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3122291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与培养(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品德发展与培养品德发展与培养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一、品德与道德的涵义u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u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它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与道德的区别u反映内容不同反映内容不同 道德是一种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内容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

2、要求,内容全面 品德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个人现象个人现象,内容只是道德的一部分。,内容只是道德的一部分。u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 社会道德以社会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作用。持和调节作用。 品德以个人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表现出来,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u制约因素的差异制约因素的差异 道德发展受道德发展受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支配支配 品德不仅受品德不仅受社会规律社会规律支配

3、,还受个体支配,还受个体心理、生活活动规律心理、生活活动规律的支配的支配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与道德的联系u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u社会道德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社会道德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u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品德与性格的关系品德与性格的关系品德与性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品德与性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个人的品德是其性格系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个人的

4、品德是其性格系统中与道德感、道德观有关的部分,性格与品格统中与道德感、道德观有关的部分,性格与品格有相重叠的部分。简言之,品德是性格的一个重有相重叠的部分。简言之,品德是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方面。品德只是属于同道德伦理有关的范围。只有涉及品德只是属于同道德伦理有关的范围。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德。 道德道德 or 品德?品德?u三从四德三从四德u小人得志小人得志u德高望重德高望重u三纲五常三纲五常u孝悌忠信孝悌忠信u仁义道德仁义道德u忠孝节义忠孝节义u高风亮节高风亮节u礼义廉耻礼义廉耻u大逆不道大逆不道下列哪些可以用于

5、评判品德下列哪些可以用于评判品德u 毫不犹豫,赶快扶起u 默默走开u A应该扶,不过我现在赶时间u B谁扶谁倒霉,刚快走开u C看到没人扶很气愤u D欣慰大家都和我一样有防范意识u E虽然有受牵连的可能,但思想斗争后还是去扶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u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多种心理因素交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一整体。u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并不一致。并不一致。u影响较大的是影响较大的是“四因素论四因素论”。

6、它将品德分为道德。它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阶段。1.1.品德的心理成分说品德的心理成分说道德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情感道德行道德行为为品德品德(一)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一)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四 因 素 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个体品质的外在表现和形

7、成标志。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品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品德心理结构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品德心理结构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构成品德的四要素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总的来说,构成品德的四要素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相互促进、不可分割。1、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2、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两个重要的内在条件和力、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两个重要的内在条件和力量,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量,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催化剂催化剂”和和“凝固剂凝固剂”。3、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终端,是衡量人们道德品、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终端,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最重

8、要的标志。质的最重要的标志。品德结构的因素论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品德结构的因素论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现在:第一,重视品德心理因素的分析,忽视品德第一,重视品德心理因素的分析,忽视品德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的揭示;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的揭示;第二,重视品德表层结构的描述,忽视品德第二,重视品德表层结构的描述,忽视品德深层结构的探索;深层结构的探索;第三,重视对品德结构线性的、静态的分析,第三,重视对品德结构线性的、静态的分析,忽视对品德结构做立体的、动态的考察。忽视对品德结构做立体的、动态的考察。因此,如果不对品德结构做系统分析,再提因此,如果不对品德结构做系统分析,再提出七因素说、八因素说

9、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出七因素说、八因素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2. 动态开放系统结构说(林崇德)动态开放系统结构说(林崇德) 品德包含三个子系统:品德包含三个子系统:(1)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心理特征系统;为的心理特征系统;(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织形式系统,即品德

10、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即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统。功能结构说功能结构说生成结构: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生成结构:个体从非道德状态过渡到开始出现道德行为时的心理结构,是品德的萌芽状态。行为时的心理结构,是品德的萌芽状态。执行结构:是在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执行结构:是在生成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识地对待道德情境、经历内部冲突、主动定向、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的复杂的心理结构和过程。考虑决策和调节行为的复杂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定型结构:个体具有品德的心理结构。定型结构:个体具有品德的心理结构。(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一)皮亚

11、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三、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三、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研究是建立在思维发展基础上的。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研究是建立在思维发展基础上的。他认为儿童的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随着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发展也是从一个非常自我中心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发展也是从

