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普查探矿建设项目环评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150205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矿普查探矿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矿普查探矿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矿普查探矿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金矿普查探矿建设项目环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矿普查探矿建设项目环评doc(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后林沟金矿普查探矿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宁强县庙坝乡*立项审批部 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矿业勘探占地面积(平方米)探矿普查区面积1.62km2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8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简介根据有关地质资料表明,宁强县*村一带蕴藏着一定的以金矿为主的多种金属矿资源,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较详细的地质普查,因而矿产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国家及陕西省现行的矿产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鼓励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

2、式,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代芳堂向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探矿申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已向其授予了探矿权,准予在宁强县*村一带进行金矿探矿普查。该探矿普查项目由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承担具体的勘查任务。其探矿许可证登记情况如下:1 探矿证号:*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续一)2 探矿权人:*3 探矿权人地址:*勘查项目名称:*地区金矿普查地理位置:*图幅号:I48E018018勘查面积:1.62km2有效期限:*勘查单位:*勘查单位地址:*区块登记范围及拐点经纬度座标:东经 北纬A:1062045 330730B:1062130 330730C:1062045 330645D:1062130 33

3、0645本项目为地质普查勘探项目,其主要工程任务是:在充分研究和运用区域地质资料、区域矿产资料的基础上,对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和区域地质矿产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整理、对比,以1/1万地质草测、1/5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基本方法,大致查明测区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着重研究区域金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和矿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1/1万地质草测、1/5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取得的地质成果,以槽探揭露为主要手段,大致查明金矿(化)体分布规律、矿体规模、矿石特征,提交普探工作报告。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续二)该普探工程计划用工1

4、0人,每天工作8小时,年工作200天。在进行环评现场调查时,该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为使项目对区域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受代芳堂委托,现由汉中市环境工程规划设计院对*在宁强县*村开发的宁强县*地区金矿普查探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5、年4月29日(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7、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发1999第107号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关问题的通知;8、省、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或要求;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1、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发给代芳堂的探矿许可证(探矿证号:61000005301777);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续三)12、*地区金矿普查设计书(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13、*环保局文件 宁环发20069号*环境保护局关于*金矿探矿项目执行环境标准的批复。四、

6、报告有效性说明1、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依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发给发给代芳堂的探矿许可证(探矿证号:6100000530177)所规定的探矿范围和探矿期限,仅对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在*地区开发的金矿探矿普查项目进行环境评价。探矿工作完成后,若正式进行矿产开采应另行评价。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项目建设方不违背下列条件的前提下,本报告有效。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7、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探矿区地处山区,人口稀少,区内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良好,目前无工业企业分布,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一、地理位置及交通*位于陕西省西南角,为我省及我市入川的主要门户。宁强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是一个低中山区县。宁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东与本市勉县、南郑相连,西与甘肃康县、武都为邻,西南一角与四川青川县接界,正南方为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北与我市略阳毗邻。全境介于东经10520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总面积3243km2。本次评价的金矿探矿普查

8、区位于*村,为*东北部,距*政府所在地约5km(直线距离),有8km的乡间小道与青羊驿相通,其中有2km为便道,尚需修整(地理位置见图一,矿区范围见图二)。二、地形、地貌和地质概况(本节引用了*地区金矿普查设计的部分成果)1、地形地貌拟建项目探矿区域属于中山地貌。区内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区内平均海拔高程在1000m左右。2、区域地质状况区内出露地层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下部为中元古界基底的接官亭组,由基性海相火山岩系与海相碎屑沉积岩系组成,主要岩性为细碧角斑岩系与凝灰质板岩、千枚岩、硅质板岩等;上部为震旦系断头崖组沉积盖层,由陆源海相化学沉积岩组成,主要岩性为砾岩、粉砂质岩、泥钙质板岩、炭质板

