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62953476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他者”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知,包括对一个国家民众自我文化意象的认知;一国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各样“他者”眼中的文化观察作为反观自我的“镜子”。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

2、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一是根基。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离开根基的建设,把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仅仅理解为一种设计、传播,便如同在花瓶中插进无根的花枝。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

3、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二是灵魂。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三是持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

4、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四是创新。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

5、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五是气度。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 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

6、基。 B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 C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 B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传到村一级。 C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

7、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D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B第四段举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 D“变

8、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

9、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而且还有病。”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

10、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怎么好?”少女不懂。“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

11、,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生活很

12、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

13、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是瞎子。”“瞎了很久吗?”“十年了。怎么?”“没什么”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

14、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B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C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5. 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

15、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

16、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

17、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

18、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

19、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

20、部分人才严重缺失。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

21、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

22、到这些要求。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

23、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绍圣初,章悖为相。悖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悖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

24、于成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悖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元祐

25、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C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D秩满:“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26、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伯温勤学好友,受到良好教育。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B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C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D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7、10分)(1)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5分)(2)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

28、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

29、的含蓄隽永。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 (2分)(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的观点。(3分)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

30、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

31、,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C“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D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19 .下列说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们这个

32、店是新开张的,你们作为服务员,一定要对顾客说:“欢迎光临。”B编辑您好,这是我的一份稿件,敬请斧正,如果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敬请原谅。C爸爸,下周三是我的生日,您到时候必须得赶回来,我在家里欢迎您届时惠顾。D今日,我在街上遇到了令尊,他老人家看上去精神矍铄,神采奕奕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在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元帅军衔及勋章授予典礼上,林彪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虽然本人未到场), 。纵观林彪的一生,其成功, ;其失败,也是政治上野心膨胀的结果。军事上,他战功卓著,在长征、抗日战争,尤其是解放战争中,立

33、下了不朽的功勋; 。所以位高权重,成为党内的二号人物。其后期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与中央相左,反对毛主席,甚至要杀害毛主席已达到自己篡党夺权的目的。给党和国家在国内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林彪一辈子也没超越自己的老师聂荣臻和叶剑英。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深渊。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_。_。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I卷作文要求从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取两三个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II卷作文要求就古今六句名言中选取两三句立意,谈中国文化;英语全国I卷写作题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汉语的情景,要求考生给外国朋友写封邮件告知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II卷写作题要求考生给外教写封邮件邀请他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 请以“我讲中国故事”或“我看中国文化”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