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2006-2015考研真题(共55页)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6312391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20.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华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2006-2015考研真题(共5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东华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2006-2015考研真题(共5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东华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2006-2015考研真题(共5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东华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2006-2015考研真题(共5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华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2006-2015考研真题(共55页)(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华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分子间引力、(参考)纤维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大分子链间的相对位置,链的形状、大分子排列的密度及链的柔曲性等有关。这种作用力使纤维中的大分子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相对位置,或较牢固的结合,使纤维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质。有化学键,盐式键,氢键,范德华力2.高分子聚合度p46高分子重复单元个数,若纤维大分子的分子量为M,单基的分子量为m,则聚合度为(),为取

2、整。3.表面张力p133单位长度上的作用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4.复合纤维p28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不同性质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纺成的纤维。5.相对湿度(06,09,10)(网查)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气体中,水气的分压除以水蒸气的百分比率。6.极限氧指数(06,10,00)p149试样在氧、氮混合气体里,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气体积百分数。7.拉伸弹性恢复率06、p108指急弹性变形和缓弹性变形所占总变形的百分比。弹性回复率(或称回弹率)=(l急缓)/(l急缓塑)8.纤维吸湿热(06)p97纤维吸湿时会放出热量,由于运动中

3、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上所吸附,水分子的动能转化成热量释放出来。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质量为1g的纤维从某一回潮率开始吸湿到完全润湿时所放出的热量。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的回潮率条件下吸着1g水放出的热量。9.再生纤维素纤维p14(06,03)指用木材、棉短绒、蔗渣、麻、竹类、海藻等天然纤维素物质制成的纤维。10.织物断裂功p291织物在外力作用下拉伸到断裂时,外力对织物所做的功。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5分)讨论纤维的分子取向度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包括拉伸强力、初始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纤维的取向度大,大分子可能承受的轴向拉力也大,拉伸强度较大,伸长较小,模量较高,光泽教好,各

4、向异性明显 。2.(15分)纤维的吸湿性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列出三种吸湿性好和吸湿性差的纤维。P92参考一.自身因素主要是指纤维的结果因素:(1)纤维大分子亲水基团的数量和强弱.如含有羟基、胺基、羧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的纤维,由于这些基团都是亲水性的,所以若含有这种集团的数量多,吸水性就好(2)纤维的结晶度.因为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所以纤维的结晶度低,吸湿性就好,而且在相同的结晶度下,晶粒小的吸湿性较好。(3)纤维内孔隙的大小与多少.纤维的孔隙既是水分子进入的孔道,也是水分子容纳的区域,因此纤维结构致密的吸湿性就小(4)纤维的比表面积.纤维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称为比表面积。纤维

5、比表面积大,表面能越高,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则越多,吸湿性也就越好。越细的纤维纤维比表面积越大、吸湿性也就越好。(5)纤维所附伴生物的性质和数量.如天然纤维的蜡质,胶质等含量,化学纤维的油剂含量对纤维的吸湿能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二.外界因素:(1)与时间有关.因为纤维的吸湿和放湿可以看作是一种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在浓度梯度较大时,吸湿或放湿过程进行激烈,反之则进行缓慢,其回潮率与时间的关系近似指数曲线(2)与空气的温湿度条件有关.在温度一定下,当相对湿度增大时,开始阶段迅速增大,接着几乎成一平缓直线。然后在高湿时以更快速度上升,这种平衡回潮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成S曲线,即所谓吸湿等温线(3)

6、由于滞后现象存在,以致与吸湿和放湿有关的历史情况(或原有回潮率)有关,其规律是同一种纤维的,在同样的空气条件下,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要大于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由于这三项因素,所以进行纺织纤维试验时,应该先进行预调湿,在标准温湿度下进行调试平衡后在进行试验。此外大气压力、卷装的紧密度、风速对于纺织材料的吸湿也有影响.吸湿性好的纤维:羊毛、粘胶、蚕丝吸湿性差的纤维:锦纶、腈纶、涤纶3.(15分)化纤纺丝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适用于哪些纤维?p39参考模仿蚕吐丝过程,将纺丝熔体或纺丝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后凝固成丝条的过程称为纺丝。喷丝孔喷出的丝条称为初生纤维。根据纺丝液的不同分为:熔体纺丝:直接纺丝、切