9、岩、硅质白云岩等。区内金铜矿化皆赋存于硅质白云岩与板岩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中或白云岩内断裂带中。区内褶皱构造简单,为一北西西倾的单斜层。汉江断裂从本区南侧通过,受其影响,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复杂,其中以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最为发育,该组断裂按一定间距呈迭瓦状出现,按产出位置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续一)分为三个构造带。北部断裂构造带:位于向斜核部,沿钠家河坝铜厂坪火地沟一带发育,性质与中部断裂构造带期相似。中部断裂构造带:位于向斜南翼,通过滴水崖李家沟山金寺一铜厂湾,主要发育在断头崖底部白云岩与板岩接触带。南部矿化带,从西到东由杨家河坝龙王庙徐家沟,主要发育在接官亭组中基性与中酸性火山岩过

10、渡部位。区内除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外,其它脉岩亦为出露,有蛇纹岩、钠长斑岩、辉绿岩等。*异常位于白云岩内近东西向断裂带内。异常主要由Au异常组成,异常中心有弱砷异常。Au最大值27010-9,平均3910-9(22个点),属高强度异常,异常长1500m,宽350m,西部有明显的浓集中心。2002年,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在区内进行地质踏勘过程中,对*异常用化探原生晕方法进行了验证,做了两条化探剖面,分析了Au、As、Ag、Cu、Pb、Zn、Ni、Cr、Co、S、Mo、Mn、V、B等元素,结果在次生晕异常中心有明显的原生晕Au、As异常,局部有弱Ag异常。原生晕Au最大值28510-9,As

11、最大值3010-6。二者吻合较好。3、矿体特征号矿化体赋存于F1断裂蚀变带中,地表控制长度100m,宽0.82.0m,产状10040,金品位0.565克/吨。号矿化体位于号矿化体北侧,已控制长度约100m,矿体向两侧仍有延伸,一般厚13m,平均厚2.2m,品位一般110克/吨,最高20克/吨。控制垂深大于200m。氧化矿石呈红褐色、块状,已碎裂成碎块。原生矿石呈青灰色,致密块状,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白云石,矿化强度与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强度成正比相关。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续二)三、气象本项目探矿普查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暖温带山地型湿润气候特征,主要

12、气候特点是雨水多、云雾重、湿度大、日照短。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10。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815870mm,多集中在每年45月和89月的雨季。四、水文本探矿普查区附近的主要地表水体是*。*是汉江的一个支流,由北向南流至青羊驿汇入汉江。本探矿普查区探矿点距*约200m(直线距离)。五、生物多样性*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南北气候过渡带,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特别是林特资源较丰富。评价区域自然植被生长较好,有核桃、柿子、油桐、连香树、杜仲、山楂、樟木、枇杷等经济林木。人工植被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红薯、洋芋等为主。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常见的有:野兔、松鼠、山鸡、狐狸等。建设项

13、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续三)社会环境简况:本次评价的*地区金矿普查探矿项目位于*村。矿区主要探矿点距*约5km。*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交通也很便利。该乡目前有7村40村民小组共4000余人,其中8个村矿产储量丰富。该乡现有14家乡镇企业,上规模的有*球溪矿业有限公司、黑木林选矿厂等4家矿山企业。目前*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10余种,主要矿产资源有:蛇纹岩、石棉矿、滑石矿、锰矿、铁矿等。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地以它独特的优势,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区域内山坡地约占总面积的85%以上,农民耕种面积人均不到几分地。村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豆类等。距探矿

14、点以南约2km处有一龙王庙,在当地朝拜的人较多,但根据我们调查,不属于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最近农户在探矿点2km以外。环境质量状况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区域地处山区,植物生长状况较好,区内人口稀少,目前无工矿企业分布,大气环境基本未受到人为污染。据类比调查表明,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二、水环境质量状况本项目探矿普查区附近主要地表水体为*。通过我们调查,目前*水体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的规定。三、声学环境状况项目所地周围无明显噪声源,声环境状况良好。目前声环境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

1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防止因探矿导致区域生态系统遭到显著破坏;2、保护区域地表水质不因探矿而受到污染;3、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废渣影响,防止因废渣堆放引起的其它环境污染事故;4、保护龙王庙不因该项目而受到破坏。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废水禁止排放;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标准;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GB

