名公巨卿有所交往,即使与自己的亲外甥,时任清政府高官的徐乾学弟兄,也很少走动。有一次,徐乾学坚邀舅舅到家中做客,他无奈去了,但拒绝饮宴,以表示不食清禄之义。 公元1680年,顾炎武原配在昆山病故,他在悼念妻子的诗中写道:“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在地下你见到年迈的父母,请秉告二老 :明朝的遗民还有我这个人。这一年顾炎武已经六十八岁了。他漂泊北方25年 ,最终客死异乡。顾炎武的一生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日知录、 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等著作都是实地考察和书本知识相互参证,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写成的。2、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是明末清

4、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每天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月内忘不了自己学的东西 算的上好学的人。)3、简述日知录和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 经世致用是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

5、革。4、人们为了表达立誓报效祖国的心情时,常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两句诗句_。二、课文分析(一)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1.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导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译:_ _ _ 2若夫(至于那)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 ,无益于人 ,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译:_ _ _ 【在这段文字里,作为一位封建社会的文人, 他讲“天下”,讲“将来

6、”, 不为剥削阶层立论,而为天下后世立论。他说而阐明为政理论的文章,记录记录为政事迹的报导,反映民间不得上达的隐情的资料,以及引导人向上、而不是引导人堕落的文章,都是不可断绝的。而 “怪力乱神”的事,没有根据的资料,抄袭别人的观点,和阿谀奉承的文章,这四类文章于人无益,于己有害。这种文章,越少越好。】【思考】1. 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两层,即_和_。2简述“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 _、_、_和_3.文章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文章是运用_论证的方式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有益之文: 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无益之文: _(二)第二则“著书之难”1子书自盂、荀之外,如老庄管

7、商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译:_ _ _ 2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无,而後为之,庶其传?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後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译:_ _ _ 3若後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A重点字词自释:_ _ B

8、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正译:_ _ 【在这一段里,顾炎武讲的是著作的价值和永久性问题。他说,先秦诸子之书,多能各具价值,各垂永久,那是因为这诸子都能独立思考自成体系的原故。到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就是综合别人的,虽名曰子,但已经历了变化。司马光、马端临都是竭尽平生精力去写成通鉴和通考的,故而这两部书是不可无、垂永久的著作。虽小有失误,亦不害大事。那什么样的著作才是有永久性的呢?是过去的人不曾说过、不曾涉及到、而将来的人又不可缺少的内容,才可以流传下来。而顾炎武本人毕生著书,正是严格地遵守了这一原则。】【思考】1.作者为什么说著述很难?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可以用文中语句回

9、答。困难的原因是难以自成一家之言。著述原则是“_,_。”2.作者命名“著书之难”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引用资治通鉴文献通考为例?明确:议“著书之难”意在强调_的观点。引用古例,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三)第三则“文人之多”1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 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己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

10、译:_ _ _ 2而宋刘挚之训子孙,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译:_ _ _ 3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後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A重点字词自释:_ 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 C自译:_ _ _ 正译:_ _ _ 4 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A重点字词自释:_ _ B不恰当的字词纠正:_C自译:

11、_ _ 正译:_ _ 【思考】1.研读“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并体会其情感。 明确:作者表面上说_,正是要揭示_。忧虑(唐宋以下)_。2.小结: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三、课堂练习1、加点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世之所不可无 B 庶乎其传也与 宋刘挚之训子孙 而予以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马牛而襟裾 D 士当以器识为先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皆以一生精力成之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剿袭( ) 怪力乱神( )潢潦( )庶乎其传也与( ) 舛漏( )菑畲( ) 提奖(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器识(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