12、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公平系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阶统阶段,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段 。(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u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为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方法为对偶故事对偶故事法法u通过研究儿童对对偶故事的通过研究儿童对对偶故事的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来探究他们所依据的来探究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A A 有一个小女孩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替母亲剪衣服,有一个小女孩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替母亲剪衣服,因为不能很好的

13、使用剪刀,把衣服剪了一个大洞。因为不能很好的使用剪刀,把衣服剪了一个大洞。B B 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刀玩,因为不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刀玩,因为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刀,结果把衣服剪了一个小洞。会很好地使用剪刀,结果把衣服剪了一个小洞。u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u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一)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u他律水平(他律水平(1010岁之前)岁之前)n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单纯的尊重准则的倾向,对道德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单纯的尊重准则的倾向,对道

14、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u自律水平(自律水平(1010岁之后)岁之后)n公正判断的以公平不公平、公道不公道为标准,对道公正判断的以公平不公平、公道不公道为标准,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德行为的判断多半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u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儿道德两难故事,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儿童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童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 “海因兹偷药海因兹偷药”u欧洲有个妇女患

15、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他花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他花了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欠。但药

16、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u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u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u水平:前习俗水平(前道德阶段水平:前习俗水平(前道德阶段 0-9岁)岁)n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服从取向n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u水平:习俗水平(因循阶段水平:习俗水平(因循阶段 9-15岁)岁)n阶段:寻求认可取

17、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n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u水平:后习俗水平(原则水平水平:后习俗水平(原则水平 16-成年)成年)n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n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水平一:前习俗水平u阶段阶段1:避罚服从阶段:避罚服从阶段。u服从与惩罚定向。依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行服从与惩罚定向。依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行为的对错。为的对错。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前习俗水平1赞成如果你让你的妻子死掉,你将会有很大的麻烦。受到谴责和调查反对不该偷,将会被送近监狱,即使跑掉也会不得安宁,担心被抓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水平一:前习俗水平u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阶

18、段:相对功利阶段。u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依据活动是否符合自己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依据活动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或要求来判断。的利益或要求来判断。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前习俗水平2赞成如果抓到可以还药,即便从监狱出来,还有妻子,算不了什么反对会被判刑,出来后妻子也死了。妻子得的是绝症,不用受到谴责。水平二:习俗水平水平二:习俗水平u阶段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寻求认可阶段。u好孩子定向。凡是能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满足好孩子定向。凡是能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满足愿望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愿望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习俗水平3赞成偷药,没有人认为你坏,不偷就是没有人性的丈夫,将永

19、远没有脸见人反对药剂师和其他人都认为你是坏人,会给你和家庭带来耻辱。使你没脸见人水平二:习俗水平水平二:习俗水平u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遵守法规阶段。u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u 凡是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就是好的凡是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否则就是坏的。行为,否则就是坏的。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习俗水平4赞成如果有责任感的话,就不会害怕,如果不履行对妻子的责任的话,将永远会有犯罪感。反对绝望中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直到进入监狱。将会为自己不诚实和破坏法律而感到罪恶。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平u阶段阶段5:社会契约阶段:社会契约阶段。u

20、能意识到道德准则是社会契约,不合理时可以修能意识到道德准则是社会契约,不合理时可以修改。儿童能够意识到行为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方改。儿童能够意识到行为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方面,不用绝对的对或错进行判断。面,不用绝对的对或错进行判断。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后习俗水平5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这样做虽不正确但应该得到辩护反对不能因为一个人感到绝望就允许去偷,动机好但并不能说明手段正当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平u阶段阶段6:普遍原则阶段:普遍原则阶段。u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观念,认为应根据平等、人性尊严等带有普遍德观念,认为

21、应根据平等、人性尊严等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判断。意义的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判断。水平阶段态度理 由后习俗水平6赞成应该去偷药,因为人类生命的尊严必须无条件地得到考虑。u9岁以下的儿童大多使用第一二阶段的推理岁以下的儿童大多使用第一二阶段的推理 u青年和成人使用第三四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遵青年和成人使用第三四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的推理守法规取向)的推理u10%的少数人在的少数人在20-25岁后才能达到后习俗道岁后才能达到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取向、良心或原则取向)。德水平(社会契约取向、良心或原则取向)。该理论对教育者的启示该理论对教育者的启示1、儿童品德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