16、l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第一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项目名称*地区金矿普查探矿二、建设单位*三、探矿工艺流程简述1、首先对探矿区进行土壤化学调查布点,进行采样分析;2、根据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确定探槽位置,并开槽取样分析;3、根据槽探结果,确定地表钻探位置,并进行地表钻探分析,以确定矿石储量及开采前景。此外,在矿化异常区,需要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槽探工程,近一步揭露矿体赋存状态及工业价值。通过上述工程基本确定矿体的赋存状态,储量等指标。四、实物工作量工 作 项 目计量单位工作量总计1/1万地质草测km219.401/1万土壤地球

17、化学测量km21.801/1万土壤化探测网布设km21.801/5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km10.851/5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布设km1.92槽 探m32000工程点测量个6土壤样品采集、加工及测试件450岩矿分析样品采取、加工及测试件743岩矿鉴定样品采集、制片及鉴定件10小体重样件30五、主要污染因子1、生态破坏:探矿时开掘探槽、矿坑需要剥离矿山表面土层,进行爆破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续)等操作,从而必将破坏山体表面土层和植被,给矿山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废气:开采面爆破,矿石采掘、破碎等操作产生的粉尘和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及粉尘;3、废

18、渣:探矿产生的矿渣、碎石、沙砾等;修路产生废石;4、噪声:钻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及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爆破粉尘30600mg/m310mg/m3水污染物探矿悬浮物5500mg/L循环利用不外排固体废弃物探矿开采矿山道路建设弃渣3500m3800 m3噪声钻机等设备的噪声在90dB(A)以上,运输矿石的车辆噪声一般在8090dB(A)之间。开采面爆破噪声可达120dB(A)以上。其它主要生态影响:(详见环境影响分析)1、矿开采改变自然地貌,破坏景观系统协调性,改变矿区所在

19、地生态系统构成和物种生存条件;2、废渣的随意倾倒,将引发各种生态环境破坏;3、由于雨水冲刷,含有大量弃渣的浊水流入地表水,对地表水水质造成影响。环境影响分析一、探矿弃渣环境影响和大气环境影响钻探分为地表槽探和坑道钻探两种。坑道钻探是在已开凿的坑道内以钻探的方式寻找可能存在的矿化区段。由于钻探在坑道内进行,所以对地表环境影响不大。坑道钻探是通过地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槽探样品分析结果的筛选,选择最有开采前景的区域进一步勘探。本次工程探矿预计开凿2个平硐,计划工作时间为2006年4月2007年1月。由于平硐凿进难度较大,需要专用的矿山机械设备。如凿岩机、空压机等,没有电力的地方还需柴油机作为动力。开

20、凿一个平硐在工作期间工人生活、休息、存放设备等需占地约30m2,其影响的面积约100200m2。根据矿区平硐数量和规模,预计平硐钻探会产生3500m3左右的弃石废渣,因此需建设专门的矿石堆场和弃渣场来分别储存矿石和弃渣,*也可在下游建拦渣坝,对废渣进行堆存,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修2km矿山道路,产生废渣约800m3可完全用于修路。柴油机运行时会排放一定的烟气,但由于排放总量较小,加之当地空气流通较好且环境容量较大,所以烟气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的影响极小。二、生态环境影响1、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对生态环境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探矿地质勘探的初始步骤。按一般常规土壤调查采样规范,首先要开挖土壤割面,

21、割面的大小主要以地形条件而定,一般每个土壤割面需开挖0.2m2,掘出物在0.15m3左右。本工程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剖面拟每间隔20m设一个,共设置约100个,据此计算出整个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过程将产生约15m3的掘出物,同时造成20m2的植被破坏。2、槽探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分析(续一)槽探是通过开挖的探槽取样分析,而得出是否有进一步钻探及开采的必要性的有力手段。探槽一般长1030米、宽0.8米,采取土壤样品和矿石样品,深度依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3m。由此可见,每个探槽约占地20m2,根据本项目的工程量,整个矿区的槽探过程需清除地表植被约1500m2。3、钻探的环境影响分析钻探分为坑道钻探(