7、片纺丝 溶液纺丝:一步法、两步法(1)熔体纺丝: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当温度以制备熔体,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使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经冷凝而成为细条。过程简单、纺丝快、孔数少、截面多为圆形。涤纶、锦纶、丙纶采用熔体纺丝(2)溶液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液体凝固剂中固化成丝。纺丝速度慢、孔数多,有明显的皮芯结构。腈纶、维纶、氯纶、粘胶。干法纺丝: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热空气中使溶剂挥发固化成丝。工艺较复杂、成本高;醋酯纤维、氨纶等4.(15分)给出以下五种纤维,并提供一个只有蒸馏水和火的实验室,试将它们用该实验室现有条件区别开来。玻璃纤

8、维粘胶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聚丙烯纤维5.(10分)测得一根15m长的涤纶纱重0.20g,计算其特数、英制支数、公制支数及纱线直径(已知:涤纶的密度为1.38 3)。解:特数0.21000/15=13.33英制支数590.5590.5/13.33=44.30英支=44.30s公制支数.02公支纱线直径0.03568=0.03568=0.116.(15分)下图为聚丙烯纤维的拉伸曲线,标出纤维的断裂伸长、拉伸强力、屈服点、拉伸断裂功。7.(15分)给定以下纺织品,选择纤维和织物,并简述理由。男士衬衫大衣毛衣被单窗帘登山缆绳东华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

9、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纳米及纳米尺寸、(网查)纳米:长度单位,110-9m。纳米尺度:在1至100范围内的几何尺寸。2.短/短()及短/长()复合纺纱p202赛络纺():将两根粗纱以一定间距平行引入细纱机牵伸区内,同时牵伸,并在集束三角区内回合加捻形成单纱,须条和纱均有同向捻度。赛络菲尔纺():由一根经牵伸后的须条与一根不经牵伸但具有一定张力的长丝束在加捻三角区复合加捻形成复合纱。两组分间基本上不发生转移,相互捻合包缠在一起,形成一种外形似单纱,结构似线的纱。3.织物的

10、耐久性p305耐久性:指材料与使用寿命有关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生物老化等性质,还涉及织物形态、颜色、外观的保持性,即织物性状的持久与稳定。4.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原纤p43形态特征:指纤维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乃至原子力纤维间下能被直接观察到的结构。一般按尺度和部位分为表观形态、表面结构、微细结构三类。原纤:指大分子有序的排列结构,或称结晶结构。按其尺寸大小和堆砌顺序可分为基原纤、微原纤、原纤、巨原纤、细胞等。5.品质长度及短绒率(网查)p69品质长度(右半部平均长度)():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短绒率:长度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6.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p28

11、0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L0/纱线直径d,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7.纤维的双折射率及各向异性p152双折射率:- n ,和n分别为光波振动方向平行于纤维轴的平面偏振光传播时的折射率和垂直于纤维轴的平面偏振光传播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纤维在各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8.接触角及浸润滞后性p133、134接触角:气-液切面与固-液界面间含液体的夹角。浸润滞后性: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间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1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2。9.交织物及混纺织物(网查)交织物:是指经纱与纬纱采取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组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

12、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混纺织物:是以单一的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10.纺织材料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p147耐热性:是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热稳定性:指纤维在热作用下的结构形态和组成的稳定性。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5分)棉花,或羊毛,或常规化学纤维的主要质量考核指标是什么(任选一种纤维)?简述各指标的一般评价方法和标准方法。2.(15分)试比较棉浆粘胶,竹浆粘胶,高湿模量()粘胶,日本的虎木棉(),富强纤维,强力粘胶纤维在组成,结构和性能上的同异性,并按普通粘胶,富强粘胶和强力粘胶进行归类。p55普通粘胶:棉浆粘胶、竹浆粘胶富强纤维:高湿模量()粘胶、日本的虎

