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994243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州大学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2015年7月30日郑州大学力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1. 概述力学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省悟,就是从对力的认识开始的。17世纪到19世纪,物理学的主体就是以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所创立的物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20世纪初,随着欧美的工业化,以应用力学为主体的现代力学迅速发展起来。大型建筑、桥梁、道路、水利工程、军械、船舶、飞机、火箭等的技术进步,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力学知识的丰富和发展。在力学理论支撑下,我国在20世纪取得的工程技术成就不胜枚举,从两弹一星到深潜弹道导

2、弹核潜艇的研制,从长江大桥到长江三峡的建设,无不凝聚着力学工作者的贡献。进入21世纪后,纳米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成为科技界最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三大领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科学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力学由于其内在的特质及其应用的普遍性,仍然展示出永恒与旺盛的生命力,并将继续发挥巨大的影响。综上所述,力学是各类工程技术的发展支柱。力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加上力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力学专业建设和力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高校,郑州大学力学类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力学专业人才的重任

3、。力学类专业以数学、物理为基础,基础理论完备,专业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发展极为迅速,是推动各类工程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干专业。力学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静止、运动、及其动力学规律。固体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的静止、运动、受力及其动力学规律。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爆炸、渗流、岩土等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力学问题。力学学科既属于基础学科,又是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0801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力学类专业下设两个基本专业:

4、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力学专业,专业代码080102。3. 培养目标3.1 力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3.2 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力学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具备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在机械、材料、土木、交通等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 培养规

5、格4.1 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4.2 授予学位工程力学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4.3 学分建议160-190学分。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执行。4.4.2 业务方面(1)具有在机械、材料、土木、交通等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力学类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理论、应用与开发能力;具有系统的与力学类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力学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力学实验设备,初步具备设计与实施力学领域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力学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初步具备力学及相关工程领域中综合类实践、实验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能力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设计和分析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能力;(6)了解与力学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津、法规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能正确认识力学理论与计算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

7、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8)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与合作能力;(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4.4.3 体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执行。5. 师资队伍5.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力学类专业应建立一支有专业负责人领衔的规模适当、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与专业长远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力学类专业的专业生师比应低于23:1。每个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

8、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65%,博士学位比例35%,35岁以下专任教师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5%;实验教学须配备专任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25%。5.2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教师应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专业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熟悉并承担本专业教学工作。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有力学类专业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本科毕业于力学类专业,或硕士博士学位属于力学、

9、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之一;(2)已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5年以上者。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能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参与学术交流,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所有专任教师须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教师应熟练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效果。教师应至少承担一门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课,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程序设计等,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必要指导。5.3 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制订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吸引与

10、稳定合格教师的制度,支持教师进修和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6. 教学条件6.1 教学设施要求6.1.1教学实验室(1)具有力学类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好、充足,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6000元。(2)有良好的设备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现有仪器设备完好率95,满足实验教学需求。(3)基础力学实验和专业基础课实

11、验分组人数控制在5人以下,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独立操作能力。(4)实验室应提供开放服务,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5)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资料齐全。实验室建设有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既要注重专业基础实验,又要注重新方向、新技术的发展,还要结合本专业特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6)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管理、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有效利用、学生实验顺利进行。6.1.2实践基地(1)因地制宜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能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提供充分的设备使用时间,并设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等进行全

12、面跟踪和指导。(2)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去向,本着“就地就近、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科研院所、学校、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6.2 信息资源要求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馆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包括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献资料。具有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专业相关图书资料(

13、含电子图书)和国内外常用数据库(如:知网、EI工程索引库等),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完善的图书流通、书刊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视听资料、文献复制等服务体系。能够方便学生学习网络课程与精品共享资源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6.3 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要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日常的教学维持经费(不包括固定仪器、设备的投资)的投入应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以确保正常教学所需要的开支。除正常教学运行经费外,应有稳定的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满足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维护更新、

