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视角下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研究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3112558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3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承包商视角下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研究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承包商视角下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研究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承包商视角下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研究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承包商视角下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研究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包商视角下业主再分配风险的应对研究终(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类号:F062.4 密级: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承包商视角下业主风险再分配的应对研究(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方向: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管理作者姓名:指导教师:XX 副教授2011年1月Thesis Submit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the Masters Degree Research on Contractors Dealing with the Risks Reallocated by the OwnerByXX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XXJan.201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

2、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理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天津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

3、文的复本和电子文件。(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目前建筑市场承发包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工程承发包阶段,业主处于优势地位,其可以将大量的风险再分配给承包商,而承包商由于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应对不利,最终导致工程出现许多纰漏,因此本文研究承包商应如何应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首先本研究通过对可预见性风险分担原理、可管理性风险分担原理、法经济学风险分担原理的分析,确定风险分担的原则,结合99版施工合同范本和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确定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最佳的风险分担内容,也就是

4、业主风险再分配之前合理的风险分担方式。其次基于风险管理的过程分析,本研究通过合同文本调研的方式,识别出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内容,之后就不同风险因素对承包商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为风险的应对做好铺垫。根据合同管理理论,将风险应对分为三个阶段,招投标阶段、谈判阶段和实施阶段。招投标阶段,承包商主要的应对措施为识别出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并决定是否要回避风险,放弃工程;另外承包商一方面通过计算风险费用应对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不平衡报价减少自己的损失,同时规避掉一定的风险。谈判阶段主要是对业主未在合同中约定的风险进行明确,而实施阶段则根据具体风险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措施进行应对。关键词:再分配风险 风险应对 合同A

5、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ontracting situations in construction market, it is discovered that in contracting stage, the owner stands on a dominant position. The owner could re-allocation large amount of risks to contractor. However, as the contractor usually has a low managing level and he

6、 could not deal the risks re-allocated to him well, a lot of construction issues exposed. Therefore, this thesis selects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risks re-allocated to contractor by the owner.First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redictable risk sharing principle, manageable risk sharing principle an

7、d legal economy risk sharing principle, the risk allocation principle is set. Combining the 99 version construction textbook and 07 version standard bidding documents, the best risk sharing model between the contractor and owner is proposed. It is also the premise for owners risk re-allocation.Secon

8、dly,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theory, the re-allocated risks a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way of real contract research; the interior. Then the re-allocated risks are evaluated for importance degree to the contractor through questionnaire research. It makes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risk counteractin

9、g.According to contract management theory, risk counteracting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endering stage, negotiation stage and implementation stage. In tendering stage, the main counteracting measures are to identify the risks re-allocated by the owner, make analysis on the risk combinat

10、ions and therefore decide if the contractor should give up the project so as to avoid the risks. In negotiation stage, the main counteracting measure is to clearly define the risks that should be undertaken by the owner. In implementing stage, the main counteracting measure is decided on particular

11、conditions.Key words:Reallocated risk,Risk counteracting,Contract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1.1 承包商面临严峻的风险环境11.1.2 承包商风险管理能力较低21.1.3 业主通过风险转嫁来规避风险21.2 问题的提出41.2.1 再分配风险概念的界定41.2.2 研究问题的确定61.3 国内外文献研究71.3.1 国内文献研究71.3.2 国外文献研究91.4 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141.4.1 技术路线141.4.2 论文框架15第二章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风险分担机制研究172.1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分担原则的确定

12、172.1.1 可预见性风险分担原理172.1.2 可管理性风险分担原理172.1.3 法经济学风险分担原理172.1.4 集成化风险分担原则172.2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风险分担方式的确定172.3 本章小结17第三章 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与评价173.1 工程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评价173.2 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识别分析173.2.1 基于合同文本调研的识别设计173.2.2 基于合同文本调研的识别结果分析173.3 业主再分配风险的评价分析173.3.1 风险评价问卷设计173.3.2 风险评价过程173.3.3 风险评价结果分析173.4 本章小结17第四章 基于工程项目合同期的业主再分配风

13、险应对措施研究174.1 风险应对阶段的划分174.1.1 工程项目合同生命期分析174.1.2 风险应对阶段的划分174.2 招标投标阶段风险应对分析174.3 合同谈判阶段风险应对分析174.4 合同实施阶段风险应对分析174.4.1 工程变更174.4.2 签订补充协议174.4.3 工程索赔174.4.4 ADR174.5 本章小结17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17参考文献17附录 承包商角度风险分担情况调查问卷17附录 承包商角度风险发生频率调查问卷17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17致 谢17ii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承包商面临严峻的风险环境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