13、木棉、强力粘胶:,强力粘胶纤维3.(15分)试画棉与涤纶的拉伸曲线,若将两种纤维混纺,试分析随着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力、吸湿性、耐磨性、抗熔性的变化及原因。P290棉花涤纶伸长强力答:如图可知,棉的断裂强力低,断裂伸长小,初始模量大,断裂功小。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混纺纱强力提高,吸湿性下降,耐磨性提高,抗熔孔性下降。原因:涤纶的断裂强力和伸长大,涤纶本身结构和排列紧密,吸湿性差,断裂功大,耐磨性好。4.(15分)试分析棉纤维转曲,细羊毛卷曲及化学短纤维卷曲各自形成的原因;并给出描绘纤维卷曲性状的指标及其含义。P78-82(参考)答:棉纤维转曲的形成是由于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微原纤沿

14、纤维轴向螺旋形排列的结果。棉铃开裂前,纤维内含有较多水分,纤维不出现转曲。只有当棉纤维干涸以后由于内应力的作用才形成纤维的转曲状。指标:单位长度中的转曲数,是每厘米中转曲个数,即纤维上扭转的次数;转曲角。羊毛:自然卷曲。由于羊毛内部结构中的正偏皮质细胞呈双边结构或偏皮芯结构或不均匀的混杂结构所致。指标:卷曲率,即波宽与波高之比化纤:化学纤维一般都要为赋予卷曲以改善其可纺性和织物性能,可采用机械卷曲法(暂时卷曲),复合纺丝法(永久卷曲),三维卷曲法及各种变形加工方法。指标:卷曲数:每厘米长纤维内的卷曲个数,是反映卷曲多少的指标。卷曲率:指纤维单位伸直长度内,卷曲伸直长度所占的百分率(或表示卷曲的

15、纤维的缩短程度)。卷曲回复率:指纤维经加载卸载后,卷曲的残留长度对卷曲伸直长度的百分率,反映卷曲牢度的指标。卷曲弹性率:指纤维经加载卸载后,卷曲的残留长度对伸直长度的百分率,反映卷曲牢度的指标。5.(15分)试述织物折痕回复性的表征指标,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并比较机织物与针织物褶皱性的差异及原因。P318答:织物的折痕回复性:织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指标:折痕回复角,折痕回复率。方法:1、折叠法(水平法、垂直法。)2、揉搓拧绞法影响因素:(1)纤维性状。a. 几何形态。线密度:纤维越粗,回复越好;纤维形态:圆形截面,回复性好,纵向光滑纤维,回复性好。b. 纤维弹性。弹性提高(特别

16、是急弹性),回复性提高。c. 纤维表面摩擦。表面摩擦系数小,回复较好。(2)纱线结构:捻度适中,抗皱性好。(3)织物几何结构。a. 厚度:厚度越大,回复性越好;b. 织物组织:针织物为线圈结构,故弹性好、蓬松、质地厚,抗皱性优于机织物。平纹回复性最差,斜纹次之,缎纹最好,织物经纬密越大,回复性越好。(4)环境条件:温度增加,纤维间摩擦阻力增大,抗皱性降低。6.(15分)已知经纱为毛/涤混纺纱,纱密度0.85 3;纬纱为纯毛纱,纱直径为0.2;经、纬纱支相同,40公支;经、纬密分别为424根/10;248根/10。试求织物的经、纬紧度和总紧度(、和);如果纬纱采用经纱的用纱,织物纬向紧度和纬密不