22、抽象概括的过渡,要、儿童品德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要根据儿童各个阶段品德发展特点进行教育。根据儿童各个阶段品德发展特点进行教育。2、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采用两难故事可以训练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采用两难故事可以训练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4、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进行法制、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进行法制、公德等方面的教育。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首先,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其次,建立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

23、,促进了道德教育科学化。其次,建立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促进了道德教育科学化。再次,发展了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科学方法。再次,发展了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科学方法。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该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两难故事进行评分之上的,这种评分虽第一,该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对两难故事进行评分之上的,这种评分虽然有一定的标准,但还是比较然有一定的标准,但还是比较主观主观的,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的,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第二,该理论只是揭示了复杂道德现象的一个方面的发展规律,即第二,该理论只是揭示了复杂道德现象的一个方面的发展规律,即道德道德认知认知方面的

24、发展规律。方面的发展规律。第三,第三,忽视了道德情感忽视了道德情感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柯尔伯格还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柯尔伯格还是过于强调道德判断的认知成分,轻视道德判断的情感因素,另外,是过于强调道德判断的认知成分,轻视道德判断的情感因素,另外,也否认了儿童可能出现的也否认了儿童可能出现的“倒退倒退”现象,这也与实际不相符合。现象,这也与实际不相符合。 (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三)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u观察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观察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拉提出。u观察学习也称为替代性学习或模仿观察学习也称为替代性学习或模仿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

25、者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而引起的行为变化。榜样的强化而引起的行为变化。班杜拉攻击模仿实验班杜拉攻击模仿实验u研究者把儿童带到一个幼儿园相似的房研究者把儿童带到一个幼儿园相似的房间里,室内有花、图片等物品,还有一间里,室内有花、图片等物品,还有一个充气娃娃,儿童可以在房间里自由玩个充气娃娃,儿童可以在房间里自由玩耍。耍。u一组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一个成人榜样一组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一个成人榜样走进来,对充气娃娃走进来,对充气娃娃敲打、辱骂敲打、辱骂,表现表现出攻击行为出攻击行为。u另一组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成人榜样另一组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成人榜样没没有做出攻击行为有做出攻击行为。u结

26、果发现,看到成人榜样打充气娃娃的结果发现,看到成人榜样打充气娃娃的儿童也表现出形同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也表现出形同的攻击性行为。有效榜样应具备的条件有效榜样应具备的条件1.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2.2.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要有相似性。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要有相似性。3.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要具有可行性。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要具有可行性。4.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5.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对品德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对品德的社会学

27、习理论的评价首先,它广泛地研究了社会性行为的习首先,它广泛地研究了社会性行为的习得问题,给古老、狭义的模仿概念赋予了新得问题,给古老、狭义的模仿概念赋予了新的意义,充分强调观察学习即广义的模仿在的意义,充分强调观察学习即广义的模仿在儿童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具有许多实际意儿童道德行为中的重要性,具有许多实际意义。义。其次,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实验实研其次,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实验实研究,其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较为严密,在究,其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较为严密,在研究方法上有积极的意义。研究方法上有积极的意义。再次,社会学习理论和道德认知理论的再次,社会学习理论和道德认知理论的争论也将有助于品德心理学

28、理论的繁荣和完争论也将有助于品德心理学理论的繁荣和完善。善。社会学习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社会学习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它坚持环境论的观点,忽视了儿第一,它坚持环境论的观点,忽视了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低估了发展的重要性。低估了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班杜拉的实验室研究有其进步和第二,班杜拉的实验室研究有其进步和创新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创新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四、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四、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u内因内因社会生物学因素社会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学因素生理学因素u外因外因学校学校家庭家庭社会社会社会生物学因素社会生物学因素

