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开题报告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2994313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开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兰 州 商 学 院 长 青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 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 系 别: 经济贸易系 专 业 (方 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班: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1年11月30日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一)、选题的目的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全世界的经济开始疲软,并且还没有有效地解决措施,作为享有“世界工厂”称号的中国和“世界办公室”称号的印度在现阶段和接下来的时间如何调整对

2、外贸易发展战略或者确立新的以致更加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更加重要深远的影响。而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印度长期实行保护国内市场的内向型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由于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导致印度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贸对国内生产

3、总值的贡献率也很低,最终影响了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而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了了解目前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有可能的趋势,更加清晰地把握新型经济体的发展动态,有必要比较分析中印外贸发展战略。同样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同样是一个人口、农业大国,中国与印度毗邻,存在着领土争端,贸易摩擦,国际竞争加剧等问题,两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不仅体现着现状,还要兼顾未来的发展,一个地区的稳定、繁荣和昌盛。比较近年来中印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中印的外贸战略进行

4、比较研究。根据中印两国国情的不同,分析影响两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并结合我国三大产业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立足国情,则可以针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二)选题的意义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出现滑坡,而我国却仍然保持着经济增长。2008年我国GDP总量达300670.0亿人民币,2009年达 335353亿元, 2010年我国GDP继续增长达397983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约合58782.57亿美元,人均GDP为4382美元。按印度储备银行发布的卢比对美元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印度名义GDP(MP)为16245.52亿美元,较

5、上年的12684.12亿美元增长28.1%。两国的经济在经济危机后都仍然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为两国的外贸战略对比分析更增加了意义。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十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很不景气的背景下,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中的两个亚洲大国。两国强大的经济需求,是拉动其经济增长的引擎。鉴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农业经济占很大比重,近年都在推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也分别在工业化和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不同的长足发展。为此,很多人看待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时,倾向于把中印两国看成竞争对手。所以研究中印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中印关系乃至东南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中国更好的发

6、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有助于我国更好的把握未来大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三)、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 印度裔杰出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库马尔森教授认为,不应该单纯地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他说:“我认为,主要从竞争这个框架来看待中国和印度是一个错误。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双方都有互相借鉴的地方。只从竞争的角度看待中国和印度是把全球性的沟通与理解的实践沦为一场赛马,事实上也不是这样。”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的国民经济结构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构成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第二产业方面中国和印度的比是50.9:26.9,在中国制造业方面非常突出,印度几乎只是中

7、国的一半;而第三产业方面中印之比是33.2:48.2,这表现在印度的软件产业以及为之配套的服务业比中国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印两国的企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中的合作有非常大互补性。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商学院教授:从长远来看印度经济实力肯定会超过中国,理由是印度拥有更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强大基础设施以及在国际上富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和国际性公司。在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储量方面印度超过中国,有助于印度经济实现长期高速发展,中国却不具备这样条件。麦肯锡顾问公司的多米尼克特克曾主编了一部大的研究报告比较二十一世纪的两大巨人(中国和印度)。他说,印度的民主制度在某些方面拖住政府无法刺激经济增长。举例来说,民主政府必

8、须更多地注意通货膨胀问题和对强大的既有游说势力做出反应。特克说:“民主制度给你所能做的设限,压抑住经济。但它给你稳定。印度也许不会像中国一样一年增长12%。但会保持稳定。”其他的观察家却不那么肯定。他们说,严格的经济分析没有看到的是等级、宗教和经济阶级之间日益扩大的分解。中国得以快速转向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注意到了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因此毛泽东的共产党虽然尝试达到最完美的共产境界,采行了普及教育和公共保健,并提高妇女的地位,但它也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摘自洛杉矶时报)2.国内研究现状原中国社科院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孙培钧同志,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有着许多相似之

9、处,他利用丰富的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方面作了系统地阐述,并说明了两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在发展各个部门经济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还对此加以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对于研究世界经济和关心中印两国发展前途做了详细的介绍。著有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2007年06月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的专著。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中印两国发展经验的今天,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戴云阳在对中印贸易规模、商品贸易结构、贸易摩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分析了影响中印两国贸易有关的因素。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边界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两国交通状