14、建筑活动形式的不断多元化,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日益白热化,施工项目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市场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和系统风险、转嫁于承包商的不可抗力风险、合作者风险、财务金融风险等都构成了施工项目风险。施工项目的风险既具有相对性、长期性、多样性,又存在着可变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其变数很大。就施工企业而言,其面临的风险,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一方面,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约为10万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多(美国和日本约有50万家)。但小型化和专业化企业相对缺乏且不精不专,没有形成合理的工程总分包体系。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近3500万人的从业人数,相比美国和日本等国

15、约500多万人的从业人数显得过于庞大1。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国建筑业生产能力过剩,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和畸型竞争。2.市场波动风险在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通货膨胀、利率调整等金融环境的不确定以及社会动荡等社会环境,造成对原材料价格、设备成本价格等走势估计不准以及估计技术措施运用不当等原因,致使工程施工的实际费用超出原来的合同成本预算2。同时,由于业主经济状况不佳而拖欠工程款将导致承包商资金无法及时收回,使其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3.承包商自身管理因素的风险这主要包括:由于图纸变更、协调能力不强、供货不及时、施工力量不足等导致的工期拖延风险;在施工项目中采用的技术不成熟,

1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未掌握要点而产生的技术质量风险;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火灾事故,机械设备事故或由于自然界不可抗力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毁损的事故风险;因缺少高级技术工人或技术骨干人员等以及周转材料、大型机械设备等不能及时到位而产生的项目资源风险3。4.社会诚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诚信机制,导致建筑市场的无序竞争,不仅使得工程交易的社会成本大幅增加,也使施工企业失去了对市场的合理预期,承受较大的经营风险。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社会诚信体系难以健全,社会失信现象普遍,加大了企业经营中的信用风险。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建筑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

17、律法规,但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4。1.1.2 承包商风险管理能力较低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方法简单,缺乏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进行管理的层次上,抵御风险能力弱,更没有从风险中获得优厚利润的创造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他们的风险意识不强5。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缺乏系统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仅限于一些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且散落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中,未形成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

18、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计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6。3.不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较强的管理风险能力意味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利润。我国施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管理程序,计划安排、业务流程的随意性大,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不高。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经常处于失控状态,不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6。4.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薄由于传统习惯,我国的承包商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索赔意识淡薄,签订合同时漫不经心,过后就束之高阁

19、。而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富有成效的合同管理,可以使工程利润增加10%20%,而技术最优化使工程增加的利润最多不超过3%5%3。因此无意识中增加了自己的经营风险并失去了风险可能带来的收益。5.缺乏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对投标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够,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5。因为缺乏可靠的、全面的数据支持,项目管理中经常是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1.1.3 业主通过风险转嫁来规避风险目前建筑市场上,业主在工程采购中处于优势地位,业主往往希望能在工程的起始阶段控制住投资,因此,业主往往选择

20、将大量的风险转嫁给承包商来规避风险。例如在合同的类型选择上,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应采用不同的合同类型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99版的示范合同文本中规定了三种合同类型,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各合同类型的适用范围及风险分担方式如表1-1所示。但是业主往往不考虑工程的性质及特点,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中的固定总价合同,并在风险范围的约定中将物价上涨的风险、法律变化的风险等规定为承包商承担风险的范围。基于承包商对风险的认识薄弱,风险管理能力低下的特点,现实中签订了大量的这种合同,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纠纷,究其原因,就是业主通过合同条件的约定,将工程风险转嫁给承包商来规避风险。表1-1 合同

21、类型比较Table 1-1 Contract Model Comparison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固定总价合同可调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可调单价合同含义承包商的报价以业主的详细的设计图纸及计算为基础,并考虑到一些费用的上升因素,如图纸及工程要求不变动则总价固定。但当施工总图纸或工程质量要求有变更,或工期要求提前,则总价也应改变。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当时的物价计算总价合同。在执行合同中由于通货膨胀引起工料成本增加达到某一限度时,合同总价应相应调整。固定单价合同是指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再调整。风险范围以外的综合单价调