29、u比较心理学的观点(本能)比较心理学的观点(本能)u猴子会不会欺骗?猴子会不会欺骗?u有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体格相当小的卷尾猴,通常以有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体格相当小的卷尾猴,通常以740的数量群居,以水果和昆虫为食。研究者发现当遇到蛇或的数量群居,以水果和昆虫为食。研究者发现当遇到蛇或虎猫威胁时,它们会发出像打嗝一样的声音警告其他同伴,虎猫威胁时,它们会发出像打嗝一样的声音警告其他同伴,接受到信号的猴子开始四处逃窜。接受到信号的猴子开始四处逃窜。u研究者发现这些声音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警告声,一些卷尾猴研究者发现这些声音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警告声,一些卷尾猴在掠食者没出现时也会发出警告声。在掠食者没

30、出现时也会发出警告声。 u研究者认为,如果虚假警告是蓄意制造的,说明它们已进化研究者认为,如果虚假警告是蓄意制造的,说明它们已进化出复杂的思维模式,并有预料其他同伴反应的能力。这符合出复杂的思维模式,并有预料其他同伴反应的能力。这符合所谓的马基雅弗利智力假说所谓的马基雅弗利智力假说欺骗是普遍行为。欺骗是普遍行为。 遗传素质的影响遗传素质的影响uXYY染色体异常个体染色体异常个体u攻击特质中约有攻击特质中约有50%的变异来自基因的影响。的变异来自基因的影响。u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系的,尤其是智力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是有关系的,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聪明的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在童年和少年

31、时代,聪明的儿童在行为动机的道德判断上的得分都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德判断上的得分都比智力中等儿童的高。u遗传素质不仅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而且也遗传素质不仅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而且也是品德发展的潜在因素。是品德发展的潜在因素。 u但是,遗传素质不是品德本身,它不能决定品德的内容和但是,遗传素质不是品德本身,它不能决定品德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只提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般可能性。发展水平,只提供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般可能性。 生理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已经发现人脑中有一个真实的“道德罗盘”,它可以指导人们评价他人的行为。“道德罗盘”区域就位于右耳后部的大脑中,当我们考虑他人

32、行为属于行为不端还是慈善之举时,大脑中的“道德罗盘”就会变得异常活跃。 相关实验u 在一个情境中,一名男子明知一座桥有安全隐患,还让女朋友过这座在一个情境中,一名男子明知一座桥有安全隐患,还让女朋友过这座桥,女友侥幸没有出事。桥,女友侥幸没有出事。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志愿者不能接受男子行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志愿者不能接受男子行为。为。u 另一个情境中,两名女孩参观化工厂喝咖啡时,甲让乙帮忙在自己的另一个情境中,两名女孩参观化工厂喝咖啡时,甲让乙帮忙在自己的咖啡中放些糖。乙从一个贴有咖啡中放些糖。乙从一个贴有“有毒有毒”标签的瓶子里舀出白色粉末。标签的瓶子里舀出白色粉末。甲喝咖啡后安然无恙,因为那

33、些白色粉末的确是糖。甲喝咖啡后安然无恙,因为那些白色粉末的确是糖。 u我们是否接受这些行为?我们是否接受这些行为?u但在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志愿者倾向接受男子和乙的行为。但在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志愿者倾向接受男子和乙的行为。整体测试结果显示,志愿者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变得能够整体测试结果显示,志愿者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变得能够接受那些不负责任或故意伤害别人但结果没有造成伤害的接受那些不负责任或故意伤害别人但结果没有造成伤害的行为。行为。 u他们变得接受那些没有造成伤害的企图害人行为,不接受他们变得接受那些没有造成伤害的企图害人行为,不接受那些好心但结果不好的行为。那些好心但结果不好的行为。(二)现实环

34、境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二)现实环境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 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条件。它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状况、人际交往、社会思潮的影响等等,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使品德在遗传素质上提供的可使品德在遗传素质上提供的可能性逐步地变为现实性,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能性逐步地变为现实性,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着催化的作用。着催化的作用。1.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2.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1.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学

35、校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过程。学校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起着主导作用。u班集体对学生品德的影响班集体对学生品德的影响良好的集体道德品质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改造品德不良好的集体道德品质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改造品德不良的学生。良的学生。u学校舆论、风气的影响学校舆论、风气的影响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人格特征较为完善。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人格特征较为完善。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文化水平的影响文化水平的影响u教师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其身正,不