22、即硐采)和地表钻探两种。本项目拟采用的探矿方式为平硐凿进探矿,平硐钻探在坑道内进行,所以对地表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本次工程探矿预计开凿2个平硐,整个钻探过程共计受影响的植被面积为200400m2。4、修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须修整2km矿山道路。根据实际情况,该项目修路破坏植被面积约1000m2。综上所述,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槽探、坑道钻探和修路四项合计,整个探矿工程运行过程中矿区受影响植被面积约2900m2。植被破坏会改变矿区山体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对局地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土层温度增加、地面温度日变化系数增大、风速增强、蒸发加大、空气和土壤湿度减小、地表径流系数增大等变化,使

23、矿区局地小气候逐步趋向干燥化;导致水土流失系数增加,有可能引发山崩和滑坡等自然灾害;植被破坏会造成山体裸露,影响了原有地表自然形态,破坏了自然景观;此外,在矿区附近栖息的野生动物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由于采用湿法探矿钻探需喷水降尘,故有一定量的含尘废水排放;正常探矿期间探矿区各类人员约10人左右,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废水。经计算,废水环境影响分析(续二)排放量如下:1、探矿废水探槽凿进过程中,有少量的凿岩裂隙水及打钻喷淋用水排出,这些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其浓度550mg/L。平均每采出1t矿石或废石,约产生0.3m3采矿废水。2、生活废水本探矿项目共需生产及管理人员10人,年

24、工作日200天,每人每天用水量按50L计算(据环境统计手册),每日生活用水量为0.5m3,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4m3/d(排放系数80%),全年共排放生活污水80m3。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BOD5,其浓度约为260mg/L。四、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有:钻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以及探矿开采面爆破噪声。其中钻机等设备的噪声在90dB(A)以上,开采面爆破噪声可达120dB(A)以上。但由于本项目探矿点所处位置较偏僻,附近2km内无村民住房,因此,探矿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农户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但会对在矿区进行探矿作业的工人产生一定影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

25、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爆破、凿岩粉尘湿法作业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探矿悬浮物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固体废弃物探矿开采矿山道路建设弃渣修筑拦渣坝妥善堆放 用于铺路不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噪声严禁放大炮进行破坏性探矿开采。各种机械设备应加强维护,防止带病运行,以降低噪声。其它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详见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对挖掘土石弃渣设拦渣坝,对废石渣集中处理;及时疏通沟渠山洪排放通道,避免暴雨冲走石渣形成泥石流;应及时清除和回填占压部分,并植树种草,同时还要有服务期满后植被恢复计划,并严格落实。2、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保护探矿

26、区周围生态环境。在探矿过程中若遇到国家保护植物应进行移植;矿区一定要做好安全防火,避免森林火灾;在探矿过程中禁止非法捕猎和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行为。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一、生态保护措施建议矿山勘探对环境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都与地表植被被破坏有紧密关联,所以对探矿区的生态保护应尤为重视,必须严格实施恢复植被的的措施。针对前文所作的环境影响分析,本报告提出以下生态保护措施建议:1、在不影响勘探精度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树木的砍伐。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探矿过程中要铲除矿区部分植被。在铲除勘探矿体表面植被时要有计划的实施,做到同一时期尽量减少土地裸露面积。征用荒地、林地后不要全面开花,不要将勘探矿体表面植被一

27、次性统统铲除,应该是勘探哪部分时再铲除哪部分矿体上的植被,暂时不开采的矿体,要保护其表面的植被;在勘探区开采面的边坡上植树、种草,以增加植被面积。同时,选择有利的掘出物堆放方式,减少掘出物的占压面积。2、制订切实可行的恢复植被计划,并逐步实施,使探矿工作结束后当地生态环境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有状态:(1)勘探取样后将掘出物按原来层次分层回填,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有利的地表条件。这些表层土的堆存应选择在不会被洪水冲刷的地带,并修建堆土场保存,以免大量流失。(2)植被作物的选择应根据回填土壤的土质,以及当地的地质、水源及气候条件确定。复植初期土壤贫瘠,种植条件恶劣,可以选择耐高寒生长力强的草类植物。这些草

