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找回微笑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2977137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帮孩子找回微笑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帮孩子找回微笑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帮孩子找回微笑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帮孩子找回微笑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孩子找回微笑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找回孩子的微笑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失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农民工”成了时代的产物。他们在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导致留守家中的儿女“留守儿童”出现诸多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现就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1、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的成因 “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临时性、交通、住宿等诸多客观因

2、素,导致有85以上的农民工子女无法随父母到城市就学。他们或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伴;或是随亲靠友;或是姐弟相依留 守家园。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滞后,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原因,诱发出多种问题,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儿童成长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通过以下二个案例可以剖析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形成的原因。 案例一:阳鹏是五(2)班的一名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是他的家常。今天是他连续旷课的第三天,我们家访阳鹏:他父母和姐姐都在广州打工,家中只有60多岁的奶奶,他们家的条件不错,奶奶见我们的到访,便自言道:“这娃,真不听话,肯定又没去上学。哎,我也管不了,不读也罢,只要人机灵,能挣钱

3、就行。”听到这话,我们顿感茫然。后来从阳鹏同学那才了解到:阳鹏收到了父母上周寄给他300元钱后,连续几天都在街上玩,很晚才回家。 剖析:阳鹏本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好孩子,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他而深感内疚,用多给些钱的方式欲加以弥补。有了钱,加上奶奶的放纵,阳鹏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愿上学,整天沉迷于网吧、游戏厅,摆大方、甩阔气、乱花钱、夜不归宿、打架斗欧,成了一名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中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他们因家长的溺爱、放纵、监护不力而处于无限制状态下,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干扰,形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叛逆心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的极端个性品格;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

4、的不良习惯;崇尚功利、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偏离正确的人生航向,甚至危害社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案例二:六(1)班女生辛莹,内向,少语寡言,不与任何人交往,时有迟到,早退现象,厌学情绪明显。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家访了辛莹。“三间新盖的一层楼房,没有门也没有窗,未经修整的地面、墙壁凹凸不平,椅子上的破衣脏袜、桌子上没有收拾的碗筷、地面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这就是她的家。知道我们的来访,她早已躲了起来。空空的屋子里留下我们无限的辛酸和惆怅。后来我们通过邻居了解到:辛莹父母是因盖房还债才外出打工。家中只留下辛莹和9岁的弟弟,姐弟相依为命,每天要自己做饭洗衣,除了日常家

5、务劳动外,周末还要到附近花炮厂中做手工,挣钱贴补家用。平日里,姐弟俩从不跟任何人来往,不是干活就是坐在家中发呆,听不到孩时应有的嬉闹和欢笑,看不见童年的顽皮和天真。辛莹一个不到13岁的孩子,怎能承担如此之压力,她的现状让人痛心,她的成长更让人揪心。 剖析:辛莹的现状是农村千万留守儿童的一个写照,他们人格障碍的形成和情感世界的封闭绝非偶然,远离父母,生活艰辛,家境贫寒。他们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放学回家能尽情的玩耍,能搂着父母的脖子,躺在父母怀抱中撒娇。他们有的只是一次次的等待和一次次的失望,有的只是永远都做不完的家务和一大堆无法解决的烦恼。每天都生活在高压和重负之中,导致了他们情绪消极、失落自卑

6、,形成了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人情亲情淡漠不与人交流等人格障碍,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的心理病症,加剧了他们厌学的情绪,从而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出现逃学、辍学,致使失学率大幅上升。2、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思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整合各种力量,家庭、学校、社会积极配合,给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健康的成长空间。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1、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主阵营” 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缺失

7、,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认识过程容易发生偏差进入误区。学校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发展起主导作用,加强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弥补家庭、社会教育给儿童带来的不足和漏洞。学校作为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主阵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育人观 转变教育观念,把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升学率旧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教育公平,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观念。理念是行动的导向,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使教育手段付诸行动、实践的有效实施。 (2)、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家庭档案 学校要有完善的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和管理好留守儿童的个人、家庭档

8、案,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拓宽家庭联系渠道,加强学生、教师、家长的相互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让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将各种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 (3)、正确处理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与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关系。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采取灵活特殊、针对性强的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有效的教育手段,诱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个性心理,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4)、用教师的真爱去抚慰留守儿童心灵的创伤 改

9、革发展,不能以牺牲儿童的教育为代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关爱是留守儿童最缺失的,也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教师要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感染他们;要用最真诚的爱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要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熔化他们心中的寒冰。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懂得感恩、知道回报。 2、家庭、社会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的是精神的充实。因此,家长在选择家庭发展道路时,首先要考虑孩子教育成长的需要,不可急于求成。其次,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对子女成长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疏导。 社会环境决定了儿童的成长,创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各级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应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手段,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整合各种力量,通过不同渠道帮助留守儿童,使他们能自强自立,信心百倍地解决各种困难,迎接各方挑战。养成团结拼搏,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为人,让灿烂的笑容重新挂上孩子的脸庞。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我国的一个教育问题,将在今后较长时期中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去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对我国农村社会长远发展和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