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12234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69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0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第一单元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解决问题。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交流时结合线段图分析)(5)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得出: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提问:这儿为什么要减去1

3、?引导学生回答得出:0.490.47求的是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而题目要求2004年比2003的多百分之几,我们把2003年客运量看作“1”,所以要减去1。2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求绿点例题:10月2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约为1万人,10月3日约为0.8万人。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1)谈话:“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我们把哪个量看作“1”?(预设)(2)学生交流汇报:我们把10月2日的旅游人数看作单位“1”。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就是指10月3日比10月2日减少的数量相当于10月2日的百分之几。(3)请根据你自己的

4、理解列出算式(4)展示学生算式:(预设)(5)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依据。 课后巩固案1说说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2(自主练习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3只列式不计算(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4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关系,然后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

5、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课型新授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6、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把问题改为“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怎么求?思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课后巩固案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

7、分之几?(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2对比练习:王爷爷家养了60只公羊,75只母羊(1)公羊只数比母羊只数少百分之几?(2)母羊只数比公羊只数多百分之几?设疑:都是求相差只数的对应分率,为什么母羊比公羊多25%,而公羊比母羊少20%呢?3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光明小学最近装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1)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只用4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2)原计划投资5万元,实际投资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3)实际投资4万元,比原计划节约1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 )A 1(4+1) B(54)5 C 45 D 154自主练习第7

8、题。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学习了如何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节课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解题方法,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题目。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好每个问题的。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青岛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课型新授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

9、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到其他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万人?”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2)学生画图并自己试做。列好算式后,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再交流计算结果。谈话:我们在列式时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把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 已知到海滨风景区的占总人数的84%,要求到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就是求102万人的8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敦煌莫高窟藏

10、经洞出土文献5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1)画图,理解题意(2)小组交流,列出算式后汇报:方法(1):5570% 方法(2):5(170%)(3)学生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据。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1.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约有多少万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减去流失海外的数量。2.我们小组是根据“这些珍贵的文献约有70%流失海外”这句话先求出了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占出土文献总量的30%,这时要示国内现存莫高窟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就是求5万件的30%是多少。随机

11、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课后巩固案】1.只列式不计算(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2.自主练习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自主练习第9题。第12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

12、掌握。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课后作业: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青岛假日游百分数实际问题课型习题第四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并且还了解到每年黄金周到青岛旅游的人

13、有很多,那么随之而来的是青岛的旅游收入也逐渐增多。二、探究新知1.出示信息窗,请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预设:(1)20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2)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第(1)小题是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类型,请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快速完成。2.请学生把第(2)题的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次,以明确题意。(1)学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2003年旅游收入约8.38亿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2)学生独立理解题意,思考: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2.3%中的2.3%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得出: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占2003

14、年的2.3%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1)个问题就是求2004年比2003年增长多少亿元?还记得怎么列的算式?学生列式:8.382.3%现在谁能求出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学生独立列式,交流。谈话:你们能分别说说自己解答的思路吗?引导学生得出:方法(1)方法(2)先算出2004年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然后再算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而要求2004年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是把200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看作单位“1”,2004年旅游收入就是2003年的(1+2.3%),要求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约多少亿元,

15、就是求2003年的(1+2.3%),列式为8.38(1+2.3%)。请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提醒学生计算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比较两种解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小结:求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收入多少亿元,大家想出两种解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你喜欢的算法,不过我建议大家用第二种方法解,这种方法既简便,对以后的学习也更有帮助。【课后巩固案】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6、8题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把这个条件求出来。)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

16、时课题信息窗3第三个红点内容课型新授第五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重点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难点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年同期增长2%。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003年同期来

17、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板书)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读题,思考:(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万人2003年 比2003年同期增长2%2004年 “十一”黄金周青岛旅游102万人学生回答得出:(1)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2)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3)

18、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1+2%)2004年来青岛旅游的人数。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课后巩固案】1自主练习第3题(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出的门票数)(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2自主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1)(2)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

19、同。3自主练习第11、13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道题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几类问题的理解。回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了,怎么求这个数。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信息窗3:纳税课型新授第六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重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难点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0、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预习案1.邮寄一件价值200元的包裹,邮费按照5%计算的话,需要邮费多少元?2.50的30%是() 80的25%是() 36的2%是()【课内导学案】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阜可是我们山东有名的文化圣地,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谈话: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理清信息后,

21、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谈话: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2.解

22、决第二个红点问题。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课

23、后拓展案 自主练习第1、4题。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第4题是一道求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信息窗3:纳税课型习题第七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重点

24、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难点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预习案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解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练习时,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组织学生分析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教师应结合练习向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2.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自己计算并填在书上,弄清楚这类题目实质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内探究案】二、我要练一练。 谈话:看来纳税、打折实际还是百分数的问题,我们再来练习做几道百分数应用题好吗?1、自主练习第6题。自主解答,集体订正。交流时重点问:短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5、长百分之几呢?2、自主练习第7题(多媒体出示,学生自主练习,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第7题与第6题的不同点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3、自主练习第8题(多媒体出示)。指名读题。提示:先比较此题与6、7题的区别,然后再解答。重点交流:这道题谁做单位“1”,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生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第八题更让学生加深了单位“1”未知情况下,该怎样选择合适方法来解答题目。为进一步解答复杂的纳税、折扣问题打好了基础。【课后巩固案】 谈话:生活中商家还有好多令人迷惑的折扣和促销方式,你能明辨该选择哪种吗?1自主练习第9

26、题。先小组讨论,再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解法。2自主练习第10题(多媒体出示)。 集体讨论交流:“九折”是什么意思?“买5本赠1本呢?”“满50元八折呢?”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订正。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以后遇到类似的促销方式我们该怎么办?3.课外延伸.多媒体出示课本43页“课外实践”,自己阅读。集体交流:“百分点”和“负增长”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小结: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