28、类植物对严酷的环境忍受力强,其根茎发达,可起到保土蓄水,逐步改善土壤的作用。本着先种草后种树的种植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栽种的树种。例如,可种植周围生长的树种。当水土条件改善后,可根据情况选择种植经济作物,以增加经济效益。不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续一)宜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建议种植勘探矿区及周边地区原有植物,以使当地生态环境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有状态。3、加强管理,巩固复植成效:勘探矿区的复植工作涉及面很广,需要加强领导、合理管理、协调各种因素,如落实资金、统一管理,及时总结并推广种植技术经验,合理分配收益,协调与附近农民的关系,禁止滥砍乱伐等。只要坚持做好复植工作,一般在56年后即可收到成效。4

29、、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槽探和地表钻探过程中产生的挖掘石土应集中堆放,尤其不得就山势下溜进入*,以免对当地地表水水质造成严重污染。要在探矿点下游入*之前建拦渣坝。拦渣坝服务期满后,必须对其采取恢复植被的措施来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二、水环境防治措施本项目用水量较小,所产生的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悬浮物。建议在探矿点修建小型沉淀池,对此类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实现循环使用。并建议在采矿区、拦渣坝的上游及边界挖排水沟或引流渠,减少直接进入矿区及拦渣坝内的地表水量,从而降低水土流失程度。对于生活污水,企业应在矿区设一化粪池进行集中处理,废水达到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有关水质要求后用于当地林木的施

30、肥,做到污水不外排。三、声环境防治措施由于本项目探矿点所处位置较偏僻,附近2km内无村民住房,因此,探矿产生的噪声不会对附近农户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但会对在矿区进行探矿作业的工人产生一定影响。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续二)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供企业酌情选择:1、在强噪声源设备上加装降噪、减震设施,以减少噪声源强;2、缩短从事探矿工作工人的上班时间,适当多安排人员进行轮岗操作,尽量减小噪声和粉尘对工人的影响;3、给工人配发耳罩等劳保设施。四、环保投资估算1、拦渣坝及堆土场(存储表土,便于以后回填)费用:8万元;2、矿区植被恢复费用:2万元合计: 10万元。结论及建议一、*在*村进行的金矿普查探矿项目

31、,符合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探矿普查的政策要求,所采用的探矿方式是探矿普查工作常用的方法,探矿工艺成熟可靠;二、该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较好,矿区周围植被茂盛。目前大气环境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声学环境质量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三、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探矿项目虽然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只要落实本报告中所提的各项环保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环境是可以接受的;四、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探矿道路和拦渣坝的建设占压植被的影响,影响面积约2900m2

32、,影响面的植被恢复期约5年;五、探矿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渣,整个探矿期间,共产生弃渣约3500m3。拦渣坝、堆土场设计、植被恢复工作应提早制定计划,所需经费也应逐步落实。探矿工作结束前应严格落实复垦、闭坑和恢复植被的措施,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修2km矿山道路产生弃渣约800m3,均用于道路修整,不外排。六、探矿工程是一个涉及安全问题较多的矿山项目,如探矿探槽的安全、炸药库的安全、拦渣坝的安全等,任何一个安全问题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探矿工程还是一个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任务相对较艰巨的项目,建议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对其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制定水保方案,及早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措施;七、

33、企业要严格按照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的探矿范围普查探矿,不得超范围探矿。结论及建议(续)八、建议制定探矿风险事故防范预案,对探矿期间可能出现风险事故的地方要制定预防措施,对出现事故后的减灾等措施要有具体的方案;九、建设方应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专门负责环保工作,保证环保措施的正常执行,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杜绝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十、探矿工程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即探矿主体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各项措施落实之后应主动请环保管理部门、国土、安全、水保部门联合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探矿生产。综上所述,*在*村进行的金矿普查探矿项目,在严格落实本报告表所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上是可行的。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