17、变时,纬密应该为何值?如考虑纱在织物中的屈曲(L0)0=12%,其中L0为纱的长度,为织物长度,试求织物的每平方米重量和纬纱改变后的重量的变化量。(参考)经纱直径1.12841.12840.19经向紧度(%)=424*0.1980.56%纬向紧*248*0.2(%)=49.6%80.5649.680.56*49.6/100(%)=90.2%如果采用经纱用纱,因为紧度和纬密不变,由(%)得纱线直径0.21.12841.1284/,解得37.45公支织物的平方米重量所以织物的每平方米重量190.912纱线改变后重量的变化量75.25-70.45=4.827.(10分)已知大豆蛋白改性纤维376,拉

18、伸测量时两夹头间距离为10;拉伸断裂强力为11.76,伸长率21%。试求纤维的断裂长度;该纤维的分特数()和断裂强度(),并指出强度计算值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参考)解:33得3.33 ;断裂强度11.76/3.333.解得断裂时长度1.21断裂长度产生误差原因:断裂伸长测量不精确,纤维的伸直性不理想。根数可能有误差,在读数的时候可能不准确。东华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纳米尺寸和纳米纤维材料(网查

19、)纳米尺度:在1至100范围内的几何尺寸。纳米纤维材料: 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2.混纺纱及复合纱p199混纺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合纺纱或纺纱或合股而成的丝、纱、线统称为混纺纱。复合纱:即由短纤维和短纤维、短纤维和长丝、长丝和长丝、纤维束和纱等组合或复合在一起的纱、丝、线.3.织物结构相和零结构相p277结构相:一般指织物的几何结构,指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呈屈曲状态的空间构相。对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效应有影响。零结构相:当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的波峰点均在织物的表现平面中。4.纤维的原纤结构及聚集态结构p43、p44原纤结构:指大分子

20、有序的排列结构,或称结晶结构。按其尺寸大小和堆砌顺序可分为基原纤、微原纤、原纤、巨原纤、细胞等。聚集态结构:指构成该纤维的大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形式与堆砌形式,又称“超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结构”。5.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p130差微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特有的纤维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毡缩性: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作用,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纠缠毡化的现象。6.线圈排列密度和未充满系数p280线圈排列密度:织物单位长度或者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横密:线圈纵行/5c;纵密:线圈横列数/5;总密度则是针织物在25面积内的线圈总数。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

21、L0/纱线直径d,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7.纤维的双折射率与取向因子p152双折射率:- n ,和n分别为光波振动方向平行于纤维轴的平面偏振光传播时的折射率和垂直于纤维轴的平面偏振光传播时的折射率。取向因子:指大分子或链段等各种不同结构单元包括微晶体沿纤维轴规则排列程度8.初始模量与动态损耗模量p100、110初始模量: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应力-应变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动态损耗模量:反映纤维中粘流部分的作用,其大小与交变负荷作用下由纤维大分子链间的相互滑移或摩擦产生的粘滞作用有关。9.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p224、231

22、临界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纱强随加捻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范围后随加捻增加而减小,获得的最大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强力利用系数:纱线强度与组成该纱线的纤维强度之比。10.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与光照稳定性p147、155耐热性:是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光照稳定性:纤维受光照射后不发生降解或光氧化,不产生色泽变化的性能。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5分)试比较羊毛纤维、锦纶纤维和弹性纤维在结构和弹性性能上的同异点,并讨论如何表达纤维的弹性及其稳定性。2.(15分)试说明为何棉纤维的成熟度,或羊毛的直径是其品质评定的最主要

23、指标(任选一种纤维)?并简述这一指标的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参考)一|棉纤维的线密度随着细胞壁的增厚而增大,使纤维的性状改变。所以成熟度几乎与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密切相关(除长度外),综合反映棉纤维的内在质量。根据成熟度可把棉纤维分为:成熟纤维、过成熟纤维、未成熟纤维、极不成熟纤维成熟度指标:成熟系数:指棉纤维中断截面恢复成圆形后相应于双层壁厚与外径之比的标定值M式中:棉纤维成熟度系数;棉纤维壁厚; D 棉纤维截面复圆后的直径基本测试方法:中腔胞壁对比法、膨胀法、偏振光 中腔胞壁对比法:成熟好的纤维胞壁厚而中腔宽度小,成熟度差的胞壁薄而中腔小。所以可根据棉纤维中腔宽度与胞壁厚度的比值