10、况会得到改善,以及两国都有加强经济往来的愿望,都会在中印贸易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两国贸易的发展中还有一股阻碍的力量,印度的大国意识、竞争意识、两国国内的一些问题等因素妨碍了两国经贸的快速发展。王平、钱学锋等人在对中国传统外贸体制及其改革的历史回顾的基础上,考察了在WTO的约束条件下,中国现存外贸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据此提出中国外贸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作者从WTO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民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11、,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在美国克莱尔蒙特麦克纳学院任教的裴敏欣教授说,多数中国人对印度如何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愿意把中国和美国或欧洲作比较。他说,他曾尝试在中国组织关于印度的会议,但很难找到足够多研究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称,印度的民族工业本来就比较弱,竞争力不是很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一向设置比较高。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让印度就业困难等问题更加突出,这也就迫使印度更倾向于采取保护措施对待民族工业。赵干城认为,这反映了中印贸易中“结构失衡”的问题。“在中印贸易中,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比较单一,主要以原料为主,

12、比如铁矿砂等。而从这次调查涉及的产品就可以看出,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商品种类相对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制成品类。随着两国贸易迅速增长,中国对印度铁矿砂需求的疲软,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和印度贸易逆差的迅速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印度开始密集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赵干城10日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中印发生的贸易摩擦,反映了中印贸易“结构失衡”的问题。赵干城同时表示,以往中印间的贸易摩擦最终都在和平谈判中解决,“因为一旦中印贸易战展开,双方都是输家。印度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这次印度应该也会在中方表态后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贸易战开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峰君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对世界的

13、影响非同小可,标志着世界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对世界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对世界格局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印的经济发展是共赢的结局。合作共赢,是我们将来的发展模式。因为两国互补性的东西很多,各有所长。(四)、发展趋势 鉴于中印两国领土相邻、同是农业人口大国、均发展外向型经济,都是发展中国家等特点,个人认为:1、未来中印可能会在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双边合作,因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办公室”有很强的互补性。2、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一)主要研究内容1、中国实施的对外贸易战略(1)出口商品战略(2)以质取胜战略(3)科技兴贸

14、战略(4)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5)进口商品战略2、印度对外贸易政策(1)出口商品战略(2)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企业“走出去”战略(3)科技促进贸易战略(4)进口商品战略3、中印外贸发展战略的比较 (1)战略内容的比较(2)战略实施效果的比较(3)战略实施影响的比较4、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对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启示(1)中国的政策建议(2)印度的政策建议5、结论(二)、预期目标通过对中印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浅析,总结两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借鉴宝贵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弯路。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印度

15、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及其发展方向,同时有利于下一步我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如果中印两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仅有助于两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更有利于两国的和平友好相处,有助于维护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以及经济健康平稳有序的发展。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1、辩证分析法:辩证的分析我国和印度外贸发展战略,以及双方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及处理对策2、实证分析法:通过双方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并引用国内外专家的理论

16、和研究成果,加以分析这一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图表数据法: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政府网站搜集近年来两国对外贸易新战略对各自国家的进出口影响,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建议。4、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两国外贸发展战略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影响,包括两个国家的,东南亚的,甚至是对第三世界乃至全球的影响。(二)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收集了资料;2、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收集了资料;3、利用互联网搜寻了相关资料和信息;4、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了方向。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1

17、.2011年10月25日-11月01日确定选题;2.2011年11月02日-11月10日完成论文提纲;3.2011年11月11日-11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4.2011年11月30日-12月30日递交论文初稿;5.2012年1月-2月论文第一次修改;6.2012年2月-3月论文第二次修改;7.2012年3月-4月论文第三次修改;8.2012年4月30日前论文定稿;9.2012年5月初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魏燕明.印度的软件产业与印度的职业教育J.成人教育,2010,(1).2宋寒冰.印度皮革协会代表考察中国女鞋之都J.西部皮革,2010,(2) .3冯赫南,鞠姗.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

18、制度渊源及危害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4杨冬云.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彭红斌.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杜,2005.6姜姝.201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7董展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服务贸易救济制度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2).8宋寒冰.印度皮革协会代表考察中国女鞋之都J.西部皮革,2010,(2).9林毅夫.论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孙培钧.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M.经济管理出版社,第12章、14章,2007,(6).11李浩.浅析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3辑)C.2009.12姜双林,姜群华.中国反倾销程序法体系的建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徐海宁.经济学前沿理论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4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5王建美.印度维持统一的原因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六、指导老师意见指导老师(签名)年 月 日七、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系(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