22、整方法,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可调单价合同指在合同中签订的单价,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可做调值。可调价格包括可调综合单价和措施费等。合同中一般无合同价款,也没有工程量清单。适用条件招标时的设计深度己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工程量小、工期短,在工程过程中环境因素(特别是物价)变化小。工程投标期相对宽裕,承包商可以详细调查、复核工作量,拟定计划适用于工程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规定很明确,工期在一年以内的工程项目。它适用范围比较广,特别适合于工程性质比较清楚(如已经具备初步设计图纸等),但工程量计算并不能十分准确的项目。适用于施工图不全,工期长的工程项目。广泛适用于工作范围很难

23、确定的工程和在设计完成之前就开始施工的工程。资料来源:自绘另外,业主往往通过合同中一些条款的约定,利用信息或者时间优势,转嫁风险。再例如,99版示范合同文本中约定,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为:1)本合同协议书,2)中标通知书,3)投标书及其附件,4)本合同专用条款,5)本合同通用条款,6)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7)图纸,8)工程量清单,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7。而在实际签订合同时,业主为了规避其在评标时不能及时发现投标人不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风险,往往将招标文件同样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且其解释顺序紧跟合同协议书之后。在工程结算时,双方往往就招标文件和合同条件不一致的地方产生争议,究其原

24、因,业主通过合同条件的约定将合同风险转嫁给承包商。综上所述,承包商目前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而业主又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大量的转嫁风险,因此其面临严峻的风险环境,在此环境下,承包商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业主转嫁的风险显得至关重要。另外由于业主转嫁的风险都是通过合同的专用条款来实现的,同时这些风险如果承包商应对不力,那么往往给承包商造成极大地损失,因此本研究选择从承包商的角度研究业主通过专用条款转嫁风险的应对问题。1.2 问题的提出1.2.1 再分配风险概念的界定目前的研究未对风险再分配给出明确的定义,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目前风险再分配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1)工程索赔是再分配风险

25、的过程;2)通过合同条款可以对风险进行再分配;3)投标报价中的不平衡报价是一种再分配风险的因素。详见表1-2所示。表1-2 风险再分配定义表Table1-2 Risk Reallocation Definition 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内容观点观点总结1公路工程施工存在的合同问题及改进措施安宏钧索赔是承发包双方的风险再分配,是合同中规定的法律赋予双方的一种维护自己正当利益权利,弥补工程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8。工程索赔是工程项目风险的再分配过程。观点一:工程索赔是工程项目风险再分配的过程2承包商在设计-建造项目上的索赔管理张尚方志达工程合同的索赔条款是业主和承包商风险再分配的重要条款,在发生特定的事件

26、或情形时,业主或承包商都可以向对方提出索赔以补偿受到的影响或损失9。工程索赔条款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再分配的重要条款。3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索赔问题初探楼埕跃胡方剑郑巧灵索赔是业主和承包商对相互间承担风险的再分配,其性质属于经济补偿行为,而不是一种惩罚措施10。索赔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再分配。4对市政工程施工索赔的认识仝雷索赔是业主和承包商对相互间承担风险的再分配,其性质属于经济补偿行为,而不是一种惩罚措施11。索赔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再分配。5基于业主方的铁路建设项目索赔管理研究冯君利倘若承包商根据合同条款对业主的行为进行正常健康的索赔,使自己在承包工程中受到的损失能得到应有补偿,那

27、么承包商在投标报价中就可以少报或者不报风险损失费用,而报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在承包工程中当意外出现时,按实际发生的损失通过索赔得以补偿。这样做有助于降低工程报价,使工程造价更合理,这对双方都是公平有利的,可以看出索赔实质上是业主和承包商对相互间承担风险的再分配12。索赔是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再分配。续表1-2(1)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内容观点观点总结6施工索赔的内涵与种类之分析许冶钢党岁娴施工索赔的本质就是合同风险的再分配,即出现了引起施工索赔的各种事态,导致合同签订之初双方约定的风险分担机制被打破,出现了不均衡,一般而言,是承包商承担了超过合同条款约定的更大风险从而支付了更多的成本费用。这种不