24、来测定成熟系数。膨胀法:棉纤维在18溶液中膨化后,截面形状改变。根据膨化后胞壁厚度/纤维最大宽度,纤维外形定确定正常纤维N、薄壁纤维B、死纤维D;计算成熟度比M。 偏振光法:利用棉纤维的双折射性质,在偏振光显微镜中观察棉纤维的干涉色,来确定纤维的成熟度。 细绒棉的M在1.5 2.0为成熟纤维,一般纺纱用的M在1.7 1.8为最佳;未成熟的M2.0;死纤维M1?(参考) 机织物拉伸过程中,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使交织点处经纬纱间的切向滑动阻力增大,它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还有降低纱线强伸性质不匀的作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条样法的断裂强力大于受拉系统的各根纱线强力之和,即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

25、。特别是在短纤维纱线捻度较小的条件下,强度利用系数的提高比较明显。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不存在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的情况,原因是这种交互作用和均匀化不存在,但针织物和非织造布随着各自的密度增加,强力利用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因为密度越大所提供交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针织物是线圈结构,交织点少,纱线弯曲排列,在成形时没有较大的较大的张力和紧密的结构,因而成形后针织物易于松弛,受力侧发生纱线的转动与伸直,尤其是转动,导致变形较大。如果机织物和针织物的紧度或排列密度过大,或织物中各根纱线强力不匀,或织物中纱线在织造中有过多的损伤,尤其是纱线捻系数过大(接近甚至超过临界捻系数),交织点挤压的补偿作用已不能弥补纱线的

26、强度损伤或残余应力,织物中的纱线强力利用系数小于1。3.(15分)依据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讨论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以及克服织物起毛起球的方法。(参见2008-大题3)4.(15分)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棉与涤纶纤维的拉伸曲线,若将两种纤维混纺,试分析随着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力、吸湿性、耐磨性、抗熔性的变化及原因。(参见2007-大题3)5.(15分)已知被测织物的平均圈距3,圈高2.5;织物的实测平均厚度2,一个线圈的平均长度l0=15,纱的平均直径0.32,试求该织物未充满系数,体积分数,和空隙率。若已知该织物的平方米标准重量为702,试求纱线的特数()值和纱线的密度值y(3)。

27、知识点: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纱线直径 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针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2 ) 实测:取样(1002) 烘干 称重 计算; 估算:0.4(l ) 单位体积重量(3):(2y)/(4)式中:A、B分为圈距、圈高()为织物的厚度(),y为线密度 体积分数(2)/(4)=y是一个无量纲量,是纱线占有体积与织物外观占有体积之比 密度比系数1时,表示排列=差为0;若C1,圈高大于圈距,纱圈成细长状态,可以突出针织物的外观效果,使布面纹路清晰。解: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L0/纱线直径150.3246.875 体积分数(2)/(4)=(3.14150.32

28、2)/(432.52)=0.08 空隙率=11-0.08=0.92 针织物平方米干重估算; 由公式得解得35,由0.32=0.03568解得0.4436.(15分)试定义织物的风格及舒适性和织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安全性,并阐述其在衣着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中的意义和基本表达内容。(参见08-大题5)7.(10分)假设一高聚物的力学模型为(或)模型,即弹簧与粘壶的并联模型,并已知施加的拉伸应变,试求该高聚物的初始模量;当应变=0时,试证明该高聚物无应力松弛。(参见2008-大题6)p111东华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

29、,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分子的内旋转与分子构象p46大分子链中的单键在能绕着它相邻的键按一定键角旋转,称为键的内旋转。分子链由于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式称为构象。2.相对湿度与预调湿p91相对湿度:气体中,水气的分压除以水蒸气的百分比率。预调湿:由于纤维材料的吸湿滞后性会造成试样初始吸湿状态不同产生的测量误差,故在测量时,必须对纤维进行(452)0c的预烘,以消除纤维吸湿的“记忆”,达到由吸湿平衡获得的回潮率值,此烘干过程称为“预调湿”。而将纤维材料直接放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