36、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论语-子路子路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最大占到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最大占到64.8%言行一致实验言行一致实验米歇儿等人(Mischer&Libret,1966)年进行的,以揭示成年人言行不一致对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他们让儿童严格遵守规则,即由儿童按一定规则将木球投入球迷,投中得分,得20分以上可以得奖。如果儿童严格遵守规则,得奖的机会很少;但如果不严格按照规则,或偷偷违法规则,就有可能得分受奖。第一阶段,让儿童与成人一块玩,并把儿童分为两组。第一组中,成人言行一致,他们不仅告诉儿童规则,而且自己也遵守规则。

37、第二组中,成人口头上要求儿童守规则,自己却当着儿童的面不严格遵守。此时成人的言行不一致,但儿童在成人面前仍然严格遵守规则。第二阶段,让两组儿童各自单独游戏。 第一组儿童得奖次数很少,仅占总次数的1%左右,说明绝大多数儿童严格遵守规则,第二组儿童得奖次数占总次数的50%以上,说明他们离开成人后就开始按照成人的那种低标准去要去要求自己。第三阶段,两组儿童放在一起玩。结果发现,由于第二组儿童的影响,第一组儿童也降低了标准,并将办法介绍给其他儿童。研究者认为,要提高儿童的道德水平,成人和教授不能只进行口头指导,还要给儿童树立以身作则的榜样,包括同伴中的榜样:否则,即使道德水平较高的儿童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8、。u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拉女士从社会各阶层招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贝拉女士从社会各阶层招募了募了3000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u结果发现:结果发现:一般人一般人谈话进行到谈话进行到10分钟后五个人分钟后五个人里面就有一里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个人开始说谎;u但是,如果谈话者是接受过但是,如果谈话者是接受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人,那么的人,那么三个人三个人里里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面就有一个人开始说谎。u她说:她说:“高等教育使一些人的词汇量大增,也使他们更有高等教育使一些人的词汇量大增,也使他们更有信心进行欺骗。当然这种谎言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姑信心进行欺骗。

39、当然这种谎言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姑且称之为无伤大雅的谎言,但这些人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且称之为无伤大雅的谎言,但这些人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善诡辩,说的话也更似是而非。善诡辩,说的话也更似是而非。” 2.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u家庭特征的影响家庭特征的影响家庭规模的大小、对孩子的溺爱与专制家庭规模的大小、对孩子的溺爱与专制(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是否健全家庭是否健全(58的品德不良少年来自缺损家庭,而且的品德不良少年来自缺损家庭,而且 双亲不和比双亲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影响更坏。父母长期的不全影响更坏。父母长期的 敌对争吵会使子女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多敌对争吵会使子

40、女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多 疑疑或神经质,甚至引发人格障碍。)或神经质,甚至引发人格障碍。)家庭的家庭的良好气氛如和睦温馨的环境良好气氛如和睦温馨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父母的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品德德;父母的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品德的形成。的形成。u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威信型父母威信型父母(管之、望之、教之、爱之)(管之、望之、教之、爱之)专制型父母专制型父母(管而不教,严而苛刻(管而不教,严而苛刻 )宽容型父母宽容型父母(自由发展,接纳宽容)(自由发展,接纳宽容)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u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

41、的影响u道德的形成道德的形成u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身见到的现象、听到的传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身见到的现象、听到的传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来自于直接观察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些来自于直接观察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影响。u欺骗实验欺骗实验u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效应道德的形成道德的形成u我们让参与者在我们让参与者在5分钟内完成分钟内完成20道数学题,每答对道数学题,每答对1道题可道题可以获得以获得50美分。美分。u普通组参与者普通组参与者的的答题纸被收回答题纸被收回并评分,结

42、果是参与者平均答并评分,结果是参与者平均答对对4道题。道题。实验组参与者实验组参与者在答题结束后,在答题结束后,答题纸被立即粉碎答题纸被立即粉碎,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参与者究竟答对了几道题,参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参与者究竟答对了几道题,参与者就可以通过撒谎来得到更多的钱。与者就可以通过撒谎来得到更多的钱。u结果是实验组声称自己答对的题目的平均数为结果是实验组声称自己答对的题目的平均数为6道,比正常道,比正常组组高出高出5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欺骗幅度为正常值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欺骗幅度为正常值的50%。u 如果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参与者如果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参与者审视自己的诚信准则审