27、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我 学 会 了课型习题第八课时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难点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百分数知识.教学过程教

28、 学 内 容个人备课1、质疑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3、小组合作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4、展示交流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

29、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5、回顾总结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分成哪几部分? 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1.说一说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总结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时,让学生举例说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课后巩固案1、质疑扫清障碍。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2、基本练习。(课本第45页练习)3、综合练习。(教师出题)4、拓展练习。(教师出题)课后作业个别辅导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相关链接(二) 利 息课型新授第九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

30、、利率、利息的含义。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重点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难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预习案1.你对利息了解多少?在家和自己的家长一起谈谈好吗?2.把1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3.24%,到期时可取出利息是( )元。【课内探究案】一、知识扩充谈话:(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二、创设情境谈话: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31、?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谈话: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谈话: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三、合作学习谈话:(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80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3.24%,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8777.6元。(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

32、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时间 利率。)谈话: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生: 1000 3.6% 5 = 180 元。谈话: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单。)利息清单: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 (1-20%)。【课后巩固案】 1、基本练习。(课本练习)2奉献。六年级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01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

33、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3、理财。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4帮助。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第二单元 信息窗一 :圆柱和圆锥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的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3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侧圆的直径侧面高高教师适

35、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底面底面侧面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板书:高 无数条(二)认识圆锥1、谈话: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质疑: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顶点,只有一条高。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同桌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6、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5、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的内容。课后拓展案1、课本自主练习17页第1题。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课本P17页第2题)3、写出下面图形各部分的名称4、课堂游戏,猜猜看,可以抢答。我这儿有一个物体,它有两个完全相同圆形底面,一个侧面,有无数条高,它是谁?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使学生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圆柱和圆锥课型习题课课时2教学目的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

37、。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预习案】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3、让学生拿出用纸做的圆柱和圆锥,然后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沿着圆锥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看得到什么形状? 【课内导学案】1、填空。(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的两个圆。(2)圆柱有一个()面,叫做侧面。圆柱两底之间的()叫做

38、高。一个圆柱有()条高。(3)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4)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形。(5)圆锥的底面是个(),侧面是个()。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2)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作圆柱的高。()(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4)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5)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课后拓展案 1、17页第3题。“连一连”。学生自

39、主连线,全班交流。2、17页第4题。学生读题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卷成圆柱直筒,观察后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然后全班交流。3、18页第5题。学生读题后先想象一下,用手比划一下,然后再连线,最后全班交流。4、18页第6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明白丝带的长度与蛋糕盒的哪几部分有关系,然后再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全课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通过今天的课,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学好以后的知识。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时3教学目的1. 通过动手操

40、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难点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谈话: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实际上是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41、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体纸筒的表面积。2、动手操作谈话: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剪一剪,一个圆柱的展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动手操作。3、总结概念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的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谈话:圆柱体的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底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4、归纳方法谈话: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不论是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谈话: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42、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根据学生讨论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师:应用我们的发现,你能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1) 底面周长4cm,高5cm。(2) 底面直径2cm,高10cm。口头列式并说说怎么想的。谈话: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课后拓展案】1、自主练习第1题。师:请你先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学生独立解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布置作业,课后拓展谈话:课下

43、,请你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圆柱的表面积课型习题课课时4教学目的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重点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难点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一个同学做的圆柱体的纸盒,要计算使用了多少纸板

44、,应该怎么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供数据,学生计算。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 基本练习2、自主练习3学生读题,思考前轮压过一周的面积是指圆柱体的什么?学生独立解答,并订正。自主练习4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说明计算的理由。2、综合练习(自主练习5、6、8、9、10)自主练习5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圆柱体的盒子,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拼一拼,试一试。动手操作以后要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做底面的圆相符。课后拓展案1. 自主练习8、92.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3. 自主练习124.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笔),明确截面的面积与底面

45、积的关系,找出截的段数与增加的面数之间的关系。3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单元复习 回顾整理课型课时5教学目的1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重点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难点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一、情境激趣

46、,回顾旧知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平时大家喜欢吃的冰淇淋的包装盒认识了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1、自主整理,初步归网谈话: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下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吗?。(整理时要全面、系统、有条理而且重点要突出。)学生自主整理,师巡视指导。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3、全班交流。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

47、一下?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4、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建构研究问题的策略。谈话 :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信息窗3中求冰淇淋盒的体积时,大家想到求冰淇淋的体积也就是求圆柱的体积,大家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课后拓展案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出示“综合练习”第3题教师先简要介绍雨量器的作用和构造。雨

48、量器的外壳只有一个底面,内部的储水瓶底部是圆柱形的。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订正。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雕成的最大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等于正方体底面内切圆的面积,高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然后计算,再集体订正。5.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这是一道求组合图形容积的题目。6.出示“综合练习”第8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挤出的牙膏是一个小的圆柱体,它的底面积等于管口的面积,高就是挤出的牙膏的长度。提醒学生注意单位要统一。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一下

49、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第三单元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型课时1教学目的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预习案1.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2.求比值: 12:36= 7:14= 1:5= 34:48= 36:88=课内导学案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世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

50、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2.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

51、否组成比例。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4、全班交流。5、验证发现,共享成功。6、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7、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试一试:40 :2 = 60 :3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

52、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课后拓展案】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2、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3、自主练习第10题:2:1=4:( ) 1.4:2=( ):3 1/2:1/3=3( ) 12:( )=( ):5教学后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信息窗1第三个红点内容(解比例课型课时2教学目的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

53、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人备课【预习案】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4x=120 6x=245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 1.50.2304 课内导学案(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x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得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