14、图书资料、实习基地建设等需求。7. 质量保障体系各专业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质量监控、质量评估、质量分析,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改进。7.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1)具有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教学计划的管理规定,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全面有效的制度保障。(2)具有定期修订培养方案的机制,一般四年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和全面调整。修订工作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并综合考虑各方反馈意见和专业发展情况,确保专业培

15、养定位和规格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建立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有分级教学督导队伍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有专业学情调查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7.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1)有针对应届生就业情况的年度分析制度,有针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跟踪评价机制,有学校内部、第三方评价机构及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2)评价信息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和建议,及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评价;(3)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使评价信息能有效用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7.3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

16、求(1)定期开展由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对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及时解决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使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及时用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3)每年对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成效和进一步改进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形成各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确保持续改进机制的有效性。附录力学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1. 专业类知识体系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其应用,体育等。专业教育:数学物理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专业,工程技术基础

17、,实践训练等。综合教育: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1.1 知识体系1.1.1 通识类知识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和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和艺术等内容由各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数学和自然科学类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基本内容,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1.1.2 学科基础知识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须涵盖工程制图、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张量与变分原理、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知识

18、领域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参照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基本要求。1.1.3 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方法、力学建模、实验力学、结构分析程序应用、流体力学、有限元基础原理、振动力学、材料力学(II)、工程结构CAD、结构优化设计、板壳理论、断裂力学、塑性力学、专业英语、振动测试技术等。1.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践活动。(1)实验课程:在大学物理、材料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分析程序应用、有限元基础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必须包括一定数量的实验。(2

19、)课程设计:进行结构分析程序应用课程设计和与有限元基础原理等课程相关联的程序设计。(3)实习: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4)毕业设计(论文):需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一般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专业类核心课程建议2.1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达成,课程体系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1)通识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40左右。

20、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总学分15%;数学与自然科学学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总学分的10%;外语学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分,体育学分。思想政治教育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的方法,为学生将相应基本概念运用到工程问题的表述和恰当数学模型的选择当中,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2)专业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50左右,其中学科基础及专业类课程约占总学分的30%; (3)综合教育类学分占总学分的10左右。主要包括:心理与健康教育,

21、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跨专业选修课,社会实践及自选活动等。(4)总学分中,实践与实训教学学分(含课程实验折合学分)应不少于20,各学校可根据具体专业的特点进行确定,专业类实践环节应能体现力学领域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2.2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核心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上述核心知识领域的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形成的规律,并适当增加本校研究或应用特色内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专业自主确

22、定,本标准不做硬性要求。 工程力学专业示例 核心课程包括理论力学(I)(80学时)、材料力学(I)(80学时)、结构力学(64学时)、弹性力学(64学时)、实验力学(48学时)、结构分析程序应用(32学时)、流体力学(48学时)、有限元基础原理(48学时)、振动力学(48学时)、板壳理论(32学时)、断裂力学(32学时)、塑性力学(32学时)等。3. 人才培养多样化建议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鼓励在培养方案、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评价原则等方面进行多样化改革探索,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针对多样化人才培养建议如下:(1)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学科

23、特色及研究优势,制定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学分分配、课程模块设置、实习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适当调整,体现学校专业特色,进行多样化培养。(2)探索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等多种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3)探索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建立国际交流及联合培养机制,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或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开设比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4. 有关名词释义和数据计算方法4.1 名词释义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是指从事力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职教师。4.2 数据的计算方法4.2.1 专业生师比计算方法专业生师比专业学生总数:专业教师总数其中,专业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兼职教师数/24.2.2 学分标准理论课教学

24、每16学时记1个学分,实验课教学每24学时记1个学分,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记1学分。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课程的学时学分折算办法各专业可依据学校有关规定,根据情况自行调整。参考资料1高等学校理工科工程力学专业规范,2012年7月2理工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考框架),教育部,2013年12月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4年修订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10月( ISBN 978-7-035690-8)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4年8月6力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7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育部:教发20042号8.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教人201111号,2011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