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2)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62997587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端午的鸭蛋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端午的鸭蛋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端午的鸭蛋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 (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八年级学生;2、学科:初中语文3、课题:端午的鸭蛋4、课时:1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端午节习俗和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6、教师课前准备:A.多媒体投影设备B. 教学的PPT课件二、教学课题:端午的鸭蛋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旨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间文化,并让学生通过这些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课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文章中平淡从容优美的语言风格更值得我们品味学习,对

2、学生的语言的影响是深远的。目标确定时围绕这两点展开。四、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并通过找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归纳,在引领学生掌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归纳;进而把握感情、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最后的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感受节日习俗的同时,更要知道这是一种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课后提升则是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端午民俗的同时去感受两篇文章不同的写法和风格。整堂课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

3、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整体感知内容感情揣摩语言拓展延伸课后提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风情和作者的感情。2、学会搜集资料,简要概括,有条理地发表见解。3、学习朗读品味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端午习俗,感悟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许多传统节日,你们能说说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学生自

4、由发言)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你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知道吗?根据学生的发言顺势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端午的鸭蛋二、 作者简介:(幻灯片展示)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三、检查预习:读准加粗字的读音(幻灯展示图片)汪曾祺 系百索子 倘若 咂摸 城隍 拧成小绳 门楣用酒和 苋菜 籍贯 硝药 腌腊 络子 大襟 车胤 熏 课内探究,走进文本:一、整体感知课文(幻灯展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5、。(大声朗读课文,通过找关键句子的方式来进行概括。)家乡端午节风俗 端午的鸭蛋 挂鸭蛋络子2、作者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注意关键词的把握)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请语文素养较差的学生回答)3、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请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回答)并以“这是_的鸭蛋,因为_(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6、小组合作,发言人发言)围绕着“出名”“多” “奇” “好”并结合课本上的原句回答即可。4、阅读课文二三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小组合作,班内交流,请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回答)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热爱和因家乡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5、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学生展示,老师进行小结。请语文素养较差的学生回答)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

7、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二、揣摩语言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讨论明确)(此处老师可以举一两个例子,结合课

8、后练习二进行)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三、拓展延伸: 家乡的鸭蛋确实很好,但童年的生活更让人怀念。故乡的水土更难以忘怀,端午的风情更让人留念。汪曾祺正是写下了这种对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文化,既往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可惜的是许多民俗风情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那么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这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的呢?(幻灯展示)补充资料:“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

9、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你对此有何看法?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小结)课后提升:一、课后谈谈你喜欢的节日风俗,并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二、比较阅读:端午日沈从文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10、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

11、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

12、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阅读思考:这篇文章介绍了端午日的什么风俗,它的写作风格和端午鸭蛋有什么不同?课堂小结: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

13、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而整篇文章却浑然一体。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学会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更能够用自己的风格表达生活。布置作业:写家乡的一个节日(3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家 一. (1段) :家乡的风俗乡的 二、(2-3段):家乡的鸭蛋鸭 蛋 三、(4-6段) :端午的鸭蛋教后反思:整堂课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习俗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然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最后在提升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及文字之美。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概括知识能力、诵读能

14、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所以时间很紧张。校本研修过程序号研修活动所在学校教研组老师的意见你的反思与改进1教学设计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得到意见和改进内容认为内容较多,时间上不够充分如果用两节课上的话就很充分了,效果会更好。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出现的偏离教学结果等教学问题,有哪些反思和改进建议?基本上达成了,但由于学生的层次问题,对一些学生照顾不够。要注意问题的深浅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哪些非预见的生成性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和处理的?更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有学生提出端午的习俗有些是迷信。我给学生讲了迷信和民族文化的区别,迷信有骗的成分在里边。4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设计需要做哪些调整和修改?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和修改?这篇教案我认为主要是在教学时间上增加一些。在对学生个体的提问上要有所区分。增加了一个课时,对语文素养好的和较差的的提问方式和问题的深浅度有所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