28、均衡的风险分担机制就需要通过施工索赔来加以调整13。索赔的本质就是合同风险的再分配。观点一:工程索赔是工程项目风险再分配的过程(续)7施工索赔与合同挫折林琪施工索赔与合同挫折的学理基础都是风险的再分配,但二者在学理上还是存在着差异性:施工索赔对引起索赔的各种事态的严重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是发生了引致索赔的事态受损一方就可以提出索赔,而合同挫折中的受挫事件frustrating event必须严重到使合同某一方或双方的义务发生根本改变,法官才会认定合同挫折成立14。施工索赔与合同受挫的学理基础都是风险的再分配。观点二:通过合同条款可以对风险进行再分配8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

29、的问题及防治措施顾新军由于传统习惯,国内承包商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索赔意识淡薄,无意中增加了自身的经营风险,更加重要的丧失或忽略合同对风险再分配或转移的功能15。合同具有风险再分配或转移的功能。9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动态风险管理探析杨文宇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项目风险的分配问题,要提前在特许权协议中设置双方都能接受的调整条款,以便在后续阶段风险再分配时减少争议和冲突,再次达到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16。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同中约定的调整条款是风险在双方间的风险再分配。观点三:风险转移就是风险再分配的过程10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浅析史翔汪文俊风险转移

30、是试图将项目投资者可能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转移风险是为降低系统风险,在各部分之间进行的风险再分配。它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通过鉴定合同的方式转移风险)和保险转移(通过工程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两种形式17。风险转移就是风险在合同参与方之间的再分配过程。续表(2)序号文献作者文献内容观点观点总结11项目风险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麦强胜风险转移是在项目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进行风险的再分配,以此降低全面系统风险。风险转移实际上是风险分组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单方面风险的消除,它可能会影响成本目标18。风险转移是项目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

31、进行的风险再分配观点三:风险转移就是风险再分配的过程(续)12基础设施PPP模式中特许权获得者的选择研究程言家初步评标阶段是风险初始分配阶段,谈判阶段属于风险全面分配阶段,建设与运营阶段属于风险跟踪与风险再分配阶段19。建设与运营阶段属于风险跟踪与风险再分配阶段。其他13工程变更的国际解读赵鑫钰工程变更的部分不适用套用原投标报价,应为原投标报价中含有不平衡报价及风险再分配成分,而应该重新估价,除非变更的量不是很大或者双发同意套用原投标报价20。原投标报价中含有竞争性因素及风险再分配因素。资料来源:自绘基于此,本文中的风险再分配采用第二种观点,并将业主风险再分配定义为:业主通过招标文件中专用条款

32、的约定,向承包商分配的业主自身应当承担的风险,而这一分配的过程称为风险的再分配。同时,将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及99版示范合同文本中的风险分配作为对承包商与业主最为合理公平的风险分配方式。1.2.2 研究问题的确定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建筑市场中,业主在工程采购时处于优势地位,其可以选择将大部分的风险转嫁给承包商,这对承包商承包工程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面对业主转嫁的风险,承包商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者合同管理及风险管理水平低下而不能很好的应对,最终造成利润的损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研究的科学问题。本研究的科学问题:承包商应如何应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 对科学问题进行分解,本研究有以下3个关键问题:

33、关键问题1:界定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对可预见性风险分担原理、可管理性风险分担原理、经济学风险分担原理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分担的原则,结合99版施工合同范本和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确定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最佳的风险分担内容。关键问题2:业主通常会再分配哪些风险给承包商。通过对实际合同文本的调研,得出常见的业主的风险再分配内容和方式。通过问卷调研,确定不同风险因素对承包商的重要程度,为承包商应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做好准备。关键问题3:承包商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基于关键问题2解决后得出的业主的风险再分配的内容和对承包商的重要程度,分阶段的从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和合同实施阶段对

34、业主再分配的内容进行应对分析。1.3 国内外文献研究1.3.1 国内文献研究对于工程合同风险的应对,目前国内主要从工程风险分担、工程风险防范和工程风险对策三个角度进行研究。1.工程风险分担研究张水波与何伯森对国际学术界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做出了归纳:1)一方应当为其自身的恶意行为或渎职引起的风险负责;2)如果一方是管理某项风险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则该风险应由该方承担;3)如果一方能很方便的对某风险进行保险,并能将保险费消化在其费用中,则该风险最好能由该方承担;4)如果某风险发生后,一方为直接受害者,则该风险应划给该方;5)如果一方能更好的预见和控制该风险,则该风险应由该方承担21。该

