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2954511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草河口地区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摘要 红松落针病在草河口地区的发生面积逐渐的扩大。较为严重地威胁了红松林的生长。本文对红松落针病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如何防治进行了研究。开始发现红松显露病症是4月中、下旬。5月中旬就开始落业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6月上旬到达落业盛期。红松落针病的病叶自5月中、下旬落地后。随即形成大量的子囊盘。不见无性型子实体, 5月下旬子囊盘即可成熟开裂,7月下旬达到高峰,8月中旬部分子囊孢子散发殆尽的子囊盘便开始脱落,子囊盘的开裂可持续到当年的10月下旬。翌春,仍可有部分越冬后的子囊盘继续成熟开裂并散发出一些子囊孢子。7月下旬是子囊孢子散发的高峰也是红松最容易感病的时期

2、,而温度高、湿度大、降雨多有助以子囊孢子的飞散。该病原菌虽然每年只侵染一次.但其侵染时期却很长,由5月下旬一直延伸的8月上旬,防治应该要在子囊孢子飞散前进行防治。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来找出防治红松落针病的措施。关键词:红松落针病、发生规律、防治、研究一、前言 草河口位于沈丹高速公路中间。是本溪县的一个镇。处于东经12355。北纬4050。海拔高度2001000米。为长白山支脉。山岭重叠。属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本地区的植物生长期132天。最高气温32.4。最低零下26.8。平均5.72;最高湿度95.4,最低湿度21.8,平均湿度74.2;最高降水量1369毫米。最低降水量920毫米。平均1094

3、毫米(上诉因子为历年总和平均数)。草河口地区土壤主要类型为棕色森林土本地区的气候、湿度、降水等条件适宜红松的生长,而红松落针病是由大散斑壳(Lophodermium maximum)所引起的。该病菌也容易在本地条件下发育。生长并可能大面积蔓延,据调查近几年来红松落针病在草河口地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草河口地区的。红松近2200亩,染病红松约占红松林总面积的20左右,患病后的林木生长量急剧下降。或生长停滞。部分呈濒死状态。给红松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本文对红松落针病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如何防止进行了如下调查研究。二、红松落针病的发生特征 (一)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

4、散斑壳属,由大散斑壳(Lophodermium maximum)所引起。子囊盘为船形,有黑色子座,大小为0.80.950.30.4毫米,子座顶部露出寄主表面,吸水后即纵裂,放出子囊孢子。子囊棒形,有柄,1001401214微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线形,侧丝线形,顶部稍弯曲。子囊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C,pH3.06.5间,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萌发良好。菌丝在2024C ,pH在5.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寄主红松,分布于东北地区(二)症状染病的红松针叶于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显露症状。最初针叶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呈半透明状的退绿斑段。随后针叶迅速变为黄褐色,远望似火烧状。染病针叶于5月中旬开始脱落,5

5、月下旬至6月下旬落叶盛期,枝梢光秃。病症: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地或树枝上的病针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形成子囊盘,4、5月间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因子囊盘吸水膨胀而张开,露出乳白色的内含物。子囊孢子从子囊内挤出后进一步借气流传播侵染,并在针叶中潜伏越冬,下一年春45月显露症状。发病规律: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一般郁闭度大的林分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高海拔较低海拔、高山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草河口地区红松约2200亩染病的红松占总面积的20.较严重的危害着草河口的区的红松发展。三、红松落针

6、病的发生概况染病后的针叶枯黄和提前脱落是红松落针病最显著的病状表现。所以按针叶的染病数量划分病害轻重级别,感病指数则按常规方法计算。为了使其所调查的样地具有代表性。在辽宁山区中部的本溪县草河口的区。选择了立地条件、林分因子、发病程度大致相同 的典型的三块(表1) 表1 调查因子样地林龄(年)平均直径(cm)平均高(m)密度(株/亩) 感病指数发病史(年)样木数(株)养地面积(平方米)发病株率()1179.67.162295 55.1021766774.512157.86.48330055.5761766777.303155.94.17363055.2761766778.10由表(1)可以看出。

7、红松落针病在本地区的发病率较高。为了更准确看出红松落针病的发生境况。又在了辽宁省本溪县草河口地区又选择了林龄、立地条件、发病程度均不相同的红松林样地5块。进行调查研究,并设置观测点5处,。见表(2) 表2 红松落针病固定点调查地区林地林龄林型坡向坡位染病程度本溪县草河口芹菜沟15纯林SE中+李家坟14纯林S中下+小龙爪沟16纯林NE中下+太平台20纯林NE下+解放林34纯林N下+四、红松落针病的发生规律在各个观测点设置孢子捕捉器4组。每组分别在距地面30、80、130、180和 230cm 各安置涂过凡士林油的7.5cm2.5cm载片1片;其中解放林观测点内的4组孢子捕捉器。每组各一50cm的

