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988512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年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 主编:赵瑜 编审:徐永新收集整理: 胡国春 胡功梅2014年固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 公 报 固始县统计局 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国内宏观经济经历了三期叠加,经济增长起浮动荡。但固始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打基础,利长远,上项目,经济继续实现稳定发展,主要指标普遍好于上年。一、综合201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5.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2、三次产业结构为:30.0:35.2:34.8。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5.1%、44.0%、40.9%,分别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4.0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图一:固始县2014年GDP分产业结构图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亿元,增长29.2%,突破10亿元大关。其中税收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31.1%,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62.0%。从分项收入看,国税部门完成2.91亿元,增长30.4,地税部门完成5.92亿元元,增长29.3,财政部门征费收入完成38065万元,增长26.0%。全县城乡居民收入

3、稳步增加,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3元,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22元,增长11.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8%。全年物价水平保持平稳,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3。表一: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2014年比2013年(上年同期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一、食 品103.6粮 食108.3肉禽及其制品99.5蛋110.5水产品100.0菜100.0二、烟 酒96.3三、衣 着102.6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0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

4、.6六、交通和通讯100.5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5八、居 住102.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6.3积极落实政策,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2014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7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96人,其中,困难对象再就业771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二、农业 近年中央连年下发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固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与改进,使得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下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增强。同时,把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全县粮食种植,畜牧业养殖专业大

5、户、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快速发展的格局。全县累计创建专业合作社1052个,较去年底增加120个;累计创建家庭农场251个,较去年底增加92个,粮食种植大户3779个,畜牧业养殖大户7260个,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全年一产实现总产值133.2亿元,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30.0 %。全年粮食总产量24.3亿斤,同比增长0.02%,实现了十一年连增。粮食产值30亿元,占一产比重为22.6%,较上年稳中有升;畜牧业肉产量为15.9万吨,产值40.3亿元,较上年增长1.8%,占一产比重为25.4%。全

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8.3万亩,比上年下降1.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35.7万亩,比上年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量12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总产量17.8万吨,较上年增长2.9%;水稻总产99.0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全年生猪出栏98万头,同比增长4.1%,全年肉类总产量15.9万吨,同比增长1.0%。表二: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单位2014年2013年增幅(%)一、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368.27373.99-1.5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235.73234.810.4 1、夏粮万亩59.459.210.3 其中:小麦万亩59.459.210.3 2、秋

7、粮万亩176.33175.60.4 其中:水稻万亩164.32163.60.4 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万亩102.62110.18-6.9 1、油菜万亩60.1970.13-14.2 2、棉花万亩0.190.1711.8 3、麻类万亩2.72.632.7 4、甘蔗万亩0.320.36.7 5、烟叶万亩0.490.458.9 6、药材万亩1.181.134.4 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2.752.71.9 1、蔬菜万亩34.832.676.5 二、全年粮食总产量吨121428612141300.0 1、夏粮吨1782001728013.1 小麦吨1782001728013.1 亩产公斤3002922.

8、7 2、秋粮吨10360861041329-0.5 水稻吨990366998597-0.8 亩产公斤603610-1.1 三、油菜产量吨93893107154-12.4 亩产公斤1561532.0四、猪出栏头9783009400004.1 肉类总产量吨1586021570121.02014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11.8万千瓦,比上年106.4万千瓦增长5.1。农业机械总值达11.2亿元,比上年10.4亿元增长7.7。年末拥有联合收割机2082台,比上年年末净增174台。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3885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653台、小型拖拉机35198台。农业用电量3238万度,比上年下降67.3%

9、;农村居民用电量28205万度,比上年增长5.14%。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发展稳定增长。2014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73.6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提升到74.1%,工业内部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从月度走势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了16.2%的较高增速。2月份以后,受市场需求收缩影响,工业生产明显下行,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15.1%,3月以后增速则缓缓下行,4至12月增速依次为14.9%、14.8%、14.8%、14.8%、14.5%、14.6%、14.5%、14.5%、14.4%,全年则保持了一

10、个平稳的增长趋势。工业增长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集聚区聚集效应显现。全县60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29.76亿元,占全县规上增加值比重54.6%,同比增长23.2%,增速高于全县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拉动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0.9个百分点。传统行业拉动明显。全县重点监测的25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占比超过八成,传统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木材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7.93亿元,占全县规上增加值比重32.9%,同比增长22.5%,拉动全县增长个6.9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51亿元,占全县规上增加值比重15.6%,同比增长7.3%,拉动全县增长1.2个百分点。

11、新增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去年以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5.2%。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7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9.0%,拉动全县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图二: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14年,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并有生产活动的建筑企业30家,2014年房地产市场呈现调整状态,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6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完成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纵观全年,固始房价趋势下行,优质小区房价最高每平方米4200元。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保持稳定。

12、201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7.2亿元,同比下降27.3%;第二产业投资89.6亿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投资124.5亿元,同比增长23.1%。民间投资占比较大,增速平稳。2014年,全县民间投资完成158.59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县投资的比重为71.66%。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工业投资89.56亿元,同比增长20.5%,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56.5%;房地产投资24.91亿元,同比增长23.1%,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15.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首现负增长,大项目带动作用减弱。2014年,全县新开

13、工项目共19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7.35亿元,同比下降5.7%。今年以来,全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持续呈下降态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反映投资后期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之一,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负增长,将加大全县明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直接影响全县投资后期平稳较快发展。五、市场贸易商贸市场态势繁荣。2014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5.1亿元,增长16.7;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5.2亿元,增长13.3%;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1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9.