35、归纳比较全面的体现合同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对后来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朱冰和李启明在分析了不同合同体系下各方承担的风险大小后,将风险分担的原则总结为:1)公平原则;2)可管理风险原则;3)可预见风险原则;4)低成本分担原则。同时对国内施工合同范本、FIDIC施工合同条件以及NEC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分担进行了比较22。该风险分担原则的归纳和张水波与何伯森的归纳基本相似,其研究进一步的对不同的示范合同文本中的风险分担情况进行了比较,一方面对总结的风险分担原则进行印证,另一方面比较出了各示范合同文本风险分担方面的特点。程述,谢丽芳在以上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分担的模型,将风险分担使

36、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表达出来,包括传统评价模型,奖励合同的风险分担模型以及简单的博弈模型,并在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23。李平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将工程合同风险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24。该研究的角度比较独特,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同样提出了比较合理的风险分担的原则,同时结合了数学概率,相对于前述原则,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韩传峰、王玉虎在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分析工具,研究工程风险分担管理的关键问题、过程阶段和所需知识,构建以合同体系为中心的工程风险分担管理模型25。该研究将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运用到风险分担的领域,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另外,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

37、对风险分担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郭晓王昆对PPP模式下的项目风险分担问题做出了研究26;孟宪海、赵启对EPC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做出了研究27;姜坤等就DB模式下设计与施工的风险分担作出研究28;何伯森与王彩云就BOT项目风险分担问题作出研究29。综上可知,目前国内的风险分担理论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以风险分担理论为基础,确定施工合同条件中合理的风险分担,进而得出常见的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内容,针对这些风险内容,展开应对分析。2.工程风险防范研究梁明将承包工程中的风险分为:1)保证金风险,2)结算风险,3)支付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5)利息风险, 6)税收风险。

38、并针对以上风险提出了以下的风险防范对策:1)详细调查业主的资信状况;2)科学制定投标策略,减少工程资金风险;3)制定严谨公平合理的工程合同;4)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5)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 6)加强施工管理,按时按质履行好合同义务;7)加强成本控制;8)加强索赔管理30。侯立新将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分为:1)管理体制因素, 3)建筑企业因素,2)建设单位因素,4)工程咨询服务业的因素。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工程风险的防范措施:1)建立投标信用担保制度;3)建立预付款信用担保制度;2)建立履约信用担保制度;5)建立保修担保制度; 4)建立建设单位支付信用担保制度; 6:)建立工程保

39、险制度;7)法律、法规应明确担保费用支付主体31。孟庆钧提出以下的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2)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3)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32。杨存义将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分为:1)管理体制因素, ,2)建筑企业因素,3)建设单位因素。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工程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1)加强风险管理教育,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 2)加强担保市场培育,积极发展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3)规范业主行为,使业务管理真正纳入法制轨道;4)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5)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技术33。梁鸿吉认为风险防范无外乎两种

40、对策:1)风险控制对策,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分离;2)财务控制对策,包括风险的风险自留、财务转移和自我保险34。王登山认为应从以下的角度进行风险防范:1)承包商应派专人负责收集、保管与施工相关的所有图纸、洽商文件、会议纪要、设计变更资料、通知等维护承包商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2)承包商在月底报送当月已完成工程量时,可同时用摄像器材对建筑物施工进度状况进行拍摄,固定证据。3)对于业主故意拖延不结算的风险,应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履行合同35。庄鹏程在分析国内施工企业风险内容基础上,提出了风险的预防措施建议:1)加强内部合同管理;2)加强信息化管理,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3)适应

41、和遵循日趋健全的外部约束机制;4)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综合发挥企业优势36。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防范工程风险上,具体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加强合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等。但是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这些防范措施多是处于尝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如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制等;另一方面,仅仅预防工程风险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承包商现在遇到的问题是风险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此时再谈预防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了。3.工程风险对策研究王山立在分析工程风险的包含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工程风险对策有:1)工程风险的回避;2)工程风险的自留;3)损失管理;4)工程风险转移37。邓卫宁认为风险管理应包

42、含四个步骤:1)工程风险辨识;2)工程风险估计;3)工程风险评价;3)工程风险处理。并对以上四部展开分析,其中工程风险处理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四部分38。徐晨将风险对策分为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自留对策,其中风险控制对策包括损失控制和风险回避,风险自留对策包括计划性的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的风险自留59。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风险对策上,但是主要依据的依旧是风险管理理论,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转移,风险分析,风险自留等,没有能够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展状况,具体说明在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施工阶段等应如何分别进行应对。王润在其研究中,一方面从投标决策阶段、签约和履行阶段以及工程验收与