8、间隔向上增设1片载波片。直延伸到480cm处。5个观测点共设置载波片220片本溪地区每日换取一个观测点。载波片孢子量的平均数为该日孢子的捕捉量。4此外。还在芹菜沟观测点内。用尼龙绳捆绑拉震自树上 落下的染病针叶。每5束针叶为一捆。共捆1000余捆。置于林地中。每间隔5日取回若干捆。观察病原菌发育情况。研究所用气象资料(本溪县草河口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发病过程染病的红松针叶每年的4月中、下旬开始显露病症。最初针叶呈灰绿色。或淡黄色。多呈半透明状的褐绿斑段。随后。针叶迅速边我黄褐色。远望似火烧状。表3 病原菌在针叶上的发育情况时间子囊盘总数形成中的子囊盘未开裂的子囊盘以开裂的子囊盘

9、已脱落的子囊盘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2005年6月上220220100.00000000中22518689.883918.840000下2137635.6813663.3820.94002005年7月上2037334.2711252.53188.4500中2106023.5710851.434210.0000下2282426.324620.1815567.9831.322005年8月上225198.448437.2312254.2200中227156.677633.7811551.11219.33下215146.516429.7713261.4052.332005年9

10、月上218125.505324.319644.045726.15中2112612.324923.226530.817133.65下22483.514017.549642.118035.092005年10月上22893.9154519.747432.4610043.86中14752.303616.59621.2013059.91下11320.945626.29177.98313864.792006年4月上21886.782016.964336.444739.38中21752.302611.9810548.397137.33下22060.732611.82994.507940.452006年5月上

11、12531.333013.3312354.676930.67中212733.304923.1110650.005023.58下27810.363010.7914050.3610738.492006年6月上238003916.3912351.687631.93中213002511.749444.309444.13下23500108.096326.8115365.11染病针叶于5月中旬开始脱落;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落叶盛期。枝梢光秃。观察自2005年6月开始。至2006年6月下旬停止。因为冬季低温。2005年11月下旬至2006年3月下旬期间中断。观察得出如下结果。(表3)从表3可以看到。病叶自5

12、月中、下旬落地后。随即形成大量的子囊盘。不见无性型子囊体。发育较早的子囊盘于6月下旬即成熟开裂。散放出子囊孢子;随后子囊盘成熟开裂的比例急剧增加。至7月下旬达到高峰。8月中旬。有些孢子散放殆尽的子囊盘便开始脱落。子囊盘开列可延续到当年10月下旬。翌春。头一年落地针叶上的未成熟的子囊盘仍可继续发育成成熟的孢子。 病原菌的侵染时期通过孢子的捕捉寻找出字囊孢子飞散盛期.确定病原菌的侵染时期。为本溪草河口地区5个观测点2006年 4-10月平均各旬子囊孢子的捕捉情况。由此可见7月下旬捕捉到的子囊孢子数量为最多.而4月和10月捕捉到的子囊孢子数量极少。为了解不同时期的子囊孢子飞散数量.对上述5个观测点平

13、均各旬的子囊孢子显著分析。(表4)表4 2006年平均各旬子囊孢子捕捉量(草河口) 时间大平台李家坟龙爪沟芹菜沟解放林五月上3.731.752.508.252.42中7.3279.255.0475.828.99下29.4148.3350.67140.8220.67六月上76.05104.75165.0098.0073.97中93.11102.2589.92118.1955.28下223.08135.09135.56120.4299.75七月上71.7745.2558.4285.6746.006中239.5047.1966.86129.47203.3下301.2591.94102.7562.83

14、180.74八月上75.8380.3648.60137.9379.50中43.0526.8632.8446.0843.30下32.0547.5564.2845.9237.83九月上59.3984.3131.5924.5922.08中9.009.4415.9215.0010.84下4.974.894.582.694.48不同高度上子囊孢子的分布为了解子囊孢子在空间上的分布.为草河口解放林 观测点设置孢子捕捉器.其距地面高度为03、0.8、1.3、1.8、2.3、2.8、3.3、3.8、4.3和4.8m共10个剃度。三年的观测得出相应的数据(表5)表5 解放林各高度孢子捕捉量年份孢子捕捉器距地面高

15、度(m)030.81.31.82.32.83.33.84.34.82004186.13316.25254.25201.79169.25198.86150.00213.55203.30190.532005311.50141.8284.08141.5069.26174.8394.1670.8473.7548.252006159.22235.12162.45151.97138.93111.4293.94104.5070.0025.00对表5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0.3-4.8m高度 范围的空间.子囊孢子 在各高度上的分布有显著差异。 子囊孢子与温度、湿度、降雨的关系观察草河口地区5个观测点.平均各旬孢