14、2亿元,增长16.7%;零售业销售额131.1亿元,增长17.0,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增长12.6,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增长17.5。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增长6.9%。六、财政、金融 2014年全县共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亿元,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9.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31.1%,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2.0%。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支出50.7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7亿元,同比增长3.0;教育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2.

15、0;科学技术支出533万元,同比增长0.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8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林水事务支出8.5亿元,同比增长2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亿元,同比增长44.3;节能环保支出5617万元,同比下降8.0,住房保障支出2.1亿元,同比增长15.2。金融服务明显提升。截止12月底,全县金融营业网点达110个,从业人员1236人。2014年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总量明显增加,存贷结构更加优化,银企合作成效显著。截止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量达299.58亿元,比年初增加44.3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233.97亿元,比年初新增28.09亿元,同比增

16、长13.6。金融机构贷款支出135.64亿元,比年初新增34.51亿元,同比增长34.1。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5.3%,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金融资本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明显提升。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2014年,全年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363万人次,实现客运周转量10858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8;全年完成货运量1109万吨,实现货运周转量9131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全年公路通车里程2927公里,比上年增长115.9%。全年邮政业务总量6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订销报纸1096万份,杂志52万册,信函3.4万件,包裹1.3万件,特快专递9.9万

17、件,报刊流转额1139万元。止2014年末,全县已有旅游景点40个,其中国家级以上旅游景点4个,旅游服务公司6家。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36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12243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亿元,占GDP比重达3.8%。八、教育和科学技术2014年,普通小学:招生19477人,比上年下降25.0%、在校生135390人,比上年下降4.1%、毕业生21421人,比上年下降10%。普通初中:招生20829人,比上年增长8.7%、在校生58617人,比上年增长4.9%、毕业生18497人,比上年下降18.0%。普通高中:招生11751人,比上年下降0.8%、在校生33055人,比上年下降6.4%

18、、毕业生12931人,比上年增长4.9%。职业高中:招生数5063人,比上年下降25.7%、在校学生数17458 人,比上年下降11.7%、毕业生数6620人,比上年下降11.2%。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9。全年科技工作成效显著。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联合20余家涉科单位,展出展板近200块,开设服务咨询台和义诊台20多个,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出动宣传车50多余次,举办培训班两期300余人次。组织专家赴武庙、赵刚等乡镇现场指导茶叶、中草药、油菜等生产技术服务活动6场次。邀请省农科院

19、、河南农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专家教授到陈淋子、祖师、武庙、赵刚等乡镇实施科普传播工程5项,受益群众达600多人次。成功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资金计划项目。该项目已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资金计划已下达省。项目涉及我县六个乡镇的四十多个行政村,项目资金500万元。扎实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备案工作。全年在省备案管理系统注册登记企业17家,成功备案企业7家,备案通过率居十个直管县之首。顺利开展了河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基层信息服务站申报工作。全县共有13个乡镇办事处36个行政村申报了农村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9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申报了专业信息服务站。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稳步推进。全年共选派科技特派

20、员5批,195人,围绕产业开发,建立农、林、畜禽、水产、柳编、茶叶、蔬菜、食用菌、加工等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基地72个,结成利益共同体50个,建立科技示范户600户,带动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实现就业。2014年,全县拥有大中型科技企业9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251人,技术活动经费支出2023万元,完成科研项目6个。九、文化、广播、卫生2014年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认真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日益加强。继续实施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以评估定级为契机,免费开放质量

21、和水平得到提升,并对20个乡镇文化站和5个社区配备总价值60余万元免费开放设备物资。在省文化厅评估定级工作中,我县8个乡镇(办事处)文化站达到国家级标准。其中国家一级文化站一个,二级文化站三个,三级文化站四个。积极落实中央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全年对33个乡镇办事处拨付农村文化专项资金630万元。积极实施“三区”文化人才计划。下派人员根据个人业务专长和授援单位工作实际,制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三区”文化人才支持。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10期,辅导地方文艺骨干80余人,支持乡镇、办事处成立文艺团体10余个,配合组织策划各类文化活动300余场次,推动了农村文化蓬勃开展。四是

22、为601个农家书屋选配充实书目,共计投入220万元,配送图书10万余册。五是积极向省文化厅申报“网络图书馆”项目。(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突出节日文化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根亲文化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演出、书法摄影展、民间文艺展演等系列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完成“舞台艺术送农民”下乡巡回演出共46场,其中省18场、市8场、县20场。大力开展“欢乐中原.魅力固始”系列广场文化活动。成立固始县“欢乐中原.魅力固始”群众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利用县城区陈元光广场、成功广场、迎宾园广场、秀水公园开展的广场文化