43、交付阶段分别进行风险应对分析;另一方面针对引起其风险的具体原因进行应对分析,包括业主方履行合同能力的风险以及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应对40。王润的研究相对于王立山和邓卫宁的研究更近了一步,其能够结合工程的各个阶段,针对阶段的风险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但却没有将各个阶段的风险从整个项目的角度进行把握,因为并非投标决策阶段的风险就能在投标决策阶段应对,可能还需要后续阶段的支持。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于风险应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风险合理分担,如何预防风险等宏观层面上,对于业主将大量的风险通过合同转嫁给承包商,以及实际风险发生时,承包商应如何应对的研究还比较少。1.3.2 国外文献研究

44、国外对于风险应对的研究开始的较早,相对也比较先进,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的研究,工程风险分担研究,工程风险模型研究和工程合同风险理论研究。1.风险分担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风险分担思想主要有3种,即可预见风险分担理论、可管理风险分担理论和法经济学风险分担理论,其核心内容如表1-3所示。表1-3 风险分担理论比较表Table1-3 Risk Sharing Theory Comparison序号风险分担理论核心思想1可预见风险分担理论承包商仅仅对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合理预见的风险承担责任2可管理风险分担理论强调风险应分配至可管理该风险一方和风险分配应公平两点3法经济学风险分担理论损失应当由超

45、级(低成本)风险承担者的一方来承担资料来源:自绘(1)可预见风险分担理论在1996年4月巴黎举办的第三届建造风险国际大会上,会议主办者将可预见性风险定义如下:“如果某风险可以被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合理的预见,则该风险分配至该承包商是可以接受的,否则不能。”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哲学认为对可预见风险分配承包商仅仅对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合理预见的风险承担责任。该学说的核心是合理的可预见性。可预见风险分担理论分别赋予了承包商和业主一些权益。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当不能合理的预见风险的发生时,承包商有权要求延长工期,追加工程款,合同变更;同样对于业主,当不可预见性风险发生时,业主也有终止协议的权利。(2)

46、可管理风险分担理论Smith将可管理风险分担哲学定义为“根据广泛的接收的风险分配原理将使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分配”。可管理性风险分担哲学主要强调风险应分配为可管理该风险一方和风险分配应公平两点。公平的风险分担是将风险分配至能够最佳控制风险的一方。有效率的风险分担方法是将风险分配给承担风险成本最低的一方,从而减少风险承担直接费用。由于效率和公平的风险分担具有关联性,因此要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平衡,减少全部项目的风险费用。基于可预见性风险分担思想和可管理性风险分担思想应用的不同体现,前者是业主承担政治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而后者是承发包双方共同承担这两类风险。(3)契约经济学风险分担理论来自

47、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Posner和Rosenfield的契约经济学风险分担论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讨论的风险分配的佳作之一。此后,该论文的观点被许多学者采纳和完善。认为损失应当由超级(低成本)风险承担者的当事人来承担。可根据三个相关要素判断损失超级承担者的当事人:损失程度;可能发生的概率;自我保险或市场保险的成本。芝加哥学派的标准效率定义是Kaldor-Hicks效率:“如果一项法律制度的改变导致获利方的获得超过损失方的损失,因而获利方能够理论上在赔偿损失方损失后仍能获利,创造理论上的Pareto最优,那么这项法律制度的改变就是有效率的。” Posner认为以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影

48、响整个体系从而达到最大化他们的产品41。Posner和Rosenfield基于上述理念对风险分担的原则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正确评价概率和大小的风险应该由最能控制风险的主体承担;不能控制和评价的风险,应由具有承担能力的或者可以得到保险的主体承担。日本学者大本俊彦对FIDIC颁布的新一版的施工合同条件下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在该合同条件下业主和承包商的责任与利益及应承担的风险,为工程项目中更好的进行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指导42。2.风险模型研究国外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早,模型及理论方法相对比较成熟。例如经常使用的蒙特卡洛模拟,效用理论、模糊数学以及多目标决策技术等。对于不同的项