16、子捕捉量与各旬的温度、湿度.降雨的关系如(表6)表6 草河口地区2006年旬平均气象因子与孢子捕捉量统计月旬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降雨量(mm)孢子捕捉量(个)五上13.071.88.0714.018.65中14.967.58.6339.0116.44下15.875.310.2720.4289.90六上17.376.011.0547.0517.77中18.481.212.5850.7458.75下20.481.014.2240.6713.90七上20.886.416.12111.6306.51中21.284.915.8487.6706.35下23.991.320.45111.2748

17、.51八上23.589.312.00141.3422.24中21.782.716.4175.419.13下21.986.017.0662.4228.13九上18.683.213.1767.6220.12中15.587.111.0629.461.12下12.076.88.0815.221.61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湿度和降雨的数值高子囊孢子的捕捉量多.因此这表明温度高、湿度大、降雨多有助以子囊孢子的飞散。五、红松病虫害的防治(一)最佳防治时期的确定在观察研究病害流行规律的同时.在本溪县草河口地区开展了大面积的化学防治试验。供试验的药剂有硫磺烟剂、百菌清烟剂和多菌灵烟剂共三种烟雾剂及代森铵、代

18、森锌、副砷、多菌灵、克菌丹共五种液剂。竟多次反复试验,筛选出了硫磺烟剂和代森铵液剂防治效果较佳(见表7)。表7 施用硫磺烟剂和代森铵液剂的效果调查用量或浓度)千克/亩)防治面积(亩)防治时期(年、月。旬)感病指数(读找区)感病指数(防治区)防治效果()硫磺烟剂7.51.62006.5下74.0044.0040.507.57.32006.6.上81.5939.8751.117.53.72006.6.下65.3055.6014.857.5152006.6.中66.0039.8039.097.526.72006.6.中73.2526.5563.757.526.72006.6.中71.8140.004

19、4.297.526.72006.6.中71.8137.8047.357.526.72006.6.中71.8146.1535.727.526.72006.6.中73.2541.4042.347.526.72006.7.中73.2515.2679.167.526.72006.7.中73.2528.9660.447.526.72006.7.中73.2533.8253.827.526.72006.7.中73.2524.1767.007.526.72006.7.中73.2520.5371.977.5426.72006.7.中73.2536.4251.6545代森铵液剂150012006.5.上71.30

20、43.5038.9930012006.5.上71.3046.0035.48450012006.5.上71.3049.0031.28750012006.5.上71.3051.0028.47150012006.5下70.8260.0015.2930001.32006.5下60.8352.0026.58450012006.5下70.9359.1516.49750012006.5下70.9359.1215.97150012006.6.中79.0856.3629.7330001.32006.6.中76.0562.5020.6730001.32006.6.中79.0859.5624.68450012006

21、.6.中79.0862.5020.97300012006.7.中82.0337.3153.9130001.32006.7.中82.0316.1180.3630001.32006.7.中82.0340.4250.7360001.32006.7.中82.2256.6731.98该病原菌虽然每年只侵染一次.但其侵染时期却很长,由5月下旬一直延伸的8月上旬。因此,如何掌握适宜的用药时间成为该病害防治措施总的技术关键。为了确定适宜的用药时间,对硫磺烟剂和代森铵液剂各不同时间的用药效果做了观察分析。起结果表明,不论是硫磺烟剂还是代森铵液剂,不同时间施用,其防治效果大不相同,以7月下旬子囊孢子飞散高峰期前施

22、药效果最佳。(二)防治方法(1)七月中下旬,用7.5千克/亩的硫黄烟剂进行熏蒸或45.代森铵100倍液喷雾。(2)、七月中下旬用石硫合剂或用波尔多液喷洒树冠防治。(3)、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木生长旺势,提高抗病能力。(4)、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5) 苗圃或幼林发病时,在子囊孢子飞散传播时期喷洒1的波尔多液、45的代森锌500倍液、5的退菌特600800倍液或70可湿性菲美铁1000一1600倍液,每15天喷1次,共喷23次。如水源不足时,可改用40代森锌粉剂,也有一定的效果。六、结论1.草河口地区的红松落针病,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显露病症,5月中旬开始落叶,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落叶盛期。2.

23、患病针叶至5月中、下旬落地以后,随即出现大量的子囊盘,不见无性型子实体, 5月下旬子囊盘即可成熟开裂,7月下旬达到高峰,8月中旬部分子囊孢子散发殆尽的子囊盘便开始脱落,子囊盘的开裂可持续到当年的10月下旬。翌春,仍可有部分越冬后的子囊盘继续成熟开裂并散发出一些子囊孢子。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有助于子囊孢子的飞散传播。3.使用7.5千克/亩的硫磺烟剂或45代森铵200倍液喷雾,可获得交好的防止效果,但用药时期应在子囊孢子飞散前10天左右喷洒。4.苗圃或幼林发病时,在子囊孢子飞散传播时期喷洒1的波尔多液、45的代森锌500倍液、5的退菌特600800倍液或70可湿性菲美铁1000一1600倍液,每15天喷1次,共喷23次。如水源不足时,可改用40代森锌粉剂,也有一定的效果。第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