30、行的平衡称“调湿”。3.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p130差微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特有的纤维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毡缩性: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作用,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纠缠毡化的现象。4.浸润的滞后性与平衡态浸润p134浸润的滞后性: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平衡态浸润:纤维的浸润是指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浸润。5.比模量与初始模量p100比模量:在比例极限内,材料弹性模量(常用拉伸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初始模量:纤维拉伸曲线

31、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应力-应变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6.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因子p48、154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区占整个纤维的百分率取向因子:大分子或链段等各种不同结构单元包括微晶体沿纤维轴规则排列程度7.复合纺与分束纺p202复合纱: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性状的单纱或长丝束加工成的一根纱线。具有复合效应及特殊的外观.分束纺: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上安装一对特制的沟槽前罗拉,可将纤维须条分成3-5小束,从而使纺纱的加捻和转移机理发生变化,分开的小微小束在汇聚前会被加捻并在汇聚处再次捻合。8.织物结构相和织物组织p276结构相: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呈屈曲状态的构相,一般由经屈曲波高与纬纱

32、屈曲波高的比值来决定.织物组织:织物组织循环中经纬纱交织浮沉方式和规律.9.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p231、224临界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纱强随加捻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范围后随加捻增加而减小,获得的最大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强力利用系数:织物某一方向的断裂强力p与该方向各根纱线断裂强力之和的比值10.织物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p147耐热性:是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热稳定性:指纤维在热作用下的结构形态和组成的稳定性。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5分)请用系统识别法鉴别蚕丝、棉、丙纶、涤纶、羊绒、腈纶纤维,并说明

33、理由。P1102.(10分)假设一纤维的力学模型为模型,即弹簧与粘壶的串联模型,并已知是等加负荷()作用,且纤维的截面变化忽略不计,试求该纤维的初始模量E0;当应变=0时,试证明该纤维无缓弹变形。P1103.(15分)非织造布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较低?为何针织物的变形大?为何机织物的强力利用系数1?试在纤维原料不变的条件下,讨论其拉伸行为的差异。(参见2009-大题-2)4.(15分)依据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讨论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以及克服织物起毛起球的方法。(参见2089-大题-3)5.(15分)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粘胶与羊毛纤维的拉伸曲线,若将两种纤维混纺,成纱的加工方式、工艺条件和纱线

34、支数不变,试讨论随着羊毛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力、导电性、易护理()性的变化及原因。P2906.(15分)试定义织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并与织物的风格及舒适性作比较,说明其在纺织材料中的意义和基本表达内容。(参见2008-大题-5)7.(15分)已知被测织物的平均圈距3,圈高2.5;织物的实测平均厚度2,一个线圈的平均长度l0=15,纱的平均直径0.32,试求该织物未充满系数,体积分数,和空隙率。若已知该织物的平方米标准重量为702,试求纱线的特数()值和纱线的密度值y(3)。(参见2009-大题-5)东华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

35、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纳米尺度和纳米纤维(网查)纳米尺度:在1至100范围内的几何尺寸。纳米纤维: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造的纤维。2、吸湿平衡与吸湿滞后p90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放出的水分子数量,此现象称吸湿平衡。吸湿滞后性: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是高于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的现象称为吸湿滞后性。3、差别

36、化纤维与高性能纤维p27、p32差别化纤维:指在原来的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的纤维。高性能纤维:主要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高耐久性的纤维。4、粘-滑现象和伪浸润现象p129、134粘-滑现象:纤维间相对低速滑行时,会发生时而保持不动,纤维产生变形或同向移动;时而又相对快速滑移的现象。伪浸润现象:指由于材料的表观形态与真实形态存在差异,或材料表面不同组分的组合,使液滴的三相交汇点落在某一位置或某一组分中而引起的表观接触角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真实浸润性的现象。5、比模量与断裂长度p99、100比模量:初始模量与其密度之比断