49、目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技术。1999年Tah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模型,Tah和Carr提出的风险评估的模糊逻辑技术,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43;Lam等提出的模糊推理决策技术,用于大型复杂项目的风险决策; Xu和Tiong提出的承包商报价策略的风险评估模型,可应用于承包商投标报价的决策和分析44。美国斯坦福大学Elisabeth、pate-Carnell和Regan对快速时变系统的动态风险管理进行了多年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决策分析和人工智能方法为基础的风险测度模型和决策模型框架45。Huseby和Skogen提出了连续项目风险评审模式46;同年Cano提出了动态风险分析DynR

50、isk模式47;Ren提出了风险生命其概念48,Jaafari提出了生命周期风险管理LCPM,在这些动态模型中,将风险识别与评价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当中,这无疑是风险管理观念上的一个大的飞跃49。Dongping Fang等充分考虑了风险对承包商投标价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投标模型50。3.合同理论研究Hart 和Holmstrom认为:在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中,委托人面临着多种代理风险:(1)在签约时代理人利用私人信息进行“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2)与代理人事后行动的不可观察性相关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也就是说,代理问题的根源是当

51、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3)合同执行过程中代理人拥有自然状态的私人信息所引起的“隐藏信息”(hidden knowledge)51。但是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人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因为他们得到了无数优秀的经济学家的同情与帮助。在经济学家的“帮助”下,委托人变得具有足够的理性,不仅可以识别当事人之间的风险偏好差异,而且还可以预期到未来或然事件(contingencies),从而设计出恰当的合同,并且这些合同即使不能够自我实施,也可以在第三方(尤其是法院)的帮助下得到很好的执行,从而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再谈判。通过这些合同,委托人不仅实现了与代理人之间的最佳风险分担,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激励代理人的好

52、处。因此,我们称该理论为最优合同设计或机制设计与执行理论。鉴于此,正式的委托代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完全合同理论”52。完全合同理论假设下,合同能够清晰的描述与未来事件相对应的承包商应采取的全部行为,这样的合同属于完全合同。如图1-1所示,当事人根据预测风险产生的合同结果确定其投资水平。图1-1 完全合同结构Figure 1-1 Complete Contract Structure资料来源:自绘完全合同理论深化了我们对许多现实生活现象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各种委托人设计出各种控制代理人的机制,但是,完全合同没有考虑合同有效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事件及其应对策略,仅仅作为给定的外生变量而存在。

53、而且完全合同理论假设合同不仅是完备的,而且忽视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的费用,因此除了委托人有制定合同和监督合同执行的权利外,然而,这些被完全合同理论忽视的东西却正是我们解决风险分担、合同纠纷问题的关键。日本学者大本俊彦等认为,因为合同当事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所以工程项目不仅存在着当事人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的外生风险,还存在着合同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风险。因此,在合同设计时不仅考虑对外生风险(自然状态)的分担问题,还要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产生的内生风险问题52。 1937年科斯在其关于企业性质和产权的论文中提出了契约理论。20世纪50年代,西蒙在研究经济组织内决策问题时提出了有限理性

54、概念。个人效用最大化和信息不对称结合起来可以导致机会主义的出现。按照威廉姆斯的定义,机会主义是指人们一种狡诈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倾向。Holmstrom就信息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指出道德风险意味着效率损失和合同关系的成本,因此委托人将对任何披露代理人努力的新信息均感兴趣,任何与自然相关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它可以对代理人的努力作更好的估计,减少关系中的内在风险51;Harris和Raviv则认为,如果委托人有机会获得一个代理人完备的信号,他就可以通过利用严厉惩罚的威胁来达到最优,克服道德风险52。Vickers分析了合同策略的价值认为,其他人的策略在受委托人和代理人合约影响的情况下,合约就不仅仅是内部

55、激励的手段,而且是影响第三方行为的企图53。Salsa-Fumas、Fauli也明确将外生变量中因素引入他们的模型54。在多阶段的委托-代理问题中,Rsdner利用动态博弈理论证明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都不仅仅只考虑当前的利益,而是将未来的潜在收益考虑进去,且贴现因子足够大,则不需要显性的激励机制,也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契约形式55。Holmstrom和Milgrom证明,当代理人从事多项工作时,从简单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合适的。他们证明,假设当代理人从事两项工作时,如果其中一项易于监督而另一项不易监督,采用简单模型中指出的显性激励方式,就会导致对其中易于监督的工作的过度激励,而