43、视自己的诚信准则(如要求参如要求参与者签署诚信声明与者签署诚信声明),则,则欺骗行为能够基本杜绝欺骗行为能够基本杜绝。 u 如果答对题目的如果答对题目的回报是扑克筹码回报是扑克筹码,随后,随后能够兑换成相应的现金能够兑换成相应的现金,那么平均欺骗幅度就那么平均欺骗幅度就会增加一倍会增加一倍以上。以上。u 在在受到诱惑受到诱惑时,大部分人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时,大部分人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诚实不诚实。u 即使即使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发现的可能,大部分人也不会变成一个疯狂的说谎的可能,大部分人也不会变成一个疯狂的说谎者,人的良知会对行为者,人的良知会对行为有所限制有所限制。u 当欺骗的当欺骗的直接目的与

44、现金分割后,欺骗幅度就会大大增加直接目的与现金分割后,欺骗幅度就会大大增加。非。非现金交换会极大地刺激人的欺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了操纵股现金交换会极大地刺激人的欺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了操纵股价、虚假报表、关联交易等犯罪行为。价、虚假报表、关联交易等犯罪行为。u 1964年的一天,美国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美国纽约年的一天,美国众多媒体相继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天晚上,凯蒂在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市的一天晚上,凯蒂在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u 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她遭到一个持刀男子的恶意袭击。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她遭到一

45、个持刀男子的恶意袭击。那男人刺了她数刀,她大喊救命。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那男子:那男人刺了她数刀,她大喊救命。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那男子:“放开这个女孩放开这个女孩”。歹徒正欲逃走,但。歹徒正欲逃走,但后来他又返回后来他又返回来将热娜娅击倒来将热娜娅击倒在地,再一次刺杀她。在地,再一次刺杀她。u 女孩继续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现场,女孩继续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现场,但热娜娅当时已经死了,袭击者也不知去向。但热娜娅当时已经死了,袭击者也不知去向。u 袭击行为持续了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分钟。警察在调查这件事时发现,。警察在调查这件事时发现

46、,公寓周围共有公寓周围共有38个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警。个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警。一对夫妇把两把一对夫妇把两把椅子移到窗前,为的就是观看这一暴力事件。杀人犯也一直没有抓住。椅子移到窗前,为的就是观看这一暴力事件。杀人犯也一直没有抓住。u 如果有一个人能早些向热娜娅伸出援助之手的话,她也许就可以幸免如果有一个人能早些向热娜娅伸出援助之手的话,她也许就可以幸免于难。但是此时人们看到的却是对痛苦的冷漠。难道人们移居到拥挤于难。但是此时人们看到的却是对痛苦的冷漠。难道人们移居到拥挤的大城市里来,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爱人之心吗?的大城市里来,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爱人之

47、心吗? 小悦悦事件小悦悦事件u2011年年10月月13日,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分钟内,18名路人路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年10月月21日,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分离世。u按照我们通常认为的观点,在一件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我们通常认为的观点,在一件突发事件发生后,旁观

48、者越多,当事人就越可能得到帮助。旁观者越多,当事人就越可能得到帮助。u正是由于观看事件的目击证人太多,从而降低了个体正是由于观看事件的目击证人太多,从而降低了个体提供帮助的意愿。提供帮助的意愿。3.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u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影响u在一些观念上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标准在一些观念上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标准u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性格u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研究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性格u美国传教士雅瑟美国传教士雅瑟亨亨史密斯在所著的史密斯在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性格中,中,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49、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性格。民族的传统性格。u史密斯以在中国生活了史密斯以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他为中国人归纳了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他为中国人归纳了20多种多种性格特征,有褒有贬。性格特征,有褒有贬。 u讲究礼貌讲究礼貌 仁爱之心孝悌为先仁爱之心孝悌为先 u缺乏公心缺乏公心 缺乏同情缺乏同情 缺乏诚信缺乏诚信 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三十年中国道德价值观变迁u20世纪世纪80年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年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 8种道德价值观念的排名顺序依次是种