37、裂长度:纤维重力等于其断裂强力时的纤维长度,单位为千米()6、根数加权长度与巴布长度p61根数加权长度:将对应某一纤维长度的根数与该长度l()积的和的平均值.巴布长度:即将根数加权长度里面的换成(重量的频数函数),即将对应某一纤维长度的重量的频数函数与该长度l()积的和的平均值B.7、紧密纺与分束纺p202紧密纺: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纤维须条受控制,使须条集聚,转动,逐步从扁平带状转为圆柱体,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同时纱线强力高。分束纺: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上安装一对特制的沟槽前罗拉,可将纤维须条分成3-5小束,从而使纺纱的加捻和转移

38、机理发生变化,分开的小微小束在汇聚前会被加捻并在汇聚处再次捻合。8、线圈结构和加固结构p279、285线圈结构:针织物结构的内涵是线圈及其串套方式,统称为线圈结构。加固结构:纤维网主结构是蓬松无强度的,而添加结构赋予纤维网稳定的结构和使用性能,故称加固结构。9、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p231、224临界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纱强随加捻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范围后随加捻增加而减小,获得的最大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强力利用系数:织物某一方向的断裂强力p与该方向各根纱线断裂强力之和的比值10、织物的易护理性及安全性p318、371织

39、物易护理性:织物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外观特征,便于使用,易于保养的性能,易洗干快,免烫或洗可穿,抗皱防缩、机可洗、不易玷污、不易掉色和变色、不易起毛起球等性能,属于易护理范畴。织物安全性:织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程度,即不因各种化学、物理处理使织物产副作用及其他危害。二、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5分)针织物变形为何较大?非织造布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较低?机织物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试在纤维原料不变的条件下,作图讨论三类织物拉伸行为的差异。(参见2009-大题-2)、(15分)请用系统识别法鉴别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羊绒、彩棉、涤纶、羊毛纤维,并说明理由。、(10分)假设涤纶纤维的的力学模型为

40、模型,即弹簧与粘壶的并联模型,已知是等速伸长()作用,且纤维截面的变化忽略不计,试求该纤维的初始模量E0,当施加应变=0时,问该纤维有无应力松弛;由此说明该模型与实际纤维拉伸性质的差异。(参见2008-大题-6)、(15分)美感系数M由哪几个要素构成,其各自的名称和意义为何?美感系数表达的是织物的哪类风格?试讨论影响美感系数的因素。P322、(15分)已知一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的号数N=36,实际测得其捻回角=300;螺距2;经纱间和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分别为1.2d和1.5d,试求:经纬纱的平均直径d()、捻度(捻/10)和捻系数t;经密(根/10)、纬密(根/10)和纱线密度y(3);织物的三

41、个紧度,。、(15分)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棉和竹粘胶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若将两种纤维混纺,成纱的加工方式、工艺条件和纱线支数不变,试讨论随着棉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度、伸长率、吸湿性、导电性、抗紫外和抗菌性的变化及原因。参考p290、(15分)试定义织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并与织物的风格及舒适性作比较,说明各名词在纺织材料中的基本表达对象和内容。(参见2008-大题-5)东华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

42、5分,共50分)1、 纤维与纳米颗粒(网查)纳米:长度单位,110-9m。纳米颗粒:又称纳米尘埃,纳米尘末,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它被定义为只是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2、 纱、丝与复合纱p197、199、纱:由短纤维沿轴向排列并经加捻而成,或用长丝(加捻或不加捻)组成的具有一定细度和力学性质的产品。丝:所谓丝,即连续长丝束,俗称长丝纱。复合纱:即由短纤维和短纤维、短纤维和长丝、长丝和长丝、纤维束和纱等组合或复合在一起的纱、丝、线.3初始模量与复模量p100、109初始模量: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应力-应变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复模量:4耐热性与耐光性p14