56、对另一方面缺乏激励,从而使得代理人只注重被过度激励的工作内容5156。Akerlof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指出在旧车市场上,若买者和卖者关于汽车质量信息不对称,即卖者知道旧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则在均衡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可能根本不存在,交易的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57。Salanie指出了委托代理模型的不足,他认为,如果代理人的参与需要一定成本的话,有可能没有任何类型的参与人来参与。尽管这样的一个悖论可以通过引入事先的承诺行动来消除,它依然可以表明委托代理模型是一个比较极端从而比较脆弱的模型假设58。合同是完全的,这显然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因为这意味

57、着影响契约关系的所有相关情况都被考虑在了契约中。由于合同条款的局限性、主体的有限理性和合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就必然使现实中的合同是不完全的,如图1-2所示。图1-2 不完全合同结构Figure 1-2 Incomplete Contract Structure资料来源:自绘不完全合同理论以Grossman和Hart的研究为契机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不完全合同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交易费用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的基础上5960。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由于行为主体是有限理性的,且其行为是机会主义的,在一些资产具有关系专用性特征时,双方由于担心对这些资产的投资带来的剩

58、余会被对方窃取,将对这些资产投资不足。这也就是著名的“敲竹杠”问题(hold up problem)。早期的不完全合同理论主要是处理因合同内容的不完全产生的投资过小问题。Hehhanhn和Katz对代理人的激励问题的研究61,指出在某些条件下,委托人可以利用显示博弈(revelation games)来回避努力不可检验所造成的问题,从而通过重新谈判可以达到最优;Aghion、Dewatripont 和Rey对项目承包合同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指出合同的效率与再谈判的谈判能力和初期合同内容有关62,正如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假设的那样,合同当事人的一方占有全部剩余,社会最优合同能够实现。综上所述,目前

59、国外对于风险应对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应对模型以及合同理论研究三个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其中也蕴含了承包商应对风险的一些措施,但是却没有从承包商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而承包商的风险应对不利是导致目前大量工程纠纷的根源,因此本研究选择研究承包商应如何研究业主再分配的风险。1.4 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1.4.1 技术路线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3所示:图1-3 技术路线图Figure 1-3 Technique Route资料来源:自绘1.4.2 论文框架本研究从示范合同文本、实际施工合同文本以及风险的重要程度分析业主再分配的风险,最后从招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

60、和合同签订阶段进行应对分析,论文各章框架如图1-4所示。图1-4 论文框架图Figure 1-4 Framework资料来源:自绘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章:通过对目前的现实背景的分析,提出本文研究的科学问题:承包商应如何应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将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得到三个关键问题:关键问题1:界定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最为合理的风险分担;关键问题2:业主通常会再分配哪些风险给承包商;关键问题3:承包商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业主再分配的风险。(2)第二章:通过对目前的风险分担原理的分析,确定风险分担的原则,并结合99版施工合同范本和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界定业主和承包商直接最为合理的风险分担内容,

61、解决关键问题1。(3)第三章:首先通过50份实际合同文本调研分析,识别出业主会再分配的的22种风险以及三种再分配的方式,解决关键问题2。再通过问卷打分的方式对22种业主再分配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业主再分配的22种风险对承包商的重要程度,为风险应对做好准备。(4)第四章:依据工程项目的三个阶段进行应对分析,包括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和合同实施阶段,解决关键问题3。1)在招投标阶段承包商首先要具体识别出需要规避掉的风险。之后承包商一方面识别出可以通过买保险转嫁掉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在投标报价中增加风险费用和不平衡报价的方式应对风险。2)在合同谈判阶段,承包商需要通过谈判的方式,一方面提出优惠

62、条件,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将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未明确的应由业主承担的风险在合同中明确约定。3)在合同实施阶段,承包商的风险应对主要是在风险发生后,承包商首先要通过变更、索赔、调价等方式进行应对风险,在以上方式不能达到合同目的后,承包商可以采用ADR的方式进行风险应对。(5)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整体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16 -第二章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第二章 业主与承包商之间风险分担机制研究2.1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分担原则的确定在工程项目合同起草与谈判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基于项目的风险进行再分配。目前,在学术界关于项目风险分配理论主要有三种普遍认可的分配原理,即可预见性风险分配原理、可管理性风险分配原理和法经济学风险分配原理。2.1.1 可预见性风险分担原理1.基本定义可预见性(Foreseeability)风险分担原理是国际工程合同风险分担的一个重要流派,该原理在FIDIC红皮书及ICE合同条件、桔皮书等合同范本中得到广泛体现。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