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092807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5学业分层测评: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1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化学精品教学资料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事件中,表明有机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化学分支的是()A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在实验室合成出尿素B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C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先使用“有机”这个词,并提出了“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D自从天然的有机化合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开始大量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解析】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有机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分支,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是从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先使用“有机”这个词开始的,后人也就把贝采利乌斯作为有机化学

2、的先驱。【答案】C2下列叙述: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所有有机物都可以从动植物的有机体中提取;所有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性质上的差别不是绝对的。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BCD【解析】有机物也可以人工合成。【答案】C3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11050000】A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C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解析】由所给结构简式知其分子式为C16H10N2O2,A、B选项正确;由于分子中含结构,应属于不饱和化合物。该

3、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2,而高分子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从几万到几十万,显然该结构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解析】维勒是第一个由无机物(氰酸铵NH4CNO)制得有机物尿素CO(NH2)2的科学家,故A正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在多个科学家研究基础上发现的,故B正确;C60是多位科学

4、家共同研究发现的,故C正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D错误。【答案】D5(双选)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有机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印刷技术B人工合成牛胰岛素C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D发现青霉素【解析】1965年,中国数名化学家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印刷技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与化学关联不大;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的。【答案】BC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机化合物都是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的物质B含碳的物质一定是有

5、机物C自然界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进行人工合成D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性质完全不同【解析】当前人工合成出的很多有机化合物如药品、化妆品等,都不来自于有机体,故A错。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并非完全不同,如CH3COOH和HCl都可与Na2CO3反应,故D错。C项叙述正确。【答案】C7(2016潍坊高二质检)下列关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醇超标的酒不能饮用B氟利昂是一种氟氯烃,它会破坏大气臭氧层C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D开发太阳能,是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解析】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防止汽油中的铅进入大气,从而污染环境。【答案】C8中国研制成功的全

6、球唯一的治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是数亿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神药”,其结构如图所示。目前售价每克225美元,世界年产量15吨,是需求量的十分之一,供不应求。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烃B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属于无机物D属于有机物【解析】有机物是指含碳化合物(除去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的物质);烃是指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所以D对。【答案】D9.三聚氰胺(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阻燃剂、水泥减水剂和高分子合成等领域。一些不法分子却往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制品的含氮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7、三聚氰胺是一种蛋白质B三聚氰胺是高分子化合物C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D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解析】A、B项,三聚氰胺不是高分子,不是蛋白质;C项,分子中含C=N,不含C=C。【答案】D10将左栏内容与右栏对应内容用短线连起来。.19世纪维勒合成尿素a有机物成为人类的重要物质基础.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b有机化学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碳的价键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 c人类对天然有机物的应用.人类掌握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技术d有机化学的初步形成.合成有机物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应用 e打破了“生命力论”【答案】edbca11(1)请举例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用

8、化学方程式表示):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_;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_。(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氯化铵和氰酸银反应制得)水溶液得到尿素CO(NH2)2。尿素的人工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请回答下列问题:制备氰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_;尿素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碳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现代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在2.02107 Pa和180 时反应合成尿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具有开放性,我们学过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反应比较多,比如有机物的燃烧反应,甲烷的热分解反应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最典型的例子是

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答案合理即可。(2)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条件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只要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即可。【答案】(1)C6H12O66O26CO26H2O6CO26H2OC6H12O66O2(2)AgCNONH4Cl=AgClNH4CNOCO(NH2)22H2O(NH4)2CO3(3)2NH3CO2CO(NH2)2H2O能力提升12(双选)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有机化合物B到目前为止,人们只能合成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有机化合物C维生素C和丁香油酚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维生素C和丁香油酚中的化学键完全一样【解析】由常识可知,当前

10、人工合成出的很多物品,如药品、化妆品等都不是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故B错误;丁香油酚中含有苯环,苯环上的键是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答案】AC13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物,由叶绿素的结构可知,叶绿素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由于叶绿素结构中没有OH或者COOH,故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

11、项错误;芳香族化合物中含有苯环,叶绿素中无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项正确;此化合物中含有三类双键:C=C、C=O、C=N,D项错误。【答案】C14醋的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常说的“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醋,说明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导学号:11050001】(1)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人民就学会了用谷物酿酒,但是酒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就会出现“坏酒”(酸酒)现象,写出产生“坏酒”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2)醋能溶解食品中含钙、磷、铁等元素的物质,增进人体对所需元素的吸收,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_。(3)醋在日常生活中多有妙用,如用醋能洗去铝锅、

12、铜器、铁制品的表面锈迹,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假设其主要成分是CaCO3),洗涤尿迹、烟熏迹、果渍和汗渍等。写出醋酸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_。(4)做菜时既加醋又加酒可以增加菜的香味,其原因是生成了酯类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的类型是_。【解析】(1)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受微生物“酵母”的作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成醋酸,就会出现“坏酒”现象。(2)醋酸呈弱酸性,可以使含钙、磷、铁等元素的物质溶解生成可溶性物质,增进人体对所需元素的吸收。(3)醋酸可以和CaC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盐而将水垢除去。(4)做菜时醋酸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少量的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答案】(1)CH3CH2OHO2CH3COOHH2O氧化反应(2)CH3COOHCH3COOH(3)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4)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