50、道德价值观念的排名顺序依次是真诚、平等、利他、尊老、集体、责任,报真诚、平等、利他、尊老、集体、责任,报答、律己。答、律己。u20世纪世纪90年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年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依次为依次为守法、勤俭、友善、诚信、爱国、明礼、自强、团结、敬业、奉献守法、勤俭、友善、诚信、爱国、明礼、自强、团结、敬业、奉献u21世纪初青年的道德价值观世纪初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前前10位的最有价值的道德目标是:位的最有价值的道德目标是:责任心、爱国、孝顺、正直、宽容、守信、诚责任心、爱国、孝顺、正直、宽容、守信、诚实、上进心、集体精神、自尊实、上进心、集体精神、自尊。前前l0位的最无价值的道德目标是:位的最无价值

51、的道德目标是:虚伪、阴险、毒辣、残暴、势利、失信、无耻、虚伪、阴险、毒辣、残暴、势利、失信、无耻、自私、挑拨、下流自私、挑拨、下流。对道德价值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但个人本位倾向明显对道德价值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但个人本位倾向明显物质利益意识增强物质利益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价值取向多样化该项目由黄希庭教授主持,对我国青年的价值观进行了横跨30年的持续研究。道德价值观的性别差异道德价值观的性别差异u 在道德目标价值上,在道德目标价值上,男生男生比女生更看重比女生更看重“守信守信”、“集体精集体精神神”,女生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比男生更看重“正直正直”、“诚实诚实”、“上进心上进心”;u 在道德效果价值上

52、,在道德效果价值上,男生男生比女生更看重比女生更看重“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社会社会有序有序”,女生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比男生更看重“自我愉悦自我愉悦”、“带来共鸣带来共鸣”,u 而且,而且,男生男生比女生更反对比女生更反对“伤害集体伤害集体”、“扰乱人心扰乱人心”、“影影响秩序响秩序”,女生女生比男生更反对比男生更反对“彼此憎恶彼此憎恶”、“人心相离人心相离”、“使人烦恼使人烦恼”。u男大学生更加重视道德在社会、集体和秩序上的作用男大学生更加重视道德在社会、集体和秩序上的作用u而女大学生则喜欢从个体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道德。而女大学生则喜欢从个体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道德。讨论讨论u道德认识的

53、培养道德认识的培养u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u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培养u道德行为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培养二、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二、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道德认识的培养道德认识的培养u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从他律到自律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己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从片面到全面u道德认识的培养道德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道德概念促使学生获得道德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教育者言行一致)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教育者言行一致)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u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P126)u中

54、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u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 一个老师曾要求学生遭上从家里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并妥善保管好,等到下午放学时在将鸡蛋完整无缺地交到老师手上。当天,班上58名学生只有10多名学生将鸡蛋完整无缺地保存着。这是,他对学生说,“一个鸡蛋,你们保护一天都这么难,可想而知,你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们养育成人,每天要付出多少心血啊!”那一刻,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呆”住了,他“趁热打铁”,语重心长地向学生讲述了应该如何热爱自己的父母,热爱自己的家庭。在学生“心”动的时候,为了让他们的“行”动起来,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就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高兴。体验情境道德

55、意志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培养u道德意志的三个阶段道德意志的三个阶段决定阶段决定阶段树立信心阶段树立信心阶段坚持恒心阶段坚持恒心阶段u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培养(P129)道德行为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培养u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发展特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发展特点u少年道德行为规法,没有青年巩固、成熟度有差异少年道德行为规法,没有青年巩固、成熟度有差异u少年常产生偏激和不计后果的行为,直到青年期才会产生少年常产生偏激和不计后果的行为,直到青年期才会产生稳定和可靠的道德行为稳定和可靠的道德行为u道德行为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培养(P131)本章内容回顾本章内容回顾u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与道德的关系u品德心理结构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u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u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内因(社会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学因素)内因(社会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学因素)外因(学校、家庭、社会)外因(学校、家庭、社会)u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