23、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民间花会、地方戏剧、歌舞表演、健身休闲体育项目等。在组织的“亚一杯”广场舞大赛活动中,来自我县33个乡镇办事处40多支民间舞蹈团体参加广场文艺赛事活动,推动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工作和文物普查工作。已完成库房文物的清理、整顿、测量、登记、拍照等工作,共登记馆藏可移动文物2215件。积极向上级申报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我们已将我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灶戏、花挑舞作为国家级保护项目报至国家文化部,另将固始县皮影戏、大鼓书作为省级保护项目和5名非遗传承人保护项目报至省文化厅。(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一是加大网吧经营场所管理力度,严厉打击

24、违法经营行为。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闪电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以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经营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专项整治工作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680人次,开展专项行动8次,检查网吧经营单位1556家次,查处各类违规经营单位21家次,依法暂扣电脑等设备15台,责令停业整改7家。二是加强娱乐场所管理,切实履行职责。联合公安部门,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全县娱乐场所、游戏机室进行排查摸底,联合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关停无证照的娱乐场所2家。三是做好出版物市场监管和印刷企业管理,确保出版物市场繁荣有序。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对出

25、版物市场和音像市场进行了3次集中整治,收缴非法盗版的出版物168册、音像制品36盘。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单位4家,对全县印刷企业资格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落实情印刷企业“五项制度”。与印刷企业签订了印刷业管理责任书和印刷经营者守法经营责任书,规范印刷企业的经营行为。四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开展中小学生用书专项检查。组织执法力量对我县部分中小学校用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抽查,依法收缴非法教辅读物300余册,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用书渠道。五是强化营业性演出管理,严查非法演出。严把审核关,加强对演出单位资格、演出节目的审查。拒绝和遣返无证演出团体3家。(五)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对农村数字电影放

26、映人员管理和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加大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督促检查,保证放映补贴足额按时发放,实现了每村每月公益放映一场电影的工作目标。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万场电影送民工”活动,在城区民工集聚地放映电影100场,丰富民工闲余时间精神文化生活。(六)文化产业工作积极向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争取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并做好文化企业项目推介等工作。一是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固始县华丰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省重点文化企业的推荐工作;二是对我县华源等四家文化企业进行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并被编入河南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向全国推介;三是争取上级对我县恒达公司、华源公司文化服务出口奖励资金120

27、万元,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文化产业贴息补助专项资金690万元。四是做好2015年新型文化业态项目申报。将开漳圣王文化博览园作为我县唯一一家新型文化业态扶持项目报至省文化厅。(七)项目工作通过我们大力争取,2014年争取到文化、文物、广播电视等上级项目资金达1600余万元。2014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全部职工人数560人,广播电台1座,广播发射台及转播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套。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4560小时,全年制作广播节目时间1840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3.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9.8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6%。2014年全县共争取卫生经费3820万元,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0个,其中

28、,县及县以上医院11家。卫生机构病床床位409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410张,妇幼保健机构517张。卫生机构人员数5046人,其中:执业医师754人,助理医师370人,注册护士122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9人。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4年末全县共有55.5万户,户籍总人口174.28万人,常住人口107.1万人,出生人口13430人,人口出生率为12.54,死亡人口8065人,人口死亡率为7.53;净增人口536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01。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5.49%,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27元,比上年增长 8.9%,其中

29、,人均食品支出2734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33元,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人均食品支出5396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截止2014年底,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04376人,比上年降低13.6%、养老保险保费收入65153万元,比上年降低2.9%、养老保险支出81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失业保险作用得到发挥。2014年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3000人,比上年增长1.5%、失业保险保费收入580万元,比上年下降4.9%、失业保险支出18.3万元,

30、比上年下降29.6%,发挥了失业保险保生活、保稳定、促就业的作用。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2月底,全县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450人,比上年下降90.9%、全年征缴医疗保险费14396万元,比上年增加23.0%、医疗保险支出1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伤保险逐步完善。全年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133人,较上年下降1.7%,工伤保险保费收入180万元,较上年下降6.3%,工伤保险支出191.0万元,较上年增长67.5%。农村合作医疗成绩突出。截止12月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407878人。十一、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

31、和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污染减排各项措施,强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通过对照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进行认真核算,可实现化学需氧量总减排826.17吨、氨氮总减排85.911吨 、二氧化硫总减排673吨、氮氧化物总减排311.91吨 ,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县的总量减排任务,2014年四项指标总减排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为750吨、氨氮为66吨、二氧化硫为100吨、氮氧化物为100吨。全年,涉水减排项目通过对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治理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可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826.17吨、氨氮减排85

32、.911吨;涉气污染减排项目通过对杨山明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尘提标改造的治理和22家粘土砖瓦窑厂的关停改造工作,可实现二氧化硫减排673吨、氮氧化物减排311.91吨,可完成涉气污染减排工作任务。2014年我县安监部门排查生产经营单位597家,排查出一般事故隐患947项,已整改931项,整改率为98.3%。全县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59万元,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与历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都为最低。备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指扣除物价上涨因素。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4、人口户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数据由省统计局人口处反馈,由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得来,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按常住人口测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