43、7、155耐热性:是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耐光性:纤维经受光照后其力学性能保持不变的性能5平衡态浸润与铺展p133平衡态浸润: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态浸润。铺展:即液体形态一直在变化铺展的浸润,称为非平衡态浸润,或称铺展浸润。6非织造布的主结构与辅结构p285非织造布的主结构:是纤维网的结构,即纤维排列,集合的结构辅结构:即加固结构,纤维网主结构是蓬松无强度的,而添加结构赋予纤维网稳定的结构和使用性能,故称加固结构7纤维在纱中的转移与分布p220纤维在纱线中的转移:指纤维不在原螺旋线上的向内或向外移动。分布:8主体长度与品质长度p69品

44、质长度(右半部平均长度)():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主体长度:9双折射与介电损耗p152、159双折射:对于某些物质,当光沿着不同方向传播时,由于在该物质不同方向上的光密度不同,使光的传递速度产差异,即折射率的数值与光的传播方向有关。介电损耗: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发热的热量消耗。10、纺织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p371织物可靠性:织物的防护作用与功能的可靠和使用期内的功效保持与稳定。织物安全性:织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程度,即不因各种化学、物理处理使织物产副作用及其他危害。一、 问答与计算题.(100分)1、(12分)请给出混纺纱中鉴别纤维和提供该鉴别方法的混合比测量与计算方法,竹浆

45、纤维/粘胶/竹纤维;生物降解聚乳纤维涤纶;羊绒/羊毛2、(18分)试定义织物的功能、风格和舒适性,给出各自的主要评价指标及对应的测量方法,并说明其在纺织材料使用中的意义。(参考2008-大题-5)3、(15分)假设一纤维的力学模型为模型,即弹簧和粘壶的并联模型,求其蠕变方程;当拉伸应变为,求其初始模量;当应变=0时,讨论其应力松弛。(参考2008-大题-6)4、(20分)是讨论机制物的结构相、排列密度、基本组织和平方米重对其强度、抗弯刚度;透光、透气;和耐磨、褶皱的影响,并给出理由。5、(15分)已知一织物的平方米重=2002,经密为200根/10,实测厚度T1=1.2;在织物强力仪上按标准实

46、验条件测的经向断裂强力4800N,试求该织物的密度(3);该织物的断裂强度P()和断裂应力(2);若已知经纱的断裂强度为0.44(),问纱线的强力利用系数为多少?并解释。6、(20分)纱线的加工中有混纺、伴纺、复合和结构纺纱,试述各自的定义、区别和纺纱方法,并归纳此四种纺纱是通过何种形式改变纱线的性质的。东华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833 纺织材料学答题要求: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做零分处理一、名词对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原纤与纳米纤维p43原纤:指大分子有序的排列结构,或称结晶结构

47、。按其尺寸大小和堆砌顺序可分为基原纤、微原纤、原纤、巨原纤、细胞等。纳米纤维: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造的纤维。3、 吸湿积分热与二相吸湿理论p96、90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质量为1g的纤维从某一回潮率开始到吸湿完全润湿时所放出的热量。二相吸湿理论:纤维的吸湿包括直接吸收水分和间接吸收水分,直接吸收取决于极性亲水基团,间接吸收水分则取决于孔隙和无序区。3、粘-滑现象与差微摩擦效应p129、130粘-滑现象:纤维间相对低速滑行时,会发生时而保持不动,纤维产生变形或同向移动;时而又相对快速滑移的现象。差微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特有的纤维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4玻璃化温度与介电损耗p145、159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介电损耗: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发热的热量消耗。5、跨距长度与重量加权长度p61、63纤维重量(质量)加权长度:一般由分组称重方法得到,又称重量加权长度跨距长度:6、扭转传递系数与中腔率p82、85扭转传递(加捻)系数:f=tan(l)tan(0)=D(l)/h(l)D(0)/h(0)、D(l)、h(l)分别表示在离起始端L处的纤维直径和螺距;D(0)、h(0)分别表示为起始端的直径和螺距。中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